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是德鲁克关于组织管理和经营管理的经典语录。

内容简介

本书为“德鲁克管理思想精粹”之一。告诉我们如何凝聚组织的向心力:只有在一个清晰、明确及共同的使命下,才能使组织的成员凝聚起来,并使其创造出成果,反之,如果一个组织缺乏明确的使命,它就会很快地没落。购买决定一切:什么是企业,这要由顾客来决定。因为只有当顾客愿意购买商品或服务时,才能把经济资源转变成财富,把产品转变成商品。

在本书中,德鲁克告诉我们:管理者的成效往往是决定组织工作成效的最关键因素;并不是只有高级管理人员才是管理者,所有负责行动和决策而又有助于提高机构工作效能的人,都应该像管理者一样工作和思考。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 Drucker Sayings on Management
  • 第1章 企业管理的职责
  • 组织存在的意义
  • 企业管理的三个职责
  • 确保组织的生存
  • 明确应该取得的成果
  • 发挥优势,弥补劣势
  • 促进组织与个人成长
  • 共同使命使组织得以凝聚
  • 管弦乐队是明天组织的楷模
  • 指引方向而非发号施令
  • 合理运用既存知识
  • 政府不可能拥有的企业特技
  • 医院不可能拥有的企业特技
  • 第2章 企业的定义
  • 成为基础的企业定义
  • 我们的企业是什么
  • 企业面临危机的原因
  • 怎样才能使企业的定义发挥作用
  • 重新考虑企业的定义
  • 达成目标之时
  • 急速成长背后的陈腐
  • 失败的启示
  • 成功完成企业重新定义的人的思维方式
  • 第3章 战略计划
  • 何为战略计划
  • 针对战略计划不得不提的问题
  • 为了明天,今天必须做什么
  • 动荡时代的战略计划
  • 已经发生的变化
  • 既成事实意味着什么
  • 把握形势
  • 创造愿景
  • 将愿景当成事业来实现
  • 战略计划需要合理分配资源
  • 第4章 核心竞争力
  • 把握机遇/发挥优势
  • 优势是具体的、特殊的
  • 分析自己公司的优势
  • 优势分析告诉我们什么
  • 从内部看不到的优势
  • 通过与其他公司比较,认识自身的优势与劣势
  • 通过顾客认识自身的优势与劣势
  • 组织必备的优势是什么
  • 成功路上必不可少的卓越性
  • 第5章 顾客
  • 企业的目的在于创造顾客
  • 顾客决定企业
  • 顾客的价值
  • 创造顾客必备的两个职能
  • 熟知市场与顾客的只有一人
  • 顾客关心什么
  • 其他产业的产品成为竞争对手
  • 凯迪拉克的竞争对手
  • 顾客是合理的
  • 重要的是非顾客的情报
  • 只注重顾客的百货商场的失败
  • 走出公司,去了解非顾客
  • 第6章 市场营销
  • 市场营销不是销售
  • 不以产品而是以顾客第一为宗旨
  • 市场营销不等于销售
  • 消费者权益保护所要求的市场营销
  • 市场营销的耻辱
  • 市场和流通渠道是产品两个必不可少的因素
  • 市场和流通渠道不可控
  • 产品和流通渠道恰当的关系
  • 迅速变化的流通渠道
  • 应该重视顾客的支出分配
  • 支出分配是战略的基本资讯
  • 支出分配的两个变化
  • 抓住市场趋势
  • 市场份额下降的企业危险性
  • 在业绩上升之时采取措施
  • 垄断者的错误
  • 垄断者丧失领导地位的理由
  • 垄断者的业绩不理想
  • 最大的并不是最合适的
  • 第7章 创新
  • 寄托于企业家精神
  • 何为创新
  • 创新存在于企业的各个方面
  • 将焦点集中在市场
  • 创新的机会
  • 应该系统地探索创新的七个机会
  • 创新的认知力
  • 现有的事物是过时的
  • 更新和更与众不同
  • 第8章 生产率
  • 生产率是体力劳动无法实现的
  • 提高生产率的六个条件
  • 探索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原因
  • 排除“打杂”
  • 让劳动者承担责任
  • 知识要求继续学习
  • 创造一个教学组织
  • 呼吁学习多种知识
  • 把焦点放在何处
  • 将知识融会贯通是提高生产力的关键
  • 指派能产生成果的工作
  • 第9章 利润
  • 利润不是目的
  • 利润是一种衡量企业稳固性的尺度
  • 如果天使是经理人的话
  • 利润是规避风险的保险费
  • 弥补发展风险所带来的损失
  • 为什么必须增加利润
  • 以利润为目的的企业容易产生内部矛盾
  • 强调以利润为目标的错误
  • 最低利润的规划
  • 第10章 成本
  • 在企业的内部产生的事物
  • 利润和成本不形成循环
  • 成本倾向于不产生成果的活动
  • 成本与作业量成正比
  • 削减成本最有效的方法
  • 事前宣布的无效宣言
  • 将企业综合考虑
  • 集中最大的成本
  • 消费者关心的是总成本
  • 成本化的汇率
  • 变成投机者的保守派
  • 国内企业被迫接受国际化管理
  • 国际化融资
  • 具备成本变化的企业形态
  • 第11章 决策
  • 决策源于事实依据
  • 要从问题的定义和分类开始
  • 战术决策
  • 战略决策
  • 寻找答案之前先找到问题
  • 真正的问题在别处
  • 锁定问题需要花费时间
