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5
30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说人话的决策智慧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好的决策时常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但如何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掌握此中奥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依然是一个不小的难题。《行为设计学:掌控关键决策》可以说是希思兄弟在《决断力》之后的升级之作。主打的就是一个简单实用,看完之后立马就可以将书中的内容运用到现实世界里。1. 决策陷阱面临选择、分析选项、做出选择、接受结果,这可以说是一个相对完成的决策过程,然而在此过程中每个阶段我们都会遇到陷阱。经过作者的研究分析,我们很容易就发现并对此加以改正。面临选择之时思维狭隘让我们被束缚住手脚,分析选项时证实倾向又容易自欺欺人,做出选择的时候更会受到短期情绪的影响,接受结果很容易被过度自信干扰。这些思维陷阱,从开始到结束,影响到我们整个决策过程,更会左右了最终的结果。普通人往往是深受其害而不自知,自然是意识不到原来自己可以拥有更多的可能性。对此作者给出了自己的研究结果,针对每个环节制定出了相应的流程。总结来说就是,拓展选项、用现实检验、从长期思考、做好出错的准备。按照此流程我们可以尽可能规避掉上述思维陷阱带来的负面影响。本书的内容和精华可以说是看起来很简单,甚至可以说用一页纸就轻松搞定。这可以说是作者的功劳,拨开迷雾之后的清晰明了可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一眼看穿的。2. 增加选项什么是自由?有些时候就是有更多的可选项。无奈之下做出的选择往往会带来更恶劣的后果,想要更加自由就需要给自己创造出更多的选项,哪怕是那些看似没有其他选项的选择。你永远有得选。这不是简单的心理学鸡汤,更是科学实用的决策智慧。比如在买与不买之间,通过增加一个把钱留下的选项,我们的决策会变得更加科学理智。有鉴于此,但凡我们遇到需要做出选择的情况,首先要做的就是寻找尽可能多的选择。抱着积极主动的态度,在眼前的选项之外为自己尽量多增加一些。秦孝公和商鞅的故事经过《史记》的记载广为人知,帝道、王道、霸道之间霸道胜出的故事里也带给我们一些启示。有些时候我们可以在更多的选项中间进行筛选,有些时候很容易在虚假的可选项之间进行决策。政府高层和企业高管中间往往会遭遇类似的情况,普通人也难以避免。看似面对一堆选项,其实真正能用的只有一个。这是一种虚假的选择情境,也是更加值得我们警惕的。3. 现实检验经过选项的增加,我们可以拥有更多的自由,也不会陷入虚假的自由选择之中。可再多的选项也只是理论上的,时常需要我们在现实中加以检验,否则就是纸上谈兵。一旦开始用现实检验,我们很容易受到律师思维的影响。简单来说就是很容易就找到了证实自己偏好选项的信息,从而忽视了那些对此不利的,从而让此环节形同虚设。反面意见的存在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宝贵的。提出反对意见很容易被认为是有针对性,考虑到这一点,我们不妨设置一个魔鬼代言人,专门进行挑刺,从而让信息收集得更为全面。在此之外,对于外界和前人经验的重视也不可忽视。当我们过于在意自己之时往往会看中了其中的特殊性而忽视了普遍性。通俗来说,我们应该多听听那些曾经做出类似选择的经验和教训。小马过河,是深是浅,还是得自己试试。针对手中的选项,学习互联网公司提倡小步快跑就很不错。付出一点较小的成本就可以帮助我们检验自己目前的选项是否合理。4. 从长计议《用数字讲故事》里提到人类天生就很容易被那些直观易得的影响,由此造成的短视自然也可以理解。这在做出决策的时候很容易产生极大的错误,盯着眼前的而忽视了就此引发的后果。对于短视情绪的影响,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自己在 10 个月或者 10 年之后的情境。让未来的自己和当下的自己共同参与决策,这样就不会只盯着那些显而易见的。对于当下的过于聚焦,非常容易让我们受到认知偏见的影响,比如曝光效应和损失厌恶。这些在短视的影响下,很容易让我们昏招迭出,从而做出对严重损害自己长期利益的选择。人多容易产生分歧,哪怕是当下的自己和未来的自己一起决策也难以避免。