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提升
类型
7.8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46千字
字数
2015-08-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帮助你破除知道却难以做到魔咒,精准解决信息过载、消极过滤、缺少跟进等知行难题。
内容简介
为什么知道的事情却做不到?
多年来,肯.布兰佳一直在思考:为什么人们明明知道了该怎么做,比如通过阅读或参加培训得到大量有价值的建议,却始终无法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付诸实践?很多时候,人们虽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去获取知识,但这些知识根本不会在他们的大脑中停留太久。而这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组织来说,始终都是一个挥之不去的难题。
本书将会教你如何通过“学得少而精,而非多而浅”的方式将学到的知识付诸实践。读过本书你会发现,只要稍微调整一下自己的大脑过滤系统,你就可以将知识量轻松扩大数倍。你还将学会如何用绿灯思维引爆创造力和应变力,并通过间隔性重复更好地掌握已经学到的知识。
通过阅读本书,你将找到有效解决“为什么知道的事情却做不到”的难题。
目录
-
版权信息
-
To Chinese’s Readers
-
致中国读者
-
企业推荐 知易行难
-
专家推荐
-
读者推荐
-
前言 工作中最让你失望的事情是什么?
-
第1章 问题
-
第2章 缺失的一环
-
第3章 重复的力量
-
第4章 原因1:信息过载
-
第5章 应用“少而精”哲学
-
第6章 原因2:消极过滤
-
第7章 积极聆听
-
第8章 使用绿灯思维
-
第9章 原因3:缺少跟进
-
第10章 强调积极面,帮助人们取得成功
-
第11章 提供更多指导、支持和问责
-
尾声
-
致谢
-
关于作者
-
肯·布兰佳获得的荣誉
-
肯·布兰佳集团获得的荣誉
-
肯·布兰佳集团荣誉客户
-
肯·布兰佳集团联系方式
展开全部
知易行难
很简单的一本小书(不到 5 万字),归纳为重要的三条:聚焦,集中注意力,面对丰盈的世界尽量克制内敛,唯一要珍惜的只有当下的时间。乐观思维,聆听和赞扬,头脑简单的乐于助人和赞同。重复练习和持续跟进的迭代精进。以上道理很浅显,但为何 “知易行难” 呢?因为反人性,人类漫长进化过程中,肯定需要悲观的未雨绸缪,尽可能的收集的积谷防饥,提高警惕的防范和见异思迁,所以修炼的就是反人性的 “返璞归真”
知行合一的方法
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知与行之间的差距是困扰我们很多人的难题。本书认为一个人行为的改变总是先从内心想法的转变开始,然后才逐渐由内而外变化的。而想法没有落实到行动上的原因有三个,信息过载、消极过滤和缺少跟进,如果能跨越这三个认知习惯,克服知与行之间思维漏洞,我们的行为改变会水到渠成。信息过载,我们知道的不是太少,而是太多。因为获取新知识要比应用已有的知识有趣得多,所以我们会习惯性地不断获取新知因为我们没有意识到一件事,那就是重复阅读或者练习过去已经学到的知识,带来的价值非常大。把精力集中在少数几件关键事情上,一次一次地反复重复,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认知。所以从知道到做到的第一步,就是要执行少而精的策略来应对信息过载,要有勇气花时间重复在已经知道的事情上。消极过滤,什么是消极过滤呢?我们每学到一个新知识、听到一个新观念或者看了一本新书的时候,其实是在和已有的成见、知识,和过去的习惯、方法进行对抗,这往往在无形中阻碍了学习新知识的热情和态度。当一个新观点与我们过去的认知不一样时,我们一开始往往会抵触抗拒甚至是否认,如果是这样一种心态的话,即使知道了一个新的观点和理论,你也无法真正去做到这件事。而应对消极过滤的办法是绿灯思维,仔细倾听,不着急评判,先从对方的的角度思考一下观点是否有可取之处,行为是否可行。缺少跟进,就是即使知道了一个方法,比如你知道了沟通要先理解、先倾听,然后再表达自己的观点,可是知道了以后,隔一段时间,最大的可能是生活仍然照旧,你还是按过去习惯的方式去沟通,大家一定都有类似的经验。作者说如果你花一倍的时间来培训,在跟进上面你要花十倍的精力和时间,持续跟进是我们知行合一最难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信息超载的解决方案是精要主义,消极过滤的解决方案是绿灯思维,缺乏跟进的解决方案是持续跟进。如果用两个字来概括本书的方法,那就是重复,重复,重复,重复是从知道到做到的一个关键方法。强烈推荐有志于改变自己行动的人阅读。
打破知易行难