  • 没有对立就没有决策
  • 促成意见对立的原因
  • 制定多个解决方案
  • 不采取任何行动的解决方案
  • 选择最好的解决方案的四个标准
  • 应参与讨论的人
  • 第12章 目标管理
  • 主动制定目标
  • 明确目标
  • 由贡献决定目标
  • 理解目标所追求的成果
  • 从支配到自我管理的转换
  • 依据自我管理的目标管理的有效性
  • 经营的哲学
  • 自我管理需要信息
  • 信息不是管理下属的工具
  • 寻求唯一目标的错误
  • 企业需要多个目标
  • 第13章 人员管理
  • 不应将人视为成本,而应将人视为资源
  • 将人员作为同事而不是作为下属对待
  • 志愿活动需要动机形成
  • 将工作营销化
  • 相对于部分的简单加总更应创造出大整体
  • 组织的DNA存在于实务部门
  • 使人事明确化的管理特质
  • 人事以强项为中心
  • 工作状况以外的评定就是权力滥用
  • 不能认可平凡的工作
  • 从来不犯错误的人的缺点
  • 不公正人事安排的弊端
  • 对于不合理人事安排的处置方法
  • 不可过分强调晋升
  • 取得成果的人的待遇
  • 一个人取得的报酬体现出他的价值
  • 建立合理报酬制度的难度
  • 第14章 组织结构
  • 组织结构是业绩的前提条件
  • 将组织的基本活动置于组织结构的中心
  • 组织结构应服从组织战略
  • 战略变更需要全新的分析
  • 组织应遵守的原则
  • 劳动者是否容易理解工作
  • 能否用较短时间将组织运作起来
  • 每增加一个小圈子就会增加一倍的杂音
  • 从现在开始减少中转点
  • 应解决年龄结构的差别
  • 各个组织结构的优点和弱点
  • 组织的目的不是均衡
  • 轻易进行组织改革的危险
  • 第15章 社会责任
  • 企业如果得不到社会的承认就无法存在
  • 业绩才是首要责任
  • 将公益作为企业的利益
  • 赋予愿景和使命
  • 组织所承担的两项社会责任
  • 自身给社会带来的影响
  • 企业管理者须承担给社会带来影响的责任
  • 用野兽原则就能理解企业管理者的责任
  • 消除给社会带来的影响
  • 针对导致成本增加情况的对策
  • 社会自身问题的影响
  • 对企业管理的挑战
  • 社会性创新才是最大的机遇
  • 由能力限定社会活动
  • 由价值观决定社会活动
  • 不要明知故犯
  • 编译者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4
1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彼得德鲁克的管理精华都在这本书,值得一读!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1130 本)#2023 年精读作家(4)彼得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组织管理》大家好!今天学习彼得德鲁克的第十二本作品(最后一本)《卓有成效的组织管理》,这本书为 “德鲁克管理思想精粹” 之一。告诉我们如何凝聚组织的向心力:只有在一个清晰、明确及共同的使命下,才能使组织的成员凝聚起来,并使其创造出成果,反之,如果一个组织缺乏明确的使命,它就会很快地没落。购买决定一切:什么是企业,这要由顾客来决定。因为只有当顾客愿意购买商品或服务时,才能把经济资源转变成财富,把产品转变成商品。在本书中,德鲁克告诉我们:管理者的成效往往是决定组织工作成效的最关键因素;并不是只有高级管理人员才是管理者,所有负责行动和决策而又有助于提高机构工作效能的人,都应该像管理者一样工作和思考。连续十二天阅读德鲁克的书籍,深深为这位管理大师折服,能够从纷繁复杂的商业世界首创性地提出企业、管理、组织的理论,的确不简单,这也是德鲁克能够名扬海外的关键。2、核心思想:①企业是什么?企业的定义中,存在长久生存的强大力量。但是,在人类创造的事物中并不存在所谓的永恒。企业在定义自身的使命和目的时,其出发点只有一个,即顾客。满足顾客的需求既是企业的使命,也是企业的目的。因此,针对 “我们的企业是什么” 这一问题,我们只有从企业外部,即从顾客与市场方面来分析才可以做出回答。要想让企业的定义发挥作用就必须满足四个条件。经营环境、使命、优势三者的前提必须与现实条件一致。它们三者各自的前提必须互相一致,必须为众人所知,必须不断接受检验。当一个组织达成目标的时候,原有事业的定义就会陈腐。因此,达成目标之时不是应该庆祝的时刻,而是应该重新考虑企业定义之时。②战略是什么?战略计划既不是魔法箱也不是技巧集,它是一种想法,将资源与行动结合起来。何为战略计划?它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创业者冒着风险进行决策,系统组织执行决策的活动,并将所取得的成果与预期目标进行比较。对所有类型的活动、产品、工程和市场,都必须问一个问题,“如果没有实行这个战略计划,那么接下来会实行吗?”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还得再提问一个问题,“那么,是不是想尽早放弃这个计划呢?” 过去制订的计划是考虑将来会发生些什么,而动荡时代的战略计划追求的是:在创造未来的过程中,哪些事情已经发生了。未来会发生什么指的是在未来会创造什么新事业,就是把新经济、新技术、新社会等愿景当成是事业来实现。