这就要求我们对选择进行更加深入的考虑,你得搞清楚自己关注的重点是什么。搞清楚自己关心的重点,对于那些细枝末节就可以少花费一点精力。这样一来,我们做出的选择可以不止着眼于当下,放眼未来也是经得起检验的。5. 及时止损即便是那些自认为理智的人,往往也会受到过度自信的影响。在决策的过程中这就很容易导致我们犯错,从而承受不必要的损失。我们很容易看见最好的结果,却忽视了最坏的结果。丑话说在前头。我们可以对事情的发展有更为全面的认识,抱着最好的期待,做好最坏的打算。事前的分析预测可以让我们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事情做好相应的对策,特别是那些有可能出现错误的关节。纵使如此,损失可能也是难免的。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就需要做到及时止损。实现明确自身的底线,可以让决策更加大胆一点。在实际运行中更要当机立断,避免更大的损失。我们总是想当然认为自己是对的,可问题是作为凡人出错在所难免。既然如此,我们倒不妨提前做好准备,给自己准备好后悔药。决策之后自己也可以有更多的回旋余地。书中对于决策的思考和分析以及相关案例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并加以借鉴。为了便于记忆,我们可以记住其中的重点,但其中的一些关键细节值得整理成一个适合自己的清单,可以做到有备无患。6. 写在最后限于篇幅,本书中所提及到的内容可能相对简略。科学研究和分析确实可以帮助我们在面对决策之时得到更多的帮助,可考虑到现实中决策本身存在的复杂多变,自然也不能视书中的内容为金科玉律。好的决策未必就会带来好的结果。运气等其他因素的参与也会让结果出现天壤之别。对此,我们也只能是尽人事听天命。在自己可以的范围内努力做到最好,坦然接受此后的结果。本书虽从理论入手,但明显更依赖于实践。读者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应该学以致用。哪怕暂时没有面临重大的决策,也可以利用一些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加以演练。练习让决策走进现实,更多的刻意练习也会在需要的时候更加驾轻就熟。等到用的时候才着急忙慌就有些晚了,提前进行训练可以让自己少犯错误,更容易领悟其中的智慧。毕其功于一役是不现实的。决策的智慧更需要在反复不断的现实演练中迭代更新,从而在简单的基础上进化出更加适合自己的决策系统。哪怕面对再复杂多变的局面,也可以做出更加靠谱的决策。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你的行为是设计出来的,正如你的梦想!(之一:决策设计)》#日啖一书 172/700

      一切都有套路。人生需要设计。
      行为设计学,这可是斯坦福教授 B.J. 福格提出的前沿心理学理论。
      这玩意儿跟我有什么关系?
      关系可大了 ——"包治百病"!
      特别是,可以帮助你设计赚钱、省钱的套路。—— 这可不是 "耸人听闻",Fogg 就被江湖人称 “百万富翁制造者”,他带的几个行为设计学博士生出去以后都创业成了百万富翁!


      行为设计学掌门人斯坦福大学教授 BJ Fogg 的行为模型图
      国际知名的行为心理学家,希思兄弟非常善于洞悉人类心理的底层规律,用 4 本书一次给我们讲透《行为设计学》,涵盖:
      《行为设计学:零成本改变》
      《行为设计学:打造峰值体验》
      《行为设计学:让创意更有黏性》
      《行为设计学:掌控关键决策》。
      这是一套突破认知,集心理学、行为经济学、行为设计学、认知科学、神经科学的经典著作,逻辑严密,思维缜密,套路满满,故事有趣。当然呢,技术含量也很高。
      行为设计学这两年大热,豆瓣评分都超过了 7.5,樊登读书会大推,就连伟大的罗胖,也在 2017 跨年演讲中给打了个高光!
      是不是读完了这四本书,咱们都有机会变成百万富翁?理论上是这样的。至少,让我们知道,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看清问题、找到对策,已经是最好的开始。
      *** 第一本书:掌控关键决策
      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做着决策。
      什么时间要做什么事?
      几点起床几点睡觉?
      中午吃什么饭?
      读什么书?
