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认知行为疗法的入门读物。

内容简介

本书是认知行为疗法的入门读物,以阿伦·贝克的认知行为疗法为基础,为认知行为疗法初学者、其他心理咨询学派咨询师而写,按照心理咨询过程介绍了咨询过程、评估性会谈、咨询性会谈及结束会谈,并讲解了咨询中重要的自动思维、中间信念和核心信念,最后还为咨询师的身心考虑,阐述了如何保证咨询生涯的健康人格。希望读完本书,能够帮各位读者掌握CBT技术,在工作与生活中应用。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提要
  • 推荐
  • 导读
  • 第1章 心理学基础
  • 1.1 心理现象
  • 1.1.1 心理过程
  • 1.1.2 心理动力
  • 1.1.3 心理特征
  • 1.2 心理现象间的关系
  • 1.2.1 心理过程内部关系
  • 1.2.2 情意过程与心理动力的关系
  • 1.2.3 心理过程与心理特征的关系
  • 1.3 情绪及情绪认知理论
  • 1.3.1 情绪的概述
  • 1.3.2 情绪的认知理论
  • 第2章 认知行为疗法基础
  • 2.1 基本理念
  • 2.1.1 观念决定情绪
  • 2.1.2 经验决定观念
  • 2.1.3 经验需要比较才有意义
  • 2.1.4 人对同样事情的看法有差异
  • 2.2 认知行为疗法模型
  • 2.2.1 流程图模型
  • 2.2.2 环路模型
  • 2.2.3 T字模型
  • 2.3 实证效果说明
  • 2.4 认知行为疗法的特点与优势
  • 2.4.1 聚焦问题,目标导向
  • 2.4.2 评估引导,效果客观
  • 2.4.3 时间限制,短程高效
  • 2.4.4 咨询笔记,家庭作业
  • 第3章 咨询过程
  • 3.1 咨询进程
  • 3.1.1 评估性会谈
  • 3.1.2 咨询性会谈
  • 3.1.3 巩固性会谈
  • 3.2 咨询阶段
  • 3.2.1 自动思维阶段
  • 3.2.2 中间信念阶段
  • 3.2.3 核心信念阶段
  • 3.3 干预流程
  • 3.3.1 识别
  • 3.3.2 评估
  • 3.3.3 评价
  • 3.3.4 应用
  • 第4章 评估性会谈
  • 4.1 会谈任务
  • 4.2 会谈结构
  • 4.2.1 开始环节
  • 4.2.2 中间环节
  • 4.2.3 结束环节
  • 4.3 搜集资料,做出诊断
  • 4.3.1 评估会谈项目清单
  • 4.3.2 关注当下,而非过去
  • 4.3.3 全面了解,系统搜集
  • 4.3.4 以淑芬的案例为例说明咨询会谈搜集资料的过程
  • 4.3.5 心理诊断
  • 4.4 个案概念化
  • 4.4.1 横向概念化
  • 4.4.2 纵向概念化
  • 第5章 自动思维
  • 5.1 亚伦·贝克与认知疗法
  • 5.1.1 大奖殊荣
  • 5.1.2 成长经历
  • 5.1.3 职业选择
  • 5.1.4 抗拒精神分析
  • 5.1.5 发现自动思维
  • 5.1.6 研究抑郁症来访者的梦
  • 5.1.7 发展认知疗法
  • 5.1.8 认知疗法威力初显
  • 5.1.9 传播认知疗法
  • 5.2 自动思维的基础知识
  • 5.2.1 自动思维的含义
  • 5.2.2 自动思维的表现形式
  • 5.2.3 自动思维的特点
  • 5.2.4 应对自动思维的任务
  • 5.2.5 自动思维的评价标准
  • 5.2.6 自动思维歪曲的类别
  • 5.3 自动思维模型
  • 5.4 自动思维阶段的工作流程
  • 5.4.1 自动思维干预流程
  • 5.4.2 自动思维单个议程的流程
  • 5.5 识别自动思维和情绪
  • 5.5.1 识别情绪
  • 5.5.2 识别自动思维
  • 5.6 评估自动思维和情绪
  • 5.6.1 情绪的评估
  • 5.6.2 自动思维的评估
  • 5.7 评价自动思维技术
  • 5.7.1 控辩方证据技术
  • 5.7.2 发散思维技术
  • 5.7.3 可能性区域技术
  • 5.7.4 行为试验技术
  • 5.7.5 代价–收益分析技术
  • 5.7.6 以飞机恐惧为例说明认知技术的综合应用
  • 5.8 学习识别和评价自动思维
  • 5.8.1 自动思维监控表
  • 5.8.2 思维记录表
