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介绍共创对话的理念体系和重要实践应用。

内容简介

共创对话基于企业的重要问题而产生,通过参与共创对话的员工之间高素质的共创研讨,促成决策或方案上的共识,从而推进行动与协同,促进企业经营目标的达成。

全书共分为四个部分,前三个部分分别介绍了共创对话产生的背景,共创引导者和共创引导技术,第四个部分介绍了共创对话在企业的战略落地,优本增效和复盘推进三个方面的应用。

目录

  • 版权信息
  • 推荐序一
  • 推荐序二
  • 前言
  • 致谢
  • 第一部分 共创对话正在发生
  • 第一章 这个时代需要共创对话
  • 新形势下企业发展困境
  • 当下企业如何破局重生
  • 共创对话激活群体动力
  • 本章核心内容
  • 第二章 共创对话的认知
  • 共创对话的本质内涵
  • 共创对话的四大要素
  • 企业植入共创对话的三个阶段
  • 本章核心内容
  • 第二部分 共创引导驱动决策落地
  • 第三章 成为共创引导者
  • 共创引导者:共创对话的驱动力
  • 共创引导者:需要具备的六项能力
  • 共创引导者:需要秉承的三大信念
  • 共创引导者:需要培育的觉察能力
  • 人人都能成为共创引导者
  • 本章核心内容
  • 第四章 开启高品质的共创对话
  • 共创对话钻石模型的运用
  • 实施共创引导的六大步骤
  • 本章核心内容
  • 第三部分 关键技术提升对话的品质
  • 第五章 发问技术:牵引思维 激发潜能
  • 发问的种类
  • 发问的要点
  • 组合发问的技巧
  • 本章核心内容
  • 第六章 倾听技术:启发觉察 支持解读
  • 认识倾听
  • 倾听的方法
  • 倾听具象化
  • 倾听与洞察
  • 本章核心内容
  • 第七章 参与技术:激发想法 带动智慧
  • 情感与思维
  • 情绪引导
  • 思维引导
  • 本章核心内容
  • 第八章 共识技术:自动自发 落地成果
  • 共识促进融合
  • 突破人际矛盾
  • 处理决策顾虑
  • 本章核心内容
  • 第四部分 共创对话的重要实践
  • 第九章 共创对话助力战略落地
  • 战略解读
  • 目标拆解
  • 聚焦子议题
  • 团队构建
  • 关键分析
  • 创新策略
  • 方案拍砖
  • 小结:共创对话操作重点
  • 第十章 共创对话实现优本增效
  • 共鸣打造
  • 问题聚焦
  • 现状分析
  • 目标共识
  • 策略共创
  • 行动计划
  • 小结:优本增效工作坊共创引导者操作重点
  • 第十一章 共创对话加强复盘推进
  • 目标迭代
  • 策略优化
  • 行动赋能
  • 小结:共创引导者操作重点
  • 附录A 本书中重要的术语
  • 附录B 本书中重要的工具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7
9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如何开好共创会的实用手册

