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名家名作,经久不衰。探索美国人的性格特征,透视大国崛起的文化奥秘。

内容简介

本书是著名学者费孝通的经典名作,包括了《美国人的性格》《初访美国》《访美掠影》三部分内容,是费孝通先生20世纪40年代在美国读书和考察及上世纪80年代重访美国的笔记和观感。

着重对比了美国文化与欧洲文化、美国人与欧洲人的区别,美国文化与中国文化、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差异。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美国人的性格
  • 1 美国在旅程的尽头
  • 2 在记录与起码之间流动着
  • 3 有条件的父母之爱
  • 4 不令人服输的成功
  • 5 猜不透上帝的意志
  • 6 蛮一点,孩子!
  • 7 道德上有个毒刺
  • 8 原本是负了气出的门
  • 9 后记
  • 初访美国
  • 1 人生的另一道路
  • 2 贫困的早年
  • 3 自由之邦的传统
  • 4 年轻文化的前途
  • 5 幸福单车的脱节
  • 6 机器和疲乏
  • 7 劳资的鸿沟
  • 8 关于华侨
  • 9 文化的隔膜
  • 10 老而不死
  • 11 鬼的消灭
  • 12 男女之间
  • 13 眼睛望着上帝
  • 14 民主的沉睡
  • 15 平民世纪在望
  • 16 经济的修正
  • 17 余笔
  • 访美掠影
  • 1 释题代序
  • 2 颠倒了日夜
  • 3 两个“皇后”的下场
  • 4 车、油、路的三位一体
  • 5 城乡对流、南北对流
  • 6 地铁和“涂抹”
  • 7 家务机械化
  • 8 殷实之家
  • 9 新型市场
  • 10 能源危机
  • 11 电子系统
  • 12 斗智的世界
  • 13 一种新的社会纽带
  • 14 博闻强识的电脑
  • 15 应用压倒理论
  • 16 黑人问题
  • 17 民族拼盘
  • 18 美国的华人
  • 19 出路总是会找到的
  • 20 信心危机
  • 编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8
1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爱“多管闲事”的美国之来由

    这本书写成于二战前后,当时美国航空业发达,家家户户有汽车,富人居住的地方从城市中心慢慢向乡村扩散。至于电脑、洗衣机、电话等家用电器,已经不是新鲜的产品。单是这些描写,美国的经济、科技已不是一般的强大。书里写了美国的经济、宗教、信念、爱情… 才明白以前了解美国人不多。如果不踏上那片土地,依旧不会明白他们对家人情感的淡漠,来自于不服输的精神。这种精神推动美国人一代强过一代,他们的精神领袖注定是白手起家,取得伟业的人。从另一方面来说,通向成功的道路,美国比我们国家更自由。美国人独立,不依赖家人的性格,却有一定的风险,如果社会环境出现重大变故,几乎不会有人帮忙。这就凸显出我们国家亲情社会的优势,遇到困境,亲朋好友会伸出援手。包括这次新冠疫情期间的美国。那美国人为什么又喜欢多管闲事呢?这就要说到宗教,《圣经》里,耶稣所传递的就是一种舍己爱人的精神。美国人在宗教信仰方面,受到感召。正是信仰神,愿意运用科学造福人类,美国人才愿意不在乎实用和物质,强力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费孝通的笔下,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美国人到底是如何建国。从历史来看,逃到这片土地上的人,多是国家的难民,他们的命运非常悲苦,只有到了走投无路,没有办法才会离开故土,跑到美国。他们在这片土地上争取独立自由,不断向前,甚至想办法与以前的国家划清界限。这或许有些不近情面,但每一个抛弃底层贫民的国家,有什么资格嘲讽、挖苦、讥讽这些经历过苦难,靠自身力量建立起来的强大国家呢?人类的问题已经够多,现在看来,这个世界并不会变得美好,甚至有些极端。还好,极端环境下,总会造有一些充满生机的力量从肮脏的土地上升起。是的,美国这种竞争社会所孕育的竞争精神,让美国有着源源不断的创新精神和冒险精神。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2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每日一书:《美国人的性格》。美国人的精神可说是 “攀登上进” 的精神。还没有登高到顶的人,总是有一种不断上升的奔头。他们必然要否定命运,否定社会地位是上帝安排下的岗位。这精神可说是 “攀登上进” 的精神。还没有登高到顶的人,总是有一种不断上升的奔头。他们必然要否定命运,否定社会地位是上帝安排下的岗位。在他们,好汉得靠自己,要白手起家,不稀罕祖宗余荫,不讲究天生丽质;有本领的要从努力里见颜色。他们不会安分,他们要到处找垫脚石,有机会不肯放松,百变不离其宗地要达到 “上去呀!” 的目的。生活有计划,讲经济,谈话得考虑考虑,吞吞吐吐,看人颜色,一切行为都是有作用的,是手段。是非好恶之情,有害无益。紧张,疑虑,晚上多梦,白天也会见鬼,神经衰弱是他们的通病。美国人的家乡并不是现实的团体,而是个人历史上的纪念品,记忆中的标识。他们是流动的人民,最初从别的大陆移到这地方。做父母的要子女们向前走,不是普通的所谓 “前进”,而是更近于 “华盛顿、杰斐逊、林肯” 这些美国的象征。象征着个人的成功;成功是指他们更离开他们的祖国,成功是指和他们父母不一样,成功是指 “上升,上升”。美国人的社会地位是比出来的。你没有汽车,我有汽车,我的地位比你高。你有汽车,我有比你更新的汽车,我的地位比你高。如果大家有一辆当年最新式的汽车,汽车也就不成为表示社会地位的标志了。这一点显然又和层次性质未脱的英国不同。他们并不是为了竞争而竞争,为了出风头而出风头。在他们从小养成的意识里,这样深深地长着根,天下没有可以不必争而得到的收获,一切幸福,甚至父母的爱,都是有条件的。胜过别人才是自己的安全。每一个人重要的是在知足。文化是客,人生是主;人生若是在追求快乐,他必须要能在手边所有的文化设备中去充分地求满足。满足是一种心理状态,是内在的。作为一个重温旧谊的机会和一个今后互相学习的新起点,在主人们的殷勤款待和推诚相见下,一个月里经历了多少难忘的事迹,给了我无穷的鼓励。当然交流是为了进一步的相互了解,相互进一步的了解才能使双方都能取长补短共同前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美国人和美国社会

        我们大多数中国人是不太了解美国社会和美国人的。这是一本初步了解美国社会的经典小册子。(美国人对中国的了解更少,这也是郎咸平先生讲的:美国是一群上层精英统治了一群 zhu。)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6条书评

        出版方

        新华先锋出版科技

        北京新华先锋出版科技有限公司以“启迪智慧,传播文化”为企业宗旨,弘扬优秀文化,紧跟时代发展脉搏,努力为读者提供优秀的文化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