      —— 这本书,不管你这些,它关心的是思考超过 5 分钟以上的决策。也就是对我们工作、生活产生长效影响的决策。而这些决策,也才值得我们学习和设计。
      1、基于认知研究,人类天生就会做出不明智的决定。
      《思考,快与慢》(ThinkingFast and Slow)一书中,丹尼尔 卡尼曼早就指出:
      “正常情况下,你的思维几乎会对发生的所有事情做出直觉反应并形成某种看法:在尚未熟悉某个人之前,你已经产生了喜欢或厌恶的感觉;你可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信任或怀疑陌生人;或是在未对某一公司做出任何分析和评估的情况下就认定它一定会成功。”
      卡尼曼认为,人们之所以会匆忙做出结论,是因为我们对眼前的信息太过关注,从而忽视了视线之外的信息。他称之为 “目光所及,便是一切”。也就是著名的 "聚光灯效应"。
      看来,决策确实需要设计!
      2、好的决策有助于增加收入、提高利润和扩大市场份额。
      研究人员通过对比发现,决策流程更为重要 —— 比分析重要 6 倍。通常一个好的流程可以识别出错误的逻辑,从而引出更好的分析。但反之则不尽然,如果决策流程不能赋予分析一个合理的展示机会,再精辟的分析也是无用的。
      一个正常的决策过程通常包含四个步骤:
      ・面临选择
      ・分析选项
      ・做出选择
      ・接受结果
      3、阻碍有效决策的四大思维陷阱
      思维陷阱 1:思维狭隘
      思维狭隘是指,我们倾向于将选择限制在极小的范围中,以二元化,"Yes or No" 的简易思维看待选择。
      思维陷阱 2:证实倾向
      当人们有机会从现实世界中搜集信息时,人们更可能去搜集那些支持他们已有看法、信念和行动的信息。但有时,也许我们也在 "收集伪证"。
      思维陷阱 3:短期情绪
      面临艰难抉择时,我们的情绪也会夹杂其中。我们在脑海中重温争论的场景,我们烦恼于自身的际遇,我们每天都在改变主意。
      思维陷阱 4:过度自信
      简言之:
      ・面临选择时,思维狭隘限制了你的选择范围;
      ・分析选项时,证实倾向使你搜集利于自己的信息;
      ・做出选择时,短期情绪常使你做出错误判断;
      ・接受结果时,你对未来的走势过度自信。
      4、WRAP 流程,远离陷阱,高效决策!
      WRAP=
      Widen your options(拓宽选择空间)
      Reality-test your assumptions(把假设放到现实中检验)
      Attain distance before deciding(在做出决策前,留出思考的距离)
      Prepare to be wrong(做好出错的准备)
      5、怎样使用?
      W—— 以终为始; 殊途同归;置身事外。
      R—— 反复检测,不断迭代
      A—— 保持距离
      P—— 落子不悔
      最重要的一招:用!反复用!
      躬身入局,具身认知!
      再美的梦想,都要落在手上。诚如北大汇丰的校训:
      海阔天空地想,脚踏实地地干!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重读一遍,收获完全不同。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1193 本)#2023 年精读作家(13)希思兄弟《行为设计学:掌控关键决策》大家好!今天共读作家希思兄弟的第四本作品《行为设计学:掌控关键决策》,了解决策背后的动机,设计更好的选项,避免决策思维的陷阱,掌控人生每一个转折。行为设计基于对人类思维习惯的研究,间接地设计干扰,影响行为和决策。习惯改变、用户体验、广告创意、产品设计、员工管理...... 都离不开设计。选择各有优劣,人们往往在利与弊之间摇摆不定,结果自然难以抉择。一次难以选择,次次难以选择。遇到同类问题,又会再次遇到决策瓶颈。在这本书中,你将看到:同样的问题,不同的选项设计如何改变了决策;简单问句如何助你突破选择盲点;事关群体的决策,如何将伤害减到最低;若判断有误,中途如何调整挽回局面...... 揭秘决策背后的动机和思维漏洞,一本书帮你搞定 “选择恐惧症”。本书根据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得出了一系列影响我们决策的动机和陷阱。从人的行为心理出发,作者深入分析了人们的决策心理误区,并提供了大量的心理案例,以帮助各方 - 无论是自己做决策,还是通过行为设计促使他人做决策,形成准确的自我认知,在生活和工作中创造更好的决策。​​2、核心思想:①做出一个正确的决策有那么难吗?