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6
15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罗马没有假日:欲望之花与人性的蜘蛛网

    命运就是这样,你不去用力改变,它就会轮回。一遍遍地复刻在有限的生命中,用一种看似轻巧的惯性与惰性,成为不得不接受的宿命。莱农长大了,成熟了。从那不勒斯到了比萨,又从比萨来到了罗马,又随丈夫生活在佛罗伦萨。作者费兰特又把审视人性的网脉拉大了一些,那不勒斯小镇的孩子们都长大了,他们的阶级却还处在半凝固的状态,看似一切都已尘埃落定,但一言以蔽之又为时尚早。莱农的身世和背景,费兰特已经在第一部和第二部充分而完全地铺在我们面前了。而第三部在我看来,恰恰是第一、二部两位女主人公没有完成的人生课题的延续:有野心向上爬,但心口不一习惯给自己画饼的莱农,吃过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亏,却从未真正向命运低头的莉拉。莱农在准婆婆和大姑子的帮助下,取得了事业的阶段性成功。最终嫁给了出生在罗马的彼得罗,生了两个女儿,可还是忘不掉尼诺。她无数次,从无数个角度劝诫自己尼诺不值得,但人的欲望能够被延迟,能够被疏导,却无法被压抑。被压抑的欲望终有一天会像爆发的山洪,喷薄的火山岩浆,将自己和最亲近之人的生活摧毁。为什么?莱农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抉择?为什么我身边讲着不同语言,思维意识形态开放的文学爱好者们,没有一个人会认为莱农和尼诺的双向奔赴,是大胆美好的爱情?莱农在比萨的恋人,那个给她买了很多东西,教育她,带她去巴黎参加政治聚会,带她去韦西利亚的前男友弗朗科曾经这样说她:说她的书里不过是讲了些小情小爱,还有她隐藏的往上爬的狂热,最重要的是,他觉得莱农还是曾经的那个小资产阶级。弗朗科对莱农的评价,即便只有一句我不赞同,却也精准了勾划出了莱农内心的影本:莱农从来不愿意正面承认,她想要往上爬的狂热,她为了改变自己的阶级,接受自己根本不爱却又不得不爱的男人,然后厌恶自己选择的生活,再怨恨自己挑的男人搞砸了她的人生。但,弗朗科对莱农那句不太正确的评价中,却隐含了莱农为什么这样做的原因 —— 莱农的书也许没有鸿大的篇幅和论调,但确是根据她亲身经历改编的作品。书中的男主人公,就是那个让她半辈子都魂牵梦绕男人的父亲,那个喜欢写诗的铁路工人,把寡妇梅丽娜逼成疯女人的,萨拉托雷。莱农的作品甚至更像意大利版的《房思琪的初恋日记》,她希望能有人看到这朵以少女的无助、羞耻和迷茫为土壤,开出的血色之花。但似乎没有人真正懂她,包括那些所谓的 "上等人",也包括莉拉。聪明而自诩深谙人性的莉拉,以一段充满伤痕、耻辱的失败婚姻,让自己彻底看清了理论与实践的区别。还好她不是赵括,她的人生还有新的机会。但尼诺却让她陷入了第二个火坑。莉拉为什么会爱上尼诺,甚至一直幻想尼诺是自己孩子的父亲?只是是因为花花公子尼诺散发的文艺痞男荷尔蒙迷住了莉拉吗?我有一个大胆的猜测和想法:莉拉或许在尼诺的身上看到了莱农的影子,就是那股子她所熟悉,所羡慕向往,所嫉妒拉扯的气质,让莉拉沦陷了。而莱农就像读不出她作品灵魂的莉拉一样,也看不出莉拉对尼诺感情的端倪,甚至为此吃了好几年的飞醋。然而莉拉的段位还是比莱农高一些。她是用最小代价,最快认清尼诺的真面目的女人。在认清尼诺真面目的同时,她也对莱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不认输的女人最好命,不肯与索拉拉家族同流合污的莉拉,开始在香肠厂工作,每天都要接触和比自己低了好几个维度的腌臜泼才的欺辱,不屑于任何党派流派的斗争。 但是她的身边有了恩佐。孩子和真正的爱人,始终会带给一个聪明女人额外的力量。莉拉终于下定决心为索拉拉工作,理由与她当初拒绝索拉拉家族如出一辙。莱农终于决定为爱与尼诺私奔了,不顾一切,摧毁一切也在所不惜。真正压垮莱农理性与良知的,是她终于发现了,她眼中所谓的 "上流社会" 的虚伪与阴暗,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般高贵与无暇。彼得罗的姐姐在表达自己的时候,要比我和莉拉小时候说的话还要粗鲁。她每说一句话,前面都要加一个 "操!";塔兰塔诺,一个年老的男人、莱农未来婆婆的朋友,那么善良、有文化,却会在电梯里,想拥抱、亲吻莱农;出身高贵的富家女西尔维亚爱上了自己的老师尼诺,她为了尼诺不惜与自己的家庭决裂。而尼诺也用一个孩子和分手决裂、懦弱消失来回应她,就像他对莉拉所做的那样;还有让莱农实现阶级跃迁的丈夫,那个口口声声说尊重莱农的事业和选择,却因为不想避孕让她生下两个孩子,却总能跳出所有的家务事和生活琐碎,跳着脚指责她的男人…… 莱农和尼诺一样,崩溃了,也懦弱了。她觉得尼诺是她糟糕无望生活里的唯一一根救命稻草。她为了那朵挂在蜘蛛网上的欲望之花,心甘情愿放弃自己费尽心机得来的一切。她以为自己能和人性的虚伪做个了断,却亲手把自己推向另一个深渊。如果说,这一季能有什么真正触动莱农心灵的,有什么 “让人想起过去时光的、令人感动的、美好的东西”,那一定是安东尼奥,莉拉的正式初恋男友,疯女人梅丽娜的儿子,送给她的一本书。莱农说,“那不是随便一本什么书,那是我的书,那是我的小说的德语版本,在意大利出版了六年之后才得以出版。” 最后娶了金发碧眼德国太太的安东尼奥,始终是莱农心中的一抹白月光。并不是说安东尼奥有多么好,多么值得莱农惦念,而是他身上具有的,在莱农生活过的两个阶级都很罕见的美好品质。我想用作者费兰特书中的一句话来结尾:“成熟意味着镇静自若地接受生活的波折,要在实际生活和理论之间划出一道界限…… 在童话里,想怎么办就怎么办,但在现实中,能怎么办就怎么办。”

