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
每日一书:《别让猴子跳回背上》。让员工照顾好自己的猴子,而照顾好的前提就是锁定责任:猴子原来在谁的身上,无论有什么变化,它都应该被锁定在原来责任人的身上,不能让它乱跳。无论中西方,企业中都不断上演着这样的故事,在遇到困难或问题时,员工总会寻找各种理由来证明不是自己的问题,然后将责任推到其他人或事上。道理也不复杂,那就是人的本性中始终都在重复着一个永恒的主题:规避风险。管理者的策略在于增加自己的时间,这往往要通过减少下属占用自己的时间实现,即消除下属 "往上指派的工作"(upward delegation),这样他们就可以运用额外的时间,妥善处理老板与组织交付的任务。其方法为:(1)让老板对他们的能力有信心;(2)建立与协作团体的合作关系。而这些做法都需占用管理者的可支配时间。"猴子" 就是双方谈话结束后的下一个步骤。让员工照顾好自己的猴子,而照顾好的前提就是锁定责任:猴子原来在谁的身上,无论有什么变化,它都应该被锁定在原来责任人的身上,不能让它乱跳。管理者应该做监督者,而不是解决问题者。当下属有问题找你求救时,他们大部分的目的不是寻求一个解决方案,而是找到一个能解决问题的人。下属向上司报告时,唯一正确的发言方式就是说 "我有问题",如果他说的是 "我们有问题",那么他就是越俎代庖。管理者的目的在于培养下属自力更生的能力,而自力更生是每个人经过自制、耐性与坚持,才能获得的后天特质。管理者要让下属明白,任何时候,在我帮你解决你的问题时,你的问题绝不能变成我的问题。不要教下属怎么做,而是让下属自己汇报,对于喜欢依赖别人的下属,可以不停地问问题,但不要给答案。管理者只需随时插入 6 个常用语:什么,为什么,谁,如何,哪里和何时。" 专业管理者不该在未告知直属下属之前,便绕过直属下属直接对其下属宣布指示,除了生死攸关的情况。这项原则一旦遭到破坏,便会导致所谓的越级监督,混淆了任务的优先次序,让接到指示的下属费力不讨好。记住六个规则:规则 1:要么干,要么删除,不要拖。规则 2:不要让下属任务过量。规则 3:解决任务必须落在下属身上。规则 4:毫无进展不能作为重新安排工作的借口。规则 5:要及时面对面沟通,避免遭到误解。规则 6:做好报告或摘要,以便展开即时对话。五个自由层级:1、等待指示 2、请示要做什么 3、提出建议,按照裁决的结果行动 4、行动,但需立即请示(报告频率超出例行程度)5、独立行动,例行性报告。优秀的管理者一定会把把下属往第五层培养。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8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第252本有些下属一开始就比其他人更会照顾猴子。但当你和下属工作时,你可以帮助他们培养发掘问题与机会的能力,提出建议案与运用有效的步骤继续完成工作。运用安肯猴子管理制度,将会让下属有更多成长和担负责任的机会,而且你应该先以安全有效的任命帮他们铺路,也要给予自己必要的时间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所以,让猴子跟着你的下属,千万不要不明不白地突然去接受猴子。猴子或许很狡猾,它们会在你出其不意时找到门路跳到你身上。如果你将猴子交付给了某人,务必要排好追踪的会议时间表。这可以让你将不期而至的干预降至最低,掌控每天的行程。这也是管理猴子和确定它们跟好主人的唯一方法。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8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课题区分的入门书这是学习一门教练课时,老师推荐的书,书很薄,不用一小时可看完。第二遍记了点笔记,又仔细体会了一下,对于 “课题区分” 非常非常有帮助!很多时候,人与人沟通的问题就在这个👆🏻点上,你把对方的猴子🐒背到自己身上,然后替人家做了。