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6
20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延迟满足

    这本书的核心内容是:通过培养专注、自控和长期价值追求的能力,以及懂得放弃即时满足,才能拥有选择的权利,从而更好地实现目标。这本书还强调了制定目标、计划和行动的重要性,以及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需要持续地静下心来做有长期价值的事情。读完这本书,我深感自控力的重要性。书中强调了通过培养专注、自控和长期价值追求的能力,以及懂得放弃即时满足,才能更好地实现目标。这让我意识到,只有克服当前的困难,才能获得更长远或更大的收获。同时,这本书也提醒我,要学会抵制诱惑,不被当下的诱惑所迷惑,坚持自己的目标,并且要有计划地一步步去实现。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延迟满足

      大名鼎鼎的棉花糖实验,终于找到完整版本了。棉花糖实验的初衷,就是测试孩子们延迟满足的时长,同时追踪他们长大以后的成就来儿时实验结论做出对比。显然,真实的实验过程,远比各处引用的更加真实详细,同时也没那么武断。自控力,是可以锻炼出来的。对于可以等待较长时间的人而言,他们大脑中负责有效解决问题、创造性思维和控制冲动的前额纹状体区域更加活跃。人们想要的奖品越有诱惑力、越是与众不同,引发的冲动反应就越难以平静。婴儿有什么样的理解技能似乎更多地受限于我们成年人发现他们技能的能力。基因继承是决定行为的重要因素;幼年时期的母方环境也同样重要,对基因的功能具有重要作用。乐观主义者一般都要比悲观主义者结局更好,但悲观主义者看到自己成功后会提升他们的期望。当人们回忆痛苦经历的时候,那些主动自我疏离的人其实是在重新认识过去,而不仅仅是复述一遍而已。负面情绪可以产生巨大的冲击波,不仅会扭曲我们当时的感受,还会波及我们对于未来的期望和我们的自我评价。当我们的预期没有实现时,心理免疫系统会保护我们避免糟糕的心情,但它也让我们无视不断出现的与预期完全相反的事实,执着自己的信念,诱导我们付出巨大的代价。具备实施自控和等待棉花糖的能力,并不代表在任何情况下、任何目标下都能够得以应用。
      环境会以重要的方式影响社会行为,影响方式就取决于我们如何认识环境。沃尔普认为深层肌肉和呼吸的放松练习可以帮助患者形成对焦虑的对抗性反应,然后放松反应就会逐渐被链接到恐惧刺激物,直到恐惧感消失。不断工作,总是推迟满足,总是为了得到更多的棉花糖而等待,这些可能并不是明智的选择。如果你的行为不一致,对孩子严格,但对自己宽松,他们很有可能会使用你示范的宽松的自我奖励标准,而不是你要求他们使用的严格标准。愿意无限进取的开放心态,能够为所有努力与坚韧提供燃料和补给的熊熊燃烧的目标,能够提供支持和榜样激励的社会环境,所有这一切的合力才能使人们为了实现真正的卓越而不断地训练与约束自我。关于自控力的相关研究已经发现的重要结论有以下 5 个。第一,不足为奇的是,有些人抵制诱惑和调节痛苦情绪的能力比其他人要强一些。第二,意外的是,这些差异最早在学龄前就可以显现,对于大多数人(但不是对所有人)而言是长期稳定的,并且可以高度预测一生的心理和生理状况。第三,传统观念认为,意志力是与生俱来的品质,人们要么拥有很多,要么没有(无论是哪种情况,都是无法改变的)。但这种观念是错误的,真实情况是,自控力技能(无论是认知方面,还是情绪方面)是可以习得、加强并驾驭的,可以在你需要的时候自动激活。这对某些人来说比较容易,因为诱惑和情绪冲动的满足对他们而言没有太大吸引力,并且他们也更善于让这些冲动冷静下去。无论我们天生多么擅长或不擅长自控,我们都可以提升自控力技能,同时帮助我们的孩子做到。同样,我们也有可能无法掌握自控力技能,或者即使我们掌握了丰富的自控力技能,但缺乏必要的目标、价值观和社会支持去有建设性地使用它。第四,我们不必成为社会和生物进化史中的牺牲品。自控力技能可以保护我们不被自身的弱点伤害;虽然自控力不能彻底消除这些弱点,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之共处。比如,高拒绝敏感,但自控力良好的人,更有能力维护那些他们十分害怕失去的人际关系。第五,要掌握自控力,需要的不仅仅是决心,还需要策略与洞察力、目标与激励,只有这样,才能轻松地形成意志力并保持下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毅力)。最终形成的自控力就是对这一努力过程的最好回报。支持执行功能的前额叶皮质区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基本原则:冷却 “现在”,加热 “未来” 从婴儿出生开始,养育人就可以使用分心策略将孩子的注意力从压力感受中转移,关注更有趣的刺激物和活动。过度推迟满足的人生和无法推迟满足的人生是一样悲哀的。我们可以是积极的主体,可以部分决定其中的互动如何展开。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美国一位演说家吉米・罗恩曾经说过:“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在自律之苦或悔恨之苦这两种情绪中选择其一。” 这句话听起来挺消极的,好像不管什么选择都在遭受痛苦,只是方式不同罢了。但区别在于,自律之苦的未来,是达到某个目标的喜悦和成就,而悔恨之苦的未来,只有无尽的悔恨。所以,如果都是痛苦,希望我们能坚定地选择 “自律之苦”,因为在未来,我们一定能品尝到成功的果实,然后告诉自己,过去的一切忍耐都是值得的。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里面关于延迟满足的方法,其实不算是非常新颖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就重新复习了一下已有的方法,定一个非常好的延迟满足的方法导向,我们其实需要是更多元化的解决办法,不然按照人类的发展态势其实越来越难去延迟满足,很明显的一个现象就是,现在小孩越来越少的具有延迟满足能力,而且培养起来也越来越乏力,这是需要我们重新去进行思考的地方。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延迟满足

            想要知道延迟满足,还是有策略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延迟满足

              很好的书,适合新手父母与想对生活有掌控感的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延迟满足》读后感

                以前读过一篇文章,讲了一个中年男子每换一份工作就换一个城市,然后奖励自己一件礼物。前段时间查理芒格在股东大会上回答了一个提问,就说到人要延迟满足。看完本书,就更有支持性文件来说明延迟满足所带来的好处。如今资源无限丰富的社会,人们的耐心也在一点一点的减少。从用更高性能的电子产品,到网购对快递的时间,一切看似省了时间,但据我观察,人们并没有把这些省下来的时间合理利用起来。而且,一味的急于获得奖励,奖励带来满足会越来越短。人也会越来越不容易满足,对同一个目标,需要的奖励需要更丰富才有动力。这就是急于获得满足的弊端。高中时,一个老教师告诫我们,人要立长志,而不是长立志。这句话也对应了延迟满足的要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思,故我可变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