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全球畅销近千万册,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描写了两个女人 50年的友谊和战争。

内容简介

《离开的,留下的》 是埃莱娜·费兰特的“那不勒斯四部曲”的第三部,聚焦“我”(埃莱娜)和莉拉躁动、紧密相依的中年。

“我”在未婚夫彼得罗一家人的帮助下,出版了首本小说,享受着成功的喜悦,而留在那不勒斯的莉拉却身陷贫困而卑贱的工厂生活。“我”像个骑士一样,再度介入莉拉的生活,并动用丈夫一家人的关系,让莉拉和恩佐的生活有了转机——他们成了那不勒斯地区最早学习、掌握计算机技术的人,他们顽强、坚韧的学习能力让他们开始积累了巨大的财富。

“我”和莉拉之间再次胜负难辨。婚后的“我”开始面临自己的创作危机,而平静的、中产阶级式的婚姻也令“我”疲惫不堪。对社会变革颇为冷淡的彼得罗希望“我”放弃作家的身份,而“我”在扮演“母亲”、“妻子”这些角色时,总是避免不了内心的分裂、紧张。

莉拉对“我”的新作品的指责更是让我产生彻底的自我怀疑:我接受的教育和拥有的知识是否只是让我的作品徒有其表,没有真正的思想,也永远无法拥有莉拉近乎粗野的表达中那些令人不安的真相。直到有一天,“我”丈夫突然将尼诺带回了家……

目录

  • 版权信息
  • 人物表
  • 中年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75-
  • -76-
  • -77-
  • -78-
  • -79-
  • -80-
  • -81-
  • -82-
  • -83-
  • -84-
  • -85-
  • -86-
  • -87-
  • -88-
  • -89-
  • -90-
  • -91-
  • -92-
  • -93-
  • -94-
  • -95-
  • -96-
  • -97-
  • -98-
  • -99-
  • -100-
  • -101-
  • -102-
  • -103-
  • -104-
  • -105-
  • -106-
  • -107-
  • -108-
  • -109-
  • -110-
  • -111-
  • -112-
  • -113-
  • -114-
  • -115-
  • -116-
  • -117-
  • -118-
  • -119-
  • -120-
  • -121-
  • -122-
  • -123-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6
149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罗马没有假日:欲望之花与人性的蜘蛛网

