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社会学研究者写给低电量青年的“人生充电之书”。

内容简介

本书探讨的问题是:你的能量感从哪里来?为什么你总是觉得自己能量不足?那些厉害的人为什么总是活力满满?如何让自己摆脱内耗,从无力感走向不断体验成就感的正向循环?哪些工具能让你“立刻行动”,走出低迷?要维护能量感,有哪些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

全书依托最新的社会科学研究结果,如组织行为学、脑科学、社会心理学等,以“能量感系统”为焦点,探讨年轻人关注的诸多痛点,如缺乏自律、大脑空转、长期内耗、手机上瘾、动力缺失等,并提出符合科学常识和人性规律,可操作性强的解决思路和行动方案,教会读者打造一套专属于自己、长期有效、易于维持的能量感系统。

书后附赠能量感自测表,帮助读者测试自己目前的能量状态,找到专属于自己的能量来源。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一章 你需要的是一个系统,而不是自律
  • 为什么“自律”是一个伪命题?
  • 你的能量感从哪里来?
  • 怎样轻松获得能量感?
  • 为什么你的能量消耗得那么快?
  • 维护你的能量感账户
  • 第二章 立刻行动:如何从“内耗”通往“产出”?
  • 长期大脑空转、缺乏行动会导致什么后果?
  • 我们到底为什么“害怕行动”?
  • “大脑空转”的时候,你都没在行动
  • 任何状态下都能够产出:职业选手和普通选手最大的区别
  • 怎样判断自己是在“大脑空转”还是在“行动”?
  • 如何将“内耗”转变成“产出”?
  • 别让脑中的“碎碎念”拿捏了你
  • 避开两个“能量大盗”:焦虑和自我苛责
  • 哪些工具能推动你进入“立刻行动”模式?
  • 第三章 走出低迷状态的最佳起点
  • 能量感与“闭合任务回路”
  • 状态不好?只因为你没有闭合任务回路
  • 闭合任务回路与自我效能的提升
  • 怎样才能有效地闭合任务回路?
  • 追求“小胜”
  • 第四章 告别“能量漏出”:手机上瘾症的正确解法
  • 手机上瘾:现代社会典型的“能量漏出”
  • 手机上瘾的三大底层原因
  • 如何解决“你累了”?
  • 如何解决“你烦了”?
  • 如何解决“你孤独了”?
  • 第五章 打造属于自己的能量感系统
  • 找到最适合自己个性的能量感产生路径
  • 使用“内生驱动”而非“外生驱动”路径
  • 如何利用“自主感”提升能量感?
  • 如何通过“专精感”提升能量感?
  • 如何通过“目标感”提升能量感?
  • 第六章 告别拖延症:如何让自己“马上行动”?
  • 利用“滚雪球任务法”
  • 利用“启动能量”开关
  • 利用帕金森定律破除“想象中的困难”
  • 使用“5秒法则”迅速行动
  • 第七章 如何利用外部反馈提升能量感和行动力?
  • 什么是能量感系统中的“外部反馈”?
  • 为什么获取外部反馈对个人成长至关重要?
  • 通过“秀出自己的工作”获得外部反馈
  • 通过外部反馈提升能量感的关键
  • 如何面对“负面反馈”和“无人反馈”?
  • 做有作品的人:如何产出?在哪方面产出?
  • 第八章 与一切能提升你能量感的人和事在一起
  • 低迷状态与个人“影响圈”的逐渐缩小
  • 你不是真的不想做事,你只是不喜欢在“能量洼地”做事
  • 你的能量感影响了你对世界的认知吗?
  • 如何面对持续打击个人能量感的“恶劣环境”?
  • 与一切能提升你能量感的人和事在一起
  • 后记
  • 参考文献及推荐阅读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7
4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作者反复在书里强调,一定要多行动,多行动,多行动。这本书的一切建议,都只能通过行动来发挥作用。在写这本听书的时候,我在办公室的墙上迎面看到一句话,叫,行动比理性更重要。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就是你千想万想,都不如迈出腿,去面对现实世界,这也是增加能量感的唯一办法。所以我建议,咱们听完这本听书之后,马上拿出一张纸,或者就用手边的手机,开始梳理我们这一天的能量漏口有什么。哪怕今天我们只堵住了一个能量漏口,那都是好的。

      3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2025 年阅读记录📝12/20📖《反倦怠能量站》刀熊
“你不是真的不想做事,你只是不喜欢在「能量洼地」做事。” 你们有没有这种感觉,在某个阶段,感觉自己被困住了,陷入身心疲乏、焦虑迷茫,甚至郁闷抑郁。
越是这种状态,你越不敢停下来、让自己松懈下来,会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不能辜负家人朋友的期待。

一边是身心疲惫的现状,
一边是追求更好自我的不懈追求,
仿佛你越努力,就越远离你想要的平静、幸福、满足的生活状态。

刀熊老师的《反倦怠能量站》这本书,
就描述了对自己失望、既不满意现状也不想努力的低能量状态。
她还说,
总想保持高昂的干劲、总批评自己不够自律也不够努力、总被焦虑感侵袭而不允许自己松懈,
这些恰恰是我们这个时代每个人都频繁感到疲惫、倦怠,甚至反复进入低迷状态的常见原因。

而这个问题最基本的原因是:
我们没有舒展真实的情绪、反映真实的体验,而是总在迎合外界的需求。
误把外界标准当成自己的追求,
于是越追求越努力,
就会越容易感到疲劳、无力、迷茫、无意义。

这本书依托社会科学研究结果,
提出很多符合人性规律、可操作性强的解决思路和行动方案,
教会我们打造一套专属于自己、长期有效、易于维持的能量感系统。

书籍里,我最喜欢的一个解决思路,
就是闭合任务回路,
我更喜欢称其为 “闭环”。

每一个人一开始都不知道 “我是谁” 和 “我能做什么”,
是在真实世界中一次次实践,
完成闭合一个又一个的闭环,
才慢慢知晓自身能力的边界,蓄积更大的能量,从而做更复杂的任务。

我很喜欢打卡记录📝
可能就是这个原因,
每个记录就是一次闭环,
因为闭环了,内心就会获得完结感和胜利感,
就可以补足原来有缺口的能量。
因为闭环了,就能越来越确定我能做什么,
就可以勾勒出真正的自己。

这本书不是为你春风得意时写的,
而是写给挣扎、迷茫、寻找自我时的你的。
如果你也觉得自己卡在了人生的 bug 里,一定要读它!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全书依托最新的社会科学研究结果,如组织行为学、脑科学、社会心理学等,以 “能量感系统” 为焦点,探讨年轻人关注的诸多痛点,如缺乏自律、大脑空转、长期内耗、手机上瘾、动力缺失等,并提出符合科学常识和人性规律,可操作性强的解决思路和行动方案,教会读者打造一套专属于自己、长期有效、易于维持的能量感系统。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14条书评

        出版方

        果麦文化

        果麦文化传媒成立于2012年7月。面向城市新兴中产阶层,提供图书、电影、互联网文化产品等“更好的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