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为你揭示让品牌深入人心并转化为销售的营销策略。

内容简介

全球著名品牌营销大师马丁·林斯特龙有一天突然对品牌感到厌倦,他决定以一个普通消费者的身份对品牌进行为期一年的“戒毒”——不购买新的品牌商品。但是,在坚持了6个月之后,他失败了。懊悔之余,他决定来一个大揭秘,全面披露世界著名品牌只做不说的营销秘密。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 前言
  • 品牌戒毒
  • 堕落之后
  • 隐形的说客
  • 01 买吧,买吧,宝贝! 品牌从我们在娘胎里时就开始营销了
  • 天生购物狂
  • 饮食习惯:子随其母
  • 婴儿最初的品牌
  • “释放内心的小野猫”
  • 欢迎来到成年人的世界
  •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 02 兜售恐慌和偏执 恐惧营销
  • 为什么“恐怖片”令人恐惧
  • 没什么好怕的——除了“未来的自己”
  • “如果你是一位女士,大多数男人都想杀了你”
  • 恐惧一切的母亲
  • 没关系,我们有解药
  • 细菌恐惧症
  • 当香蕉不单单是香蕉
  • 03 我戒不掉你 品牌成瘾、购物狂,以及为什么没了智能手机我们就活不下去
  • 当你无法停止购物时
  • 痴迷和上瘾之间只有一步之遥
  • 渴望的力量
  • 我敢打赌你不会只吃(或喝)一次
  • 唇膏效应
  • 游戏之名
  • 我们的大脑只是想一直玩下去
  • 04 买了它就能泡上妞 广告中性(以及性别)元素的新面孔
  • 喷上它,她们就会过来
  • 谁爱你,宝贝?
  • 女人香
  • 老牛吃嫩草
  • 我像一个女人一样购物
  • 05 压力之下 同侪的力量
  • 有样学样
  • 我们必须要拥有它
  • 无法忘怀你的容颜
  • 营销者和坏女孩
  • 放眼海外
  • 来吧!干杯!
  • 06 哦,甜蜜的回忆 怀旧营销的新面孔(其实也挺老套了)
  • 为怀旧而怀旧
  • 黄金时代
  • 旧时光的飨宴
  • 我好像之前在哪儿见过你?
  • 过去未来式
  • 07 营销者的皇家光芒 名人和名气背后的力量
  • 灰姑娘真的吃掉了我们的女儿
  • 我想像迈克尔那样
  • 一个明星诞生了
  • 我觉得自己很漂亮
  • 我是名人,我就是品牌
  • 我只是在电视上演过
  • 随时准备好来个特写
  • 08 希望之瓶 健康、幸福与心灵感悟的代价
  • “果”真是好年
  • 营养标签的真正含义
  • 瓶中精灵
  • 做好事的高昂代价
  • 说服的圣堂
  • 希望浮现
  • 09 你的一举一动,他们都在看着 隐私的终结
  • 保存数据
  • 紧急抢救
  • 自己埋单,风险自负
  • 从你的购物车里能看出什么
  • 他们正播着我的歌呢
  • 我知道你去年夏天买了什么
  • 同性恋?异性恋?广告商都知道
  • 你走的每一步
  • 交出我们不朽的灵魂
  • 一个后隐私社会
  • 10 我们想要摩根森太太拥有的一切 最强有力的隐形说客其实是我们自己
  • 你说你的,我做我的
  • 摩根森太太去购物
  • “现在我要发胖了”
  • 小摩根森们
  • 科学之声
  • 绿树青山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3.7
1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一本让消费者了解品牌背后‘营销招数’的书~

    提及耳熟能详的品牌,我首先会想到的是质量,这点起码是再次复购的基础保障。其次这个品牌后续的售后服务是不是同样也让人放心,能不能及时给予质保需求点上的快速响应,这点也非常重要。大众口碑,对于消费者来说固然是一个很有参考价值的点,但相对于我来说,我更看重自己亲经后的感受。选择品牌,毕竟适合自己才是更好的~你说对吧?

      1
      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读这本书的时候一直在辩证的思考,以至于一不留神花了很长时间精读了下来。结合自己的工作思考审视,打造品牌,成就品牌,不仅仅靠营销的炫技,也得 “打铁还需自身硬”。摘:未来的品牌必须透明化,并实现自己的承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如何避免被品牌营销“洗脑”?

