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是鲁迅所著的短篇小说。

内容简介

小说以作者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用第一人称写“我”20年来三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京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乡村看社戏。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朋友诚挚情谊的眷念。

小说中的插画由丰子恺所绘。鲁迅的文字与丰子恺的插画,文画合璧,相得益彰,更传神地呈现了鲁迅笔下的人物丰采及故事情节,为当下读者更好地读懂鲁迅,提供了特别的版本。

目录

  • 版权信息
  • 社戏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8
10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童年时我随母亲回平桥村省亲,平桥村是个 极偏僻的小村,村民多是种田人。因村里只有 我 一个读书人,小伙伴们都对我格外优待。原本我因没船无法去邻村赵庄看社戏,后来双喜、阿发等小伙伴偷偷摇来航船,带着我和母亲的许可,开启了一场难忘的夏夜航行。月夜下的航船在河上穿行,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小伙伴们摇橹、说笑,豆麦和水草的清香扑面而来,这段航行没有目的的催促,只有自然与童真的交融。到赵庄后,我挤在人群里看社戏,戏台上的老生、小旦、小丑轮番登场,虽然我看不懂戏的内容,却被热闹的氛围、伙伴的陪伴感染,连等待的时光都变得有趣。看戏归来时,小伙伴们觉得饿,阿发提议去自家豆田偷豆,双喜还特意选了大得多的豆,大家在船上煮豆吃,豆子虽普通,却成了我记忆中最好吃的豆。成年后我再也没吃到过那样好吃的豆,也没看过那样好看的戏。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 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这句话作为收尾,不是说豆和戏本身多好,而是那段记忆里的童真、质朴与自由,成了成年后疲惫生活的治愈剂。乡村的美,不在于物质的富足,而在于人性的真小伙伴的纯真、长辈的宽厚、邻里的互助,这些不掺杂质的情感,是城市里人与人之间的虚伪、冷漠无法比拟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 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友情和回忆是最美好的。时间不同,环境不同,人不同,即使是同样的东西,吃出来的味道也许是截然不同的。童年时期,在老家吃的烟熏腊肉,不管什么时候吃,那都是人间美味。可是现在在武汉煮的腊肉,是怎么也吃不出童年的味道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特别喜欢读鲁迅先生的作品,一口气读完《社戏》。然而故事中那观社戏的快乐时光,我永远都不会忘记。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上海文艺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是一个有着五十多年历史的综合性的文学艺术出版社。它的前身新文艺出版社,是在由原郭沫若主持的群益出版社、俞鸿模的海燕书店和任宗德主持的大浮出版公司自愿合并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公私合营出版社,以后又陆续有巴金主持的平明出版社和文化生活出版社等相继并入。1952年6月1日,上海文艺出版社正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