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用运动赋予大脑新生
针对抑郁、焦虑、衰老、记忆力不佳、压力过大等问题开出的天然处方,Spotify 联合创始人与国际奥委会医学委员会委员倾情推荐,全球销量破 62 万册,数次斩获瑞典年度健康大奖的瑞典首席心理健康专家口碑力作。跑步可以提高钢琴水平吗?那么数学和阅读水平呢?为了提升创造力,我们应该选择散步还是跑步?哪种类型的锻炼方式能用来治疗抑郁?立足前沿科学理论及研究成果,辅以村上春树、马克・扎克伯格、查尔斯・达尔文、莫扎特等名人案例解释说明,并在每章结尾开出更具针对性的运动 “处方”,让读者理解 “为什么”,知道 “怎么办”。
3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3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体育锻炼可以改善和提高大脑功能这本书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大脑与身体的关系:书中介绍了大脑与身体健康的密切关系,强调了通过锻炼大脑可以改善焦虑、压力、专注力、抑郁、记忆力和衰老等问题。2. 脑科学和心理学知识:作者基于脑科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将复杂的知识分解为简单易懂的内容,通过案例和实验生动地讲述了大脑的工作原理和影响因素。3. 大脑训练方法:书中提供了实用而具体的建议,针对不同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训练方法和频率,帮助读者改善大脑功能和解决相关问题。4. 健康生活方式:书中强调了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大脑健康的重要性,包括饮食、锻炼、休息和心理调节等方面的建议。5. 实例和案例分析:通过实例和案例分析,书中展示了不同人群在大脑训练中的经验和效果,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6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1. 要想真正体验到运动对大脑功能的提升,你每次锻炼的时间必须超过 30 分钟,45 分钟是一个比较合适的时长。2. 理想的锻炼频率是每周三次。3. 运动时必须保证你的心率加快。仅就改善注意力而言,你的心率应该达到自身极限值的 70%—75%。这里有两个参考值,对于 40 岁左右的人,运动时的心率不应低于每分钟 130—140 次;对于 50 岁左右的人,心率也不应低于每分钟 125 次。4. 你要做的是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对大脑也有一定的好处,但研究的结果还不明朗。咱们今天提到的五种大脑功能,主要都是靠有氧运动来提升的。5. 避免做强度过大的运动。如果你在运动后感到非常疲惫,你的记忆力和创造力也不会有明显的改善。6. 最后,运动需要长期有规律的坚持。要想让你的大脑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创造出新的脑细胞和血管,增强不同脑区之间的联系,你需要付出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努力。现实一点讲,保持每周三次的运动频率,坚持六个月以上,你很可能会体验到大脑功能的改善。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3.0适度体能锻炼人们常常用 “我自闭了”、“我抑郁了” 来形容自己的无奈、难过和不知所措。然而,真正的抑郁症远比这些表达更为严重,它涉及到个体的孤独、人际关系的疏离以及生理激素的不平衡等多重复杂因素。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每一丝对生活的感知和希望都显得尤为珍贵。而运动,作为一种有效的缓解方式,能够提升 5 - 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分泌,起到类似于抗抑郁药物的作用。当谈及大脑的能力时,我们往往关注于脑细胞的数量。然而,事实上,脑细胞之间的连接强度和协同工作能力才是衡量大脑能力的更为准确的标准。全身性的运动,尤其是能够锻炼到心率的跑步等有氧运动,能够显著增强大脑细胞之间的连接能力。这种连接能力的提升进而促进了记忆力、注意力和创造力的提高。记忆力的主要负责区域是海马体,而注意力则依赖于多巴胺的分泌以及额叶对情绪的控制。创造力则受到丘脑的影响,丘脑通过筛选信息并提高信息使用效率来促进发散思维。有趣的是,仅仅 30 分钟的散步或跑步就能加强这些大脑区域之间的连接。因此,坚持有规律、持续性的锻炼对于提升大脑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科学家通过观察大脑的核磁共振图像发现,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可以从脑细胞的连接方式中看出端倪。