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重启学习能力,5步提升专注能力,关注自己,也理解更大的世界。

内容简介

未来的社会,人工智能将改变学习的规则,因为机器将取代人的双手完成技术工作,计算机将取代人的大脑完成逻辑与决策。未来的工作,需要的不仅仅是技能和智力层面优中推优的人,每个人都要学习做那些机器做不了的事情。

情商之父丹尼尔·戈尔曼与管理大师彼得·圣吉,追踪脑科学与教育学前沿研究20余年,提出一切学习的根本框架,为学习者构建智力与情商协调发展的“三重专注力”:

关注自己:专注于脑–身–心系统。这是打开内在中心的一把钥匙,带领我们通向真正有意义的生活,令我们专注于当下的任务,忽略干扰,管理困扰我们的情绪。

理解他人:专注于亲朋好友和团队所代表的最直接的社会系统。使我们发展出关爱他人及与他人共事的能力,这些是有效人际关系的基石。

理解更大的世界:专注于更广阔的生态、经济和社会系统。这需要被商业世界普遍采用的系统思考的训练,来解决复杂的管理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我们的世界。

目录

  • 版权信息
  • 赞誉
  • 推荐序一
  • 推荐序二
  • 译者序
  • 中文版序
  • 序言
  • 第1章 为生命,重启教育
  • 第2章 聚焦于自我
  • 第3章 理解他人
  • 第4章 理解更大的世界:系统与系统思考
  • 第5章 社交与情绪学习和系统教育融合共创的可能
  • 附录A 顾明远与彼得·圣吉跨界对话
  • 附录B 改变的魅力
  • 附录C 内心的觉醒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3
4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1. 做人三件套先管好自己情绪,再学会换位思考,最后看清事情全貌,这才是未来混社会的硬本事。就像学游泳:先学会自己浮起来(管好情绪),再学配合队友接力(换位思考),最后看懂泳池水流规律(看清全局)。遇到事冷静数到十(自我管理),然后想如果我是他会怎样(同理心),最后考虑后果(系统后果)。2. 当算法接管知识生产,算力突破脑力边界,教育最应坚守的恰恰是呼吸间的自我觉察、眼神里的情感共振、系统内的因果洞察,这些最原始的人类本能。教育该教啥?与其逼孩子背公式,不如教他们,生气时深呼吸,看人时多想想如果我是他,买东西时知道背后牵连的价值问题。情绪管理是杀毒软件,同理心是 WiFi 连接功能,环保意识是电量监控。3. 管理冲动的神经突触比记忆公式的神经元更珍贵,感知他人微表情的镜像神经元比解微分方程的海马体更稀缺,情绪智能将成数字原住民的核心生存技能。未来最值钱能力会解奥数题不如会管住暴脾气,能背单词不如懂察言观色,这些才是 AI 抢不走的人味儿。4. 当孩子意识到池塘涟漪源自自己掷出的石子,当青年看懂消费主义链条末端的生态代价,人类才真正走出认知的洞穴。系统思维是破除现代性迷局的普罗米修斯之火。看事情要像看鱼缸小孩扔块石头知道会溅水花,大人用信用卡却不想还款压力,学会看前因后果太重要了。5. 用《论语》的仁者之心驾驭 ChatGPT 的硅基大脑,以庄周梦蝶的超越视角审视元宇宙的虚拟生态。中西合璧才有出路,用将心比心的老道理管住 AI 技术,用顺其自然的智慧玩转元宇宙。6. 真正的成长发生在试错时颤抖的指尖,在冲突后湿润的眼眶,在顿悟时炸开的鸡皮疙瘩,教育不是知识的搬运,而是生命体验的迭代系统。真学习都在生活里打架后懂得道歉比考满分重要,存钱买玩具的过程比数学考卷更有用,成长藏在吃过的亏里。像学骑自行车背再多骑行手册,不如摔两跤学得快。7. 当教师先成为呼吸的观察者,当父母变成情绪的调弦师,当校长化身系统的园丁,改变早已在静默中生根,教育革命始于教育者的自我革命。改变从身边开始老师先别急着讲课,把自己焦虑治好了;家长少说大道理,先管住自己刷手机的手,教育者先做好自己最重要。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本重塑教育哲学的书

      在当前双减政策下,所有的学校管理者和教育工作者教师团队,我都认真的推荐读这本书。书从管理和教育的角度提出,作为一个完整的人,需要聚焦在自我的发展,聚焦在人际关系以及去联系连接更大系统能力的建设。说白了其实就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综合呈现。但三倍目标从来不可能一个人自主完成,而是需要培养孩子的亲社会性,让孩子在真实的团体真实的场景,真实的社会中去达成学习目标。这本书就给了我们非常好的启发,尤其是文末彩蛋跟彼得圣级大师的对话太值得反复看了。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希望多些教育者读这本书

        学校作为培养 “社会螺丝钉” 的主力军,大部分的它们本来就是要培养一个适合社会岗位的工作者,但这种教育理念真的符合现在社会或者世界的现状吗?两位作者提出的理解自我、同理他人、了解我们所处的系统,我从来没有在课堂或者学校里面习得过,这难道不是一种悲哀吗?如何孩子从小能够获得这些方面的培养,可能校园暴力就会减少;学生对自我的情绪就越能把握,对自我的目标就更清晰,这样激发的内在动力和热情是毫无疑问能够帮助他们去实现他们的目标的;此外学会系统思考,我们就能更好地把握因果关系、结构化思考等等,理解自己的行为会产生什么影响和造成什么样的后果,这毫无疑问也是很好的一种教育方式。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12条书评

        出版方

        机械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

        机械工业出版社是全国优秀出版社,自1952年成立以来,坚持为科技、为教育服务,以向行业、向学校提供优质、权威的精神产品为宗旨,以“服务社会和人民群众需求,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己任,产业结构不断完善,已由传统的图书出版向着图书、期刊、电子出版物、音像制品、电子商务一体化延伸,现已发展为多领域、多学科的大型综合性出版社,涉及机械、电工电子、汽车、计算机、经济管理、建筑、ELT、科普以及教材、教辅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