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关于认知行为,我的灵感与反思
因为工作原因要去了解认知行为疗法,我花了 9 个多小时精读一遍又泛读一遍,原本打算多介绍一下这本书的内容,可是今早在跑步的一个多小时里灵感超多,源源不断,在此想谈谈这本书引发的反思。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认知模式和框架去看待这个世界的,认知行为疗法认为,影响我们心情和行为的不是事实本身,而是我们的认知 / 看法。举个例子:别人对我们说:"你看上去真年轻粉嫩!" 不同的人对这句话有不同的理解。有的人觉得这是别人喜欢自己身上的少女感,有的人觉得这是别人讨厌自己天真幼稚,还有的人觉得这就是一句礼貌性的敷衍而已不要当真。一念天堂,一念地狱。我们不妨一起思考下列几个问题:得抑郁症的人,真的是 ta 生活糟透了吗?那还有很多生活更糟透的人呢。活得很快乐的人,真的拥有的多吗?也许你会看到 ta 物质上的财富少得可怜。面对让我们难过的事情,你是选择压抑、愤怒、指责、逃避,还是愿意停下来深呼吸,体会一下这背后别人的脆弱?每天发生的事情,我们感受到的更多是自己被爱、被温暖,还是被伤害、被攻击?……"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这句话并不是让自己变得更加封闭和自我中心,相反,它是让我们去理解人性。我们看似都活在同一个世界,但在认知、情绪、行为、环境等多重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其实各自活在不同的世界。我们看到的事实,其实是带有自己理解和投射的事实,别人看到的我们,也是带有她们理解和投射的我们。有的人因为曾经没有被好好对待过,所以处理自己情绪的功能不强,当 ta 让我们感到难受,你是怨恨还是悲悯?有时候我们自己还有一些没被治愈的部分,所以有些时候没法好好满足身边的人,当我们让别人感到难受,你是自责还是自怜?当别人出丑,你是觉得自己高 ta 一等幸灾乐祸,还是想到自己曾经也有过类似的时刻,体会到原来之所以会出丑,背后有那么多的绝望、无助、耻辱感,而这些情绪底色都是悲伤…… 所以,智慧不是难得糊涂,智慧反而是异常清醒。 你清醒地知道,自己和世界上每个人一样,都怕死,都想有存在感,都希望被认同,都渴望被关怀,都讨厌被伤害,都需要被理解,都恐惧被无视……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一面镜子,当我们发现别人身上那些讨厌的缺点、不足,自己身上也有时,多么沮丧、多么无奈!是啊,我们不是世界的中心,我们不是全能,也做不到完美。每个人都在过自己的生活,不管别人是羡慕你、仰望你,还是中伤你、攻击你,你终要面对属于自己的 "一地鸡毛"。 "世界终究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这句话不是放大个人作用、陷入过度关注自我中,而是强调,每个人内在的应对模式、防御机制、认知水平、情绪行为反应等都受主观影响,我们必须要看到自己的局限性。来,扪心自问一下:你的那些停不下来的行为,是喜欢得不想停下来还是不得不继续?这背后是是想要、渴望、上瘾还是强迫?驱动它们的动机是愉悦还是恐惧?如果是恐惧驱使,你敢不敢尝试停下来,打破这个循环?停下来可能发生最好的事情是什么?最坏的事情是什么?最可能发生什么?你能看到在回答这些问题时,自己想象的成分被放大了多少吗?…… 你是真的勤奋还是焦虑驱使下的逞强?你是真的悲悯还是假慈悲下的维护自恋?你是真的和解还是表面满足别人本质在满足自己?你是真的付出还是背后其实是强烈索取、另有目的?…… 有些问题,别去问别人,只有自己心底才有答案。让我们一起,跟着这本书,一点点纠正自己的不合理信念 / 想法 / 认知,一点点找到自己的核心信念,一点点觉察、理解和洞悉别人,一点点看清这世界的本质…… 有些事情如此公平,当你对别人有更多的爱和理解,你也能获得更多的自由和安心……
16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61147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一本好懂又有趣的专业入门书这虽然是一本心理咨询方面的专业书,但是通俗易懂,生动有趣,非常适合想入行心理咨询的新手,和想了解心理学知识帮助自己的普通人。我是一口气刷完的,读完这本书,似乎对于心理咨询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本书要点🌻关键词:认知行为疗法(CBT)🌻关键内容:介绍认知行为疗法(CBT) 的基本理论、技术方法和咨询过程。🌻关键概念:认知行为疗法(CBT) 是认知疗法和行为疗法的结合,这个疗法的特点是采用认知改变和行为改变为主要干预途径。