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3.7
3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早起应该做什么

    每天刷书第 053 本今日刷书《一日之计:精英们的清晨日课》本书以访谈的形式,汇集了 63 位全球知名人士如何设定自己的晨间例程。这些坚持早起的精英们有几个共同的特点:提前一天列好第二天的计划;早睡;早起做得最多的事情是锻炼身体、冥想、读书或者写作。书中说:如果你一大早无法将精力集中于自己的内心,无法保持专注和冷静,那么你就不可能有美好的一天。带着目的开始你的清晨,你会将这些 “收获” 带进一天中的剩余时光。做一个早起的人,提高早晨的工作效率。2022.11.16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你有自己合理的生活惯例吗?

      我们都知道,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以及对生活的满意度。


      而良好的生活习惯又分为:早晨起床,晨间惯例,锻炼,工作计划,正念冥想,睡眠等。
      这本书就针对这几方面,对上百位人士进行了采访。这其中包括著名企业的董事长,奥运冠军,以及普通的上班族。
      他们每个人的经历都各不相同。但共同点是,每一位成功人士都有自己的一套生活惯例。
      其中,晨间惯例可以帮助我们迅速的进入一天的是工作状态。很多人的共识是,早晨起来的第一件事,不要先看邮件,这会让别人的计划干扰你自己的计划。早晨要根据自己的计划,列出事情的优先级,然后优先做重要且紧急的事情,以及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尽量少做不重要但紧紧急的事情,以及不重要且不紧急的事情。
      正念冥想,对于思考深度,以及进入良好的工作状态,非常有帮助。
      最后就是睡眠,我们要保证可以让自己精力充沛的睡眠时间。
      另外,针对有孩子的父母,要比孩子早起一段时间,这样才既能拥有自己的独立时间和空间,还能照顾好孩子。
      我会跟大家一起去寻找自己的生活惯例。

        1
        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可以很快就看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这本书是一本访谈类的作品,采访了很多美国的作家。创意人士。技术工作..


        摘录原文:

        我们为好奇的读者提供了以下数据,这些数据来自我们关于晨间例程的访谈,我们访谈了 300 多位人士(女性 53%,男性 47%),下面是这些统计数据的明细。
        在受访者中,起得早的人在凌晨 3:00 就起床了,而起得晚的人要过了早上 9:00 才起床。97% 的受访者在早上 8:30 之前起床。
        38% 的受访者每晚睡 8 个小时,35% 的受访者每晚睡 7 个小时,另有 14% 的受访者只睡 6 个小时。


        我不觉得一定要起床很早,但我学到的观点是找到自己每天最有效率的 moment, 最大化利用他们来解决今天的难题。
        比如我以前是两点,现在随着家人的习惯也改变了自己的 “禅定时间”,目前喜欢在四点到六点看书或者跟着视频学习
        出发之前会在手机里记录自己今天最重要的六个工作事件。
        渐渐习惯定型,坏毛病都自动退散了
        假期如果有时间也可以看看,如果你也希望改变一些生活习惯,还是值得速读的一本书。

          1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标题项目可以执行起来

          本书还是给好好利用好晨起时光的点子,从不同方面去提醒和触类旁通,整体看完,关注大的项目标题就好,早起,晨练,冥想,提前一天规划好晨间例行事情,不断调整这些 list,最后就是坚持,坚持,再坚持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自律管理

            虽然书名是一日之计:精英们的清晨日课,但是本书却不仅仅写的精英们的晨间例程,还有管理好晚间例程才能有更好状态的晨间例程,最重要的还要通过运动来完善自己的身体健康,像晨间冥想、跑步、散步等等。       看过精英们的日常时间管理,自己也在逐步整理我的日常规划,慢慢形成适合自己的作息时间表,慢慢变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坚持晨间例程需要极大的努力,但当事情不按我们的预想发展时,我们就要通过更多的努力去适应它。例程可以帮助我们达到最高效的状态,而变化则有助于扩展我们的舒适区。它们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为自己留一些安静的时间,找到适合自己的Routine。

              每一个清晨,在整洁的房间里,让绚烂的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
              用几轮深呼吸唤醒自己,起床后先喝一杯水,可以是一杯柠檬水。

              每天给自己一段只有 “我” 才能解锁的 “白色时空”,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每天给自己一段 “深度工作” 的时间,直到一天结束时,为第二天写下一张待办事项的便利贴。

