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为鲁迅所著的短篇小说作品。

内容简介

小说描写了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举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麻木不仁,生活上四体不勤、穷困潦倒,在人们的嘲笑戏谑中混度时日,最后被封建地主阶级所吞噬的悲惨形象。

小说中的插画由丰子恺所绘。鲁迅的文字与丰子恺的插画,文画合璧,相得益彰,更传神地呈现了鲁迅笔下的人物丰采及故事情节,为当下读者更好地读懂鲁迅,提供了特别的版本。

目录

  • 版权信息
  • 孔乙己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8
3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小说以咸亨酒店的短衣帮,体力劳动者与长衫客读书人、有钱人的阶层对立为背景,孔乙己是唯一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人,他放不下读书人的身份,却又无力跻身长衫客行列,最终沦为被所有人嘲笑的对象。孔孔乙己将君子固穷当作自己 好喝懒做、偷书度日的借口他放不下读书人的身份,不愿靠体力谋生,却因贫困偷书,被人揭穿后便用 “君子固穷” 辩解,试图证明自己虽穷却有操守,实则是对君子固穷的曲解。真正的固穷是坚守道义,而非用道德口号掩盖自身的懒惰与过错。甚至为了证明自己是读书人,教小伙计写茴字的四种写法。这种对读书人身份的执念,让他看不清现实,也不愿靠体力谋生,最终陷入绝境。小说中没有复杂的人物关系,却通过几类人的态度,凸显了孔乙己的孤独与社会的凉薄。我是故事的叙述者,最初对孔乙己还有一丝好奇比如听他讲 “茴” 字的写法,但很快被酒店的氛围同化,觉得他迂腐可笑,甚至讨厌他占着柜台却点不了几个菜。 对他人的苦难既不理解,也不同情,只是被动参与围观。掌柜只关心钱,孔乙己欠他的十九个铜钱,成了他反复提起的话题。哪怕孔乙己被打断腿、处境凄惨,掌柜关心的也只是他还能不能还钱,甚至在孔乙己最后一次来酒店时,还笑着问他 “你又偷东西了?” 短衣帮和孔乙己一样是底层人,却把孔乙己的狼狈当作 “娱乐。他们故意问他 “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看着他涨红了脸辩解,以此取乐。这种同类相残,比掌柜的功利更伤人。底层人不仅不同情底层人,反而靠践踏他人尊严来获得优越感。小说结尾,掌柜在年关结账时提起孔乙己,小伙计想 “他大约的确死了”。大约 是因为没人知道他的下落,的确 是因为以他的处境,活下去的可能性极小。这种模糊的判断,恰恰凸显了孔乙己的无足轻重。他的生死,对所有人来说都只是无关紧要的猜测。孔乙己没考中秀才,无法跻身长衫客的阶层,却始终不肯脱下长衫 哪怕衣服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它仍是他证明自己 “不是短衣帮 的唯一证据。对他而言,长衫不是衣物,而是我是读书人的身份标签,一旦脱下,就等于承认自己彻底失败,所以哪怕穷困潦倒,也要死死抓住这最后一点体面。长衫成了孔乙己逃避现实的屏障。可是同样是这件长衫像一道墙,把他和能让他活下去的现实隔离开,最终让他在既不是长衫客,也不是短衣帮的尴尬中,一步步走向绝境。孔乙己的 “长衫” 在现代社会早已超越文学符号,演变为人们被身份标签和固有认知捆绑的精神困境代名词,常被用来指代那些困于学历、职业、阶层等标签,不敢或不愿打破束缚的生存状态,成为当代人自我反思与社会讨论的高频隐喻。现代社会讨论 “孔乙己的长衫”,核心不是批判追求体面,而是反对被标签绑架的自我束缚。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中学时读不懂,现在读这个,心里有别样的感慨,过去有嘲笑,现在只剩下同情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故事短小精炼耐人寻味

        现在的很多人虽然过上了现代生活,但是骨子里还是那个孔乙己,虽有一定的谋生手艺但从来不考虑进一步提升,日复一日浑浑噩噩的过着。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上海文艺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是一个有着五十多年历史的综合性的文学艺术出版社。它的前身新文艺出版社,是在由原郭沫若主持的群益出版社、俞鸿模的海燕书店和任宗德主持的大浮出版公司自愿合并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公私合营出版社,以后又陆续有巴金主持的平明出版社和文化生活出版社等相继并入。1952年6月1日,上海文艺出版社正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