本书提倡通过批判性的思维方式 “拓宽选择空间;把假设放到现实中检验;在做出决策前,留出一段距离来考虑;做好出错的准备”,进而做出正确的决策。决策的核心难题:灯光内的东西不能说明一切,我们很难凭借这些信息做出一个好的决断,但我们时常会忘了调整聚光灯的方向。实际上,我们有时完全忘了聚光灯的存在,长时间地栖身在小光圈的内部,这使我们忘记了光圈外有着更广阔的风景。如果分析人们做出的各种决策和其结果,你就会发现,人们通常不会有特别出色的决策记录。好的决策有助于增加收入、提高利润和扩大市场份额,那么在制定这样的决策时,流程和分析哪个更重要?研究人员通过对比发现,决策流程更为重要 —— 比分析重要 6 倍。通常一个好的流程可以识别出错误的逻辑,从而引出更好的分析。但反之则不尽然,如果决策流程不能赋予分析一个合理的展示机会,再精辟的分析也是无用的。②一个正常的决策过程通常包含四个步骤:・面临选择・分析选项・做出选择・接受结果我们看到,每个阶段都有一个陷阱:・面临选择时,思维狭隘限制了你的选择范围;・分析选项时,证实倾向使你搜集利于自己的信息;・做出选择时,短期情绪常使你做出错误判断;・接受结果时,你对未来的走势过度自信。通过正确的方式,我们能够克服偏见。每一个陷阱的本质都暗示了战胜它的策略:(1)面临选择时,思维狭隘限制了你的选择范围。这时你应该……—— 拓宽选择空间。如何拓宽选择空间呢?有的人很善于扩大选择范围,我们将研究这些人的行为习惯。(2)分析选项时,证实倾向促使你去寻找支持自己观点的信息。这时你应该……—— 把假设放到现实中检验。如何跳出固定思维并搜集对自己来说可靠的信息呢?(3)做出选择时,短期情绪往往使你做出错误的判断。这时你应该……—— 在做出决策前,留出思考的距离。如何克服短期情绪和抵触心理,从而做出最恰当的选择?(4)接受结果时,你常常对未来的走势过度自信。这时你应该……—— 做好出错的准备。对于一个不确定的未来,我们如何做规划才能让决策成功的可能性最大化呢?③消失选项测试” 你可以依据自己的情况来回答:你不能选择任何一个你当前正考虑的选项。你还能做些什么?当你听到思维狭隘的警示信号 —— 人们思考 “应不应该” 做出某个决定或是对有限的一组选择没完没了地做着论证 —— 那么就推动他们拓宽选择范围吧。鼓励他们思考机会成本:用相同的时间和钱还能做些什么?或试试 “消失选项测试”,问问他们在现有的选择消失后会怎么做。陷入思维狭隘的僵局是很难觉察的 —— 但仅仅是当你身处其中的时候。当你置身其外,充当一个决策顾问时,你就可以清晰地看到你的同事或孩子是否在不必要地限制自己的选择。有时采取更广阔的视野,事情会大不相同。多目标追踪使我们时刻保持自省。如果你的老板有三个计划想要实施,那么她有可能愿意接受关于它们的各种各样的反馈。但如果仅有一个计划,那么她就会很难听进去真话,因为她的自我已经和那个计划合二为一了。​​3、启发思考:10-10-10 法则:10 分钟、10 个月、10 年后,我会如何看待此刻的选择商业作家苏西・韦尔奇(Suzy Welch)。她的这一方法被称作 10–10–10 方法,韦尔奇在它的同名书籍中对它进行了描述。使用 10–10–10 方法,意味着我们要以三个不同的时间范围为基础对决定进行考量:从现在算起的 10 分钟后,我们对这一决定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再过 10 个月后呢?10 年后呢?10–10–10 方法帮助人们达到情绪上的平衡。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听多数人意见,跟少数人商量,自己做决策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面临着决策的过程,在很多时候,对很多人来说,决策都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我们可以参考一个优秀公司决策者所体现的行为准则:探求不同的观点,识别不确定因素,寻找与他们见解相悖的因素。1. 避免思维狭隘对青少年来说,往往会在一个或几个选项里纠缠。试试消失选项测试,当所有的选项都消失后,你会怎么做?2. 多目标跟踪我们要接受来自不同人的不同观点,保留多选项。但同时也要注意,你要避免上当受骗。不要认为你很容易避开这个陷阱,连总统都无法避开这个陷阱。一个比较明显的信号是,当周围的人意见不统一时,这很有可能是一个真实的信号。当周围所有人的想法高度一致时,要小心这是不是一个虚假信号。3. 借助外脑要尽可能参考历史总结出来的经验。同时,要注意,内部团队的经验,有可能会更适合自己。而外部团队的经验,有可能会水土不服。4. 缩小和放大为了做出有限决策,我们要同时使用放大镜和显微镜。既要看到全局的情况,也要看到局部的问题。5. 战胜短期情绪分别用 10 分钟,10 个月,10 年后的视角,来看待当前的选择,思路会清晰得多。当我们听外部建议时,只有我们比对方能更清楚地阐述对方的观点,才证明我们真正在聆听。以上就是做出关键决策的一些辅助手段和方法。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同样的框架和写作习惯,再这本书里面希思兄弟却水平下降好多,我始终进不去,感觉决策这件事并没有峰终定律那样令人信服。案例很多,能说服我的却很少。可能决策真的是生活与工作中经常面对两难的境遇,有些失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掌控决策流程