              不要依赖外在的应用程序,只有相信自己才有可能养成一个坚定的习惯。
              比如每天 10 分钟的冥想,通过重启自己的身心,为自己带来平静,专注以及能量。
              比如在自己感觉最好和最便利的时候的锻炼,让自己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愉悦的心态。
              比如不在床上看手机,留一些单纯思考的空间给自己。
              比如阅读历史和传记,了解过去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发生,是谁让这些事情发生,会令人着迷。

              每天睡前,记得把每件东西放回它们指定的位置。
              给自己泡一杯洋甘菊茶,问自己一些会让自己放松下来的问题。

              最好的应用程序就是人自己。
              给自己优质的食物,给自己充足的睡眠,给自己有规律的锻炼,给自己足够的日照。
              让自己接触大自然,让自己拥有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让自己顺利的发展下去。
              好好的对待自己,好好的爱自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重新认识早起

                早起之后干点儿啥? 可以按晨间例程做事 / 修行。那样做之后早起就更加容易,一天中剩余时间更有活力。晨间例程有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坑需要避开,有哪些超凡的意义?在这本书里有很多成功人士实操经验。根据本书我重新认识早起的意义,发现此前所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案,并且形成我自己固定的晨间例程 V1.0。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虽然我晚睡晚起,但我同样推荐你构建自己的晨间例程

                  其实我不是一个早起的人,所以在晨间例程这个话题上,我其实没啥发言权。但是,我不早起,不代表我反对早起。学习了卓克老师和万维钢老师的课程后,我明白了人和人在生物钟这块其实并不全一样。有适应早睡早起的,就有习惯晚睡晚起的。之所以,现在主流舆论都是推荐早起,那是因为工业革命后,早睡早起的习惯,便于工厂统一安排工作和管理。从而由英国普及到了全世界。而实际上在工业革命以前,并没有成文规定一定要早睡早起。那个被很多长辈深信不疑的所谓夜间脏器按照顺序排毒的谣言,是源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台湾的一个保健品经销商编出来的。其实根本没有这样一说。科学的结论是,只要你生物钟稳定就好。也就是尽量维持自己的生物钟。比如我习惯晚睡晚起,因为我的工作性质是,一忙起来,晚上大概率会加班。而无论是公司同事,还是面对的客户,都是这个时间属性。所以无论是面对面交接工作,还是群体开会,还是去甲方那汇报,一般都会被安排在下午。如果我把生物钟调节到比如晚上十点或者十一点睡眠。那么一旦习惯养成,所要面对的就是一年内,要频繁的调节生物钟。所以,与其频繁的调整自己的身体去适应生物钟的频繁改变,就不如维持一个晚睡晚起的习惯。只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就好。之所以在说阅读感悟前,先写这一段,就是想说,我比不是十分认同书里的一些结论。但是这本书通过研究各个名人的晨间例程的方式,总结的一些晨间例程应该如何安排的建议还是值得学习的。再来说一下晨间例程这件事,其实并不是有一个准确的时间点,一定要在那个时候起来,然后做的事才是晨间例程。在我看来,在你每天醒来之后的两三个小时里,规律的做一些事情,这本身就可以被称为晨间例程。拿我举例。我每天八点醒。这里面生物钟自然醒和被闹钟喊醒大概四六开。如果前一天不是特别累,第二天早上我都会自然醒。而如果前一晚比我预定的时间又晚睡了一会儿,又或者白天做了一些体力活动,比如体能锻炼或者干了一些体力活,造成肌肉性疲累,我第二天早上会借助闹钟才能醒来。不过无论是哪种方式,我都会第一时间坐起,然后打开我设定的学习计划的 app,开始听当天的课程。我有可能因为没醒透,会闭眼在床上坐一会儿,但是不会超过五分钟。因为五分钟我已经可以被我设定的课程吸引,从而大脑就苏醒过来了。接下来我会穿衣服,洗漱,吃饭。整个规程都是伴随着要学习的课程的语音的,所以这些活动基本上属于机械性活动,而大脑和耳朵已经全在课程里了。从起床、洗漱、吃早饭到穿戴整齐走出门,这段时间一般在 25-40 分钟。接下来是一个半小时左右的上班路程。很多人会觉得,既然已经上班了,这段时间还算是晨间例程吗?在我来说算的。这中间我从家里到地铁站,再从地铁站到单位的两段路程均有一公里左右,可以分别完成两段十分钟左右的疾步快走的晨练。而在地铁上,大概率是没有座位的,但是也不挤,所以在站定后,我会闭目养神,调节呼吸,并全程听课。所以,虽然是通勤上的 90 分钟,而与我而言则是锻炼和学习的时间。到了公司后,因为设计公司的习惯,同事们多数情况下都是在 10:30 分才到公司。而我大约在 9:40-10:00 左右到公司。这 30-60 分钟的时间差,我就可以完成当天的课程录制,当然,有些比较难一点的课程,我也会备一段时间的课。所以也可能在 11:30 分钟之前完成课程的录制。我给自己定的午休时间大约是 12:30-14:00,所以,上午剩余的时间我或者会再学习一些新的内容,又或者读一些专业书籍,这段时间我不会给自己定一个比较死的任务。这是在《稀缺》这本书里我学到的一个方法,给自己留出一部分 “余闲” 时间,以应对突发事件。比如原先准备的课程比自己想的要复杂,那么在一个小时内没有搞定,那就会用这段时间补上。又或者今天有两三个课程想要录制,也可以用这段时间进行这部分工作。这样内心永远是放松的。这段时间结束后,就进入了午饭时间。我所谓的 “晨间例程” 就已经结束了。我承认,这段时间是我每天思维最为活跃,精力最为旺盛的一个时间段。所以即使中间涵盖了通勤时间,我也尽力把他合理的利用起来。其实有些人,有些工作,仅仅是每天上午这三四个小时就可以搞定,完全没有必要把自己搞的那么累。根据一些时间管理类的书籍的建议,应该把最重要的一些工作安排到这个时间段来。这个我是认同的。那么其他的时间段还能不能合理利用呢?为什么我们清早起来的这两三个小时就如此经历充沛呢?我觉得无非是仪式感和睡眠充足。那么如果中午我们小憩半小时,再补充一杯咖啡,下午我们设个时间段,比如过了两点我们就开始新一天的下午了。这样我们会不会每天拥有两个晨间例程呢?如果晚上七点后再来一遍呢?每天三个注意力可以集中的时间,我们能干多少事呢?我想试试。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一日之计

