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以茶读史,一套书读懂中国茶文化。

内容简介

本套装共三册,分别为《和苏东坡吃茶》《茶之基本:陆羽《茶经》启示》《茶叶战争:茶运与国运》。

《和苏东坡吃茶》:详解50余篇苏轼写茶的诗、词、文章,钩沉出一个精微、闲雅、有趣的东坡茶世界。以茶喻人,最重要的是“清白”;以茶喻生活,最佳的滋味是“清欢”。

《茶之基本:陆羽〈茶经〉启示》:茶,从喝到品,始于陆羽《茶经》。30余篇细致讲解,好读又严谨,全方位说透茶圣陆羽的饮茶智慧。

《茶叶战争:茶运与国运》:回顾百年产业历史,解读中国茶叶故事。17—19世纪,茶与中国、英国、美国、印度四个大国的命运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茶而引发的战争,包括中英鸦片战争、第一次英国侵藏战争、美国独立战争在内,改变了世界历史,也影响了全球经济格局的塑造。

目录

  • 和苏东坡吃茶
  • 版权信息
  • 前言 有茶才有清欢
  • 第一章 苏轼茶事小辑
  • 第二章 宋式审美
  • ◎到官病倦,未尝会客,毛正仲惠茶,乃以端午小集石塔,戏作一诗为谢
  • 诗歌大意
  • 宋茶美学的核心:三不点
  • ◎九日,寻臻阇黎,遂泛小舟,至勤师院,二首
  • 诗歌大意
  • 不入东阁,来饮茶舍
  • ◎送南屏谦师
  • 诗歌大意
  • 点茶的最高境界:三昧手
  • ◎次韵周穜惠石铫
  • 诗歌大意
  • 石铫以及东坡提梁壶
  • ◎次韵黄夷仲茶磨
  • 诗歌大意
  • 茶磨在宋代的崛起
  • ◎佛日山荣长老方丈五绝·其四
  • 诗歌大意
  • 苏轼到底有多爱睡觉?
  • ◎试院煎茶
  • 诗歌大意
  • 蟹眼、鱼眼与烧水的常识
  • 苏轼看茶盏的时候眼花了吗?
  • ◎赠包安静先生茶二首
  • 诗歌大意
  • 草茶的饮用方式
  • ◎是日偶至野人汪氏之居,有神降于其室,自称天人李全,字德通,善篆字,用笔奇妙,而字不可识,云天篆也。与予言,有所会者。复作一篇,仍用前韵
  • 诗词大意
  • 目击道存
  • ◎赵德麟饯饮湖上,舟中对月
  • 诗歌大意
  • 是很闲的一天了
  • 人生一大快事
  • ◎留题显圣寺
  • 诗歌大意
  • 谪途遇茶似故乡
  • ◎道者院池上作
  • 诗歌大意
  • 茶是催诗灵感
  • ◎游诸佛舍,一日饮酽茶七盏,戏书勤师壁
  • 诗歌大意
  • 卢仝茶里真的有茶气吗?
  • ◎行香子·茶词
  • 诗歌大意
  • 士大夫盛宴竟然斗茶
  • 第三章 茶品人品
  • ◎和钱安道寄惠建茶
  • 诗歌大意
  • 茶里的君子与小人
  • ◎新茶送签判程朝奉,以馈其母,有诗相谢,次韵答之
  • 诗歌大意
  • 敬伟大母亲一杯茶
  • ◎生日,王郎以诗见庆,次其韵,并寄茶二十一片
  • 诗歌大意
  • 茶里知音
  • ◎次韵江晦叔兼呈器之
  • 诗歌大意
  • 一杯热茶喜相逢
  • ◎次韵完夫再赠之什,某已卜居毗陵,与完夫有庐里之约云
  • 诗歌大意
  • 葬在河南
  • ◎雨中过舒教授
  • 诗歌大意
  • 飞鹰与黄犬
  • ◎送周朝议守汉州
  • 诗歌大意
  • 为茶农呐喊的六君子
  • ◎怡然以垂云新茶见饷,报以大龙团,仍戏作小诗
  • 诗歌大意
  • 雀舌茶
  • ◎叶嘉传
  • 文章大意
  • 文章大意
  • 文章大意
  • 文章大意
  • 文章大意
  • 文章大意
  • 文章大意
  • 文章大意
  • 文章大意
  • 文章大意
  • 文章大意
  • 茶里的身意与心意
  •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 词作大意
  • 人间有味是清欢
  • 第四章 佳茗佳人
  • ◎月兔茶
  • 诗歌大意
  • 属兔的有茶喝
  • ◎记梦回文二首
  • 诗歌大意
  • 曾梦美人伴茶饮
  • ◎西江月·茶词
  • 词作大意
  • 茶中贵族,诗中美人
  • ◎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
  • 诗歌大意
  • 茶里的美人
  • ◎和蒋夔寄茶
  • 诗歌大意
  • 苏轼诗里的白土是什么?
  • ◎问大冶长老乞桃花茶栽东坡
  • 诗歌大意
  • ◎种茶
  • 诗歌大意
  • 茶树移栽难成活
  • ◎寄周安孺茶
  • 诗歌大意
  • 苏轼风格的中国茶史
  • ◎次韵曾仲锡元日见寄
  • 诗歌大意
  • 立春吃什么?
  • ◎将之湖州戏赠莘老
  • 诗歌大意
  • 湖州与茶
  • ◎黄鲁直以诗馈双井茶,次韵为谢
  • 诗歌大意
  • 仙人太瘦,我却胖
  • ◎书黄道辅《品茶要录》后
  • 文章大意
  • 得于心,应于手
