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6
150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焦虑时代的集体疗愈

    本书是瑞典作家弗雷德里克・巴克曼创作的一部荒诞与温情交织的小说,以一场离奇的银行劫持事件为线索,揭示现代人普遍的精神困境与救赎可能。  最近连续看了中国当代的《收获》中短篇集,对比起来,西方的文学作品在结构设计上更精巧,本书讲一名中年单亲母亲因经济崩溃、无力支付房租且面临失去女儿抚养权的危机,持玩具枪抢劫无现金银行失败,仓皇逃入一栋待售公寓,劫持了正在看房的八名人质。然而,警察父子在调查中逐渐发现,劫匪的 “罪行” 背后是底层小人物的绝望。最终,他们选择违背程序正义,帮助劫匪逃脱,完成对 “规则与人情” 的辩证思考。  作者以黑色幽默解构传统犯罪叙事,劫匪的 “非专业” 与劫持事件的平静收场,全篇都凸显了现代人焦虑的荒诞性,大家都不在乎抢劫,而是正好有机会吐槽,房贷、育儿、职场等日常,在作者笔下斯德哥尔摩这个欧洲现代化之城,每个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终于有机会倾诉。小说通过 “审讯对话” 与 “角色独白” 两条线索,展现陌生人之间从戒备到袒露脆弱的过程。人质们互相倾诉婚姻裂痕、育儿焦虑、中年危机等隐秘痛苦,最终在彼此的共情中找到救赎。正如书中所言:“我们需要的不是答案,而是有人愿意聆听,在焦虑时,一句‘我懂’比解决方案更治愈。”  待售公寓象征现代人被物化的生存状态(房产、消费主义),而劫匪的闯入打破了这种虚假秩序,迫使角色直面真实情感。 无现金银行的设定讽刺了数字化时代人际关系的疏离,劫匪的失败暗示技术无法解决情感需求。  巴克曼通过 “劫匪消失” 的开放式结局,提出对 “控制欲” 的反思:我们试图用计划、目标甚至暴力掌控生活,却往往陷入更深的焦虑。而人质们最终在混乱中建立的临时乌托邦,揭示了 “不完美共存” 的可能性 —— 接纳失控,才能重获自由。 「 小的时候,你渴望长大,自己决定一切,可是一旦长大,你就会意识到,“做决定” 是成年人所要面对的最可怕的任务。你心里必须一直有主意,才能及时地拿定主意」《焦虑的人》是一部兼具文学性与社会性的治愈之作。它以荒诞外壳包裹温情内核,提醒读者:焦虑并非弱点,而是人性的共通语言;救赎未必来自英雄叙事,而可能诞生于一次笨拙的倾诉、一场荒诞的相遇。正如巴克曼所写:“我们都是辛苦又脆弱的小人物,一边吐槽,一边咬牙坚持。”2025 年 #167

      1
      5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尽管讲出不快,事与企盼有落差,请不必惊怕——我读《焦虑的人》

      一本叫《焦虑的人》的书开始竟然是一宗绑架案?因为焦虑所以抢劫、挟持人质?我正感叹这是多么 “无奈”。但是一宗这么简短的绑架案怎么撑起一本书?看下去才发现书里说的不是一个人,是一群人,每个角色都很饱满。从人质,到警察,到绑匪,甚至到人质的心理医生,都是活生生有灵魂的个体。而这个故事就是在讲述这样一群毫不起眼,你每天都可以在人群中擦肩而过一百次而不会注意到一次的人,他们如何阴差阳错的相遇,他们内心实际上充斥着不为人知的焦虑彷徨。婚姻、工作、家庭、育儿、投资、医疗、人际关系,现如今的生活,任何事情都会引发焦虑,没有人敢说自己一点儿都不焦虑。我们都是辛苦又脆弱的小人物,一边吐槽,一边还在咬牙坚持过下去。小说《焦虑的人》关照的正是平凡的你我。这是一本写作目的很明确的书:前边就是为了让你心烦,后边就是为了把你治愈。你看着看着就会忍不住骂这群装疯卖傻的人,又会嫌弃作者怎么写的乱七八糟还扯一大堆没有用的废话,可是慢慢地你嘴角开始上扬,到最后你合上书,心里觉得真好。我想起有人说,为什么现代人那么焦虑?因为有了互联网,互联网放大了别人美好,让你相形见绌。这本书也说到了这个问题:“网上不断有人在以各种方式发问:你的生活像我的一样完美吗?嗯?怎么样?现在呢?” 那我们要怎么办,作者是这样说的:如果人们真的像他们在网上表现的那么开心,就不会把那么多该死的时间花在互联网上了,因为没有谁会在真正度过愉快的一天时,还能想着拿出半天的时间自拍。只要拥有足够的肥料,任何人都可以给生活营造虚假的光鲜氛围。所以,假如对面邻居家的草坪看起来更绿,很可能是因为那边的狗屎更多。