                    用各种知名人士的晨间历程来讲述晨间历程的重要性。找出规律,找到合适自己的生活习惯。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一日之计在于晨

                      1. 早上是每天状态最好的时刻,要早起用好专注的几个小时。2. 冥想,写作,阅读,运动,吃健康早点。3. 坚持长期好的习惯,虽然没有很激动人心,但这是通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一日之计在于晨

                        本书通过采访大量人 — 成功的、有成就的、知名的人,凝聚汇总成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鲜活、实用、案例丰富而非泛泛而谈。   通过读此书,知道了原来很多有所建树的人都是晨型人,都有一段不被打扰的晨间历程,尽管形式各不相同,都能掌控自己的每一天,不断修正、不断坚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历程,发挥自己最佳状态,又不失创造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断断续续花了半年多的时间才看完。看完前已经建立好自己的晨间例程。不过还是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列式

                            而不是总结。这种方式也可以写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平平无奇的早起指南

                              结论很普通。但早起本来就是一个 ** 知易行难 ** 的事情,并没有什么新奇的内容可讲。作者以采访的形式让我们了解了大咖们的早起例程,为我们提供了各式各样的参考,让我们明白在早起的道路上并不孤单。于我个人来说,在我固有的早起流程中增加了几项:1. 手机睡前放在卧室外面。第一版的流程中就有这个内容,但我一直没有践行,这本书再次提醒我这样做。2. 早起不看手机。同样是一个早就想培养的习惯。3. 前一天晚上设置第二天的待办清单。新任务加入收集箱,优先完成自己的待办任务。4. 早晨用一个深呼吸让自己彻底醒来。无他,没人特别的新启发,只是勾起我再次完善自己早起流程的想法。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抱着能不能找到 “当伴侣作息与你不同时,如何安排晨间日程” 这个问题的答案来阅读,但实际上能得到了确切答案很少。这更像是一个本,帮你采访了好多晨起爱好者的访谈录。看看别人的早上都在做什么。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一般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