这个愿景不需要有多伟大,但是必须与今天的常识有所不同。③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所有的人都是凭借自身的优势而不是依靠自身的劣势来获得报酬的。首先,我们应该问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优势是什么?所有企业都需要知道自身的优势所在,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战略计划。做什么才会一帆风顺呢?在什么领域才会取得成果呢?然而,几乎所有的企业都认为可以在一切领域占据领导地位。但是,优势通常是具体的、特殊的。优势分析在告诉我们应该在哪些领域有所增强的同时,也告诉了我们应该在哪些领域去获取新的优势。我们必须要问:什么样的工作我们公司可以轻松完成而其他公司难以完成?什么样的工作其他公司可以顺利完成而我们公司却无法做到?④创新是什么?创新赋予资源创造财富的能力,而事实上创新本身创造了资源。创新是企业家特有的 “道具”,是将变化转变成机遇的一种手段,然后作为一个系统整合成可以学习、可以实践的东西。可以是设计、产品、市场营销上的创新,也可以是价格、客户服务上的创新,也可以是组织管理或管理方法上的创新,还可以是保险种类的创新,使企业能够承担新的风险。创新必须以市场为中心。以产品为中心的创新,可能会产生技术上的奇迹,但成果都会令人失望。已经发生变化,但经济冲击尚未出现,这样的变化将成为创新的机会。所谓创新就是进行理论性分析的同时,也进行认知性的认识。创新必须要走出去,用眼看,用嘴问,用心听。企业现有战略的基本要求是 “更多更好”,而创新战略的基本要求则是 “更新和更与众不同”。⑤生产率是什么?所谓生产率,是为了用最小的努力获得最大的成果而谋求生产要素之间的平衡。提高脑力劳动者生产率的条件有六个,分别是:思考工作的目标是什么,脑力劳动者负有提高生产率的责任,不断创新,持续不断地学习以及教导,明白质比量更加重要,脑力劳动者要被视为资产(资源)而不是成本。为了能够提高脑力劳动的生产率,首先应该问的是:目标是什么;要实现什么;为什么要那么做?要提高脑力劳动者和服务业劳动者的生产率,就必须将不断学习纳入工作中。脑力劳动者需要不断地学习,因为知识本身也在不断更新。即使对服务业劳动者来说,也需要不断地自我完善和学习。提高生产率最好的方法是讲授,在知识型社会中要提高生产率,组织必须成为一个教与学的组织。融会贯通不仅是伟大艺术家的特点,而且是类似于像达尔文、波尔和爱因斯坦这种伟大科学家的特点。他们对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可能是天生的,是我们称之为 “天才” 的那种神秘能力的一部分。3、春幸启发:重要的不是明天该做什么,重要的是为了不确定的明天,今天应该做什么。企业管理向死而生,如果不确定自己未来要做什么,很容易就会走向失败的道路。因此所谓的战略计划就是要有能够站在终局看全局的视角,通过预判未来,从而从容应对现在。何为战略计划?它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创业者冒着风险进行决策,系统组织执行决策的活动,并将所取得的成果与预期目标进行比较。即使预测到将来哪些产品和制造方法是必要的,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但是,针对产品和制造方法,决定实现什么样的理想,在这种理想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创造不同于今天的企业。再好的战略计划如果不能实现工作的具体化,也不过是一个好的意图罢了。成果是由组织内人才的合理分配来决定的。战略计划只有在有成果可言的活动中合理分配资源,才会有存在的意义。否则,即使有约定和希望,战略计划也是不存在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读后感

      最近在研究组织管理,于是冲着德鲁克的大名,翻开了这本书,但没想到却是以摘录德鲁克撰写书籍中的一些语句的方式,来陈述与组织管理相关的内容。虽然很快就这本书从头翻到了尾,但是很多句子脱离原文背景后,还是显得支离破碎,难以达到其嵌在原文中的价值。当然也有带给我些启发或新认识的地方,例如:1、政府对待企业不同于学校和医院,政府更能容忍企业的死亡。2、追逐利润并不是企业的目标,企业追求最低利润即可,其利润水平能补偿其遭遇到风险而产生的损失即可。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机械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

      机械工业出版社是全国优秀出版社,自1952年成立以来,坚持为科技、为教育服务,以向行业、向学校提供优质、权威的精神产品为宗旨,以“服务社会和人民群众需求,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己任,产业结构不断完善,已由传统的图书出版向着图书、期刊、电子出版物、音像制品、电子商务一体化延伸,现已发展为多领域、多学科的大型综合性出版社,涉及机械、电工电子、汽车、计算机、经济管理、建筑、ELT、科普以及教材、教辅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