        1
        4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你我都一样,柔软又带刺

        🧡巴克曼后劲太足马尔克斯笔下的画面有种让人合上书依然历历在目的魔力,而巴克曼不是。在新晋作家里,他的文字如此特殊,合上书很久,不会记得具体的文字,但阅读时产生的那种心理冲击感一直萦绕心头直到睡前,使我必须写下来才能睡着。    🧡Anxious People 这本书我初翻时没读下去,最初的感觉是情节无厘头,那是一个阳光很好的中午。再一次翻开,夜幕已徐徐降临,在落地窗前播着轻音乐。第 53 章,关于 Zara L 的交谈,太让我上头了。有些故事,有些文字,假使气氛不对,气温不对,注定只能错过。    🧡很多人说,Fredrick Backman 很暖,我却觉得,暖不足以概括他。他笔下的人物,外表是疏离的,甚至凶狠的。在他对 Zara 的描写中,我读到的洁癖,强迫症,实则敏感至极,感情饱满,但又口是心非,注定让大多数相遇都以遗憾告终,这样的矛盾,我太能体会了。    🧡我是一个理性而敏感的读者,喜欢有深度的内容,我不会随便看书看哭,而读这本书读到心口堵,也足以说明它的特别了。读着英文的微妙,也好奇中文版《焦虑的人》是否同样传递了巴克曼的文字风格,于是顺手翻了翻,可惜并没有,也并不意外。英文版带来的震撼,至少是中文的十倍。    🧡如果说 Midnight Library 吸引我的是故事,Tuesday with Morrie 是真实,那么 Anxious People 在以上两者都不出彩的情况下,我不得不说它是不故作煽情却让读懂它的人破防的那种类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在生活中焦虑,在生活中救赎

          作者写故事的能力是极强的,他也是非常懂得如何跟普罗大众共情,包括他创造金句的能力都很能让读者看了之后啧啧叫好,所以,他写一本书就能够火一本。这本书叫焦虑的人,但实际上是看完书之后你反倒会没有那么焦虑,当你看到了桥梁工程师、高级分析师、警察、银行家、演员、心理医生、单亲妈妈、打工族等等这些不管任何职业、任何年龄段的人都会有他们所需要面对的焦虑时,你好像也就没有那么焦虑的,毕竟面对生活,不止我一个人焦虑、是所有人都会产生焦虑,那么就显得我焦虑也就没有那么可怕了。所以,这是一本用焦虑对抗焦虑的书,作者刻画了那么多不同职业、不同年龄段人所有的焦虑,故事的最后她们各自的焦虑好像都被解决了,但那不过是作者为了创作安插了一个好的结局罢了,他们各自的生活中还是会产生别的焦虑,但是作为读者来说,我们看到了一群普罗大众群像缩影的焦虑,这作为读者来说是极具代入感的,它会让我的焦虑感变得不那么孤独了,原来这个世界上还有那么多人跟我一样的焦虑,我好像也就不那么孤独了,而作者最后刻画的那个完美的结局是让我看到了一种希望,那就是我的焦虑在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的沉淀也会慢慢像书中的那些人一样被完美的解决,我也配上一个好的结局。这是我觉得这本书给我们提供的最大的情绪价值。本书中也会有大量的金句,很多时候你看到作者创造的金句都会忍不住赞叹叫好然后划上线记录下来。有一句金句非常契合这本书的内容,那就是:留在港口的小船最安全,但这并不是造船的目的。这句话很好地诠释了生活是什么,生活就是没有绝对的确定性、也不会有一个绝对安全的地方然后我们去躺平,当然,你可以选择躺平,做一只留在港口的小船,但是你来这人间一遭,不去经历各种人间滋味那就太可惜了,人活的就是经历啊。我想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想躺平,但是我们没有勇气就此躺平,因为百无聊赖的生活你很快就会厌倦,你仍然会给自己的人生披上枷锁、带上发条,去在破碎的生活中探索更多的可能性。生活是船,我亦是船,你不出发,永远也找不到你人生更多的可能性以及你的乐趣所在,当然你出发的时候也会遇见许多风浪、感受许多焦虑,但谁不是一边在感受美好风景的同时一边在拼命抵御各种风浪的袭击,我们都是在生活中焦虑、也都是在生活中治愈,我们如此焦虑,但又如此坚强,生活不让我们做甩手掌柜,那我们就自己把生活支棱起来吧!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治愈孤独和焦虑的好书

