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超越宗教的大智慧,跟南师学习能断一切烦恼的《金刚经》,在平凡中得大自在。

内容简介

《金刚经》是初期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之一,也是般若类佛经的纲要书,传入中国后即广泛流传,千百年来,注经者甚众,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

南怀瑾先生在台湾时,曾多次讲解《金刚经》,本书据其1980年在台北十方书院的讲解记录整理而成。南先生以其一贯经史合参的讲法,对经文进行了深入骨髓的剖析,即便于艰深疑难之处,听来也妙趣横生又浅显易明。

目录

  • 版权信息
  • 编者的话
  • 新版说明
  • 再版说明
  • 出版说明
  • 前言
  • 超越宗教的大智慧
  • 实相般若
  • 境界般若
  • 文字般若
  • 方便般若
  • 眷属般若
  • 无坚不摧
  • 鸠摩罗什和武则天
  • 第一品 法会因由分
  • 佛这样说
  • 那个时候
  • 舍卫国的讲堂
  • 千二百五十人
  • 世间与大千世界
  • 吃饭穿衣
  • 乞士生活威仪
  • 第二品 善现启请分
  • 善现须菩提
  • 如来 菩萨
  • 六祖和《金刚经》
  • 善护念
  • 寻愁觅恨
  • 金刚眼和发心
  • 无权威 无主宰
  • 此心如何住
  • 止住的持名念佛
  • 百千三昧的定境
  • 三步曲
  • 如何住和无所住
  • 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
  • 一切众生
  • 谭子《化书》
  • 有色无色的众生
  • 有想无想的众生
  • 洪福 清福
  • 罗汉的涅槃
  • 佛的涅槃
  • 四相和我的观念
  • 三轮体空布施
  • 快乐痛苦皆无住
  • 转化十二类生
  • 说三十二品偈颂
  • 第四品 妙行无住分
  • 第一等和次等
  • 无所住
  • 不住色
  • 不住声香味
  • 内触妙乐的菩萨
  • 雁过长空
  • 功德和福德
  • 东方佛西方佛
  • 阿育王的沙子
  • 周利槃陀伽的扫帚
  • 第五品 如理实见分
  • 非相和空
  • 法报化 体相用
  • 莲花生
  • 身相的执着
  • 第六品 正信希有分
  • 文喜和文殊
  • 烧佛的和尚
  • 五百年后
  • 善行 功德 智慧
  • 净信和无所住
  • 真 非真
  • 何处是岸
  • 第七品 无得无说分
  • 得什么 说什么
  • 程度的差别
  • 入世出世平等
  • 圣贤之别
  • 第八品 依法出生分
  • 一切佛与《金刚经》
  • 佛法非佛法
  • 第九品 一相无相分
  • 见思惑
  • 谁不瞋 谁不痴慢疑
  • 话说再来人
  • 不来行吗
  • 三界的天人
  • 解结去惑
  • 初果的罗汉
  • 迦叶起舞 毕陵慢心
  • 二果三果作什么
  • 罗汉的前途
  • 世上的第一名
  • 小偷与越狱的人
  • 第十品 庄严净土分
  • 心空及第归
  • 庄严佛土在哪里
  • 打火机
  • 因师而瞎的眼
  • 第十一品 无为福胜分
  • 不可数的福
  • 受持四句偈
  • 资粮
  • 第十二品 尊重正教分
  • 放《金刚经》的地方
  • 《金刚经》放在何处
  • 第十三品 如法受持分
  • 再说大智慧
  • 黄山谷与晦堂
  • 黄山谷与黄龙死心悟新
  • 微尘 外色尘 内色尘
  • 你我的三十二相
  • 夹山大师
  • 夹山见船子
  • 大的功德
  • 第十四品 离相寂灭分
  • 解悟 喜极而泣
  • 信心清净
  • 希有的功德
  • 谁是五百年后希有人
  • 为什么我不是我
  • 如何见佛
  • 难得的人
  • 什么是忍辱
  • 忍辱的榜样
  • 达摩与苏格拉底
  • 忍辱的功夫
  • 无所住的心
  • 如何布施
  • 佛怎么说话
  • 无实亦无虚
  • 无量无边的功德
  • 第十五品 持经功德分
  • 最难的布施
  • 老人的救生圈
  • 信心不逆的福报
  • 如来说给谁
  • 你喜欢小法吗
  • 第十六品 能净业障分
  • 被轻贱的前因后果
  • 诚敬努力的人
  • 不可思议的果报
  • 第十七品 究竟无我分
  • 发什么愿
  • 然灯佛所得什么
  • 然灯佛为什么授记
  • 一切都是佛法
  • 什么都没有的菩萨
  • 无我的菩萨
  • 第十八品 一体同观分
  • 眼者心之机
  • 天眼是什么
  • 慧眼 法眼 佛眼
  • 无量数的宇宙世界
  • 无数量的心
  • 你的心
  • 永远得不到的心
  • 第十九品 法界通化
  • 福德不可得
  • 无人希罕的福
  • 第二十品 离色离相分
  • 大丈夫相
  • 世上的肉身菩萨
  • 第二十一品 非说所说分
  • 什么都没说
  • 迦叶笑了
  • 须菩提与佛对答
  • 顽石点头为什么
  • 众生与佛
  • 第二十二品 无法可得分
  • 一指禅
  • 第二十三品 净心行善分
  • 修一切善法
  • 南山高北山低
  • 第二十四品 福智无比分
  • 修资粮
  • 受持读诵
  • 真教化的功德
  • 第二十五品 化无所化分
  • 有教无类
  • 自己的解脱
  • 无我以后
  • 第二十六品 法身非相分
  • 见佛与观佛
  • 声色与邪道
  • 转轮圣王
  • 十地菩萨与转轮圣王
  • 悬崖撒手
  • 第二十七品 无断无灭分
  • 三界六道之外
  • 断灭见
  • 不说断灭相
  • 第二十八品 不受不贪分
  • 爱布施的菩萨
  • 一切法无我
  • 定与忍
  • 张拙的故事
  • 有求就有住吗
  • 第二十九品 威仪寂静分
  • 无来亦无去
  • 如来的境界
  • 第三十品 一合理相分
  • 碎为微尘之后
  • 什么是合相
  • 第八识和种性
  • 心念如暴流
  • 真空如何生妙有
  • 第三十一品 知见不生分
  • 见不是见
  • 知即无明本
  • 如是知见
  • 我们自己的法相
  • 我要过去 你过来
  • 第三十二品 应化非真分
  • 应化非真
  • 内圣外王菩提心
  • 学佛的懒人
  • 离经的四句偈
  • 梦幻中如如不动
  • 总结论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9
220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金刚经说了什么》…等你回头已不是岸了…