  • 5.9 应付卡与咨询笔记
  • 5.9.1 应付卡
  • 5.9.2 咨询笔记
  • 5.1 0 家庭作业
  • 5.10.1 家庭作业是认知行为疗法的特色
  • 5.10.2 常见的家庭作业项目
  • 5.10.3 家庭作业的布置与回顾
  • 5.10.4 回顾家庭作业
  • 5.10.5 坚持家庭作业的策略
  • 5.10.6 家庭作业的自动思维概念化
  • 第6章 咨询性会谈
  • 6.1 首次咨询性会谈
  • 6.1.1 会谈目标
  • 6.1.2 会谈结构
  • 6.1.3 确认问题和目标清单
  • 6.1.4 自动思维心理教育
  • 6.2 后续咨询性会谈
  • 6.2.1 开始环节
  • 6.2.2 中间环节
  • 6.2.3 结束环节
  • 第7章 中间信念
  • 7.1 中间信念的含义和结构
  • 7.1.1 中间信念的含义
  • 7.1.2 中间信念的结构
  • 7.1.3 假设才是咨询的重点
  • 7.2 补偿策略
  • 7.2.1 补偿策略的类别
  • 7.2.2 补偿策略与心理健康
  • 7.2.3 补偿策略与诱因事件
  • 7.2.4 补偿策略与中间信念
  • 7.3 中间信念流程
  • 7.3.1 识别与提出
  • 7.3.2 评估
  • 7.3.3 评价
  • 7.3.4 应用
  • 7.4 中间信念的技术
  • 7.4.1 评估零点技术
  • 7.4.2 认知连续体技术
  • 7.4.3 饼图技术
  • 7.4.4 多重环节技术
  • 7.4.5 照见未来技术
  • 第8章 核心信念
  • 8.1 核心信念的意涵
  • 8.1.1 核心信念层级
  • 8.1.2 核心信念的类型与内容
  • 8.1.3 核心信念与童年
  • 8.2 心理问题成因
  • 8.2.1 自动思维是情绪行为症状的直接原因
  • 8.2.2 自动思维是受核心信念和情境双重决定的
  • 8.2.3 核心信念是幼年时期形成的
  • 8.2.4 补偿策略是为应对负性核心信念而发展起来的
  • 8.2.5 补偿策略失效导致今天的心理问题
  • 8.3 核心信念的形成
  • 8.3.1 基因影响个体反应倾向
  • 8.3.2 重要他人的期望或要求
  • 8.3.3 社会比较
  • 8.3.4 创伤事件
  • 8.3.5 重要他人评价
  • 8.3.6 儿童对早期经历的解读
  • 8.3.7 行为方式
  • 8.4 核心信念的机制
  • 8.4.1 补偿策略
  • 8.4.2 维护机制
  • 8.5 核心信念的识别与治疗路径
  • 8.5.1 识别核心信念
  • 8.5.2 治疗路径
  • 第9章 健康人格
  • 9.1 健康人格的内涵
  • 9.2 养育健康的孩子
  • 9.2.1 不要试图做完美的家长
  • 9.2.2 肯定是健康人格的基石
  • 9.2.3 相信孩子的能力,陪伴孩子成长
  • 9.3 心理健康的十种思维方式
  • 9.3.1 从相反立场思考——学习控辩方思维
  • 9.3.2 看到不一样的未来——学习可能区域思维
  • 9.3.3 你能阻止毁灭——学习多重环节思维
  • 9.3.4 你选择相信观念——学习代价收益思维
  • 9.3.5 幸福是个比较级——学习评估零点思维
  • 9.3.6 站在两极之间——学习认知连续体思维
  • 9.3.7 真相和你想的不一样——学习发散思维
  • 9.3.8 担心是多余的——学习行为试验思维
  • 9.3.9 这事儿该赖谁——学习饼图思维
  • 9.3.10 你能看到未来——学习照见未来思维
  • 第10章 结束会谈
  • 10.1 结束的安排
  • 10.1.1 结束的时机
  • 10.1.2 安排结束会谈的时间
  • 10.1.3 结束会谈的内容
  • 10.1.4 应对分离焦虑
  • 10.2 咨询效果评估
  • 10.2.1 回顾咨询过程
  • 10.2.2 咨询的收益
  • 10.3 应对未来生活
  • 10.3.1 问题并没有完结
  • 10.3.2 应对问题的策略
  • 10.3.3 预告巩固性会谈
  • 10.4 为结束会谈早做准备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6
6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关于认知行为,我的灵感与反思

