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心理学工作者如何为社会服务,让更多人受益?作者提出了解决方案。

内容简介

在当今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大背景下,心理学工作者该何去何从,如何运用自己的知识为社会服务,如何让更多的人因为心理学而受益,这是很值得探讨的话题。作者根据自己20多年的实践经验,把对心理学服务社会的一些思想、理论和技术探索表达出来,汇集成书。本书共分为5个部分:心理学与社会服务、社会心理服务的心态提升探索、本土化社会心理服务模式探索、社会心理服务的人才培养探索、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要点。作者希望通过本书,为决策部门和执行部门提供参考,更好地促进社会心理服务工作的推进。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一
  • 序言二
  • 序言三
  • 序言四
  • 序言五
  • 前言
  • 第一章 心理学与社会服务
  • 第一节 心理学的三次“变性”
  • 第二节 心理学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
  • 第三节 社会服务对心理学工作者的挑战
  • 第四节 心理学本土化的未来展望
  • 第二章 社会心理服务的心态提升探索
  • 第一节 论幸福
  • 第二节 社会积极心态培育中的积极情绪培育
  • 第三节 社会积极心态培育中的积极品质训练
  • 第四节 中国人的集体心理资本
  • 第五节 中国人的幸福之道
  • 第六节 社会心理教育的“大心育”策略探讨
  • 第三章 本土化社会心理服务模式探索
  • 第一节 运用积极心理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第二节 心理茶馆
  • 第三节 “254”社区心理服务技术
  • 第四节 心旅伴心理旅游
  • 第五节 扶贫干部的心理资本建设
  • 第六节 基层民主会议的合作对话模式
  • 第七节 积极婚姻辅导模式
  • 第四章 社会心理服务的人才培养探索
  • 第一节 心理学家使命感×专业能力=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效能
  • 第二节 科学与人文、心理学工作者的两条腿走路
  • 第三节 心理学工作者的跨界思维
  • 第四节 心理学志愿者队伍选拔、培训与督导机制
  • 第五节 社会心理服务队伍的品牌建设
  • 第五章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要点
  • 第一节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三大阶段
  • 第二节 社会心理服务中的伦理观建设和伦理设置
  • 第三节 公益活动与幸福感
  • 第四节 管理、治理与服务的差异
  • 第五节 健康中国和平安中国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作华文

作家出版社是中国作家协会所属国家级大型文学出版社,现设有八个图书编辑室和《作家文摘》报社。自1953年建社以来,广泛团结中外作家,致力于荟萃当代文学佳作,扶植文坛新人,促进海内外文学交流,出版了大量的优秀文学图书,其中有部分作品先后被介绍到海外,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为了加强海内外的文学交流,与国际出版业接轨,作家出版社曾推出不少引进版图书,深受广大作家和读者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