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
根据得到听书专栏内容,梳理总结精华如下:德鲁克在这本书里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释了管理的内涵,开创了 “管理学” 这个新学科,德鲁克也凭借这本书奠定了管理学宗师的地位。核心内容:(一)企业该如何定义自己的目标?企业的目标不是利润最大化,而是创造客户,如西尔斯公司率先开展邮购商品业务。德鲁克列出了企业在 8 个关键领域的目标,包括市场地位、创新、生产力、资本、获利能力、管理者绩效、员工绩效、社会责任。假定现在企业在每个关键领域,都制定出了合理、明确的目标。那么接下来,要如何运用目标管理,来促进企业绩效呢?分两步走。一是确保企业中每个人的个人目标,汇聚到企业的共同目标上来;二是让员工拥有工作自主权,自行设定目标,实现自我管理。(二)目标管理步骤详解 1.确保每个人的个人目标汇聚到企业共同目标上来。企业的每一级管理者,都必须把工作重心放在追求企业整体的成功上,而不是只追求个人的成功或者部门的成功。这听起来是不言而喻的道理,但实际上,却很少有管理者能够做到,尤其是在大型公司当中。既要避免没有担当的 “日本病”,也要避免福特那样一个部门独大,同时公司的最高领导应该是一个团队而不是个人,比如著名的 “英特尔三剑客” 和 “谷歌三巨头”。2.怎样确保每个人有动力去完成目标。这就是目标管理的第二步,让员工拥有工作自主权,自行设定工作目标,实现自我管理。 德鲁克说,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代表了真正的自由,合法的自由。我认为也可以这么说:实现了目标管理的企业,才是真正的 “自由人的自由联合”。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45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管理者应该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而非缺点花了两天早晨的时间,读完了彼得格鲁克这本经典的著作《管理的实践》。这本书的核心在于讨论管理在企业当中的落地细节,包括如何管理高管、员工、组织等等。而管理的核心在于能否将其制度化,将人的特征影响降到最低。这本书的核心内容总结起来就是一、二、三、四。一:一个正确而有效的定义,创造顾客。二:两个基本职能,营销和创新。三:管理的三项任务。四:企业规模的四个阶段。无论从管理还是公司运作角度,顾客才能定义公司是什么,他们决定买的商品,才是真正影响公司运作的核心导向。对于管理者而言,它应该具备的特质是容易发现他人身上的优点,而不是紧紧的盯着别人身上的缺点。对于优秀的人能够及时激励,对于表现差的人也能够及时惩罚,这样才能在团队中形成高效的氛围。对于管理者的选择,着重点应该在于是否满足明日的管理需求,而非能够满足昨天的工作。对管理者而言,决策权应该尽量下放,放到可以听到炮火的人手中。这跟华为的理念不谋而合。在时间分配上,管理者也不应该一直救火,而是留出一些时间,思考更加长远的战略问题。在如何激励员工方面,德鲁克给出了 4 个建议:1. 慎重安排员工职务。2. 设定高绩效标准。3. 提供员工自我控制所需的信息。4. 提供员工参与的机会以培养管理者的愿景。以上是我从这本书中获取到的精华,书中还有非常多的细节,值得我们反复阅读。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7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卓有远见的管理理念书中很多观点在现在看来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但是作者在半个多世纪前就深谋远虑地提出这个观点,确实很独到,也很难的。确实很佩服作者冷静而理智的思考问题方式。能够现在社会的视角,高度地观察企业管理现象。管理者的职责,不仅局限在公司层面,更应该上升到社会和国家层面。这是当下乃至未来很长时间里,管理者所必须要承担的责任。管理者所拥有的权利是基于实现公司高绩效的任务而赋予的,是个人知识和能力的衍生品。管理者不可滥用职权,也无权使用过度的权利。管理者应当扮演的角色是引导,协助,团结大家,为达到共同的绩效和目的,而朝一个方向使劲。管理者和技术专家有区别,但是也有共同点。共同之处在于,最终的目标都是实现项目或者产品的成功落地。不同点在于,管理更多地专注于最终目标的实现,可能会采取很多折中的办法,只为最终的成果负责。而技术专家虽然也是在为达成目标而努力,但是,技术人员天生有一股倔强劲,可能会为技术层面拼尽全力,容易忽略其他诸如商业和沟通维度的途径。未来的管理者,必将是集技术和管理与一身的通才,既能够识别技术问题。也能够运用管理工具提升团队的效率。彼得。德鲁克的经典书籍,值得反复咀嚼,仔细体会。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2024.3.9这本书以后,我还会重读的。这本书表达的囊括了德鲁克的大部分思想。德鲁克思考问题,很像是一个科学家那样。
书里面也提到过关于科学方法,德鲁克在书里面是这样说的。
“无论他(一流科学家)多么熟悉观察到的现象,他还是会把其他可能的解释都纳入考虑。”
德鲁克似乎也是这样思考问题的,不会先入为主看到某些已有的论断就自以为是多么金科律令。而且会从本质上去看是否正确。尤其,德鲁克在写关于福特的流水线的时候。我们通常以为福特的流水线就是典型的科学作业,或者在很多书里面这样形容,福特的流水线是完美的实现了泰勒的科学管理。