有启发 7 句话 1. 人们往往会用大量的时间去获取新信息,而不是想办法将自己新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2. 发臭思维症:指对那些积极的、哪怕是对自己有利的信息半信半疑,或者干脆拒之门外的症状,这种消极的态度总是让他们止步不前。如果没有一个积极开放的态度,你就很难消除知行之间的这条鸿沟 3. 重复是克服所有知行差距的三个问题的关键 4. 学习应该少而精,而非多而浅 5. 在爬出‘消极之匣’的过程中,需要的就是一句鼓励的话 6. 在一个人的学习过程中,最关键的时期就是他刚接受完培训的那段时间 7. 我们不能总是不停地寻找下一个新的管理理念,而是要学会对我们刚刚教授的理念进行跟进重点整理 1. 一个人行为的改变总是先从内心想法的转变开始,然后才逐渐由内而外变化的 2. 人们往往会用大量的时间去获取新信息,而不是想办法将自己新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3. 人学会这三件事,知识进行实际应用坚持记笔记
24 小时内重读笔记,总结那些让自己‘啊哈’一声的东西
把学到的知识传达给别人 4. 作出一些改变,而改变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主要有三个原因信息过载
消极过滤
缺少跟进 5. 发臭思维症:指对那些积极的、哪怕是对自己有利的信息半信半疑,或者干脆拒之门外的症状,这种消极的态度总是让他们止步不前。如果没有一个积极开放的态度,你就很难消除知行之间的这条鸿沟 6. 重复是克服所有知行差距的三个问题的关键 7. 一个懂得重复的力量的人会拥有决定性的优势 8. 要想真正了解一个领域,你必须透彻地吸收一些重要信息,而不是盲目地接触大量信息 9. 学习应该少而精,而非多而浅 10. 要想掌握某件事,我们必须首先选择一些关键点,隔段时间就重复一下,让自己完全沉浸其中,并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关键在于间隔性重复 11. 在爬出‘消极之匣’的过程中,需要的就是一句鼓励的话 12. 聆听不要带有任何偏见或先入之见带着一种学习的态度,对新的信息感到兴奋带着积极的期待手里拿支笔,准备做记录带着强烈的欲望,不仅要仔细聆听对方的讲话内容,还要努力激发出自己的想象力带着一种 “我该如何应用” 的态度 13. 将封闭、消极的心态转变成开放而积极的心态并不是偶然事件。一旦下定决心要作出改变,你就需要制定一套清晰的策略,不断加强自己的新思维方式 14. 成功人士懂得如何学习,并且会订出学习计划 15. 在一个人的学习过程中,最关键的时期就是他刚接受完培训的那段时间 16. 在每一位成功人士的生活中,都有一条贯穿始终的金线。那就是专注的金线,再加上坚持 17. 所有有所成就的人都有一种独特的能力,他们能够像激光一样将自己的能量集中于一点,并在整个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焦点的集中 18. 你不能只是偶尔将知识应用到行动中。要想真正进步,你必须制订一份能够为自己争取到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并帮助自己培养强大的责任感的跟进计划 19. 告知、演示、尝试、观察、表扬进步并/或修正是一种简单有力的跟进计划,它可以帮助那些可能的赢家变成真正的赢家 20. 在消除知行差距时,一对一的会谈和外部电话培训也非常有帮助 21. 我们不能总是不停地寻找下一个新的管理理念,而是要学会对我们刚刚教授的理念进行跟进 22. 在学习时,如果没有一个开放的心态,你永远都不可能消除知与行之间的差距 23. 你需要一个跟进计划来为你提供指导、支持,增强责任感
- 查看全部109条书评
出版方
中资海派
从出版第一本书至今,中资海派已经走过了20多个春秋。感谢大家一路的携手相伴,见证我们从小到大的历程。
多年来,我们以创建“人与知识的美好链接”为己任,紧跟时代脉络,引领阅读风向,出版的图书覆盖“经济管理/金融投资、人文科普/政史军事、心理励志/生活两性、家庭教育/少儿出版”四大知识领域,总数达千余种。
中资海派擅长打造系列化作品,力图为读者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策划出版了“数字新经济全渠道增长”系列、地缘政治三部曲、大航海时代三部曲、二战三部曲、“奇迹”系列、“轻疗愈”系列、“iHappy投资者经典”等优质品种,打造了《魔鬼经济学》《优势谈判》《早起的奇迹》《国家兴衰》《美元陷阱》等现象级畅销书,更有《最寒冷的冬天》《中国,被遗忘的盟友》《未来黑科技通史》《躁动的帝国》等获国家奖项,被央视、人民日报等一线媒体报道的作品,获得读者的认可和业界同仁的一致肯定。
中资海派一直秉承趋势、洞察、敏捷、向善的准则,与美、英、德、加、法、意、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的知名出版与传媒机构建立了合作,和国内众多知名企业家、培训机构、媒体保持着良好互动,获得了国内外作者和译者的认可和支持,同国内十余家优秀出版社建立了友好合作的战略联盟,更有国内数十位阅读推广人和数百家经销商成为我们的坚强后盾。
一直以来,我们将在香港金融行业上市公司10年管理经验与出版相结合,带领团队深入研判全球及国内经济趋势、相关产业趋势,在文化产业中寻求创新,未来,我将继续遵循“关联、互动、衍生”的商业生态逻辑,带领中资海派在第二个20年创建新的文化与教育全产业链矩阵,实现内容传播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