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亲子导师、萨提亚教育深度践行者李崇建老师,用萨提亚模式解决家长教养过程中孩子不爱学、不好管、没自信、不独立等棘手难题。

内容简介

教养的关键在于会用爱的沟通唤醒孩子的内驱力。

本书运用了与学生沟通,调解亲子关系等教养难题的案例,展示了萨提亚教育模式唤醒孩子的内驱力的强大作用。内容涉及尊重孩子,与孩子真实沟通,帮助孩子疏解恐惧、重建自信,对孩子进行正面管教,优化教养环境等方面。

本书新增作者再版序,给家长朋友更精确的阅读指导;内容更新修订,方便检索所遇教养问题的对应方法;每章后提炼的心教提示,给读者更精确的教育指导,帮助家长解决孩子不爱学、不好管、没自信等教养难题。

目录

  • 版权信息
  • 推荐序一 一盏点亮教育之路的心灯
  • 推荐序二 萨提亚模式,带来心静的力量
  • 推荐序三 改变,来自渴望
  • 再版序
  • 创作序
  • 第1章 尊重孩子,从了解孩子开始
  • 逆境中的孩子,更需要用心陪伴
  • 尊重孩子,就是感受他的感受
  • 在对的时机教育,才不会白费力气
  • 尊重换来孩子有勇气的一生
  • 给青春期敏感的孩子,更多支持的力量
  • 面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耐心地听听孩子内心真实的声音
  • 贪玩、成绩不好的孩子,可能只是没看到生命的价值
  • 无论多么生气,都不要对孩子说“我不爱你了”
  • 面对听不进道理的孩子,给孩子时间平静情绪、消化道理吧
  • 爱孩子的方式,从不是满足孩子所有的期待
  • 当我们不冷静的时候,是没办法让孩子冷静下来的
  • 孩子的无理行为,有时只是想要更多的爱
  • 第2章 这样说,没有教不好的“熊孩子”
  • 当我扮演孩子时,我和爱发脾气的孩子一样发脾气了
  • 与孩子沟通时,你可以觉察到自己的应对姿态吗?
  • 1.求生存的应对姿态——指责
  • 2.求生存的应对姿态——讨好
  • 3.求生存的应对姿态——超理智
  • 4.求生存的应对姿态——打岔
  • 5.一致性的沟通姿态
  • 放下面子沟通出内心的真实想法,孩子会变听话也会更爱你
  • 与孩子沟通时,你准备好了吗?
  • 第3章 孩子说害怕,父母的第一反应很重要
  • 情感教育第一步:从感受切入问题
  • 在教育孩子之前,你关注过自己的感受吗?
  • 会承认并转化自己的情绪,才能在孩子有情绪时提供帮助
  • 善对自己情绪的5A自我对话程序
  • 压抑孩子的情绪表达,对孩子是种伤害
  • 如果情绪真的是洪水,压抑情绪不是更危险吗?
  • 压抑孩子的情绪,会让孩子错过学习处理情绪的最佳时机
  • 如果孩子很调皮,检视一下自己情绪是否稳定
  • 孩子无法进入学习状态,很可能是因为他害怕
  • 解救孩子被恐惧攫住的心,就要知道孩子的心何时被攫住
  • 令孩子恐惧的教育,可能会为孩子的人生埋下地雷
  • 孩子害怕时,陪他面对才能疗愈
  • 孩子说害怕的时候,比起要他们勇敢,家长更应该做的事
  • 第4章 孩子没自信,家长要多认可孩子的体验
  • 情感教育第二步:联结渴望,激发孩子成长内驱力
  • 我已经鼓励、赞美孩子了,为什么他仍觉得自己没价值呢?
  • 有效地解决孩子的行为问题,发生在联结其渴望之后
  • 讲道理之前共情孩子的感受,道理更能走进孩子的心