一个自律的人不仅能够保持良好的体形,更重要的是能够保持大脑的健康状态。这种自律带来的回报是深远的,它不仅能够提升我们的身体健康水平,还能够增强我们的认知能力和创造力。村上春树曾说:“跑步对他的人生而言是无论如何非做不可的事。” 这是因为跑步给他带来了快乐、健康以及面对孤独和享受孤独的能量。同时,《大脑健身房》一书也用脑科学和心理学证实了跑步给大脑带来的深刻变化。因此,我们可以将跑步视为一份免费的处方,它能够帮助我们甩掉压力、焦虑和抑郁,提高记忆力、注意力和创造力。只要我们坚持锻炼,就能感受到大脑给予我们的丰厚回报。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7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观点鲜明,论据充足,值得推荐👍作者也说这是一本科普读物,虽然有各种各样的脑部专业名词,不过大多数都是日常见过的,例如多巴胺、五羟色胺、皮质醇等。关于运动可以健脑,虽然作者充分地论证了这一观点,但是作为一个长期坚持跑步的菜腿来说,倒也不抱什么过高的期望,运动起来的好处,就算没有让自己更专注、更有创造力这些好处,诸如释放压力、提高抗压能力,也确实是亲测有效。不管选择坚持什么,当你每天都形成一个固有的状态,这种好处,并不是几句对身体好、对脑子好可以概括的。毕竟蔡老师《皮囊》里就说,皮囊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长期的习惯,对心理上的好处,绝对远大于身体上的。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6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大脑健身房妥妥的一本《运动改造大脑》之《跑步 / 跑步居然如此神奇》。你想要心情好吗?那就去跑步,你想要变聪明吗?那就去跑步。你想要减轻压力吗?那就去跑步。总之没有跑步是不可以解决的问题。如果一次不行,那就再来一次。如果你的心情不好,去散个步。如果你心情还是不好,那就再散个步。—— 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爱迪生说 —— 身体是用来支持大脑的。每日早晨慢跑一小时,下午散步一小时,已经渐渐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早就不记得当初因何原因开始跑步,只是好像确实真的很喜欢。所以这一次开始以后也恰巧因为条件允许,所以坚持了三年的时间。看了这本书以后,我相信,自己以后还会继续坚持下去。毕竟,运动的目的并不是成为健美先生或者练出 6 块腹肌,而是让你的大脑达到最佳的状态。😊💖锻炼能使你更专注、更快乐,减少焦虑和压力,增强你的记忆力、让你更有创意。而跑步和散步就是成本最低,同时又最容易的一种锻炼项目。💖奔跑吧,这就是我的人生。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25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大脑一直是可塑的1. 在人的一生之中大脑一直是可塑的,不同的点在于不同年龄段其可塑性不一样。童年时期的大脑可塑性就相对更强。但是即使到了 80 岁,大脑依然具备很强的可塑性。2. 想要锻炼大脑,要从身体的锻炼开始。每一次锻炼都有效果,效果是从第一次锻炼就开始有的,只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才会明显的显示出来而已。因为只有被改变的脑细胞达到一定的数量才能体现出其明显的变化。3. 运动是会产生大量的止痛剂,很多轻伤热身后就感觉不明显,其实就是止痛剂的效果。在运动量状态的评估中要排除掉止痛剂的效果干扰。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大脑是系统思维的最佳体现,各部分、各种激素的运作都是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大概这也是它拥有无限潜力的原因之一吧。大脑是可塑的,而最有效的塑造、促进大脑新细胞生长、调节各种激素分泌以维持在合理范围。比较直观的结论包括:👉锻炼教会了身体不要反应过度:锻炼避免皮质醇过量分泌、让海马中的细胞接触太多皮质醇死亡,影响情绪控制和记忆力。也会让额叶区获得新鲜血液,更高效工作,帮助情绪控制、抽象思维更好运作。👉有规律的锻炼促进大脑生长:BNDF 和额叶区都会因为规律锻炼而生长,哪怕 70 岁开始锻炼也能够观察到。👉锻炼时机:都合适,但如果想要提升专注力,最好早上或者至少中午之前锻炼,因为锻炼产生的专注力会在几小时后逐渐减弱。👉带娃运动吧,解放带做作业的父母:青少年活动 4 分钟,专注和警觉水平就可以得到提高。慢跑 12 分钟后,阅读理解和视觉注意力都得到了改善。👉运动方式:目前散步、慢跑对情绪控制 / 抑郁症 / 专注力 / 降低痴呆症的帮助已经得到科研证实,练力量的直接好处(例如对改善痴呆症的作用)还未有科研成果直接证明。👉运动强度:步行或慢跑 - 每周总共 150 分钟(每周 5 次,每次半小时)。跑步 - 每周 3 次、每次 20 分钟。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