            世界上有些小说并不是以情节来打动人心的,而是以情动人,以洞察见长。这本小书用 74 小节讲了一个动人的故事,所有人都在这件荒诞又奇特的 “劫持” 事件中得到治愈。这其中有被背叛和伤害的人(银行劫匪,两个孩子的妈妈)、有失去爱人的人(老警察和老房东)、有被拯救的人(心理咨询师)、有爱侣(同性爱人和结婚许多年的金婚夫妇)、有孤独的人(银行家和演员)、有乐观的人(移民)、有焦虑的人(准妈妈)、有失去亲人未能走出的人(小警察杰克)…… 每一个人都在自己的生活漩涡中打转,直至这样的一天:一个白痴劫匪抢劫银行失败后劫持了一组看房团。一群生活中不会有交集的人突然聚集在一处,发现了彼此的秘密。于是,在看见与理解中,每个人内心的伤口开始神奇般愈合。     “幽默是灵魂的最后一道防线,只要我们在笑,我们就还活着,那些蹩脚的双关语和肮脏的屎尿屁笑话是我们对绝望的蔑视与嘲弄。” 作者很擅长黑色幽默。一旦你开始读这本书,你就会被作者细致的观察和犀利的洞察逗笑,但笑着笑着,你就开始哭。你突然发现,这个世界上,人类的痛苦与欢乐是多么的相似;你突然被一道光照亮,在作者睿智的发现中看到了那个努力生活的自己,那个已经疲惫不堪的灵魂,那个已近崩溃的成年人…… 你没有办法不继续读下去,因为你的心里溢满了感动又充满了温暖,你在想,天啦,为什么一个瑞典人可以这么懂我?       “有时候我觉得,假如你们在一起生活很长时间,而且又有孩子的话,生活就有点儿像不停地爬树,上去再下来,上去再下来,你试着应付一切,做个好人,不停地往上爬,几乎顾不上看看对方。年轻的时候你是不会注意到这些的,但当你有了孩子,一切都会改变,有时候你甚至完全看不见跟你结婚的那个人。你们首先是家长和队友,婚姻伴侣关系成了最不重要的。总之你们就是…… 不停地爬树,只是偶尔会互相瞥一眼。” 作为一个已经结婚 12 年的人,真的很能体会作者说的这种爬树的感觉。爱人对孩子好像比对自己更关注更有耐心,好嫉妒啊。我爸爸妈妈的口头禅是 “凡人凡人就是烦人烦人” 。人只要活着,就脱离不开这种 “烦恼” 的感觉,摆脱不掉焦虑抑郁愤怒失望甚至绝望…… 所以,我们只能在坏的感觉来的时候,像一个第三者一样看着它们来再看着它们离去。可能我们以为的 “低谷” 只是人生的一个小小的 “波峰”“谷底” 而已。这是一本治愈孤独和焦虑的好书,作者是一个完美的嘴替,说出了你憋屈在内心深处的秘密,当你看着书里人物绝望的时候,你看到了那个绝望的自己。但是哭过笑过以后,你觉得,是时候再出发了。于是,你鼓足勇气,以此为界,再一次迎接生活中的下一个挑战。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焦虑的人,走出来靠自己主动去接触外界

              六月份我因为焦虑打开这本书,结果怎么还牵扯出绑票案了,那个时候的我没心思去分析案情就搁置了。这次我准备都《福尔摩斯探案全集》想翻出来连着把它看了,结果,是我之前下结论太早了!九个焦虑的人,因为一起被劫持,哦不不,因为那个实在没钱交房租打算去银行抢 6500 克朗,偏偏还选了一家没有现金的银行…… 当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他们虽然是以人质和挟持者的关系存在着,却彼此之间相互温暖治愈着。特别是那个孤独症的扎拉,真是拥有一双透视一样的火眼金睛,简直金句频出。还有家庭焦虑的,其实孩子在一定年岁之前,是全心全意爱着妈妈的…… 九个焦虑的人,只因自己愿意主动迈出去了一步,最终治愈了他人,也治愈了自我。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幽默治愈悬疑小说,粉上这个作家了!