    先发一个宏愿。"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 这个宏愿就是说要有灭度一切众生苦的心愿,心愿太宏大了,小一点的,我们凡人要好懂不少,比如,要爱世人,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我也一心想修佛,可怎么降伏我这颗狂痴的心呢?"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相传禅宗六祖初步悟道,就是这一句话,听到了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就开悟了。我们凡人以为无所住是空,有个空的境界,这就住在空上了…… 到底有没有佛法呢?"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你们这些出家跟我的一千二百人,我的说法像过河的船一样。你既然过了河就上岸嘛!过了河还把船背着走吗?佛不承认说过佛法,"所谓佛法,即是非法"…… 禅宗有个公案,有一个龙湖普闻禅师,普闻是他的名字,他是唐朝僖宗的太子,看破了人生,出了家到石霜庆诸禅师那里问佛法。他说,师父啊,你告诉我一个简单的方法,怎么能够悟道?这个师父说,好啊!他就立刻跪了下来。"师父用手指一下庙子前面的山,接着说,等前面案山点头的时候,再向你讲。他听了这一句话当时开悟了……"才说点头头已点,案山哪有点头时。"…… 正如说一声回头是岸,不必回头,岸就在这里,等你回头已经不是岸了……(石木翻书)

      9
      2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金刚经伴读

      怀师细讲金刚经,如同蒋勋讲红楼,详细通俗,但还是建议读原著,经典都要去读原文,转一道手就会变味道,但如果原著已经烂熟于心,看别人的心得可印证,和缘欢喜,台湾和海外各种宗教传播也竞争,如何讲的通俗生动,各教派别各尽法门,这部书的讲法结合禅宗,讲法很有中国传统特色,有点传教士的味道,受唯物主义教育的现代人不会完全同意,但佛经属于不可说,不可辩,只有信和悟,“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1
        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金刚经》说什么

        怎么样叫修行?不要忘记了开头,第一品穿衣、吃饭、洗脚、睡觉,就是规规矩矩做人,老老实实做事,诸恶莫作,众善奉行,都说完了。真正的智慧也就是中庸:“上天之载,无声无臭。” 没有思想,没有忧虑,既无烦恼亦无悲,觉性清净,这是第一波罗蜜,真正第一等成就的最高智慧。智慧是成佛的方法、成佛的工具。你千万不要着相。得道,得个什么?无所得!最难就是无所得,一切无所得,不住法相。所以佛告诉我们,“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一切法皆不是法,我说的法就像过河的船,过了河,船要丢掉,还抓住一个佛法当作是正法,就是法不能舍。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首先要去身相,身相不去,就是我相不去;我相不去,有我就有你,有他就有人,就是人相不能去;人相不能去,寿者相不能去,众生相不能去。没有一个方法可使一切众生皆入涅槃中,因为自性自度,佛也不能度你。神仙与佛,不过是自度的过来人应无所住,不生法相,如如不动,不取于相,就是内心平静的这一念。应无所住,不生法相,如如不动,不取于相,就是内心平静的这一念。衡阳归雁一声声 圣域贤关几度更蓑笠横挑烟雨散 苍茫云水漫闲行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57条书评

        出版方

        东方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作为人民出版社的副牌,创建于1986年,专注于高品质的经济管理、励志和健康类图书的出版,并利用人民出版社的优势资源和发行渠道,成功占据了中国大陆地区同类书籍出版市场的三强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