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作品,教育就是生活,而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

内容简介

本书由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学家杜威在各个不同时期(1897—1944)阐述的“教育”思想的文章整理而成。

以杜威《我的教育信条》为开端,本书从十余本著作中选取十五篇文章,这些文章涉猎广泛,以民主和经验为关键词,对各个不同阶段和领域的教育问题进行了阐述,如儿童教育、成人教育和社会教育;从思维角度入手,探讨了教育中的思考问题和思考训练的必要性;从人性角度分析教育行为,从政治角度研究民主信仰与教育的关系。

目录

  • 版权信息
  • 译者序言
  • 我的教育信条(1897年)
  • 第一条 什么是教育
  • 第二条 什么是学校
  • 第三条 教育的内容和教材
  • 第四条 方法的性质
  • 第五条 学校与社会进步
  • 儿童与课程(1902年)
  • 教师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1904年)
  • 我们如何思考(1910年)
  • 思考训练的必要性
  • 一、思维的价值
  • 二、教育和指导在实现思考的价值方面的重要性
  • 三、需要经常控制的倾向
  • 四、通过控制来检验推理
  • 若干结论
  • 一、意识到的和没有意识到的
  • 二、过程和结果
  • 三、远和近
  • 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年)
  • 教育即生长
  • 一、生长的条件
  • 二、习惯是生长的表现
  • 三、发展概念的教育意义
  • 四、总结
  • 教育中的民主思想
  • 一、人类关系的含义
  • 二、民主的理想
  • 三、柏拉图的教育哲学
  • 四、18世纪“个体主义的”理想
  • 五、国家的教育和社会的教育
  • 六、总结
  • 教育的目的
  • 一、目的的本质
  • 二、良好目的的标准
  • 三、在教育上的应用
  • 四、总结
  • 经验和思考
  • 一、经验的本质
  • 二、经验中的思考
  • 三、总结
  • 教育中的思考
  • 一、教育方法的要素或思考过程的阶段
  • 二、总结
  • 教育的职业性
  • 一、职业的意义
  • 二、职业目的在教育上的位置
  • 三、目前的机会与危险
  • 四、总结
  • 教育哲学
  • 一、批判性的回顾
  • 二、哲学的性质
  • 三、总结
  • 认识论
  • 一、连续性对二元论
  • 二、认识方法的派别
  • 三、总结
  • 道德论
  • 一、内在和外在
  • 二、义务和兴趣的对立
  • 三、理性和性格
  • 四、社会和道德
  • 五、总结
  • 人性和行为(1922年)
  • 活动的善
  • 一、更好和更坏
  • 二、道德作为过程
  • 三、进化和进步
  • 四、乐观主义
  • 五、伊壁鸠鲁主义
  • 六、促进他人的幸福
  • 确定性寻求(1929年)
  • 逃避危险
  • 伦理学(1932年)
  • 论个体主义的历史
  • 作为经验的艺术(1934年)
  • 拥有一个经验
  • 教师和他的世界(1935年)
  • 人性改变吗?(1938年)
  • 经验和教育(1938年)
  • 1938年版前言
  • 教育思想的改革问题
  • 呼唤一种经验的理论
  • 经验的标准
  • 社会控制
  • 自由的本质
  • 计划的意义
  • 教材的组织
  • 作为教育的手段和目的的经验
  • 创造性的民主:我们面临的任务(1939年)
  • 民主信仰与教育(1944年)
  • 附录 布鲁纳对《我的教育信条》的评论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6
1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的教育信条:杜威论教育》

    约翰・杜威是现代教育之集大成者。在教育思考中,柏拉图、卢梭和杜威正好完成了一个正、反、合的过程。柏拉图强调教育的国家(城邦)保持的目的,卢梭强调个体自由的目的,而杜威则认为教育存在着个体性和社会性,是两者的统一。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好的教育

      从我的学习过程、从教的经历和性格特点来看,我是一名实用主义者。有关教育哲学的书我很少看,教育理论的书是被迫看,教学实践的书会主动看。而杜威的《我的教育信条》是我愿意主动研读的,可能因为他是实用主义的集大成者,而我们坚信学习与研究理论是为了更好地实践而服务的。我目前还只能算作教育领域的新人,虽然本着批判性思维来阅读,但我很难质疑杜威的任何观点。对于他的教育哲学,我基本上完全认同,即使我们相隔一百多年,但好的理念总是跟得上时间。在此还想阐述一下我目前的教育观。在互联网贯通全球的当下,学校的边界在不断扩大,甚至消失。这样以来,我们可以说,处处是学校,随时见教育;对于终身学习,过去没有哪个时代比现在更便利。“教育” 虽然仍以学校为主体,但即使出了学校,“教育” 仍然继续,只是需要我们来区分 “好坏”。“好的教育” 使人善而明智,而 “坏的教育” 使人恶而愚蠢。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自建一套 “好的教育” 来影响他人,如果我们自身是一套 “好系统”,那我们就会吸引更多的 “好”,从而远离 “恶”。作为成年人,给未成年人当好榜样,传播 “好的教育” 是我们的责任。希望我们身边能涌现更多 “好的教育”。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不太好读的杜威原著

        ​ 终于把这本书看完了,真的有点 “受罪”,非常枯燥甚至有点乏味的专业类著作。阅读体验不夸张地说是一种煎熬,太学术化且艰涩难懂。虽然是教育类的著作,作为一名教育行业从业者,理应是认知范围以内的著作,不应该有这样的阅读体验才是,但真的是太难 “啃” 了。​ 这本书只是用了杜威的一篇文章题目作书名即《我的教育信条》,其实书中收录了 14 本杜威关于教育、民主的相关论文或专著,按时间先后顺序编排,所以大致能够看出杜威对于教育和民主的认识,这些章节彼此之间有串联有重合,但没有螺旋上升的系统性。​ 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时需要查阅相关资料来帮助理解书中的论述。结合起来大致了解到杜威提倡民主、自由,提倡民主基础上的改革,反对打着民主旗号的暴动和革命;他认为教育要为民主服务,或者说通过教育达到民主;在他看来,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可是这 “三即” 还真不是我们望文生义的理解内容,其内涵相当丰富,书中至少有一半的内容反复论述这样的观点。但我却无法真正理解或者说理解到专家解读的水平。​ 总之,这本书推荐指数极低,若有了解者,请不吝赐教 [抱拳]。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5条书评

        出版方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1年,全国著名综合出版社之一,主要出版哲学、社会科学、政治、法律、财经、管理、历史等学术专著和大众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