  • 接受情感教育的孩子,心理上会更少地出问题
  • 帮孩子联结渴望之前,联结自己的渴望
  • 会欣赏自己的孩子,才会更自信
  • 困在霸凌记忆中的孩子,在因为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 失去自信的孩子,总是无法认可自己
  • 在情境再现中,帮孩子赶走消极的声音
  • 在与自己的对话中,孩子看到自己的长处
  • 在图像对比中,孩子重新选择欣赏自己
  • 附录:
  • 帮一蹶不振的孩子,重启生命的正面资源
  • 和孩子一起确认目标,唤醒学习的热情
  • 孩子养成好习惯的过程中会有反复,正面聚焦的鼓励很重要
  • 聚焦于正面与改变,激活孩子心底强大的活力
  • 孩子自发地正面启动自己,也改善与家人的关系
  • 附录:
  • 珍视自己,是自信的起点
  • 如果童年的自己被误解,要为自己撑腰而不是斥责自己
  • 长大后的你,有能力照顾和保护童年的自己
  • 接受难过情绪,也是对自己的珍惜与照顾
  • 附录:
  • 第5章 正面管教,和谐而坚定地改变孩子的一生
  • 用言行给孩子传递正面的力量
  • 正面对待孩子,是正确的教育选项
  • 正面管教,不仅是鼓励孩子那么简单
  • 好奇心是孩子学习的内驱力
  • 好奇,是对孩子真正的关心
  • 用好奇引导孩子意识到问题所在
  • 善用正面的好奇,看到孩子更多改善和进步
  • 专注地和孩子对话,启动孩子的专注力
  • 用正面的好奇对话时,孩子会更愿意说出心里话
  • 第6章 冲孩子发火前,怎么按下暂停键
  • 发火前,让自己先停顿,孩子的情绪也在宁静中被安抚
  • 人正确地对待感受,才能克服惯性停下来
  • 有意识地做停顿练习,火气会慢慢地消失
  • 孩子拒绝和你交流,可能是安全感不够
  • 先观察孩子发生了什么,不执着于孩子当下的改变
  • 和孩子接触时,先给孩子创立安全的表达环境
  • 在你递出理解的橄榄枝时,孩子不一定会接受,这也正常
  • 揪着孩子办不到的事情不放,只能是无意义的内耗
  • 不知道如何表达的孩子,更需要停顿和引导
  • 第7章 家长改变1%,孩子改善99%
  • 【教学分享】 用感受唤起孩子争执背后的善良
  • 【教学分享】 孩子伤心难过时,耐心地探索与倾听,再给个坚实的拥抱
  • 【教学分享】 认可让孩子内心生出更多爱与力量
  • 【教学分享】 孩子学会好好道别,才能轻松前行
  • 【教学分享】 孩子犯错了,谴责孩子是最不重要的事
  • 【教学分享】 害怕上课的背后,是在向你求助
  • 【教学分享】 正面引导,让孩子看到“闪光点”后更乐学
  • 第8章 好的环境,堪称孩子成长的第三位良师
  • 如何构建一个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教育环境?
  • 孩子是望着家长的举止长大的
  • 如何为孩子考察学校的特色文化?
  • 看家庭与学校文化如何影响我的成长
  • 孩子身上很多问题,根源于文化环境的弊端
  • 规则是和孩子讨论出来的,这是家庭教养的关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8
2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心教:萨提亚唤醒孩子内驱力》