        当我们要购买商品时,常常喜欢挑大牌、老牌。甚至,有很多人热衷于追逐性价比并不高的奢侈品。


        你有没有想过,一个符号化的品牌,并不等于商品本身,为什么会有那么强大的号召力?品牌到底是怎么对我们 “洗脑” 的?
        这本书就来解答这个问题。
        1. 首先给你一个挑战:不购买任何品牌产品,能够生活多久?本书作者、营销大师马丁・林斯特龙就这样试过:不去餐厅吃饭,不买有品牌的食材,不用品牌剃须刀,不喝饮料和酒,不买新衣服…… 坚持了整整 6 个月。虽然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但他深刻体会到了品牌对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渗透。于是他写下这本书,分析了品牌各种常用的 “洗脑” 招数。

        2. 品牌最擅于利用的洗脑工具,就是我们的情感。情感常常伴随着冲动,而且是非理性的,更容易让人产生迅速又不经仔细思考的购买欲望。这正是品牌乐于看到的,各种营销宣传也不停地利用这一点,让我们身体和心理上对产品上瘾,从而不断购买。

        3. 常被利用的情感,第一个就是恐惧。恐惧会让我们购买能带来安全感的产品。比如,所有的洗手液品牌,都会特地展示洗手前后细菌数量的示意图,就是利用了人们对细菌和生病的恐惧。人们非理性的情感,会导致盲目听信碎片化的营销。

        4. 对 “失败的自己” 的恐惧,用来洗脑更有效。品牌的宣传会先给你展示一种可能性,比如多年后出现大腹便便、气质不佳的形象,然后再告诉你,只要使用他们的产品,就能避免这样的未来。对失败的恐惧,会带来一种无法抵挡的失控感,促使我们去寻找安慰,产生购买。

        5. 第二个常被利用的情感,是怀旧。你肯定听过奢侈品牌经常推出各种 “复刻版”,按照过去经典的产品款式,单独做一批限量版,定价也不菲。不过,复刻版依然非常受消费者欢迎,就是因为经典产品相比于新产品,对人有更多的象征意义,对品牌来说也是更加稳妥的营销方式。

        6. 第三个常被利用的情感,是对性的迷恋。作者指出,具有性暗示的广告,更能促进消费。比如,女性香水的瓶身,有很多优美的曲线,广告也倾向于找美丽的女明星。而剃须刀的广告,除了展示产品细节,也特意会给男模特一些特写镜头。

        7.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看到别人买了东西,自己就也很想买,并且还想比其他人买得更早。这种现象,就是 “同侪压力”,希望自己比别人更优秀。品牌的营销重点,就是激发我们的同侪压力。
        上世纪 60 年代,奢侈品牌 LV 进入日本,就完美利用了这一点。当时很少有日本人去过法国,LV 通过把店铺设计得美轮美奂,让顾客一进店就像置身于巴黎街头。于是,日本人趋之若鹜,根本原因就是感受到同侪压力:别人已经游历过 “巴黎”,自己还没去。

        8. 同侪压力对人的影响,在 “排行榜” 上体现得最明显。不论是线上软件,还是线下实体店,总会有各种形式的排行榜,而消费者在购买时也更倾向于选择排行榜上的内容。比如,很多软件会自动推送近期评论、点赞数量最多的产品,暗示我们,不买这些东西可能就 “落伍” 了。

        9. 作者走遍很多国家发现,亚洲人对名表、名包等奢侈品购买量远大于欧美人。这不仅是因为近几十年经济水平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心理原因:相比于欧美人,我们有更强的渴望 —— 希望自己比别人更优秀,更受到别人的尊重,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而奢侈品牌,恰好就是个人形象的最好装点。

        10. 近年来,随着计算力水平的提高和普及,品牌有了终极 “武器”:大数据。它让我们暴露的信息更多,品牌都竭尽所能收取用户的数据,比如鼓励手机消费,记录购买情况,分析收藏的商品。最大可能掌握每个人的消费喜好,更有针对性地推荐服务。
        品牌固然有很多营销手段,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人的作用。通过对洗脑思路的洞悉,对心理现象的了解,我们能够更理性地对待消费这件事,不过度沉迷,也不过度抵触,做自己行为的最终决定者。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5条书评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