对方不一定领情,更得不到成长,区分猴子🐒是谁的很重要。分享一个我家的小故事。有一次儿子期中考试不大理想,恰逢那个周末我去上课了。孩子他爸电话跟我说,你都一点不着急的?我只能笑答,淡定淡定。考试是儿子的课题,不是我的课题,不是你的课题,我们需要做的是要教会他自己去面对这个人生的长期课题。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管好责任这只猴子该书是一本管理类书籍,针对领导和管理者杂务缠身、没有时间的困境,提出了一针见血的见解。传神的 “猴子” 理论对于领导和新晋升的管理者而言是提高工作效率、升华管理思路的利器。本书特色:形象传神、通俗易懂、令人难忘。 推卸责任的现象并不少见,员工卸责意味着责任向上级转移,如果管理者不自知,那么 “责任” 这只 “猴子” 就会跳到自己的背上。作为管理者应该将责任锁死在员工身上,让员工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对自己的成长和未来负责,这不仅会提升员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保证了公司的长远发展。 对于一家民营企业更是如此,企业早期的发展依靠的是企业家单枪匹马打江山,企业家成功则企业成功。而个人终有退出的一刻,企业的长足发展依靠的是组织、团队的人。 作为人力资源工作者,行笔至此,脑海中立马浮现出人力资源的核心目标之一就是要成长、成就员工。对于企业的管理者而言,意识到这点并不困难,难的是能否有一个明晰的管理思路,去真正引导员工,互相成就。希望阅读完本书后,你能和我一样收获满满。本书共有 9 个章节。第一章:背景介绍,定义 “猴子” 第二章:介绍带有 “猴子” 磁场的人第三章至第五章:原因分析,磁场从何而来第六章至第九章:对策分析,从应付到善用 “猴子” 理论 你在日常工作中有没有想过管理者与非管理的区别,本文开门见山,从贡献角度深刻的说明的两者却别。非管理者的贡献用更少的时间做更多的事,管理者的贡献主要来自判断力和影响力,两者想要做好都需要妥善管理时间,前者应该做好计划,按照计划行动;后续需要尽可能的充足个人可支配的时间,让自己的判断命中率提到,影响力发挥到最大。 进一步看,管理者的时间可以分为老板占用、组织占用、外部占用、自己占有四部分,自己占有的时间又可以分为下属占有时间和个人可支配时间,而前三部分是相对被动,惟有第四部分主动权在个人手中,核心就在于减少下属占用的时间。这个道理很多管理者懂,却依旧被杂事缠身,没有时间,而下属却无事可做。 “猴子” 就是任务,它会活奔乱跳,一不留神就会跳到一方的背上。一只 “猴子” 的出现会有两方人马介入,一方负责解决,一方负责监督。谁来解决猴子,就应在背着他,一般是员工,由另一方监督,一般是管理者。 可管理者如果背起猴子,那么立马从监督者变为了问题处理者,被逆向管理,书中举了很多通俗易懂的案例,比如下属提出问题,你听完说 “先等等,让我想一下后告诉你”。当没及时收到答复时,下属会时不时追问 “进展如何”,此刻监督人、解决问题人角色互转。本该属于下属的猴子跳到了你的背上。因为下属提出问题时,大部分不是寻求解决方案,而是处理问题的人。背上了来自下属的猴子,管理者没有及时完成,管理者会被认为拖延;但管理者将猴子交给下属,下属没有及时完成,则下属被认为不服从。所以,管理者的脑子中一定要有是你有问题,不是我们有问题。当 “我们” 思维不变时,那便是背不完的猴子,而每一只猴子都意味着消耗时间。 管理者背多了来自员工的猴子,自然个人的时间就被下属所占据,他们需要有成为训猴师的心法。一是我不知道你要怎么解决它,除了一种方式,那就是你自己想办法;二是明天向我 \ 再向我汇报情况或者事情进展;三是任何时候,在我帮你解决问题时,你的问题绝不能成为我的问题;四是任何你所鼓励的行为,都会被激励。 此外,管理者也要意识到员工是可以培养逐步成长的,当他们成长为下文的第三阶段后,管理者的可支配时间自然变多,具体分为 5 个阶段。