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金刚经说了什么》…等你回头已不是岸了…
先发一个宏愿。"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 这个宏愿就是说要有灭度一切众生苦的心愿,心愿太宏大了,小一点的,我们凡人要好懂不少,比如,要爱世人,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我也一心想修佛,可怎么降伏我这颗狂痴的心呢?"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相传禅宗六祖初步悟道,就是这一句话,听到了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就开悟了。我们凡人以为无所住是空,有个空的境界,这就住在空上了…… 到底有没有佛法呢?"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你们这些出家跟我的一千二百人,我的说法像过河的船一样。你既然过了河就上岸嘛!过了河还把船背着走吗?佛不承认说过佛法,"所谓佛法,即是非法"…… 禅宗有个公案,有一个龙湖普闻禅师,普闻是他的名字,他是唐朝僖宗的太子,看破了人生,出了家到石霜庆诸禅师那里问佛法。他说,师父啊,你告诉我一个简单的方法,怎么能够悟道?这个师父说,好啊!他就立刻跪了下来。"师父用手指一下庙子前面的山,接着说,等前面案山点头的时候,再向你讲。他听了这一句话当时开悟了……"才说点头头已点,案山哪有点头时。"…… 正如说一声回头是岸,不必回头,岸就在这里,等你回头已经不是岸了……(石木翻书)
9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24368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金刚经》说什么怎么样叫修行?不要忘记了开头,第一品穿衣、吃饭、洗脚、睡觉,就是规规矩矩做人,老老实实做事,诸恶莫作,众善奉行,都说完了。真正的智慧也就是中庸:“上天之载,无声无臭。” 没有思想,没有忧虑,既无烦恼亦无悲,觉性清净,这是第一波罗蜜,真正第一等成就的最高智慧。智慧是成佛的方法、成佛的工具。你千万不要着相。得道,得个什么?无所得!最难就是无所得,一切无所得,不住法相。所以佛告诉我们,“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一切法皆不是法,我说的法就像过河的船,过了河,船要丢掉,还抓住一个佛法当作是正法,就是法不能舍。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首先要去身相,身相不去,就是我相不去;我相不去,有我就有你,有他就有人,就是人相不能去;人相不能去,寿者相不能去,众生相不能去。没有一个方法可使一切众生皆入涅槃中,因为自性自度,佛也不能度你。神仙与佛,不过是自度的过来人应无所住,不生法相,如如不动,不取于相,就是内心平静的这一念。应无所住,不生法相,如如不动,不取于相,就是内心平静的这一念。衡阳归雁一声声 圣域贤关几度更蓑笠横挑烟雨散 苍茫云水漫闲行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7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修行就是修心,让心回归事过无痕的本来状态。于一切人、事、物上,心不黏着,即得自在。1. 应无所住,行于布施。修行根本在不住相,心不执着任何境界,方能契合般若空性。做好事,别老想着我做了好事。帮就帮了,过去就拉倒,别在心里惦记。放下回报心,用平常心去帮助别人。就像用抹布擦桌子,擦干净了就把抹布放下,不会一直把脏抹布攥在手里。一次善行就是那次擦拭,事情过了,心就恢复清净。2.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破除对一切表象的执着,透见现象背后的空性,即是见道。人看到的、听到的、在乎的很多事,都像泡泡一样,别太当真。看穿了这点,心里就踏实了。别被表面的烦恼、荣誉牵着鼻子走,要学会看开。就像看电影会为角色的命运或喜或悲,但心里明白那只是银幕上的光影,不会冲上去帮主角打架。生活中的烦恼就是那场电影,要学会看电影的心态。3. 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成就的高低取决于对无为之法的体证深度,而非形式上的修持。