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读懂先予后取,先舍后得的精髓,知行合一。

内容简介

《予学》是一部介绍古人修身立世、发心成事的处世谋略著作,也是中华传统哲学中“舍得”“予取”思想的重要体现。古人认为,成大事者要有远见卓识,在多数人都以猎取为能时,要明白欲取必先予,小予小成,大予大成。

本书对成功的奥秘做了深刻的挖掘,揭示给予对人生意义的重大影响,从基本观念上改变人们对成功的定义,不仅在内容上哲理深邃、启人心智,而且还有适用面广、实用性强等特点。

目录

  • 版权信息
  • 著者
  • 评者
  • 前言
  • 得失卷一
  • 大失莫逾亡也,身存则无失焉。
  • 大得莫及生也,害命则无得焉。
  • 得失之患,启于不舍。
  • 不予之心,兴于愚念。
  • 人皆有图也,先予后取,顺人之愿,智者之智耳。
  • 强者不予,得而复失。
  • 弱者不予,失之难测。
  • 予非失,乃存也。
  • 得勿喜,失或幸,功不论此也。
  • 夺招怨,予生敬,名成于此矣。
  • 顺逆卷二
  • 患死者痴,患生者智。
  • 安顺者庸,安逆者泰。
  • 多予不亡,少施必殃。
  • 惠人惠己,天不佑凶也。
  • 顺由予生,逆自虐起。
  • 君子不责小过,哀人失德焉。
  • 小人不纳大言,恨己无势焉。
  • 君子逆而不危,小人顺而弗远。
  • 福祸不侵,心静可也。
  • 苦乐不怨,非悟莫及矣。
  • 尊卑卷三
  • 尊者人予也,失之则卑。
  • 卑者自强也,恃之则尊。
  • 以金市爵,得而不祥。
  • 以势迫人,威而有虞。
  • 贫者勿轻,其忠贵也。
  • 贱者莫弃,其义厚也。
  • 誉非予莫取,取之非誉也。
  • 功不争乃获,获之则功也。
  • 休戚卷四
  • 物有异也,理自通焉。
  • 命有别也,情自同焉。
  • 悦可悦人,哀可哀人,休戚堪予也。
  • 福不可继,祸不可养,福祸莫受也。
  • 不省之人,事无功耳。
  • 同欢者寡,贵而远离也。
  • 共难者众,卑而无间也。
  • 苦乐由人,非苦乐也。
  • 至乐乃予,生之崇焉。
  • 至苦乃亏,死之惶焉。
  • 荣辱卷五
  • 人强不辱,气傲无荣。
  • 荣辱莫改,其人惟贤。
  • 予人荣者,自荣也。
  • 予人辱者,自辱也。
  • 君子不长衰,小人无久运,道之故也。
  • 饥以食,莫逾困以怜。
  • 寒以暖,无及厄以诫。
  • 予人至缺,其可立也。
  • 荣极则辱,惟德可存焉。
  • 辱极则荣,惟善勿失焉。
  • 成败卷六
  • 成无定式,利己利人乃成焉。
  • 败有定法,害人害己乃败焉。
  • 君子之名,胜于小人之实。
  • 小人之祸,烈于君子之难。
  • 观其人也,可知成败矣。
  • 敌者,予之可制也。
  • 友者,予之可久也。
  • 亲者,予之可安也。
  • 功高未可言胜,功不为胜也。
  • 人愚未可言败,愚不为败矣。
  • 兴亡卷七
  • 无不亡之身,存不灭之理。
  • 春秋易逝,宏业可留。
  • 薄敛则民富,兴焉。
  • 政苛则民怨,亡焉。
  • 人主兴亡,非为天也。
  • 君子兴家,不用奇计。
  • 小人败业,坏于奸谋。
  • 正不予贿,邪不予济,察之无误也。
  • 天降之喜,莫径取焉。
  • 不测之灾,勿相欺焉。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成无定式,利己利人乃成焉

    东汉末年,曹操躬身求评于许劭,得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之判语而狂喜离去。这一历史片段,正是《予学》作者许劭作为时代顶级评论家洞悉人性的明证。当世人皆以权谋攻伐为能事时,这位 “月旦评” 的缔造者反其道而行,在乱世血火中淬炼出一部以 “给予” 为核心的生存哲学。本书借龙翔先生的现代评注,让这部沉寂千年的著作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予学》的颠覆性,在于它撕破了传统谋略文化的血腥面纱。当《孙子兵法》教导 “攻城”、《三十六计》钻研 “胜战” 时,许劭却指出利他才是终极利己。他直言:“夺招怨,予生敬,名成于此矣。” 剥夺招致怨恨,给予赢得尊敬,名声的根基不在攫取而在施与。这种思想在猎取成风的时代犹如孤峰突起,直指成败的本质:小予小成,大予大成。全书七卷层层剥开 “给予” 的多维内核。得失卷斩断纠结:“予非失,乃存也”—— 给予不是损失而是生存根基;顺逆卷揭示因果:“顺由予生,逆自虐起”—— 顺境生于给予,逆境起于自私;尊卑卷颠覆等级:“尊者人予也”—— 地位尊卑的本质是民众给予的认同。最振聋发聩的是成败卷的定义:“成无定式,利己利人乃成焉。” 真正的成功必以共赢为基石。这种思维彻底瓦解了零和博弈的短视,在当下内卷社会中宛若一剂醒脑汤。许劭的 “予” 绝非道德说教,而是深谙人性的实践智慧。“人皆有图也,先予后取,顺人之愿,智者之智耳。” 他看透人类互惠本能,点破给予实则是最高级的投资。书中警示强者:“强者不予,得而复失”—— 握紧权力资源不肯分享者终将溃败。而对弱者更发出雷霆之语:“弱者不予,失之难测”—— 本就势微却吝于付出者,将坠入更深的深渊。这种辩证思维让给予哲学脱离圣母式牺牲,成为可操作的生存策略。龙翔的评注为则是为这本古籍注入当代的呼吸。他将 “忠予明主,义施君子” 转化为组织管理中的忠诚艺术,把 “誉非予莫取” 联系到自媒体时代的虚名泡沫。尤其精妙的是对 “惠人惠己,天不佑凶也” 的诠释 —— 所谓天道,本质是人际能量的循环。评注不美化古籍的局限,坦承书中尊卑观需辩证看待,但正因如此,反而凸显出 “给予” 作为方法论的永恒价值。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竹石文化

    北京竹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简称竹石文化)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具有二级批发资质、活跃而富有创造力的文化机构。公司设立了选题策划、设计制作、营销发行、电子书输出、媒体与公共关系等围绕图书出版发行的各个业务部门,建立了一支人才结构合理、年轻高效的专业团队。 竹石文化出版发行方向主要集中在成功励志、经管培训、金融理财、婚恋两性、家教育儿、人文社科、文学文艺、生活等几个方面,目前已形成完整的产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