但!德鲁克却不这样认为。德鲁克从本质上出发,他认为福特的流水作业,一人一个动作的原则,才不是科学管理。并不是只要决定一个人一个动作,就能够实现效率提高。德鲁克让我们从目标出发,也就是绩效。不是动作多少,而是要看是否真的提高了效率,真的增加了生产。德鲁克还有一节是来分析决策的,也告诉我们有时候答案并不就在问题附近,我们要找找对问题才行。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德鲁克笔下的管理智慧之光《管理的实践》:德鲁克笔下的管理智慧之光彼得・德鲁克的《管理的实践》不仅是一部管理学领域的经典之作,更是一本对管理者乃至每一个追求高效工作与生活的人的宝贵指南。德鲁克以其深邃的洞察力和独到的见解,为我们揭示了管理的真谛与精髓。在这本书中,德鲁克提出了许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管理学概念,如 “目标管理”、“自我控制” 等,这些理念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而且对今天的管理实践仍然具有指导意义。他强调,管理的核心在于激发人的潜能,让每一个成员都能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努力奋斗。这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使得德鲁克的管理理论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泛的应用价值。德鲁克还深入探讨了企业的目的、目标设定、组织结构以及管理者与员工的关系等问题。他明确指出,企业的目的是创造客户,而不仅仅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这种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使得企业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德鲁克也强调了管理者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他们不仅需要具备专业技能,更需要具备领导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虽然《管理的实践》一书出版于 1954 年,但其管理精髓依然能够指导我们的工作与实践。德鲁克的管理理论不仅适用于大型企业,也适用于中小型企业,甚至对于个人职业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他的理念让我们明白,管理不仅仅是一种技巧和方法,更是一种对人性、对组织、对社会的深刻理解和洞察。总的来说,《管理的实践》是一部值得我们反复品读的经典之作。它让我们重新审视管理的本质和意义,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管理智慧和实践指南。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我们需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而德鲁克的管理理论正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一盏明灯,指引我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在我看来,管理者的工作之所以如此有趣,完全是因为管理是涵盖了三个方面的整体。我很快就明白,谈管理时必须将三个方面都纳入考虑:第一是成果和绩效,因为这是企业存在的目的;第二必须考虑在企业内部共同工作的人所形成的组织;最后则要考虑外在的社会──也就是社会影响和社会责任。因此,管理层的第一个定义是:管理层是经济器官,是工业社会所独有的经济器官。管理层的每一个行动、每一项决策和每一个考虑,都必须以经济作为首要尺度。因此企业管理也就是目标管理,这将是贯穿本书的基本原则。因此,管理 “管理者” 也就是运用资源来打造企业,使资源能充分发挥生产力。管理的三项职能──管理企业、管理管理者以及管理员工和工作──都能够分别加以分析、研究和评估,并且区分目前与未来的状况,但是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则无法清楚区分三者,也无法把今天的决策和关乎未来的决策完全分开。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实战手册《管理的实践》提供了观念、原则和工具,是一套极具系统化的管理知识。这本书问市后,不仅在美国一炮而红,而且在全球各地也都非常成功,包括在欧洲,拉丁美洲,尤其在日本更是备受重视。日本人认为这本书的观念奠定了他们经济成功与工业发展的基石。德鲁克以其深厚的人文素养,强调人的理想性、价值观及判断力,成了组织绩效表现的关键资源。因此,惟有找对人,摆对位置,从旁协助,才可能有 “对” 的成果。德鲁克对人总是以正面(用人之长)评价,对事则是以负面(高标要标)评估,是各类组织惟一最高的指导原则。《管理的实践》一书即以管理的本质切入 —— 就管理者的角色、职务、功能的认知及其未来面临的挑战,有着精辟独到的见解,掀开了管理的奥秘与实务。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