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美国心理学家大卫·迪萨沃教你如何反套路。

内容简介

很多时候,大脑可能会成为我们的敌人。它会导致你陷入察觉不到的偏见、混乱和误区,容易被他人影响——也就是被“套路”,从而犯错。很多时候,大脑会偷懒,不假思索地做出错误的决定。你的记忆很容易就会被改变,一张照片就会让你想起很多根本不存在的事情。在说话的过程中,比喻会以你想象不到的速度改变你对事物的看法。遇到限时抢购的时候,明明自己并没有需求,却觉得不买就对不起自己。手持一杯热饮,比一杯冷饮更容易产生亲和力;喝了一杯甜饮的人比喝白水的人更愿意原谅别人;算数学题时,拿着重物,更容易给出更高的估值…………

心理学家、跨界科学家大卫·迪萨沃为你揭示日常生活中存在的思维套路,用科学的方法帮你彻底掌控自己的人生。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为什么人心难以捉摸?
  • 引言 大脑的认知特点和基本逻辑
  • 大脑的运作方式,其实很复杂
  • 打鸡血其实作用不大
  • 我们有时候只能靠直觉行事
  • 关于本书的事先声明
  • 第一部分 轻易察觉不到的偏见
  • 第一章 我们大部分的偏见,来自于确定性
  • 人类其实比虎鲸还固执
  • 在眼前“消失”的大猩猩
  • 奇妙的思想框架
  • 依赖直觉,容易陷入套路
  • 只要有利,对错并不重要
  • 都灵裹尸布和给狗狗洗澡
  • 隔空打牛,是绝技还是忽悠?
  • 影响决策的,除了思维定式,还有思维图式
  • 大脑发出的信号,有时候是不靠谱的
  • 第二章 生活中并没有那么多规律
  • 巧合是命运的安排吗?
  • 我思故我在
  • 疯狂的咖啡和抽烟的猴子
  • 故意捣乱的上帝
  • 偶然和运气
  • 无处不在的控制错觉
  • 第二部分 无意识的力量
  • 第三章 为什么你对未来感到迷茫?
  • 未来的不确定性
  • 急事真要命
  • 换成是我,会怎么做?
  • 第四章 被无意识控制的生活
  • 大多数人在路上会走神
  • 神游天外
  • 迷失在白日梦里
  • 第五章 沉迷与逃避现实
  • 网络初兴
  • 娱乐至死
  • 沉迷网络
  • 大脑极度渴望归属感
  • 现实与虚拟,界限并不分明
  • 人之初,如白纸
  • 第三部分 动力、克制与后悔
  • 第六章 发动你的懒惰引擎
  • 打破体制束缚
  • 汝之蜜糖,彼之砒霜
  • 攀比是最大的竞争动力
  • 为什么自我意识会带来动力?
  • 反馈越快越好
  • 坦诚相见
  • 倾听内心的声音
  • 第七章 用神奇画板写下承诺
  • 这次我是真的发誓!
  • 抵制美食的诱惑
  • 你比黑猩猩更有自控力吗?
  • 让别人帮你自控
  • 靠想象抵制诱惑
  • “管它呢”效应,会让人破罐子破摔
  • 另一种自控力
  • 第八章 “渴望—获得—后悔”的循环
  • 揭开悔恨的面纱
  • 歪心狼、应召女友与网上竞拍
  • 喜新厌旧
  • 反事实思维
  • 不后悔的秘密
  • 第四部分 社交会影响你的判断
  • 第九章 大脑的社交偏好
  • 有样学样
  • 嗨,我在给你打分哟
  • 如何优化朋友圈?
  • 大脑的社交偏好
  • 忍气吞声,还是维护自尊?
  • 第十章 你比想象中更容易被影响
  • 公众观点
  • 你决定还是我决定?还是你决定吧!
  • 同伴的看法
  • 群体选择与身份认同
  • 信以为真的错觉
  • 影视感染力
  • 比喻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思维
  • 我们有多容易受影响?