🌻关键模型:情境 —— 认知 —— 情绪行为 —— 后果👇趣味集锦👉有趣的比喻:心理咨询像在医院做手术。心理咨询不是寻找一个答案,而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心理咨询不是你到医院开药,可以拿药回家自己吃。所以,即使心理咨询师立即告诉你解决问题的方法,你也不能立即解决自己的问题,你需要在咨询师的引导下逐步解决问题。👉有趣的案例:老婆和老公互动我对老公说:“水烧开了!” 老公过去看了一眼:“对,水开了。” 我说:“那你在干吗?关火呀!” 老公跑过去把火关了又回来了。我说:“你把火关了,怎么不把水灌壶里呀?” 老公抱怨说:“那你不能索性一次说完吗?害得我跑三趟。” 我感到不解:“这还用说吗?水烧开了不就是关火,然后灌到壶里吗?难道我说饭好了,你不是直接来吃,而是看一眼说,‘对,好了。’然后我喊你拿筷子,你才拿筷子,然后我再说‘吃饭’,你才开始吃饭吗?”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6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认知改变行为?还是行为影响认知?啃完了第一本入门级系统讲心理学流派和方法的书:认知行为疗法!虽然还是对各个流派懵懵的,很多术语也看不懂,但书里面的真实咨询话术和工具表单,很有场景感,能链接回忆起刚做完的几个生涯规划咨询辅导,对构建系统性框架还是有帮助。心理咨询的大流程都是相通的,区别在于过程中用什么假设、用什么工具和方法去解决来访者的问题。而这个过程,首先要咨询师本人顺畅、顺手、顺滑了,才可能带给来访者舒服和安全感。所以,心理咨询也好,生涯规划咨询也好,首先是咨询师个人的学习成长和修炼之路。需要先见众生,体验众生,才能选一条自己的路。学心理学最大的感受是:人类其实很渺小无助,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聪明、理智、客观,其实不过是动物的 “本能” 反应,是被大脑 “驯化” 和 “驱使” 的行为结果。而这些我们以为的 “坚定” 的信念、思维方式、行为习惯,换一个角度、经过人为训练也是可以改变的。所有的选择和行为模式,都只是为了满足每个人,当下内心的情绪需求。答案都在自己。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6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简单易上手的工具书目测这是一本好用的心理学自助工具书,理由是浅显,具体,可操作性强。但还未来得及 “实地考察”,因此只能负责任地说 “目测” 好用。第一个学到的是 “可能性区域” 技术。简单说,就是面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往往是引起你焦虑或恐惧的事情),从最糟糕到最理想的可能性做一系列地设想和评估。比如:最糟糕的情况是什么?最理想的情况是什么?最可能发生的情况是什么?支持以上几种可能的证据有哪些?如果最糟糕的情况发生了,你会怎么办?你能做点什么,以争取更好的结果?第二个学到的是关于补偿心理,它很像是一层窗户纸。了解其运行机制之后,会对自己和他人的某些行为方式豁然开朗。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认知行为疗法入门不愧是神作级别的,太赞了!完整模拟了 “心理手术” 全过程,详细全面。第一遍阅读找出与自己相符的症状,记录,并假设验证,第二遍,重新验证…… 认知行为疗法能做到短程高效,主要原因有这几个方面:(1)围绕求助问题和咨询目标开展工作,把会谈的时间聚焦在问题的解决上;(2)制订咨询计划与方案,并按计划进行每次会谈;(3)每次会谈开始之前,设置议程避免话题跑偏;(4)限制每次的会谈时间。不要着急,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会有不一样的疗程时间:● 存在问题越多,疗程越长;● 问题持续时间越长,疗程越长;● 涉及原生家庭、童年经历,疗程更长;● 涉及深层的性格问题,疗程更长;● 如果有共病,疗程更长;● 咨询期间出现新问题,疗程就会延长;● 咨询目标改变,疗程就会延长;● 发现新问题需要解决,疗程就会延长。很多时候,你的下意识反应不过是自动思维,因此在有想法的时候,可以对自动思维进行评价,应从两个维度来思考的:其一,这个想法是否符合事实,也就是有效性;其二,这个想法是否与最终的咨询期望或目标吻合,也就是有用性。不要有固定思维,应该拥有成长思维,以元认知的思维来进行控辩。控辩方技术的应用由下面四个典型问题组成。(1)支持自动思维的证据是什么?(2)还有呢?(3)支持相反想法(即……)的证据是什么?(4)还有呢?细节是魔鬼,打破砂锅问到底以后,真相就出来了。