    命运就是这样,你不去用力改变,它就会轮回。一遍遍地复刻在有限的生命中,用一种看似轻巧的惯性与惰性,成为不得不接受的宿命。莱农长大了,成熟了。从那不勒斯到了比萨,又从比萨来到了罗马,又随丈夫生活在佛罗伦萨。作者费兰特又把审视人性的网脉拉大了一些,那不勒斯小镇的孩子们都长大了,他们的阶级却还处在半凝固的状态,看似一切都已尘埃落定,但一言以蔽之又为时尚早。莱农的身世和背景,费兰特已经在第一部和第二部充分而完全地铺在我们面前了。而第三部在我看来,恰恰是第一、二部两位女主人公没有完成的人生课题的延续:有野心向上爬,但心口不一习惯给自己画饼的莱农,吃过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亏,却从未真正向命运低头的莉拉。莱农在准婆婆和大姑子的帮助下,取得了事业的阶段性成功。最终嫁给了出生在罗马的彼得罗,生了两个女儿,可还是忘不掉尼诺。她无数次,从无数个角度劝诫自己尼诺不值得,但人的欲望能够被延迟,能够被疏导,却无法被压抑。被压抑的欲望终有一天会像爆发的山洪,喷薄的火山岩浆,将自己和最亲近之人的生活摧毁。为什么?莱农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抉择?为什么我身边讲着不同语言,思维意识形态开放的文学爱好者们,没有一个人会认为莱农和尼诺的双向奔赴,是大胆美好的爱情?莱农在比萨的恋人,那个给她买了很多东西,教育她,带她去巴黎参加政治聚会,带她去韦西利亚的前男友弗朗科曾经这样说她:说她的书里不过是讲了些小情小爱,还有她隐藏的往上爬的狂热,最重要的是,他觉得莱农还是曾经的那个小资产阶级。弗朗科对莱农的评价,即便只有一句我不赞同,却也精准了勾划出了莱农内心的影本:莱农从来不愿意正面承认,她想要往上爬的狂热,她为了改变自己的阶级,接受自己根本不爱却又不得不爱的男人,然后厌恶自己选择的生活,再怨恨自己挑的男人搞砸了她的人生。但,弗朗科对莱农那句不太正确的评价中,却隐含了莱农为什么这样做的原因 —— 莱农的书也许没有鸿大的篇幅和论调,但确是根据她亲身经历改编的作品。书中的男主人公,就是那个让她半辈子都魂牵梦绕男人的父亲,那个喜欢写诗的铁路工人,把寡妇梅丽娜逼成疯女人的,萨拉托雷。莱农的作品甚至更像意大利版的《房思琪的初恋日记》,她希望能有人看到这朵以少女的无助、羞耻和迷茫为土壤,开出的血色之花。但似乎没有人真正懂她,包括那些所谓的 "上等人",也包括莉拉。聪明而自诩深谙人性的莉拉,以一段充满伤痕、耻辱的失败婚姻,让自己彻底看清了理论与实践的区别。还好她不是赵括,她的人生还有新的机会。但尼诺却让她陷入了第二个火坑。莉拉为什么会爱上尼诺,甚至一直幻想尼诺是自己孩子的父亲?只是是因为花花公子尼诺散发的文艺痞男荷尔蒙迷住了莉拉吗?我有一个大胆的猜测和想法:莉拉或许在尼诺的身上看到了莱农的影子,就是那股子她所熟悉,所羡慕向往,所嫉妒拉扯的气质,让莉拉沦陷了。而莱农就像读不出她作品灵魂的莉拉一样,也看不出莉拉对尼诺感情的端倪,甚至为此吃了好几年的飞醋。然而莉拉的段位还是比莱农高一些。她是用最小代价,最快认清尼诺的真面目的女人。在认清尼诺真面目的同时,她也对莱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不认输的女人最好命,不肯与索拉拉家族同流合污的莉拉,开始在香肠厂工作,每天都要接触和比自己低了好几个维度的腌臜泼才的欺辱,不屑于任何党派流派的斗争。 但是她的身边有了恩佐。孩子和真正的爱人,始终会带给一个聪明女人额外的力量。莉拉终于下定决心为索拉拉工作,理由与她当初拒绝索拉拉家族如出一辙。莱农终于决定为爱与尼诺私奔了,不顾一切,摧毁一切也在所不惜。真正压垮莱农理性与良知的,是她终于发现了,她眼中所谓的 "上流社会" 的虚伪与阴暗,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般高贵与无暇。彼得罗的姐姐在表达自己的时候,要比我和莉拉小时候说的话还要粗鲁。她每说一句话,前面都要加一个 "操!";塔兰塔诺,一个年老的男人、莱农未来婆婆的朋友,那么善良、有文化,却会在电梯里,想拥抱、亲吻莱农;出身高贵的富家女西尔维亚爱上了自己的老师尼诺,她为了尼诺不惜与自己的家庭决裂。而尼诺也用一个孩子和分手决裂、懦弱消失来回应她,就像他对莉拉所做的那样;还有让莱农实现阶级跃迁的丈夫,那个口口声声说尊重莱农的事业和选择,却因为不想避孕让她生下两个孩子,却总能跳出所有的家务事和生活琐碎,跳着脚指责她的男人…… 莱农和尼诺一样,崩溃了,也懦弱了。她觉得尼诺是她糟糕无望生活里的唯一一根救命稻草。她为了那朵挂在蜘蛛网上的欲望之花,心甘情愿放弃自己费尽心机得来的一切。她以为自己能和人性的虚伪做个了断,却亲手把自己推向另一个深渊。如果说,这一季能有什么真正触动莱农心灵的,有什么 “让人想起过去时光的、令人感动的、美好的东西”,那一定是安东尼奥,莉拉的正式初恋男友,疯女人梅丽娜的儿子,送给她的一本书。莱农说,“那不是随便一本什么书,那是我的书,那是我的小说的德语版本,在意大利出版了六年之后才得以出版。” 最后娶了金发碧眼德国太太的安东尼奥,始终是莱农心中的一抹白月光。并不是说安东尼奥有多么好,多么值得莱农惦念,而是他身上具有的,在莱农生活过的两个阶级都很罕见的美好品质。我想用作者费兰特书中的一句话来结尾:“成熟意味着镇静自若地接受生活的波折,要在实际生活和理论之间划出一道界限…… 在童话里,想怎么办就怎么办,但在现实中,能怎么办就怎么办。”

      2
      16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成人的世界

      第三部内容,从青少年时期的成长烦恼和人际困惑,一下子升级到了成人世界的苦难与磨难。故事展开在无产阶级革命的大背景下,展现了各类社会群体在运动中的冲突与困境,人与人之间的狭隘与虚伪,以及立场与关系的撕裂。书中对学生运动的描写,也充满讽刺意味 —— 既揭示了它的幼稚和不切实际,也不回避那种为所谓理想而斗争时对朋友利益的漠视,甚至牺牲。这些情节都被刻画得非常到位,残酷得真实,也精准得令人不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描写了两个女人50年的友谊和战争

        “我” 在未婚夫彼得罗一家人的帮助下,出版了首本小说,享受着成功的喜悦,而留在那不勒斯的莉拉却身陷贫困而卑贱的工厂生活。“我” 像个骑士一样,再度介入莉拉的生活,并动用丈夫一家人的关系,让莉拉和恩佐的生活有了转机一他们成了那不勒斯地区最早学习、掌握计算机技术的人,他们顽强、坚韧的学习能力让他们开始积累了巨大的财富。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31条书评

        出版方

        上海九久读书人

        上海九久读书人文化实业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图书发行企业,公司拥有“99网上书城”和“99读书人俱乐部”,致力于会员制直销模式的图书发行通路的建设。同时,公司也通过与海内外著名出版机构和著名作家、学者之间的合作,努力推荐出版最新、最有价值并深受广大读者喜爱的一流的图书。作为一家具有现代理念和高新技术手段的本土文化公司,上海九久读书人文化实业有限公司拥有强大的人文资源和先进的营业模式。公司的“99”品牌必将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崛起于海内外华文出版界,为弘扬民族文化、振兴中国出版事业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