    全书都是方法论,我只提一点:这类技术是需要实战经验的,引导者需要在熟悉技术的基础上多加尝试和复盘迭代才能真正掌握。以下是一些简单笔记,没有做精加工,仅提供给各位一些参考方向。1、共创引导技术的本质是领导力修炼。2、许多成功的企业都有自成一派的理念、方法论和机制,本质上是从不同角度激活企业的群体动力,实现生态共创。这也是赋能的本质。3、企业发展的困境:老品牌需要重生、新企业无暇修炼内功。4、阿里战略聚能环:共同看见(共创会)— 生成战略(晒 KPI)— 集体行动(三板斧)— 客户反馈(复盘)— 共同看见 5、企业群体动力:主要关注群体的组织结构、群体决策、合作竞争、领导行为、群体文化、群体情绪、群体信息传递、群体价值观等方面对群体内部、群体之间的行为的影响。群体动力可被运用在组织变革、战略落地、领导力培养、企业文化建设、制度创新等实践场景中。6、共创对话的四大要素:识别和抓住关键会议场景;引入或培养一批共创引导者;构建共创对话的方法论;打造共创文化,植入共创对话系统。7、如何转型成为共创性组织?三步走:将关键会议升级为共创工作坊 —— 赋能战略落地的管理者和协作者 —— 打造共创文化。8、如何打造共创文化:定义、提炼、场域布置、共创机制。9、共创引导者需要进行思维引导和情绪引导两个部分,他需要秉持三大信念:相信参与者的动机是正向的相信参与者的想法是有价值的相信参与者是愿意去行动的以这三大信念为前提,去控制场域进度。10、共创引导者修炼内在能量的三个技巧:有意识地察觉、悬置负面判断、积极聚焦当下。个人总结,核心在于在事实的基础上【保持积极的态度】。11、共创引导者的六大能力:目标、逻辑、呈现、乐活、开放、洞察。12、所有人都能成为共创引导者,其中管理团队和转型中的人力资源团队更合适发展成为内部的共创引导者。13、"高频场景 + 以战代训" 的方式,才能实现行动 - 反思 - 顿悟 - 新思维的植入,这个链条。14、共创对话模型是所有共创对话的基本逻辑,一般流程:聚焦议题 — 激发想法(挖掘想法 — 梳理想法 — 联结想法 — 创新想法)— 共识决策 15、聚焦议题的三大原则:是重要而非次要的,是具体而非空泛的,是正向表达而非负向陈述的。16、实现高品质的共创对话的关键要素:发起人的需求、参与者的情况、共创流程、场域空间、现场引导、后续跟进 17、发问的三个维度:时间维度(过去,未来)、空间维度(发散、封闭)和情绪维度(正向、负向)。18、在集体信任度没有那么高的时候,如何让对方打开心扉,给出更多信息?建议把 "为什么" 变成 "是什么"" 有哪些 "。例:" 为什么我们投入了这么多资源,效果却这么差?"转化" 是什么原因让我们投入的资源没有发挥出预期的效果?"19、一个高质量的发问是可以在 1 分钟之内表达完毕的,不然参与者的注意力就无法集中了,建议整理清楚再发问。20、高质量的组合发问方式:目标锁定、现状分析、策略分析、行动推进 MOA 范式:厘清动机和价值、收集信息和分析可能性、促进共识决策和行动 21、倾听技术:倾听的本质是能量的传递本章具体方法一般,可以补充一些其他的,会比这本书内容更具体可行一些。具体来说,聆听的四重境界:聆听字面意思、聆听背后情绪、聆听真实意图、聆听心智模式。22、参与技术:情感脑是影响思维运作质量的关键。首先引导情绪,再谈思维。23、共识技术:了解、理解、接受、认同、拥护 24、突破人际矛盾五步法:暂停对话 — 回顾当下 — 分享感受 — 转向聚焦 — 重新推进 25、四种共识策略:融合决策、关键人决策、投票决策、标准决策 26、战略落地讨论画布:背景(基于什么背景提出这个问题)、价值(这个战略的未来价值和成果是什么)、变化(假设战略落地了,会带来什么变化)27、战略落地方案五问:符合市场、客户的核心需要吗?议题对总体战略目标落地有多重要?落地方案中,落地小组、关键目标、关键差距、关键要去点和关键策略这几个方面需要如何优化?落地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外部的新情况和新变化?为了实现目标需要做哪些方面的投入,整合什么资源?28、优化方案人力成本:灵活用工优化成本、结构调整优化效率采购成本:仓储配送提高周转率、物流合作模式、引入金融服务 29、什么情况下必须复盘?项目节点失控:进度管控混乱,项目团队无法按既定时间节点交付结果。目标偏离轨道:团队缺乏目标感,方向出现偏差。项目出现异常:项目团队需要对原有的策略和计划进行调整。关键瓶颈卡壳:实施过程中项目团队遇到了种种障碍,难以突破。人员心态偏离:出现问题时,项目团队选择逃避或掩盖。团队协作失衡:团队凝聚力差,内部协作出现裂痕。可以通过匿名吐槽的方式收集问题。30、复盘方向:目标迭代:之前的目标是基于什么定下的?现在完成情况如何?目前是否有和之前定目标时候不同的新情况出现?基于改变应该往什么方向调整?策略优化:原策略完成情况如何?遇到了什么卡点?策略的关键要点是什么?调整新策略。行动赋能:大量策略存在模糊的执行空间,必须明确分工。

