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九个焦虑的人,一场人质劫持,能解救他们的不是警察,而是彼此。

内容简介

究竟是何种程度的无奈和绝望,迫使一个中年人在新年来临前的早晨,用一把玩具枪抢劫一家无现金银行。行动失败的劫匪仓皇之中逃进一间位于大楼顶层的待售公寓,里面全都是正在看房子的潜在买家。由此开始,抢劫案变成了劫持人质案。

然而事情的发展出乎预料,没有警匪对峙、没有致命一击,漫长的一天过后,八名人质安然无恙得到释放,劫匪却完全不见踪影。警察对人质逐一展开讯问,却发现他们每个人都有一肚子的抱怨和疑问,可是谁也说不清楚并且不关心劫匪究竟去了哪里。

目录

  • 版权信息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致谢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6
10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你我都一样,柔软又带刺

    🧡巴克曼后劲太足马尔克斯笔下的画面有种让人合上书依然历历在目的魔力,而巴克曼不是。在新晋作家里,他的文字如此特殊,合上书很久,不会记得具体的文字,但阅读时产生的那种心理冲击感一直萦绕心头直到睡前,使我必须写下来才能睡着。    🧡Anxious People 这本书我初翻时没读下去,最初的感觉是情节无厘头,那是一个阳光很好的中午。再一次翻开,夜幕已徐徐降临,在落地窗前播着轻音乐。第 53 章,关于 Zara L 的交谈,太让我上头了。有些故事,有些文字,假使气氛不对,气温不对,注定只能错过。    🧡很多人说,Fredrick Backman 很暖,我却觉得,暖不足以概括他。他笔下的人物,外表是疏离的,甚至凶狠的。在他对 Zara 的描写中,我读到的洁癖,强迫症,实则敏感至极,感情饱满,但又口是心非,注定让大多数相遇都以遗憾告终,这样的矛盾,我太能体会了。    🧡我是一个理性而敏感的读者,喜欢有深度的内容,我不会随便看书看哭,而读这本书读到心口堵,也足以说明它的特别了。读着英文的微妙,也好奇中文版《焦虑的人》是否同样传递了巴克曼的文字风格,于是顺手翻了翻,可惜并没有,也并不意外。英文版带来的震撼,至少是中文的十倍。    🧡如果说 Midnight Library 吸引我的是故事,Tuesday with Morrie 是真实,那么 Anxious People 在以上两者都不出彩的情况下,我不得不说它是不故作煽情却让读懂它的人破防的那种类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幽默治愈悬疑小说,粉上这个作家了!

      这是在读(读完)的巴克曼的第三本书,最后 1/3 是深夜一点半连续看完的,看到最尾终究还是哭了呢 —— 虽然这是个治愈小说。巴克曼的金句频出依然吸引我,不止是幽默的风格,也包括睿智的一些总结。我还忍不住想,这么个故事 —— 构思的时候一定也很费心思,但确实有趣 —— 如果换成东野圭吾来写,又是另一个风格了吧!为什么书名是《焦虑的人》?看起来很普通的名字。这里面的十个人,各有各的焦虑,却也能互补。但确实每个人身上都能影射读者心里的一部分焦虑。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很喜欢作者的写作风格,幽默又不失感动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28条书评

        出版方

        果麦文化

        果麦文化传媒成立于2012年7月。面向城市新兴中产阶层,提供图书、电影、互联网文化产品等“更好的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