第一阶段等待命令;第二阶段请示做工作;第三阶段提出建议,按照裁断开展工作;第四阶段主动行动,但需要立即请示;第五阶段,独立行动,例行汇报。 只是应对猴子还远不够,管理者更要要善用猴子。文中提到的原则,一是确保猴子不被饿死,即没有下属来解决问题;二是不让猴子过量,即下属的任务应合理,不能一股脑的都派给下属;三是要约定时间,确保下属喂养猴子;四是任务毫无进展时,不能作为重新喂养猴子的借口。 再次回到文章开头的管理者贡献来自判断力和影响力,管理者的责任概况起来就是让正确的人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读完本文后希望你能运用猴子理论掌握猴子数量,识别谁的猴子,防止他人的猴子跳到自己的背上。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管好猴子《别让猴子跳回背上》是由美国作家威廉・安肯三世所著的一部管理心理学经典作品。 本书中,作者用精心设计的实验和故事,形象生动地阐述了猴子管理理论。该理论以猴子为比喻,将责任和任务比喻为猴子,认为管理者应正确地、主动地、立即地将猴子从自己背上卸下来,千万不能等到猴子长大、长胖,甚至变得无法控制时才想起来 “猴子跳回背上” 的问题。同时,按照作者的观点,将猴子跳回别人的背上也不可取,正确方法是将猴了 “杀死”,让其不再成为问题。 书中作者强调了管理者应重视沟通和授权,以确保员工能理解工作任务,并有足够的权限完成这些任务。如果员工没有得到明确的指示或无法独立完成任务,那么猴子就会一直跳回到管理者背上。 《别让猴子跳回背上》是一本通俗易懂、内容实用的管理心理学读物,它对职场人士、管理人员等都有很好的启示和帮助。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monkey-on-the-back 留意自己背上的“猴子”责任是一只只的 “猴子”。背负其自己的责任,责无旁贷。无意识中,你可能背负了下属丢给你的一个个猴子。因为看不到自己的背,所以往往没有留意到背上的 “猴子”。但是,感觉不会骗人,当这些 “猴子” 占据了我们很多可支配时间,导致你自己本应承担的责任无法履行时,那种无助感加上推延给下属的回复带来的愧疚感,会压到你无法喘息。知道 “猴子” 在你的背上,是两种角色的错位,很有帮助。下属将 “猴子” 交给你时,你原本应该扮演的监督者角色就头一转,成了解决者角色。这样不对。“猴子” 无错,所以不用甩掉他,只需将他归位在下属身上,学会喂养他们即可。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让猴子回到他该去的地方这本书将我作为一个初级管理者最大的问题和疑惑讲清楚了 —— 作为一个管理者如何进行事情的分派和推进,如何培养下属,如何让自己不要成为团队的瓶颈。书中提出了猴子这样一个概念,指代工作中要做的行动步骤,围绕着猴子找出了喂养猴子的责任人和监督者。基于上面的概念和模型,作者提出了猴子管理制度的几个重要原则:规则 1:喂养它们,或射杀它们,千万不要让它们被活活饿死。规则 2:只要你找到需要喂养的猴子,你的下属就要找出时间喂食它们,但千万不要过量。规则 3:按照喂食进度表上的时间和地点喂养猴子是下属的责任,主管不必再沿途追逐即将饿死的猴子,胡乱地喂食。规则 4:如果有冲突发生,预定喂食猴子的时间可在任何一方的提议下,做出更改,但不被视为延误;事情毫无进展不能作为重新安排喂食时间的借口。规则 5:无论何时,应尽可能面对面地喂养猴子,或者使用电话,绝对不要用信件。备忘录、电子邮件、传真和报告可以适用于喂食过程,但不能替代面对面的对话。规则 6:超过好几页的备忘录、电子邮件、传真和报告应该在一页的摘要中写清楚,以便展开即时的对话。作者认为:管理的核心是指派和监督,授权和培养,这是两对成双成对的概念,基于上面提出的原则,我们可以很好得践行猴子管理法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