    【格式引文】李崇建著。博集天卷.2023:5. 得到电子书:https://d.dedao.cn/F97qSlXkhBPGPbt4 关注感受和有价值感对人身心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注重自我感受与他人感受的话,常常会造成自伤而后伤人的局面;人失去价值感,人生的内在动力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崇建曾在《麦田里的老师》一书中说起自己过去是如何不懂辅导学生、不懂处理自我情绪、不懂处理他人与自我的感受,也坦言自己是接触萨提亚后一步一步锻炼深化才变成现在这个模样,可以安顿自己,又能安顿他人。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崇建这本书之珍贵,在于有理论,更有实践、技巧和方法。他在焦躁又充满冲突的世界中提供最简便的静心方式,让躁动的人们感受到平静与喜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当教育不再是说教,而是唤醒灵魂的对话 ——读《心教》有感

      当教育不再是说教,而是唤醒灵魂的对话 —— 读《心教:萨提亚唤醒孩子内驱力》有感  非常敬佩李崇建老师。读他的《心教:萨提亚唤醒孩子内驱力》,不仅学习到了特别多的具体的萨提亚教育的方法,更通过他真实动人的案例,切实感受到了崇建的正面教育的力量。一、颠覆传统:从 “解决问题” 到 “看见孩子” 崇建老师在《心教》中提出的萨提亚教育理念,本质上是一场对传统教育逻辑的温柔革命。他摒弃了 “纠错 - 惩罚 - 修正” 的线性思维,转而以 “冰山理论” 为工具,引导教育者潜入孩子行为背后的深层世界 —— 那些未被言说的渴望、未被接纳的情绪、未被满足的归属感。  书中以 “暴怒摔门的孩子” 为例,展现了他如何用四步对话法(观察 - 共情 - 联结 - 赋能)化解冲突:  1. 观察事实:“我注意到你关门的声音比平时大”(而非 “你又发脾气”);  2. 共情情绪:“现在你心里可能像被火烧着一样难受”;  3. 联结渴望:“其实你希望妈妈多听听你的想法,对吗?”;  4. 赋能选择:“如果重新来一次,除了摔门,你还能怎么表达需要?”  这种对话模式,将教育从 “行为矫正” 升维至 “关系重建”,让孩子的情绪从 “对抗燃料” 转化为 “成长资源”。二、萨提亚工具包:可复制的教育心法  崇建老师并未止步于理论阐释,更提供了极具操作性的工具箱:  1. “一致性沟通” 四要素:     - 关注自我(“我感到担心” 而非 “你太不懂事”);     - 关注他人(“你此刻需要什么支持?”);     - 关注情境(“作业截止时间还剩 1 小时”);     - 关注目标(“如何既完成作业又不熬夜?”)。     这种沟通模式打破了 “指责者 - 受害者” 的恶性循环,让亲子对话回归合作本质。  2. 情绪急救三问法:     - “你身体哪里不舒服?”(将抽象情绪具象化);     - “这种感觉像什么颜色 / 形状?”(用隐喻打开表达通道);     - “如果给这种情绪起个名字,它会是谁?”(外化情绪以建立掌控感)。     这些技术尤其适用于低龄儿童,帮助他们跨越语言局限,建立情绪认知。  3. 家庭雕塑技术:     通过角色扮演重现冲突场景(如孩子扮演催促作业的母亲),让家长直观感受 “控制式语言” 带来的压迫感,这种体验式学习比万次说教更直击人心。三、真实案例:在裂缝中照进光的可能性  书中案例的真实性令人动容,它们不是 “问题儿童变形记”,而是 “生命觉醒启示录”:  “偷窃少年” 的真相:一个反复偷文具的孩子,冰山之下是对亡父遗物的执念。崇建没有说教,而是陪他叠纸船祭奠父亲,当悲伤被看见,偷窃行为自然消失。     “拒学少女” 的蜕变:通过绘制 “家庭情绪地图”,暴露出母亲将自身焦虑投射为 “名校执念”。当母亲开始处理自己的未完成事件,孩子的厌学症状奇迹般缓解。  这些故事印证了萨提亚模式的核心理念:孩子的问题,往往是家庭系统的求救信号。四、思考与启示:教育者的自我觉醒之路 《心教》的深刻之处,在于它揭示了教育的本质是教育者的自我修行:  1. 警惕 “拯救者情结”:当我们执着于 “改造孩子”,实则是逃避自身无力感的投射;  2. 重建 “错误观”:犯错不是需要消灭的污点,而是探索世界的路标;  3. 践行 “在场教育”:放下手机、关闭评判、用全身心倾听,才是最好的教育场域。  书中金句 “教育不是装满水桶,而是点燃火焰。” 恰如其分地诠释了萨提亚教育的精髓 —— 真正的内驱力,诞生于被全然接纳的安全感中。五、推荐与结语:我们和孩子一样需要成长 这本书适合三类读者:  1. 焦虑型家长:学会从 “灭火队员” 转型为 “情绪容器”;  2. 倦怠型教师:重燃教育热情,掌握非暴力沟通技术;  3. 心理学爱好者:透过教育场景理解萨提亚家庭治疗精髓。  需提醒的是,萨提亚模式并非速效药,它要求教育者具备持续自我觉察的勇气。正如崇建所言:“改变孩子的不是技巧,而是我们内在的稳定与真实。” 若您愿意开启这场向内探索的旅程,《心教》将是最温暖的指南针。  评分:扣一星是因为因部分案例解决方案略理想化,需读者结合现实灵活调整,同时我认为教师应该更加赋予孩子自主的思考,更多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自我领悟。因为成长,一定是从孩子的内心开始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专业

        专业专注,用心做教育,教书只是工具,育人才是根本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6条书评

        出版方

        博集天卷

        公司成立于2011年,中南博集天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策划出版了许多在社会上具有相当影响力的文化产品,拥有毕淑敏、蔡康永、大冰、郭敬明、高晓松、黄永玉、素黑、桐华、俞敏洪、袁腾飞、张嘉佳、张德芬、张小娴(排名不分先后)等作者以及彼得·巴菲特、马克·李维、威尔·鲍温和《秘密》作者朗达·拜恩等最优秀的作者团队,引领了一次又一次的文化潮流。中南博集天卷目前在一般竞争领域图书的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