                这是在读(读完)的巴克曼的第三本书,最后 1/3 是深夜一点半连续看完的,看到最尾终究还是哭了呢 —— 虽然这是个治愈小说。巴克曼的金句频出依然吸引我,不止是幽默的风格,也包括睿智的一些总结。我还忍不住想,这么个故事 —— 构思的时候一定也很费心思,但确实有趣 —— 如果换成东野圭吾来写,又是另一个风格了吧!为什么书名是《焦虑的人》?看起来很普通的名字。这里面的十个人,各有各的焦虑,却也能互补。但确实每个人身上都能影射读者心里的一部分焦虑。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阅读始终是看到自己的一个方法

                  我看到,我和父亲,我看到,我和爱人、孩子,我看到,我和同事。看到这个故事里的白痴和现实中的白痴,哈,和自己这个白痴,哈!名字叫《焦虑的人》,是每个在变动的世界中不能直接变化自己的人们,不能变化是因为,我们刚刚因为爱,变成了这个样子,但爱,爱啊,也会变化,如同向量和场,终究是叠加在一起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很喜欢作者的写作风格,幽默又不失感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人间值得

                      年度治愈系好书,适合拍电影,有效缓解焦虑抑郁。前文铺垫的过于冗长差点放弃,后面峰回路转,一口气直接看完,治愈的故事居然还夹带了悬疑的私货。看到了一群焦虑的人生,看到了悲天悯人,看到了人间烟火。“一定得知道,你并不孤单,不是你的错”,人间值得。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本很好的心理学小说

                        看这本小说虽然短,但代入感相当强烈,一定程度上讲感同身受!一度怀疑自己深陷其中,对于当地人面临的各种问题,直到最后作者给他各个细节衔接起来,娓娓道来仿佛就发生在你我身边,细细品味,会给现在压力巨大人们很大希望和慰籍!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又哭又笑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尽力而为,过好每一天

                            非常容易被带入故事,因为每一个角色都刻画的太鲜明了看似离谱不可理喻的对话,都隐藏了各自的善良阅读这本书,就是一个自我疗愈的过程看到那些无比认同的句子,心里顿感舒畅除了错字有点多,没有其他任何毛病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治愈并被治愈

                              阳光打在你的脸上,温暖留在我们心里看似在解决他人的问题,实际是在解决自己的问题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故事跌宕起伏,不同的人物刻画生动,每个人都好像现实中角色,在身旁演了一出话剧。感情部分也是非常细腻,婉婉道来各自的命运。终局还是很暖人,经历了这么多,终究还是要回到温情的生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作者忘记感谢我们的中文译者了,故事很精巧、翻译很流畅,基本还原了原著的风格(我没看也看不懂原著)。从《欧维》到这本书,一贯的克制、点到为止,真相层层揭开,但不过分解释。特有的北欧式幽默,带着一点无奈、一点悲凉,就是生活原本的样子。特别好。最喜欢善良鲁莽的小警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焦虑的人

                                    看过作者两本书直接爱上,幽默风趣文笔流畅看着很轻松。故事很暖心一个劫匪一群不同层次的人质述说内心的焦虑,最后每个人都释怀拥抱着对方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写的不好

                                      平淡无奇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目前为止,我还没见过从不焦虑的人,

                                        我们努力扮演成年人,努力彼此相爱,努力搞懂到底该怎么插 USB 线。我们不停地寻找可以抓住的东西,可以为之争取的东西,可以抱以期待的东西,还得竭尽所能教孩子游泳…… 虽然拥有如此之多的共同点,我们中的大多数依然没机会互相认识,永远不知道各自之于对方的意义,不知道我会怎样影响到你的生活。也许今天我们在人群中匆匆忙忙地擦肩而过,谁也没多看谁一眼,短暂接触的只有彼此的外套,然后各行其道。我不知道你是谁,你也不知道我是谁。但是,白天结束后,当你晚上回到家,请别忘记放松地舒一口气,因为我们又度过了漫长的一天。还有另一个漫长的明天在等着我们。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看见了很重要的文字

                                          “你不用喜欢所有的小孩,只喜欢自己的孩子就够了。孩子也不需要世界上最好的父母,他们需要的是自己的父母。不过老实说,大多数的时候,他们需要的其实只是司机而已。” 是的,需要的是自己的父母,那份独一无二的血缘关系,那份成长过程中每一次开怀大笑,每一次料理她的衣食住行,每一次耐心沟通,每一次担心自己没有太多时间参与你的成长而产生的焦虑不安,每一次感受到有个女儿的无与伦比的圆满和幸福感,太美妙了……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