      2
      16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成人的世界

      第三部内容,从青少年时期的成长烦恼和人际困惑,一下子升级到了成人世界的苦难与磨难。故事展开在无产阶级革命的大背景下,展现了各类社会群体在运动中的冲突与困境,人与人之间的狭隘与虚伪,以及立场与关系的撕裂。书中对学生运动的描写,也充满讽刺意味 —— 既揭示了它的幼稚和不切实际,也不回避那种为所谓理想而斗争时对朋友利益的漠视,甚至牺牲。这些情节都被刻画得非常到位,残酷得真实,也精准得令人不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描写了两个女人50年的友谊和战争

        “我” 在未婚夫彼得罗一家人的帮助下,出版了首本小说,享受着成功的喜悦,而留在那不勒斯的莉拉却身陷贫困而卑贱的工厂生活。“我” 像个骑士一样,再度介入莉拉的生活,并动用丈夫一家人的关系,让莉拉和恩佐的生活有了转机一他们成了那不勒斯地区最早学习、掌握计算机技术的人,他们顽强、坚韧的学习能力让他们开始积累了巨大的财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离开以后,真的会好吗?

          第三部主要以莱农的故事为主,结婚以后生了两个女儿的莱农,生活除了柴米油盐和家庭以外没有了别的事情,工作没有起色、丈夫对她冷淡,现有的生活让她渐渐失去了颜色,这个时候她曾经深深喜欢和爱着的男人出现了,她的生活渐渐有了色彩,她开始重新拥有爱情、事业…… 甚至那个男人许诺要放弃掉婚姻和家庭永远和她在一起…… 然而,真的会幸福吗?那个不断爱上别的女人利用完并抛弃爱人的男人,会给她不一样的情感和改变吗?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特别纪实

            这是看得心情很沉重的一部,并且会变看边感慨,好真实,好像这一幕那一幕在哪里听说过。作者的文字就是这么有魅力,没有华丽的词藻,平淡地描绘出让我觉得贴切的画面。彼得罗和莱浓的争吵,孩子对母亲的依赖,这些生活的琐碎,也像一记耳光狠狠把人唤醒。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埃莱娜的婚后生活