  • 第五章 山泉清音
  • ◎焦千之求惠山泉诗
  • 诗歌大意
  • 千里送水
  • ◎惠山谒钱道人,烹小龙团,登绝顶,望太湖
  • 诗歌大意
  • 人间第二泉
  • ◎元翰少卿宠惠谷帘水一器、龙团二枚,仍以新诗为贶,叹味不已,次韵奉和
  • 诗歌大意
  • 人间三绝
  • ◎汲江煎茶
  • 诗歌大意
  • 苏轼的水功夫
  • ◎虾蟆培
  • 诗歌大意
  • 唯有饮者留其名
  • ◎安平泉
  • 诗歌大意
  • 饮水不忘挖井人
  • 第六章 苏轼茶诗词摘句
  • 后记 以茶的方式看苏轼
  • 茶之基本:陆羽《茶经》启示
  • 版权信息
  • 前言 茶人的修养
  • 一之源
  • 原文译注
  • 大茶树过去长满华夏大地
  • 瓜芦是不是茶?
  • 茎还是蕊?
  • 百川学海本《茶经》有什么讲究?
  • 茶从土话变洋话
  • 唐代好茶的标准有哪些?
  • 不要随便“约吃茶”
  • “精行俭德”便是君子之茶
  • 喝茶的好处是什么?
  • 二之具
  • 原文译注
  • “直过民族”读《茶经》的优势
  • 没有竹,茶要如何是好?
  • 杀青的艺术
  • 三之造
  • 原文译注
  • 采茶的时间
  • 赏茶饼的八个等级
  • 笋与牙、茶花与茶果
  • 四之器
  • 原文译注
  • 鼎力喝茶
  • 伊公羹学问有些大
  • 陆子茶来路不明?
  • 喝茶的好处有什么根据?
  • 六边形的圆形会不会有些奇怪?
  • 陆羽的追求就在那些器具中
  • 漉水囊来源于寺院
  • 茶人用瓷的偏见
  • 五之煮
  • 原文译注
  • 蛤蟆背
  • “漆科珠”难倒智者无数
  • 烧水的常识
  • 加盐是为了甜
  • 古典时期的朦胧美
  • 隽永是茶味的第一个表述
  • 茶性俭,不宜广
  • 茶之用水:洁、冽、细、漫、新、活
  • 从唐代开始的茶水战争
  • 六之饮
  • 原文译注
  • 茶祖是谁
  • 清饮与混饮
  • 七之事
  • 原文译注
  • 对隐者的追忆
  • 茶不如奶吗?
  • 八之出
  • 原文译注
  • 中国茶区分类简史
  • 九之略
  • 原文译注
  • 十之图
  • 原文译注
  • 《茶经》的“经”
  • 后记
  • 茶叶战争:茶运与国运
  • 版权信息
  • 序言
  • 第一章 1840年的茶叶战争
  • 小引|林则徐与道光
  • 一|晚清“以茶制夷”的共识
  • “以茶制夷”的共识
  • 茶叶奇效与茶叶富国论
  • 英吉利与天朝上国
  • 二|“以茶制夷”的观念演变
  • 乾隆对俄罗斯的贸易制裁
  • 道光对安集延的贸易制裁
  • 三|茶叶、银子与鸦片
  • 茶叶凭什么制英国?
  • 白银流失的恐慌
  • 四|被鸦片改变的中国
  • 鸦片是一种被认知很全面的药品
  • 鸦片具备催情与壮阳的功能
  • 罂粟花很美
  • 鸦片是精神兴奋剂
  • 鸦片让中国人低人一等
  • 五|中英茶认知大战
  • 七万家茶企不如一家立顿
  • 他说你差你就差,他说你好你才好
  • 树种与观念的战场
  • 印茶崛起,大英帝国梦想实现
  • 福琼,一个人改变两个大国国运
  • 第二章 1888年的茶叶战争
  • 小引|黄懋材游历印度与印度茶小记
  • 一|商贸谈判与大臣之死
  • 二|藩篱尽失之忧患
  • 三|边茶与边政,茶叶乃国之大策
  • 四|万万不可让印度茶入西藏
  • 五|权力与地理
  • 六|滇藏、川藏对印茶的阻击战
  • 第三章 全球化:茶运与国运
  • 一|岌岌可危的中国茶
  • 二|我们也要全面喝红茶吗?
  • 第四章 美国波士顿倾茶 带来的独立战争
  • 一|茶叶,国家的敌人
  • 二|没有中国茶,美国不可能成为头号强国
  • 三|第二个茶叶帝国
  • 外篇 嘉靖年间的茶叶战争
  • 一|武力就范,10年方开茶市
  • 二|俺答汗为什么要茶?
  • 三|明廷为何屡次拒绝与俺答汗互市
  • 四|自明始,中国有了茶叶边界和疆域
  • 附录一
  • 附录二
  • 参考资料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出版方

博集天卷

公司成立于2011年,中南博集天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策划出版了许多在社会上具有相当影响力的文化产品,拥有毕淑敏、蔡康永、大冰、郭敬明、高晓松、黄永玉、素黑、桐华、俞敏洪、袁腾飞、张嘉佳、张德芬、张小娴(排名不分先后)等作者以及彼得·巴菲特、马克·李维、威尔·鲍温和《秘密》作者朗达·拜恩等最优秀的作者团队,引领了一次又一次的文化潮流。中南博集天卷目前在一般竞争领域图书的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