              一些优秀的公司决策者所体现的行为准则 —— 探求不同的观点,识别不确定因素,寻找与他们见解相悖的证据 —— 在我们的家庭生活和与朋友交往的过程中同样有帮助。一个可靠的流程不仅对工作有利,也益于我们的生活。为什么流程如此重要呢?因为认识到自身缺点并不足以帮助我们改掉缺点。比如,知道自己近视就会让你看得更清楚吗?知道自己脾气不好就可以消除坏脾气吗?同样,仅仅认识到心理过程中存在的偏见,是很难对其进行纠正的。做重要决策时,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很少将 “流程” 的概念运用到思考中,比如是否解雇克莱夫,是否换一份新工作,或者如何对待我们年老体弱的父母。唯一被广泛采用的决策流程是列出利弊清单。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它经过了深思熟虑。比如在克莱夫的例子中,我们不是即刻就下定论,而是确定它的正反两面 —— 通过不断地调整聚光灯的方向 —— 直到我们觉得能够做出决定。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本讲有关决策的研究和知识的书。收获新知:每个人做决策时通常包括四个步骤,但每一步中都有陷阱:第一,面临选择时,思维狭隘限制选择范围;第二,分析选项时,证实倾向使你只搜集利己信息;第三,做出选择时,短期情绪常使你做出错误选择;最后,接受结果时,对未来过度自信。正确合理的决策过程对应的以上四步为:扩充选项;用现实检验观点;从长远考虑;为一旦决策错误做好准备。我的感悟:我特别喜欢希斯兄弟的书。他们书逻辑严密,经常列举大量的研究结果和真实案例,当然,速读时这些全部省略了。但书中观点的技术含量和思维密集度却非常高,而且架构也都列出,让人一看便知全书主要讲述的是啥,就是教你如何科学决策。你可能会以为每天都做大量决策,不以为然。但事实可能有点无奈,绝大多数人,一辈子也没做过多少决策。我们的日常生活都是随波逐流按部就班,让干啥干啥,或者该干啥干啥,根本谈不上什么决策。比如上级给一个任务,完成了。或者,两个东西价格差不多,一个质量好一个质量差,你选择了质量好的这个,这都不叫决策。决策,是面对不容易判断优劣的几个选项,做出正确的选择。你需要停下来想一想,仔细评估,才能做好决定。我看这本书说的决策方法,就是专门对付这些艰难决定的,你不想一探究竟吗?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有意思

                  希思兄弟值得一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决策的复杂

                    本书用批判思维来进行阐述,读起来有些吃力,可能自己的高度还不到的缘故。文中的观点和方法感觉很难跟自己了解的事物结合在一起,有些抽象,能明白,但内化起来不太容易,还是需要在实践中去运用练习。阻碍有效决策的四大思维陷阱:思维狭隘,证实倾向,短期情绪,过度自信。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科学地做决策,易学难精

                      我们的思维跟视力很相似,看事物就如一个聚光灯一样,只见点,不见面做决策时,会遇到 4 大障碍:聚光灯般自己给自己减少选项、总想证明自己的选择是对的、容易短视、选了就不再改了本书提供的对策:WWiden Your Options 找多方案(建立 playlist 启发清单),找可类比的抽象化问题的解决方案 RReality-Test past and the present disconfirming /past cases /norms 问题,Ooching 小样本的试试 AAttain Distance 什么是最重要的 PPrepare to Be Wrong / Bookend 不光考虑悲观情形,乐观情形如何锁定胜局也要考虑 / Tripwire 设定可量化的 milestone,可以是时间上的 deadline 或金额的上限等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