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3.5
1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披上坚韧的心理护甲

    我们常将自身价值感脆弱地系于外界回响,把他人不经意的言行当作自我审判的砝码。钝感力正是要打破这种自缚的枷锁,它提供了一套清晰的思维工具:学会区分事实与感受,建立情绪边界,重塑自我认知的稳定内核。书中四个关键能力尤为实用:设定情绪边界,阻止他人情绪肆意入侵;认知重评训练,扭转消极思维惯性;注意力转移法,主动选择心灵焦点;积极自我对话,构建内在支持系统。钝感力的终极目的绝非隔绝世界,而是让心灵获得真正的自由。它教会我们于喧嚣中守护一方平静,在批评声浪里锚定自我价值。拥有这份力量的人,反能更从容地体察他人、投入关系,因为其内心已不再脆弱如琉璃。钝感力不是情感的荒漠化,恰恰是心灵生态的健康平衡 —— 过滤掉侵蚀性的情绪尘埃,让真正滋养生命的感受蓬勃生长。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情绪过敏会让你变得脆弱,而钝感是一种力量,能让你更加有韧性。作者剖析敏感人群的心理特征及形成原因,提出摆脱情绪敏感的四种方法,及时给敏感的你一粒 “情绪脱敏胶囊”,教你控制情绪、疗愈心情、重塑自我。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 一句话总结:在快速变化的商业战场,把敏感心力腾出来,专注于增长目标和关键决策🌟 初见惊艳 1. 钝感力是一种迅速忘掉不快的能力,即使失败也有勇气继续挑战,对误解、嫉妒和嘲讽可以不屑一顾,对表扬甘之如饴却又不得寸进尺    只有心大,才能持续输出、持续试错、持续增长 2. 敏感的人总会遇到人际关系难题    敏感只会让你把精力分散在无效的社交细节上,而不是把精力放在真正能创造价值的谈判上 3. 不必过于在意别人对你的评价,‘脸皮儿’别太薄”    “玻璃心”,往往是 “把评价当成指责”🔧 管理实操 4. 折磨你的不是事实本身,而是你对事实的认识方式    内耗”,往往是 “给自己贴错了标签” 5. 再心烦,也别把火发在别人身上    情绪管理本身就是一种专业能力 6. 少一些抱怨,多一些自省,遇事先找一下自己的原因    把 “复盘” 变成 “预演🧱 思维重构 7. 如果你不认可这个人,就没必要因为他的指责而睡不着觉    你的时间只值钱给真正能带来营收或长期价值的客户 8. 有意识地抵御外界信息的干扰,给内心塑造一层防护膜    “焦虑”,往往是 “接收了太多无效信息” 9. 对于同一句话,说话人和听者的理解未必相同    误解”,往往是 “自己吓自己”,只要多问一句,就能把 “矛盾” 变成 “解决问题的契机” 10. 婚姻和家庭也需要钝感力。拥有了钝感力,你就拥有了能够长久维系亲密关系的能力    “家庭矛盾”,往往是 “把‘陪伴’当成‘任务’”,其实,只要 “在身边”,就是最好的关心📎 推荐结语 3 个可立即应用的建议:1. “负面评论过滤” 练习 2. 练 “厚脸皮” 3. 把 “复盘” 变成 “预演”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1.0

          道理太多,说的又浅,有没案例支撑,放弃阅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情绪钝感力》

            半个小时快速翻完了。如果真的情绪敏感推荐去看《被讨厌的勇气》《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停止你的内在战争》以及一些心理学读物,而不是这本书。很少读到这么难评的书。本来以为作者会带有同理心去看待,给出客观建议,改善方法,但这本书没有。全篇就是敏感的人哪里哪里不好,宣扬顿感多好,还把一些本来看上去很正常的行为加了一些心理学的名词就定义对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但这些行为只是某部分又不能代替全部,不客观,举的例子也只是为本书服务,从更广的范围看来和作者写的不太一样。可能我并不缺爱所以无法理解,但是我的态度是我尊重,但作者直接就上名词定义,更何况这些词语本身也只是一些刻板印象,言语断道。如果是寻求支持的人不推荐看,读完只会更加怀疑自己。我一个心理大部分都是正常的人读完都感觉自己不是更好了。举例子 + 大道理,唯一可能可以看的就只有那些大道理了。没有深度,全是例子和浅层的话,甚至有些话和例子完全沾不上边强行说的。不推荐,情绪无论是顿感还是敏感都可以很好的活着,没必要强行改变自己,活的开心舒服就好。本具自足,莫向外求。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原生

              如果一个人从小就不断遭遇负面评价,一旦他处理不好这些负面评价,就会导致心理问题。有一部分人很幸运,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没有遭遇过太多的负面评价,而在周围人不断的鼓励中走向独立、慢慢成长起来。相反,有一部分人则一直生活在别人的负面评价中,他们经常遭遇诸如 “你真没用”“你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这样的语言暴力。其实,别人的评价,尤其是负面评价对我们的影响很大。从小到大,我们拼命与周围负面的声音抗争,可正是在这样的顽强抗争之中,我们才发现了自身的优点,发现了自己身上那些与生俱来的优秀品质。反之,如果对这些负面评价没有抵抗力,别人说什么我们都往心里去,甚至总是沉溺于 “被害妄想” 之中,我们便难以发现更好的自己。觉察不到自己的优点,人生也就会陷入困境。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