真正的厉害,是不做作、不刻意,一切都自然而然地符合道,不是靠拼命硬来。无为是顺应规律,而不是用拙力。一个真正幽默的人,随口一句话就能让大家会心一笑,这是无为的幽默。而一个刻意讲笑话的人,拼命想逗乐大家,反而可能很尴尬。前者的幽默是自然流露,后者的幽默是有为的造作。就像太阳发光,它只是在那里,自然就照亮万物,从没想过要去照亮那棵小草。真正的善行、智慧和能力,最高境界就是像太阳一样,发自本能,自然而温暖,没有一丝在做好事的刻意感。4. 善护念。修行核心是关照心念,不随妄念流转,保持觉性分明。管好心里冒出来的每一个念头。好的坏的,都知道,但别跟着瞎跑。修行最重要的就是管理自己的起心动念,这是源头。心就像天空,念头就像飘过的云。看着云来云去的天空,而不是追着每一朵云跑。善护念就是练习做天空,而不是做追云的人。5.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三心皆空,放下对时间相的执着,安住当下本然。别老琢磨过去的事,也别瞎担心未来的事。眼前这一刻,心无杂念,就是最好的状态。活在当下,不为过去后悔,不为未来焦虑。朋友享受一顿美味的晚餐。如果吃饭时,心里却在后悔中午说错的话(过去),或者担忧明天的工作汇报(未来),这顿饭就食不知味。真正的享受是,筷子夹起菜,就感受菜的香味;吃到嘴里,就感受食物的味道。只专注于吃这一件事。6. 不取于相,如如不动。面对世间万象,心不黏着、不动摇,才是真正的解脱境界。不管发生好事还是坏事,别人夸你还是骂你,心里都别太当回事,保持淡定。精心完成了一个项目,上司在会上大力表扬。如果因此得意洋洋,觉得自己很了不起,那么下次被批评时就会特别难受。真正的强大是,被表扬时,知道这只是对过去工作的认可,心里平静;被批评时,知道这只是改进的机会,不因此否定自己。心要像一面明亮的镜子。事物来了,清清楚楚地照出来(好事坏事都清楚);事物走了,镜子里就空无一物,不留痕迹。不因照到美女而沾沾自喜,也不因照到丑八怪而厌恶自己。总之,让心对万事万物不黏不滞,在每一个平常日子里,自然、清明地活着。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6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缘起与启发疫情居家陪奶奶,拿出从四川山上回来的时候领了一本《禅门宝典》,里面有佛教传承人的画像,生平简介,奶奶听着挺有意思,紧接着书上是《金刚经》虽然书上是有比较详细的注解,但是许多梵语音译的词还是比较拗口,也因为这个契机,我发现佛教经典是这么逻辑严密,密集的高光。虽然不是很理解,但是奶奶愿听,我也愿继续看,但是念的磕磕巴巴。想让成效更好,就想着自己先熟悉一下,又因为经典的妙,就找到了这一本南怀瑾老师的解读。断断续续的听完了电子书,期间发现自己真是费那么大劲,直接也给奶奶听。我看到小老太太的心流时刻。妙啊。然后并行了很多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很大的启发是这一代的我们其实很幸运。资源不再匮乏,相较以前的社会,个人的自由度也是很高的。最关键的是像是门槛比较高的经典类书目,有了大师引领,有解读版(需要筛选),得到上的各种课程,慕课,樊登读书,混沌学院等等这些提供知识服务的平台。让我们有抓手有梯子,虽然信息焦虑也是存在的,但是这过程中我们一定都会有好的收获。❤️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26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一声青磬万缘醒作为一个无神论者,怀着好奇心看了一下,也能有很多收获。此书对金刚经做了通俗易懂的解读,怎么对面人生,怎么面对财富,怎么面对苦乐,怎么修行,里面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比如有些包含了辩证法的思想:我们常说,得意忘形,这个好理解。但是失意也有忘形,而且生活这样的场景可能更多。所以我们不能得意忘形,也不能失意忘形。还有人不吃饭要饿死,这仅仅是物质。但是人也需要精神食粮,没有精神食粮也要饿死。佛家主旨:菩萨牺牲自我,利益一切众生。这与 “为人民服务” 的思想异曲同工。还有很多佛家偈语,如:“人似秋鸿有来信,事如春梦了无痕”,文学性很高,值得一读,修身养性。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