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面对负面评价,我们要有抵抗力。

内容简介

你为什么总是在意别人的脸色,在乎别人的想法?你为什么总是想东想西、患得患失?过于敏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伴随着快节奏的生活,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孩子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而天生敏感的人会放大这种压力,他们每天都可能生活在别人的阴影中、作茧自缚。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不要太在意生活中的“小敏感”和“小挫折”,因为它们有的是别人的无心之过,有的则只是我们自己的主观臆测而已。情绪过敏会让你变得脆弱,而钝感是一种力量,能让你更加有韧性。作者剖析敏感人群的心理特征及形成原因,提出摆脱情绪敏感的四种方法,及时给敏感的你一粒“情绪脱敏胶囊”,教你控制情绪、疗愈心情、重塑自我。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提要
  • 推荐语
  • 前言
  • 第1章 为何你总是那么敏感
  • 敏感的大脑
  • 你身边有这样的敏感者吗
  • 钝感是一种才能
  • 焦虑让我们变得敏感
  • 不要无限放大压力
  • 学会沟通,不要总是“猜”
  • 就事论事,停止情绪内耗
  • 别太纠结
  • 放松一点,不必接受所有的好意
  • 让你痛苦的不是事实,而是你对事实的认知
  • 再心烦,也别把火发在别人身上
  • 告诉自己“我一点也不差”
  • 其实,并没有人在你背后指指点点
  • 也没有人总在背后要害你
  • 第2章 情绪四则运算①:做加法 往好里想,给生活加点“甜”
  • 你可不是最倒霉的那一个
  • 因为害怕,所以敏感
  • 容易“炸毛”的家长
  • 敏感是一种惯性思维
  • 别让无心的一句话激活不好的情感记忆
  • 钝感的人觉得“那都不是事儿”
  • 宽容的家长培养出有安全感的孩子
  • 加点“甜”吧,别当生活的苦行僧
  • 别让内心的不安放大你的痛苦
  • 你想的不一定就是事实本身
  • 用成人的思维解决问题
  • 第3章 情绪四则运算②:做减法 避免情绪内耗,让快乐变得简单
  • 你本来就很可爱,这和有多少人爱你无关
  • 手里拿着锤子,看谁都像钉子
  • 不喜欢就离开,别纠缠
  • 不如现在就停止抱怨
  • 没事儿,总能跨过心里的那道坎儿
  • 克制你的冲动情绪
  • 我们都不要太“玻璃心”
  • 情绪是你的自留地,不是别人的跑马场
  • 有人赞美你,就有人批评你
  • 对这世界抱有兴趣,又有所提防
  • 做成熟的父母
  • 敏感的家庭
  • 调整好工作状态,拒绝“消极合作”
  • 摘下你的有色眼镜
  • 第4章 情绪四则运算③:做乘法 摆脱“求关注”思维,让内在自信成倍增长
  • 谁都得过几场“情绪流感”,可你别总是那么“丧”
  • 活得“糙”一点,完美躲避伤害
  • 做个清醒而识趣的人
  • 相爱不是照料
  • 批评别人容易,审视自己很难
  • 不要自我陶醉,也别怨天尤人
  • 试着接受善意的批评
  • 别想太多了
  • 相信自己,别那么脆弱
  • 控制自己,别乱发脾气
  • 不用太在意自己的形象
  • 偶尔也听一听别人的意见
  • 敏感的身体
  • 你是什么样的人,他们说了不算
  • 第5章 情绪四则运算④:做除法 消除负面信息,拒绝负重前行
  • 别低估自己,也别太高估自己
  • 这个世界很可爱,你可以“加个关注”
  • 希望一直被人捧着
  • 有人在乎你,就会有人不在乎你
  • 孤独而敏感的人
  • 轻装上阵,别自寻烦恼
  • 不要依靠外界获得前进的动力
  • 做自己的小太阳,向外散发正能量
  • 面对生活的勇气
  • 有时候受挫是因为执着于得到和自己能力不匹配的成功
  • 恰到好处的界限感和分寸感
  • 有人喜欢你,就会有人讨厌你
  • 如果你不认可这个人,就没必要因为他的指责而睡不着觉
  • 刻意练习:做一套情绪瑜伽操 4种方法,让你拥有情绪钝感力
  • 方法1:站起来,自己寻找突破口
  • 方法2:摆脱来自儿时的恐惧
  • 方法3:不进行没必要的“对号入座”
  • 方法4:反复操练,效果立现
  • 后记
  • 版权声明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1
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披上坚韧的心理护甲

    我们常将自身价值感脆弱地系于外界回响,把他人不经意的言行当作自我审判的砝码。钝感力正是要打破这种自缚的枷锁,它提供了一套清晰的思维工具:学会区分事实与感受,建立情绪边界,重塑自我认知的稳定内核。书中四个关键能力尤为实用:设定情绪边界,阻止他人情绪肆意入侵;认知重评训练,扭转消极思维惯性;注意力转移法,主动选择心灵焦点;积极自我对话,构建内在支持系统。钝感力的终极目的绝非隔绝世界,而是让心灵获得真正的自由。它教会我们于喧嚣中守护一方平静,在批评声浪里锚定自我价值。拥有这份力量的人,反能更从容地体察他人、投入关系,因为其内心已不再脆弱如琉璃。钝感力不是情感的荒漠化,恰恰是心灵生态的健康平衡 —— 过滤掉侵蚀性的情绪尘埃,让真正滋养生命的感受蓬勃生长。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情绪过敏会让你变得脆弱,而钝感是一种力量,能让你更加有韧性。作者剖析敏感人群的心理特征及形成原因,提出摆脱情绪敏感的四种方法,及时给敏感的你一粒 “情绪脱敏胶囊”,教你控制情绪、疗愈心情、重塑自我。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情绪钝感力》

        半个小时快速翻完了。如果真的情绪敏感推荐去看《被讨厌的勇气》《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停止你的内在战争》以及一些心理学读物,而不是这本书。很少读到这么难评的书。本来以为作者会带有同理心去看待,给出客观建议,改善方法,但这本书没有。全篇就是敏感的人哪里哪里不好,宣扬顿感多好,还把一些本来看上去很正常的行为加了一些心理学的名词就定义对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但这些行为只是某部分又不能代替全部,不客观,举的例子也只是为本书服务,从更广的范围看来和作者写的不太一样。可能我并不缺爱所以无法理解,但是我的态度是我尊重,但作者直接就上名词定义,更何况这些词语本身也只是一些刻板印象,言语断道。如果是寻求支持的人不推荐看,读完只会更加怀疑自己。我一个心理大部分都是正常的人读完都感觉自己不是更好了。举例子 + 大道理,唯一可能可以看的就只有那些大道理了。没有深度,全是例子和浅层的话,甚至有些话和例子完全沾不上边强行说的。不推荐,情绪无论是顿感还是敏感都可以很好的活着,没必要强行改变自己,活的开心舒服就好。本具自足,莫向外求。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4条书评

        出版方

        人民邮电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的大型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0月1日。人民邮电出版社坚持“立足信息产业、面向现代社会、传播科学知识、服务科教兴国”,致力于通信、计算机、电子技术、教材、少儿、经管、摄影、集邮、旅游、心理学等领域的专业图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