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为新中国刑法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提供了理论指导。

内容简介

在新中国刑法学知识体系的构建中,高铭暄先生、王作富先生等老一辈刑法学家筚路蓝缕、呕心沥血,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符合中国刑事法治实践需要的刑法学体系。2023年,适逢高铭暄先生、王作富先生联袂执教七十周年,为此,中国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将编写本书,就推进中国刑法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进行系统研究。

目录

  • 版权信息
  • 编写说明
  • 中国刑法学的发展方向
  • 新中国刑法学发展的历史脉络和基本经验
  • 中国刑法学研究:现状梳理、问题分析与发展前瞻
  • 迈向良法善治——70年来我国刑法与刑法学的演进与省思
  • 我国应当坚持统一刑法典立法模式
  • 中国刑法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中的知识论与方法论
  • 学术开放与刑法教义学
  • 刑法教义学科学性与实践性的功能分化
  • 新行为规范观:刑法学超越之路
  • 新中国刑法学基本理念的演进初探
  • 新中国刑法学教科书的回顾与反思
  • 审判视域下刑法学知识体系的三维思考——从刑事裁判文书说理切入
  • 中国特色刑法立法的回顾与展望
  • 新派退出历史舞台了吗?
  • 主观解释与客观解释兼顾论——兼谈哲学方法论的刑法解释学应用
  • 我国的犯罪构成体系及其完善路径
  • 符号学视野下的刑法解释
  • 论作为犯罪成立要件的情节
  • 我国刑法中的单位犯罪规定与企业合规不起诉改革实践
  • 中止犯减免处罚根据之再探讨
  • 正当防卫制度研究的当代中国命运之思考
  • 法条竞合犯:一个注入中国元素的概念
  • 论不追究刑事责任
  • 刑罚个别化的进化及当代意义
  • 毒品犯罪死刑问题的合宪性研究
  • 减轻处罚论
  • 社区性刑罚的立法与短期监禁刑问题的解决
  • 论我国侵犯人身、财产犯罪刑罚结构修正方向
  • 假释本质研究——兼论假释权的性质及归属
  • 行政犯治理与现代刑法的政治使命
  • 新中国刑法学“法定犯”理论的发展与反思
  • “以刑制罪”在网络经济犯罪认定中的适用
  • 假劣疫苗刑法规制的回应性与整全性
  • 保险诈骗罪的三个争议问题
  • 诈骗罪中被害人同意的法律效果
  • 金融性帮助行为评价为洗钱罪的法经济学阐释
  • 买卖人口犯罪的教义分析:以保护法益与同意效力为视角
  • 元宇宙中人格权的刑法保护论纲
  • 论负有照护职责人员性侵罪的射程——法益分析的视角
  • 绑架罪的基本问题
  • 被害人目的落空的诈骗罪与客观归责
  • 立场与策略:贿赂犯罪立法体系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应然回应
  • 刑事诉讼渎职行为及其刑法规制
  • 社区矫正执法人员玩忽职守罪认定偏差与匡正
  •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精髓与我国刑罚体系的补正
  • 法治背景下刑事政策的时代位阶
  • 中国犯罪参与理论的本土构建与刑事实践——以有组织犯罪为视角
  • 企业生态刑事合规体系的构建——以环境犯罪的治理为视角
  • 试论双赢多赢共赢的法律监督理念
  • 我国金融反恐立法的演进与发展研究
  • 公共卫生紧急状态下关键医疗资源分配的刑事问题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