      3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老板值得看,都是干货

      书评是思考,不是摘抄,感兴趣记得读原书。一本书好不好,跟作者是否有实践经验相关性很大。这本书里介绍的方法适合企业内部使用,对决策形成共识更有利于执行。共创对话,是作者提出的方法名称。目的还是为了决策共识,激发创造力。回顾创业过程,确实会遇到一些共识难以达成的阶段,那么共创对话适合多大规模的公司呢?很小的公司可能用不到。有两个原因,一是小团队沟通本身比较充分,二是小团队不确定性太高,反而需要老板做快速决策。所以这本书适合的标准,可以这么定。当公司开始有财务部的时候,也就是大约 50-100 人的团队规模,创始人大概率就会遇到共识凝聚的难题。头脑风暴是个过程,结果是为了创造共识。要注意一个问题,投票决定的不能叫共识。我的解读视角,是小企业和个人的视角,能用来做什么?创造共识的这个过程值得参考。怎么创造共识呢?笨办法,就是充分交流沟通。通过场景搭建,沟通技巧等方面的工作,想方设法制造更多的沟通交流。笨办法就是个方向,看了这本书,可以把本办法做一些优化。先说一个故事,有一次饭局上,有个创业者提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感觉员工有些疏远自己,感到团队比较散。他回顾了没有这种感觉的时候,其实是天天和大家一起吃饭,一起玩的。会有一些工作之外的交流。改进就是要和核心团队经常一起吃饭,制造一些非正式的沟通场景,也不要一开口就只有工作。再说能优化的方法和技巧。上一篇介绍了线上头脑风暴的方法,这本书里讲的是线下创意工作坊的具体组织方式和方法论。对小公司和个人来说,如果要制造共识有没有相对简单的方式。有一个说法叫具身认知。还有一个说法叫一起打仗就是最好的团建。所以共识是要行为去塑造的,只靠沟通信息是效果很差的。以下直接上清单吧,如何更快的构建共识。1. 共识这个东西,拆解一下。表面是共同的观点,其实是共同的背景信息。一起奋斗的意思,不是一起达成目标,而是一起达成目标后的共同爽感。所以团队再小,小到一个人的团队,也要记得庆祝的仪式感。2. 宗教共识是极其强大的,因为有大量的仪式感。一个人想要带动身边的人,拉上身边的人,一起帮你庆祝你的小成就。这是一种不错的思路,次数多了,周围的人就会认同你的行为,进一步认同你的目标。3. 用行动去传递信息,用仪式去传递信息。只是信息层面的沟通,观点层面的沟通,别人记不住很正常。内心并不怎么认同也很正常。很多人都说老板在画饼,就是这个意思。只动嘴,不前进。4. 请教式沟通,是另一种方式。让他人充分表达,这样能互相借鉴,也更容易达成共识。就不说倾听能力了,介绍倾听的内容比较容易找。简单说就是不评价,全盘接收信息。或者说延迟评价,先记下来对方的情绪、动机、观点、信息,之后再想。5. 记得重复,有节奏的重复。重复行为和仪式。好了,这篇就到这里。这是读完一本书的启发和思考,用在卷学上面,就是大家一起制造个仪式。喝杯卷学茶,读上几页书。参与的人多了,共识就有了。卷学作为一个品牌,也就变成了大众学习的提示物。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本共创对话工具书。😊

        我发现我读书好像比较会关注突出观点和思想,而不太关注操作执行和沟通细节。🎄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4条书评

        出版方

        机械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

        机械工业出版社是全国优秀出版社,自1952年成立以来,坚持为科技、为教育服务,以向行业、向学校提供优质、权威的精神产品为宗旨,以“服务社会和人民群众需求,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己任,产业结构不断完善,已由传统的图书出版向着图书、期刊、电子出版物、音像制品、电子商务一体化延伸,现已发展为多领域、多学科的大型综合性出版社,涉及机械、电工电子、汽车、计算机、经济管理、建筑、ELT、科普以及教材、教辅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