  • 第十一章 大脑容易染上“流感”
  • 不但情绪会传染,肥胖也会
  • 同步焦虑
  • 当心“指责”这个怪物
  • 感同身受
  • 打哈欠的黑猩猩
  • 人类并不擅长识别谎言
  • 第十二章 物品的隐藏力量
  • 指尖上的大脑
  • 思维的重量
  • 如果你觉得温暖亲切,很可能是热咖啡作祟
  • 硬板凳的作用
  • 第五部分 记忆与榜样
  • 第十三章 改写记忆
  • 你确定你看见了?
  • 记忆的分类
  • 一边记忆,一边遗忘
  • 照片可以改变记忆
  • 既然有视频为证,那我肯定有罪
  • 信任的陷阱,虚假的记忆
  • 错误信念:虚假记忆的产物
  • 记忆可以构建未来情景
  • 第十四章 生来模仿,刻意练习
  • 儿童的模仿
  • 如何成为专家,其实并不重要
  • 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 一般性还是特殊性?
  • 出租车司机与入室窃贼
  • 找准目标
  • 第六部分 说到不如做到
  • 第十五章 远离套路的50条建议
  • 1.别着急,先缓缓
  • 2.既有观念如何影响当下的想法
  • 3.提防“易得性偏差”
  • 4.理解思维框架
  • 5.请别人帮你信守诺言
  • 6.短期回报与长远利益
  • 7.制定可量化的具体目标
  • 8.狩猎过程比捕获猎物更诱人
  • 9.全面思考未来,避免“自利偏差”
  • 10.特殊性策略
  • 11.有始有终
  • 12.不要自我告知,要扪心自问
  • 13.养成有益健康的习惯
  • 14.你希望别人怎么看待自己,会影响你的第一印象
  • 15.你的记忆其实并不可靠
  • 16.拒绝习惯化
  • 17.想象刚吃完大餐,能抵挡美食诱惑
  • 18.感同身受不可盲目
  • 19.练习元认知
  • 20.别总相信“常识”
  • 21.情绪也会传染
  • 22.自我感觉正确,不代表真的正确
  • 23.当心“直觉性无视”
  • 24.人都喜欢寻找联系
  • 25.渴望“替罪羊”
  • 26.做事本身就是目标
  • 27.我们不擅长预测情绪
  • 28.及时反馈能够带来动力
  • 29.同理心会让我们难以识别谎言
  • 30.用好核对清单
  • 31.反事实思维既有风险,也有价值
  • 32.重复乃说服之母
  • 33.比喻具有神奇作用
  • 34.大脑不仅在头颅内
  • 35.不知为不知
  • 36.“认知流畅性”有助于学习,也有助于宣传
  • 37.道德自我调节
  • 38.对大脑来说,信什么都一样
  • 39.接受概率
  • 40.避免合取谬误
  • 41.谨慎看待表面价值
  • 42.不要轻信THOMAS
  • 43.你也许会失去冷静,但一定不能失去全局观
  • 44.当心被后悔操纵
  • 45.记住黑猩猩和儿童是怎么抑制冲动的
  • 46.词语引导认知
  • 47.模仿是人类的天性
  • 48.孤独与冲突存在联系
  • 49.逃避不是魔法
  • 50.切换任务能提高工作效率
  • 第十六章 制造意义
  • 追求完美
  • 追问意义
  • 用好大脑,赋予人生意义
  • 特别章节
  • 公益广告的负面影响
  • 想让骗子现出原形?试试画画吧!
  • 欺骗与情绪的关系,比我们想象的更紧密
  • 打电话的时候,你有多“盲目”?
  • 自我认知扭曲时,情绪也会出问题
  • 对自己越严格,越容易失控
  • 致谢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3.8
1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反套路》

