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6
7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2025年第五本

    一本好书,阅读速度往往是难以快起来的,因为她会让阅读者产生快感,看到一个章节的时候,会让人产生思考、启发、联想、记忆的举动。从春节前开始,持续到今天才算阅读完此书。这是一本不错的茶叶入门书。惊叹中国茶叶的丰富,又佩服作者的知识储备。几百种茶叶一一讲述,并将干茶,茶汤,叶底一一拍照展示(即便摘抄于网络,工作量也很大),就这个工夫而言,我也要伸出大拇哥点赞。这本书看似简单罗列,实则有极其丰富的内容,对于我也喜欢喝茶研究茶的读者而言,看书体验不仅仅获得了很多知识储备,也增加了不少见识。作者按照茶艺入门的逻辑顺序:茶艺初识,茶叶分类介绍,茶礼仪,茶艺,其他国家茶叶介绍,看完一遍,也就会自然而然进入茶天地。当然,文字内容有很多重叠,增加了无谓的内容(上百种绿茶的冲泡不过三类,水温四个层次,作者每款茶叶都要重复一遍,这些文字完全可以归类后一次说明白的);作者按照茶叶分类介绍,但是没有按照地域分,绿茶应该是十多个省份逐一介绍的,作者天南海北来回说而不按地域次序,增加了读者阅读识记的难度。阅读本书,增加见识。推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茶已经融入到了中国人的文化当中。独处时喝茶可以静心。会客时喝茶可以交心。本书比较系统的介绍了茶叶的历史,茶叶的分类,茶叶的产地,喝茶的方法及对茶的态度。品茶五要素,茶,水,器,法,境。好茶的四个特点,香,清,甘,活。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当字典查

        可以当字典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可读可藏

          全书读完,又买了纸质版,1. 可读性很强,表现在内容上结构逻辑强,其次茶种介绍丰富;2. 装帧雅洁,茶图片清晰,全书不同茶水颜色横向可比,说明拍摄讲究,文字排版清晰明了 3. 质朴,此书是作者前一版本的升级,随着时间,作者对茶的认识也在升华,他不卖弄不炫耀,非常质朴谦逊,这种敬畏之心也是茶道一部分吧,让人读来心生好感 4. 茶叶从鲜活到干褐到沸水冲泡翻滚的再次复苏,整个生命周期是人,天,地,时间的产物,值得尊敬大自然的赐予,民间制茶的工艺也可叹可敬 5. 剩下的交给时光和际遇,以后旅行就不会面对各地不同茶种那么无知咯,真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还是可以的,比较系统比较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是一本关于茶的很好的科普书,涵盖了中国各地的六大茶类共 300 余种,并介绍起源,茶形茶底茶汤以及最为重要的冲泡方法和风味品鉴。除此之外,对茶的历史,文化,储存,送礼等方面也做了细致的介绍。对世界范围内,比如日本的绿茶,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的红茶也做了品鉴,总体而言想大概了解中国茶的话,这本书很推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目前读到的对新手了解茶帮助最大的树简直就是茶界的字典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非常全面的介绍了我国及部分国外的的茶叶种类和特点 对于有兴趣了解各种茶叶的读者 很友好 同时简略阐述了对于购茶 饮茶的价值观 深表赞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五星推荐

                    中国人到底是怎么认知茶的,应该把茶向哪个方向去推动?从早期的鲜叶直接咀嚼,到汉代的药用祭祀,到唐代的熬煮加盐,再到宋代的制饼、研粉、调膏、点茶,主流的茶事活动就是全叶利用。而到了明代,茶叶变成了萃取茶汤,制茶工艺也随之发生了根本变化:杀青的温度提高了,酶促氧化反应被利用了。这一切的一切,反映出茶从药品走向食品继而成为饮品的主线。当站在这茶主线上再去看茶,在 “术” 的层面的一些问题迎刃而解,比如如何看待日本茶道,生普熟普的差异等等。本书全可当作茶之百科全书,作者成书于成都也相得益彰,闲时翻阅快哉快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茶叶变质有四大主要原因。一是受潮;二是氧化和沾染异味,所谓 “茶性易染”,茶叶一旦吸收了杂味,不管是香味还是臭味,都再难以让人有品赏的兴致;三是温度波动频繁或温度过高;四是强光,光照会导致茶叶产生一种 “日晒味”。茶叶的储存要避免这四个问题。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