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宗教
类型
5.9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92千字
字数
2016-0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从学术角度阐述了《推背图》。
内容简介
本书从学术角度阐述了《推背图》如同《周易》以及它的标识——太极图一样,是由阴阳两个部分构成的,阴的一部分由符号、卦象、易术理论组成,阳的那一部分由谶曰和颂曰的文字描述组成。这阴阳两部分相辅相成的组合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就是我们常说事物矛盾的两方面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
只有将这阴阳两部分结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去理解和证明才能真正明白《推背图》的本意,以及易学思想的博大精深。
目录
- 版权信息
- 文前彩插
- 序言
- 作品简介
- 第一章 中国古代哲学体系简介
- 第一节 中国古人的自然哲学观
- 第二节 中国古代哲学中万事万物的归类
- 第三节 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事物具有自然关系的逻辑体系
- 第四节 游魂卦与归魂卦、《连山易》与《归藏易》
- 第二章 古代历法
- 第三章 键[乾]宫八个卦中的太岁
- 第一节 第一象:甲子与键[乾]
- 第二节 第二象:乙丑与狗[姤]
- 第三节 第三象:丙寅与掾[遁]
- 第四节 第四象:丁卯与妇[否]
- 第五节 第五象:戊辰与观[观]
- 第六节 第六象:己巳与剥[剥]
- 第七节 第七象:庚午与溍[晋]
- 第八节 第八象:辛未与大有[大有]
- 第四章 习赣[坎]宫八个卦中的太岁
- 第一节 第九象:壬申与习赣[坎]
- 第二节 第十象:癸酉与节[节]
- 第三节 第十一象:甲戌与屯[屯]
- 第四节 第十二象:乙亥与既济[既济]
- 第五节 第十三象:丙子与勒[革]
- 第六节 第十四象:丁丑与丰[丰]
- 第七节 第十五象:戊寅与明夷[明夷]
- 第八节 第十六象:己卯与师[师]
- 第五章 根[艮]宫八个卦中的太岁
- 第一节 第十七象:庚辰与根[艮]
- 第二节 第十八象:辛巳与蘩[贲]
- 第三节 第十九象:壬午与泰畜[大畜]
- 第四节 第二十象:癸未与损[损]
- 第五节 第二十一象:甲申与乖[睽]
- 第六节 第二十二象:乙酉与礼[履]
- 第七节 第二十三象:丙戌与中復[中孚]
- 第八节 第二十四象:丁亥与渐[渐]
- 第六章 辰[震]宫八个卦中的太岁
- 第一节 第二十五象:戊子与辰[震]
- 第二节 第二十六象:己丑与馀[豫]
- 第三节 第二十七象:庚寅与解[解]
- 第四节 第二十八象:辛卯与恒[恒]
- 第五节 第二十九象:壬辰与登[升]
- 第六节 第三十象:癸巳与井[井]
- 第七节 第三十一象:甲午与泰过[大过]
- 第八节 第三十二象:乙未与隋[随]
- 第七章 筭[巽]宫八个卦中的太岁
- 第一节 第三十三象:丙申与筭[巽]
- 第二节 第三十四象:丁酉与少蓺[小畜]
- 第三节 第三十五象:戊戌与家人[家人]
- 第四节 第三十六象:己亥与益[益]
- 第五节 第三十七象:庚子与无孟[无妄]
- 第六节 第三十八象:辛丑与筮盍[噬嗑]
- 第七节 第三十九象:壬寅与颐[颐]
- 第八节 第四十象:癸卯与箇[蛊]
- 第八章 罗[离]宫八个卦中的太岁
- 第一节 第四十一象:甲辰与罗[离]
- 第二节 第四十二象:乙巳与旅[旅]
- 第三节 第四十三象:丙午与鼎[鼎]
- 第四节 第四十四象:丁未与济[未济]
- 第五节 第四十五象:戊申与蒙[蒙]
- 第六节 第四十六象:己酉与涣[涣]
- 第七节 第四十七象:庚戌与讼[讼]
- 第八节 第四十八象:辛亥与同人[同人]
- 第九章 川[坤]宫八个卦中的太岁
- 第一节 第四十九象:壬子与川[坤]
- 第二节 第五十象:癸丑与復[复]
- 第三节 第五十一象:甲寅与林[临]
- 第四节 第五十二象:乙卯与柰[泰]
- 第五节 第五十三象:丙辰与泰壮[大壮]
- 第六节 第五十四象:丁巳与夬[夬]
- 第七节 第五十五象:戊午与襦[需]
- 第八节 第五十六象:己未与比[比]
- 第十章 夺[兑]宫四个卦中的太岁
- 第一节 第五十七象:庚申与夺[兑]
- 第二节 第五十八象:辛酉与困[困]
- 第三节 第五十九象:壬戌与卒[萃]
- 第四节 第六十象:癸亥与钦[咸]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