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2千字
字数
2018-12-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城市的命运取决于人才,让《哈佛商业评论》为你深度解读。
内容简介
如今,商业活动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创新活动以及这方面的杰出人才越来越集中在少数几个城市或地区。而随着新技术不断颠覆各个行业,企业的命运也越来越掌握在这些热点地区的手上。越来越多的企业为了追赶变革的步伐,向着人才聚集的地方汇集,这反过来又进一步影响了城市的发展。城市-人才-企业三者构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利益共同体。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人才、企业与城市
-
城市有隐喻,底特律不是好榜样
-
利用好人才聚集地
-
从亚马逊二总部看未来城市
展开全部
城市的生命力、企业的竞争力与人才的聚集地,构成了一个紧密共生、动态博弈的生态三角。三者兴衰成败的核心,均取决于能否持续吸引并善用追寻机会的人才洪流,而这种生态一旦形成便难以复制或规划,参与者(城市、企业)既需主动融入,更须警惕盲目追随的风险。1. 城市非蓝图,其兴衰命脉系于人潮奔涌 —— 为机会而来者,方塑未来十年之魂魄。城市兴衰靠人才,人来人走定未来。城市兴衰无法规划,关键就看不断涌入或离开、追寻机会的人群决定了城市的面貌和未来。几十年前还是个渔村小县,国家划为经济特区后,全国无数怀揣梦想的人才涌入(来了就是深圳人),带来了资金、技术和活力,迅速崛起为中国硅谷,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2. 人才高地如磁石,企业欲近之:或举家迁徙,或设点扎根,或潜心浸入 —— 然皆伴风险,且需破水土不服之困。企业想抢人才,就三种招儿:搬过去、开分点、派人学。但招招有风险,弄不好水土不服!企业进入人才聚集地的方法包括迁总部、设前哨、高管浸入式学习,但都面临成本、适应困难、知识转化阻力等风险。派园丁(高管)去先进的花园(人才聚集地)短时间学习种植技术。风险是园丁可能只是走马观花(浅尝辄止),或者学到的技术(新方法)不适合自家园子(公司现有土壤、环境),回来也没用武之地(水土不服)。3. 创新人才洪流自发汇聚成极地,此势非规划可造,亦非迁移可控;唯善用者得先机,然须警醒团体迷思之陷阱。创新人才扎堆是自然形成的宝地,学它很难,但用好了就是机遇。小心别跟着一起犯迷糊就行!创新人才聚集在少数地方是自发形成的独特现象,难以复制;企业应学习利用这些地方,但也要警惕陷入当地的团体迷思而忽视潜在风险。亚马逊雨林 vs. 温室大棚: 真正的热带雨林(如硅谷)是亿万年自然演化、物种(企业、人才)相互作用形成的复杂、独特、充满活力的生态系统(自然形成的宝地),蕴含着巨大的生物资源(创新价值)。人工温室(其他地方的人造科技园)再先进,也难以真正复制雨林的复杂性和生物多样性(学它很难)。去雨林里采集种子(接触人才、技术、理念)可以带回温室研究和种植(用好了是机遇)。但如果盲目迷信雨林里的每棵植物(过度崇拜当地文化、方法),甚至忽略了雨林中也有有毒植物或危险的生态系统(团体迷思带来的风险),就容易犯错误。这是一个以流动的人才为核心、城市与企业紧密互动却又充满不确定性和风险的动态发展系统,成败关键在于如何明智地借势而不迷失。
書中的案例,值得學習。但是要避開美國踩過的坑。
以下作者的看法、論點,值得借鏡…,期望中國興起更多高科技城市,推動經濟及科技發展。研究顯示,未來充滿活力的都市都是有高科技公司駐紮之處。因為高科技行業能推動數字科技碰撞,推動前沿商業發展,還能引入精通技術的人才和研發投資,即便總體經濟不景氣也能擴大就業機會,提升收入水平。在各種高附加值行業裡,數字行業都是發展的主要動力。雖然益處多多,但是科技領域的就業一直相對集中在現有高科技中心城市,而當下美國非常需要更多大城市,尤其是中部地區的城市迎頭趕上,在數字化的未來加強競爭力。
抢人是各城市当前的头等大事
文章提出了三种关键方法:最极端的情况,像通用电气这样把总部搬过来;其次是没那么昂贵、可进可退的方式 —— 在人才聚集地建立实体据点 —— 创新实验室或者企业基地;最保守的选择是,在这些地方组织高管进行浸入式学习和参观。三种方式并不互相排斥,企业需要和很多人才聚集地保持联系。
- 查看全部4条书评
出版方
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12月,注册资金2000万元,是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内开展数字出版的专门机构。公司作为集团内从事数字出版的专业机构,统一收集、规范管理集团所属各出版单位的数字内容资源和版权资源,依托集团传统纸质出版优势,集中开展网络教育资源服务、应用数据库开发、电信增值业务、数字电视、动漫等新媒体的商业化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