焦虑是担心消极结果,而抑郁则是预期消极结果。知和行之间还有一个字叫 “信”,即知→信→行。如何填写 “自动思维监控表”: 第一步,记录下自己的情绪体验,用一个词或几个词来表示自己的情绪。第二步,填写日期时间和情境。第三步,就是觉察自己的自动思维内容,询问自己在体验到这种情绪的时候,自己在想什么?第四步,对自己的自动思维和情绪进行评估,评估自己对自动思维的相信程度和对情绪体验的强度。“适合的反应” 这栏里,咨询需要回答标准化、系统化的 6 个问题:(1)支持自动思维的证据是什么,支持相反想法的证据是什么?(2)有其他解释吗?分别都是哪些可能的解释呢?(3)最糟糕的结果是什么?最好的结局是什么?最现实、最可能的结果是什么?(4)相信自动思维会有什么影响?改变想法的话会有什么影响?(5)如果生活中的某人遇到相同情况,有这样的自动思维,我会怎么告诉他?(6)我该怎么做?贝克的认知行为疗法最重大的贡献在于把认知分为三个层级:自动思维、中间信念和核心信念,并且描述了这三个层级的信念之间的关系。常见的补偿策略有以下七个类别:● 努力策略;● 回避策略;● 顺从策略;● 归因策略;● 警惕策略;● 自弃策略;● 自恋策略。识别中间信念,有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确定问题领域或生活侧面;● 第二步,确定核心信念;● 第三步,确定态度和规则;● 第四步,确定积极假设和消极假设。主要的提问模式是:“如果你的想法是对的 / 真的 / 真的发生,它意味着什么 / 会怎么样 / 是什么意思?” 两种治疗路径的选择:第一种是先解决核心信念,再解决中间信念,最后解决自动思维。第二种路径是先解决自动思维,再解决中间信念,最后搞定核心信念。认知行为疗法专家又是如何看待从治标到治本的路径呢?(1)自动思维和中间信念要比核心信念更容易改变(2)认知行为治疗方面的咨询更关心症状而不是病根(3)认知行为疗法的干预策略是 “用现在的经验去修正过去的经验” 健康人格包括三个方面:● 认知自己;● 悦纳自己;● 发展自己。认知自己就是要认识到人格经验的全部。悦纳自己就是要肯定自己。发展自己是健康人格的人生追求。我愿意相信:所有的家长都希望做好家长,所有的母亲都希望做好母亲。每个人都只是做了自己认为对的事情,父母(特别是母亲)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只不过他们有自己的局限,没有能够完美地爱自己的孩子而已。及时充分满足孩子的需求,并不意味着我们需要满足孩子的所有需求。我们想要的结果是:(1)孩子的基本需求应当得到肯定,这是他成长所必需的;(2)需求被满足的时候多,需求被拒绝的时候少,这样他才可以形成正性的、自我肯定的经验。如果家长希望孩子取得进步,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把孩子和别人比,不要和成功的人比,家长应当让孩子和他自己比,和他的过去比。对自己的内在小孩,也是如此。心理健康的十种思维方式从相反立场思考 —— 学习控辩方思维看到不一样的未来 —— 学习可能区域思维你能阻止毁灭 —— 学习多重环节思维你选择相信观念 —— 学习代价收益思维幸福是个比较级 —— 学习评估零点思维站在两极之间 —— 学习认知连续体思维真相和你想的不一样 —— 学习发散思维担心是多余的 —— 学习行为试验思维这事儿该赖谁 —— 学习饼图思维你能看到未来 —— 学习照见未来思维你本来不完美,为何要担心不完美认知自己,你本来就不完美,何必担心不完美。有人喜欢你,也有人不喜欢你,你不可能让所有人喜欢,你没必要让所有人喜欢你!有些事情你能做好,有些事情你做不好,你不可能做好所有的事情,你也没有必要做好所有的事情!悦纳自己,相比你不会的,你会的实在太少;相比不喜欢你的人,喜欢你的人实在太少;尽管如此,你也要悦纳自己。你不靠无能立于人世,你靠才能世间行走。你不靠他人赞美活着,你活着本身就值得赞美。对孩子的不认可,就是对自己的不认可;贬低你的配偶,就是贬低你自己。所有人际关系的核心,就是人与自己的关系。悦纳自己,才能悦纳他人。悦纳不完美的自己,才能悦纳调皮捣蛋、成绩不理想的孩子。悦纳不完美的自己,才能悦纳脾气不好、能力有限的爱人。发展自己,示弱者更强。承认有人不喜欢你,才会让更多人喜欢你。承认自己有能力不及之处,才能让自己更强大。承认自己的不完美,才能让自己更完美。“认知自己,悦纳自己,发展自己” 是构筑你健康人格的基石。人不靠无能和不喜欢你的人活着,人靠才能和爱你的人活着;你不需要一个完美的自己,你只需要肯定你自己。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2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这是一本极佳的认知行为疗法入门书籍学习心理咨询已经十多年了,但是我一直没有成为心理咨询师,一部分原因就是我不知道该怎么开始。