              尼诺真是万人迷,所有女孩都喜欢他,但是尼诺真的喜欢过谁吗,不停的寻找新的猎物,不停的抛弃,让其他人受伤,这次是和埃莱娜在一起,但是这样一段感情是真实的吗,能持续多久呢。埃莱娜和从小就爱的人在一起了,会过上幸福的生活嘛,也许当光环褪去,剩下的只是一地鸡毛。莉娜的生活有了起色,恩佐是那样的爱她,可以她对恩佐到底是什么感情呢,感激还是爱?所有男人都喜欢莉娜,啊,真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女人啊,而且极度危险,她在策划什么呢,生活在危险之中。婚姻生活就这样让人难受吗,核心家庭这种模式会解体吗,如果解体的话,会变成什么样子呢,之后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啊。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那不勒斯四 部曲之三:离开的,留下的

                摘自听书解读:“现实中似乎是莉拉留在了那不勒斯,而莱农离开了。但作者恰恰想描述其中的矛盾和模糊。离开的人未必真的有能力离开,因为莱农的根基其实还在那不勒斯,她得通过 “留下”,通过接近莉拉,才能完成对自身成长线索的清理,明确自己的能力和边界。时代的印记在第三本里也非常明显,意大利的时代变迁折射在街区每个人的命运中……”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为什么选择去读这本书?“女性主义”,以及我想看那种 “敌友” 关系。讲了什么?我感觉更多是埃莱娜的婚后生活。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埃莱娜的婚后生活,跟莉拉莫名相似。看起来不像,但我觉得像。她们都不幸福。甚至出轨都像是一样的。最明显的感受是,急转直下。最受触动的一段:“他问我:“对于你来说,在圣经故事里,女人来自于男人,是来自男人本身?” 我说,夏娃不能独立存在,也不知道如何独立,她在亚当之外,没有自己存在的支撑。她的好和坏,都是亚当说了算,夏娃是亚当女性的一面。上帝的创造是这么完美,她不知道自己是什么,她的外形是可以塑造的,她不拥有自己的语言,她没有自己的精神和逻辑,她随时都会变形。” 感受?女人是被塑造出来的。不是天生的。描写的那段婚后生活,挺恐怖的。生育孩子、抚养孩子,不愉悦的性生活,没有丈夫的体贴和关爱。让我想起了波伏娃的《第二性》,虽然我没有读过,但我好像最近看了几篇这样的文章。因为社会、世俗、文化的期待,女孩应该怎样,男孩应该怎样,所以形成了现在的样子。认知?生活不会一帆风顺。我不会期待未来从某个时候开始,我就会一直快乐一直幸福。我现在就要快乐,就要平和。更应该活在当下,去感受当下的每一种情绪体验。当我焦虑时,我应该提醒自己,无论你怎么努力,生活都不会一帆风顺,你应该就在当下去感受每一种情绪体验。未来某一刻开始你会永远快乐,这永远不会存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那不勒斯四部曲》

                    截至 2019 年 3 月,“那不勒斯四部曲” 在全球的销量已经突破一千万册,可以说是千禧年以来最受瞩目、也最独特的文学现象之一。“那不勒斯四部曲” 通常会被评论定义成是女性的奥德赛,也就是关于女性命运的史诗。本书核心内容:1. 四部曲讲述了女性友谊的规则和权力,两位女主人公在很多时候 “并不是在互相帮助,而是互相洗劫,从对方身上窃取情感和知识,消耗对方的力量”。2. 四部曲真实而深刻地揭示了女性在不同人生阶段的欲望,让我们看到个体,尤其是女性在不同年龄阶段都要经历的变形,以及她们和外部世界之间构成的尖锐矛盾。3. 四部曲还刻画了女性和原生家庭的关系,以及女性与知识的关系。莉拉代表了一种无法被制度规训的智力和经验;而莱农代表了高度制度化、等级化的知识积累。第一,“那不勒斯四部曲” 不是四本小说,而是一个整体。它通常被定义为关于女性命运的史诗,它的作者埃莱娜・费兰特也被称为继荷马和奥维德之后的史诗作者。第二,四部曲讲述了女性友谊的规则和权力,两位女主人公在很多时候 “并不是在互相帮助,而是互相洗劫,从对方身上窃取情感和知识,消耗对方的力量”。第三,四部曲真实而深刻地揭示了女性在不同人生阶段的欲望,让我们看到个体,尤其是女性在不同年龄阶段都要经历的变形,以及她们和外部世界之间构成的尖锐矛盾。第四,四部曲还刻画了女性和原生家庭的关系,以及女性与知识的关系。莉拉代表了一种无法被制度规训的智力和经验;而莱农代表了高度制度化、等级化的知识积累。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离开了‘老套’的生活,是追随内心的声音,还是失去了理智?也许一切经历过后才会有答案。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实在太喜欢作者平实的语言,没有词藻的包装和阅读量的卖弄,只有真实且流畅的描述。关于情节,彼得罗纵然不完美,但莱农的的确确伤害了他,还伤害了自己的两个女儿。我还是觉得太残忍了。到目前为止,莉拉已经步入正轨,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并且跟恩佐相敬如宾。但莱农却达到了疯狂最顶点,如果尼诺不是个渣男,这个故事就变得虚伪无比了。长大的莱农完成了她从小到大一直以来的愿望,后面必须真正找到自己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愚蠢的莱农