    《反套路》并不是励志书。作者只想提供一些 “科学方面的帮助”。这就意味着,迪萨沃踏踏实实走访了许多实验室,阅读了大量科学研究文献,然后将关于人类思维的前沿洞察汇成一本书,呈献给各位读者。书中开的 “药方” 比较低调,因为将认知心理学用于现实生活的时间还不长。作为一名称职的科普作家,他能做的就是让读者意识到人类心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跟自己作对。摆脱不理智的判断和危险的决策,做出审慎而理智的决定,少被 “套路”,这仍然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不过,迪萨沃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实用工具。          (——《今日心理学》总编辑【美】雷・赫伯特为本书写的 “序言”
    《为什么人心难以捉摸?》内容摘录)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大脑的顽固倾向做斗争,有时候会让人陷入沮丧、筋疲力尽,甚至勃然大怒。我们往往在事后才会发现,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并不符合自身利益。但在事发当时,我们却很难意识到什么才对自己有好处。我们深受众多可见或不可见的因素影响,绝望时会觉得大脑与这些因素沆瀣一气,跟自己作对。毕竟,生活充满混乱,大多数时候我们的头脑并不清醒。不过,最终决定权仍然掌握在我们手里。我们是意义的创造者,而只有地球上最高级的大脑才具备这种能力。大脑帮我们走到了今天这一步,还将推动我们不断向前走。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虎头蛇尾之作#每天解读一本书

        我给两星。
        一句话总结,以不错的逻辑汇总了各种认知偏误,可惜最后的 “反套路” 建议太过繁琐并不太实用。初读的时候还挺好,给我和《风险认知》相似的感觉,然而到了最后却发现仅仅是认知偏误各类研究的一次总结罢了。


        这本书值得说的一点是汇总的逻辑还不错,从大脑的认知特点和基本逻辑出发一步步探讨了各种认知偏误的成因,相比于其他同类书籍更便于记忆,而也正是因为这个写作的逻辑,本书不能提供更为深刻的见解,概念间的关系仍旧相互独立,能有多深的理解,理解多正确全看个人。
        一、本书的核心内容
        全书开始批判了一番身心二元论的问题,提出了对从人脑追求确定性的特点,我们的杏仁核对危险判断的重要标准就是是否具有确定性,越是不确定的状态越会使得我们的奖励机制失效,进而使得我们过于关注不确定可能造成的损失,加上我们获取信息时的启发时思考模式,很容易让我们局限在当下的视野中,忽略掉其他不同的信息,而无法做出理性的判断。
        二、对认知偏误的反思
        书中通过几大篇章详细叙述了我们认知过程中常见的认知偏误,特别列举了易得性偏误和自我验证、忽略未来看重现在的双曲线贴现等等在现实中的不同情况。
        但是对认知偏误看得多了,我们就会发现,各种所谓的认知偏误往往是我们高效的认知模式在并不适应的环境中运行的结果,就像是跑车开上了山路,自然不能期望它能跑出个好成绩,但是这说明跑车不好吗?我很怀疑。
        本书在最后给出了 50 个反套路的建议,实际上在面对如此多的建议时我们牺牲的成本可能远远高于我们的获得,为此我反而建议执行三个简单的方法就行了。
        1. 不要着急,任何不会立刻、马上危及生命的事情都值得等一等再决策,视紧急程度的不同可以调整等待的时间,但永远不要立马决定。
        2. 解释原理,当我们认为自己已经知道答案的时候尝试解释一下原理,这可以极好的帮助我们消除知识的幻觉和自我验证的问题,因为一旦问起来我们就会发现自己可能完全不懂。
        3. 接受自己的错误,尽管有这些方便的方法,我们仍然会遇到很多错误,这时最好的选择不是责怪自己的认知,探讨它的各种问题,记下问题出现的场景,总结经验防止再犯才是最好的办法。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5条书评

        出版方

        果麦文化

        果麦文化传媒成立于2012年7月。面向城市新兴中产阶层,提供图书、电影、互联网文化产品等“更好的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