    因为工作原因要去了解认知行为疗法,我花了 9 个多小时精读一遍又泛读一遍,原本打算多介绍一下这本书的内容,可是今早在跑步的一个多小时里灵感超多,源源不断,在此想谈谈这本书引发的反思。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认知模式和框架去看待这个世界的,认知行为疗法认为,影响我们心情和行为的不是事实本身,而是我们的认知 / 看法。举个例子:别人对我们说:"你看上去真年轻粉嫩!" 不同的人对这句话有不同的理解。有的人觉得这是别人喜欢自己身上的少女感,有的人觉得这是别人讨厌自己天真幼稚,还有的人觉得这就是一句礼貌性的敷衍而已不要当真。一念天堂,一念地狱。我们不妨一起思考下列几个问题:得抑郁症的人,真的是 ta 生活糟透了吗?那还有很多生活更糟透的人呢。活得很快乐的人,真的拥有的多吗?也许你会看到 ta 物质上的财富少得可怜。面对让我们难过的事情,你是选择压抑、愤怒、指责、逃避,还是愿意停下来深呼吸,体会一下这背后别人的脆弱?每天发生的事情,我们感受到的更多是自己被爱、被温暖,还是被伤害、被攻击?……"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这句话并不是让自己变得更加封闭和自我中心,相反,它是让我们去理解人性。‌我们看似都活在同一个世界,但在认知、情绪、行为、环境等多重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其实各自活在不同的世界。我们看到的事实,其实是带有自己理解和投射的事实,别人看到的我们,也是带有她们理解和投射的我们。有的人因为曾经没有被好好对待过,所以处理自己情绪的功能不强,当 ta 让我们感到难受,你是怨恨还是悲悯?有时候我们自己还有一些没被治愈的部分,所以有些时候没法好好满足身边的人,当我们让别人感到难受,你是自责还是自怜?当别人出丑,你是觉得自己高 ta 一等幸灾乐祸,还是想到自己曾经也有过类似的时刻,体会到原来之所以会出丑,背后有那么多的绝望、无助、耻辱感,而这些情绪底色都是悲伤…… 所以,智慧不是难得糊涂,智慧反而是异常清醒。 你清醒地知道,自己和世界上每个人一样,都怕死,都想有存在感,都希望被认同,都渴望被关怀,都讨厌被伤害,都需要被理解,都恐惧被无视……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一面镜子,当我们发现别人身上那些讨厌的缺点、不足,自己身上也有时,多么沮丧、多么无奈!是啊,我们不是世界的中心,我们不是全能,也做不到完美。每个人都在过自己的生活,不管别人是羡慕你、仰望你,还是中伤你、攻击你,你终要面对属于自己的 "一地鸡毛"。 ‌"世界终究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这句话不是放大个人作用、陷入过度关注自我中,而是强调,每个人内在的应对模式、防御机制、认知水平、情绪行为反应等都受主观影响,我们必须要看到自己的局限性。来,扪心自问一下:你的那些停不下来的行为,是喜欢得不想停下来还是不得不继续?这背后是是想要、渴望、上瘾还是强迫?驱动它们的动机是愉悦还是恐惧?如果是恐惧驱使,你敢不敢尝试停下来,打破这个循环?停下来可能发生最好的事情是什么?最坏的事情是什么?最可能发生什么?你能看到在回答这些问题时,自己想象的成分被放大了多少吗?…… 你是真的勤奋还是焦虑驱使下的逞强?你是真的悲悯还是假慈悲下的维护自恋?你是真的和解还是表面满足别人本质在满足自己?你是真的付出还是背后其实是强烈索取、另有目的?…… 有些问题,别去问别人,只有自己心底才有答案。让我们一起,跟着这本书,一点点纠正自己的不合理信念 / 想法 / 认知,一点点找到自己的核心信念,一点点觉察、理解和洞悉别人,一点点看清这世界的本质…… 有些事情如此公平,当你对别人有更多的爱和理解,你也能获得更多的自由和安心……

      16
      6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有效入门教程

      对于想了解心理咨询这个事来说是个不错的入门,不管是来访或者咨询师。不过作者多次说到心理疾病这个词的时候,是不准的。比如说到养育孩子的父母本身就有心理疾病,后面的内容讲到的其实大概就是不会养孩子而已。作为专业书籍这个措辞就相当不妥了。给大众的误导是这就是病。而其实病的界定是十分复杂的。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很赞的一本工具书

        认知行为疗法的关键模型:情境 —— 认知 —— 情绪行为 —— 后果从来访者的生活中看得见的情绪反应出发,先解决自动信念,然后逐步到中间信念,最后到核心信念。认知行为疗法步骤明确,操作有固定的范式,咨询时间相对也比较短。不光是对有需求的来访者有用,对于日常生活也有相当的指导意义

          1
          1
        • 查看全部20条书评

        出版方

        人民邮电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的大型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0月1日。人民邮电出版社坚持“立足信息产业、面向现代社会、传播科学知识、服务科教兴国”,致力于通信、计算机、电子技术、教材、少儿、经管、摄影、集邮、旅游、心理学等领域的专业图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