                          为什么人类会这样,越是像毒药一样,越是甘之如饴。活该!莱农,付出代价吧!蠢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离开的?留下的?

                            看到这一本,已经有些让人压抑地喘不过气了… 有一个问题开始困扰我,到底是莉拉和莱农一直没有长大?还是她们成长太快,我没有跟上她们的步伐?面对爱情、婚姻、生活越来越疯狂,越来越无所顾忌的姿态,两人如出一辙!当结尾莱农为了尼诺抛弃家庭出现,我不能完全抓住其中的缘由,究竟是爱情的力量太伟大?求而不得的执念太深刻?还是莱农一如既往无法控制自己追随莉拉的脚步?亦或者是,莱农自己也没有意识到的对莉拉的示威与报复?故事发展到这里,两个女人的疯狂,让我很疑惑,这究竟是她俩特殊的性格与经历?还是那个时代意大利广为流行的社会风气?总之,故事到这里,真的犹如脱缰野马… 莱农离开了,她真的离开了吗?莉拉留下了,她真的留下了吗?读到这里,我愈发讨厌起莉拉,她肆无忌惮地破坏者别人的生活,自以为是地聪明着,却不把别人的喜怒哀乐放在心上,尤其是莱农呢。她总跟莱农说,她把生活最美好的期望寄托在莱农身上?但真的如此吗?为何我感受到的,是她在阴暗处的诅咒,是她无时无刻不在证明,虽然我留下了,但我也比你要强,你并没有什么了不起!莱农也渐渐变了。她虽然看上去一直不太知道自己要什么,一直生活在莉拉的影响之下,但过去的她至少还知道为了离开那不勒斯而要去如何改变自己,如何奋斗。而结婚后的她呢,一如既往的不自信,不自信之上又不乏自负。到底是生活的重压磨灭了她的才华,还是她放弃了自己呢?不知道最后一本将如何结局,但我开始怀疑,莉拉和莱农真正拥有过所谓的友谊吗?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唯一可以踩到的地板在颤抖

                              多好的结尾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动荡不安 空虚 更大的迷失

                                如果这是一个人的自述,我想说,这是我生活里难以想象的过分真实。也是一种恐怖。如果人不能很好安放自己,就会在人生的激流里或者 “平庸” 里渐渐沉默或者抓住浮木疯狂一把,把自己搞得精疲力尽,再慢慢沉没。我并不想要过这样一种生活,但我知道我正在过这样一种生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人性的复杂多变

                                  心理描写出奇地多,最后的一百页像是看琼瑶剧。莱农义无反顾地奔赴爱情,满是甜蜜的背面等待着她的又是什么?期待第四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离开和留下

                                    埃莱娜喝莉拉从十几岁到二十几岁的生活。是结婚、生子、离婚、生活的琐碎,也是波折起伏十来年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释放的人性

                                      我想我是传统的,在家庭和爱情面前,在责任和自由面前,我更愿意接受前者。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不得不说,这本看得太生气了,想对尼诺说、去死吧!贱男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关系是所有烦恼的根源

                                          妻子和丈夫母亲和儿女女人和情夫女人和婆婆女人和朋友女人和同事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