当初入门时学的是理性情绪疗法和认知行为疗法,可是一直都缺乏合适的教材,只有一些译著,也都是彼此翻译差别很大的,只能听一些老师以他们的个案经验来诠释,但是都是零星学了点而已。今年,我决定未来十年就以「心理咨询」为主业,就开始找寻教材、咨询案例集和参考书目,也就把郭召良老师的这套认知行为疗法丛书列入书单。郭老师已经实践与推广认知行为疗法多年,就将多年经验和理论集结成册。作为认知行为疗法的入门读物,本书首先介绍了与认知和行为相关的部分心理学基础知识以及认知行为疗法的基础理论,然后进入实践领域,按照心理咨询过程介绍了评估性会谈、咨询性会谈及结束会谈环节,并讲解了咨询中各环节的重点攻克内容 —— 自动思维、中间信念和核心信念。最后,郭老师还从如何拥有健康人格的角度,将认知行为疗法中的部分技术进行了生活化的普及。这是以往的教材里缺乏的一部分。我一直想把某些咨询技术做生活化的普及,就参考郭老师的这一章节做个延伸,把认知行为疗法的其他技术也结合日常生活的事写些科普文章。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自己的咨询师想了下标题,还是叫自己的咨询师比较好。学心理学两个年头了,心理学教会我的就是从生活的点滴中发现自己的行为,为何会做出这样的行为。有人说最好不要自己分析自己,例如精神分析,容易让人走火入魔。确实,有时候一点点小事都渴望自己分析自己一下。现在我的思维在精神分析和认知行为疗法,以及叙事疗法中间打转。包括这些心理学,还有其他的哲学历史也都在我脑海里打转。我觉得人是建构出来的,这是我思维的偏向性,我可以用这样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但我也要告诉自己,这是我理解的方式,并不是世界的全部。认知行为疗法是我选择的疗法,主要是上手快一点儿,而且可以更直观使用。我就用过其中是打分法帮助身边的人梳理自己现在的状态,所以我知道这些有用。精神分析是我分析人的一种方式,不过感觉更像是把精神分析用于系统式家庭结构。因为认知行为可能更关注现在多一点,而我学习精分、系统家庭,还有叙事疗法,都是为了把认知这块更加深入一步,然后再使用认知行为疗法技术,达到对来访者的疗愈。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认知行为疗法入门》认知行为疗法教科书该书详细讲述了咨询师如何运用认知行为疗法技术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作者将认知行为治疗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自动思维、中间信念和核心信念阶段。在每个阶段,认知行为治疗的干预流程都包括识别、评估、评价和应用四个环节。作者认为转变来访者的自动思维是治标,而转变来访者的核心信念是治本。认知行为疗法是从治标逐渐深入到治本的过程。该书通过列举实例将深奥的理论变得浅显易懂。无论是对于心理咨询师,还是心理学爱好者,亦或是有心理问题寻求自我疗愈的朋友。这本书都是非常值得推荐的。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步步详解,拿来即“用”步步详解,拿来即用。是本书封面的宣传语,我给打上了引号,不是否定它的宣传,更不是质疑它的实效,而是感觉它是针对培训而言的,而培训对指向专业人士,这也是 “昭良心理” 的培训教材;当然,用也可以是 “学习”,比如对于初涉心理学的我们,简洁易读是它的重要特点,也契合了 “入门” 的定位,简洁绝不等于简单,在设计上肯定是下了不少功夫的,重要的概念、理念及技术反复强调,不断强化巩固,非常科学合理;这也是自己读了两遍的是一本专业书,虽然目前只是两遍,但体验已经大不相同,我想肯定不止于这两遍,当然中间会有其他的学习和感悟,可能学习就是不断精进的吧!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这是一本很详细的认知行为疗法入门书籍,详细地介绍了咨询的过程和认知行为疗法的理论和技术,认知行为疗法的理论基础是情境 — 认知 — 情绪 / 行为,同时认知又受到了自动思维 — 中间思维 — 核心思维的影响,这样的理论基础能帮我们很清晰的对来访者的异常心理进行梳理,更符合科学的标准。同时利用很多实际案例生动清晰的介绍了咨询师在不同阶段的不同任务和可以使用的技能和来访者使用的补偿策略,也不忘介绍清楚技术的原理。本书最后还从认知行为理论的角度帮我们解读了健康人格,也能更好的帮助心理相对健康的读者维持心理的平衡和更好的育儿。让我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认知行为疗法,加深了对心理咨询的热爱,受益匪浅。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