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推荐语
本套书综合了业内专业人士对华为的全方位分析。
内容简介
《华为管理变革》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系统论述华为管理变革的专著。四位中澳管理学家率领一批中青年管理学者,历时三年,阅读了国内外大量关于华为的各类资料,包括文件、论文、专著等,并访谈了部分华为前高管和员工,尤其是主导或参与过华为变革的内外部专家,同时又进行了多轮、多种方式的结构梳理和细节讨论,在此基础上才分头动笔。此书虽为标本式的商业案例探究,但其中的细节与故事极具生动性。华为的30年发展史正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变革史。中西杂糅的变革理念、因时因势的变革方略、渐次推进的变革节奏、领导者的变革勇气与谋略,以及以开放为旗帜的自我批判等,使华为从原始积累期的混乱与活力并存逐步走向规范化与秩序化,进而铸就了华为在全球范围内的成功。华为成功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它能够不断进行管理变革,突破自身的组织桎梏,稳步向前发展。更有意义的是,华为用制度化的方式主动地将“变革”融入组织,使其成为所有员工的共识,进而形成华为极其独特的组织文化和“常态”。 
《华为没有秘密2》内容简介:
 2018年8月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华为首次超过苹果居全球第二。华为资深管理顾问,亲历华为成长23年。 精选30余万字研究成果精华,解读华为经营哲学与成长逻辑。 企业成长不需要秘密,要的是探索、敬畏、遵从和坚守常识。 这本书是近两年吴春波教授对华为深度思考的笔记。主要内容聚焦于华为30年的成长与发展历程及其间的重大关键事件回顾、华为的内在成长驱动机制探究、华为的核心价值主张解析及对任正非的近距离观察等四部分,试图为读者展示一个没有秘密的真实的华为。仍然是一部“不说教、不搬弄、不卖弄、不预设前提、不讨巧、不數衍、不绕道""的诚意之作,期待可以带给中国的企业和企业家一点启发和思索。
《价值为纲》内容简介: 
作为华为公司内训系列丛书的第三部,本书将阐述华为公司财经管理作为一个价值整合者,如何服务和监管业务扩张及价值创造的理念、政策和规则。与前两部正式出版的管理纲要选取和组织材料的方式相同,《价值为纲:华为公司财经管理纲要》的所有内容均摘自华为公司内部公开的高管讲话、文章以及经营管理团队(EMT)和华为财经体系的文件,并一一注明了出处。同样,各章内容的编排,在每一个标题下,遵循历史的顺序,时间跨度从公司成立到2017年6月。这样的编排方式有助于读者研究华为公司财经管理哲学的演进及其内在一致性。 
《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内容简介: 
过去的20多年,华为从未一帆风顺,今后的20年,华为也将困难重重。是什么驱使着10多万知识分子在全世界攻城掠地、开疆拓土?又是什么支撑着华为强大的思想力量和意志力?为什么发展如火如荼的华为一直思考着“生存与死亡”的问题?“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这正是本书期待解开的谜题。
目录
- 探索华为
 - 华为管理变革面
 - 版权信息
 - 序一
 - 序二 恐惧是变革的最大动力
 - 第一章 华为管理变革:概述
 - 1.1 引言
 - 1.2 华为历史简介
 - 1.3 华为管理哲学和企业文化的主要特点
 - 1.4 建立和打破制度
 - 1.5 本书的章节结构
 - 第二章 高管团队与组织变革:基于制度化变革视角的解读
 - 2.1 引言
 - 2.2 变革中的领导力
 - 2.3 高管团队的变革
 - 2.4 小结
 - 第三章 华为的集成产品开发变革
 - 3.1 IPD变革的意义
 - 3.2 IPD系统的思想与构架
 - 3.3 IPD变革的实施过程
 - 3.4 小结
 - 第四章 华为供应链管理变革
 - 4.1 引言
 - 4.2 第一阶段:集成供应链
 - 4.3 第二阶段:全球供应链
 - 4.4 小结
 - 第五章 华为财经管理变革
 - 5.1 引言
 - 5.2 第一次财经管理变革:“四个统一”
 - 5.3 集成财经服务变革的背景
 - 5.4 第二次财经管理变革:集成财经服务变革
 - 5.5 集成财经服务变革的推行
 - 5.6 集成财经服务变革的效果
 - 5.7 华为的财务管理
 - 5.8 小结
 - 第六章 华为的人力资源体系变革
 - 6.1 引言
 - 6.2 第一阶段:人事管理(1987—1991)
 - 6.3 第二阶段:人力资源管理的开端(1992—1997)
 - 6.4 第三阶段: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1997—2005)
 - 6.5 第四阶段:国际化人力资源管理(2006—2010)
 - 6.6 第五阶段:员工赋能管理(2010—2016)
 - 6.7 小结
 - 第七章 华为研发管理变革
 - 7.1 引言
 - 7.2 变革管理的过程分析框架
 - 7.3 1991年前:研发管理变革的背景
 - 7.4 1991—1994:建立非正式的研发管理系统
 - 7.5 1995—1998:建立正式的研发管理系统
 - 7.6 1999—2004:IPD变革
 - 7.7 2005年至今:建立全球领导力
 - 7.8 小结
 - 第八章 华为的国际化之旅
 - 8.1 引言
 - 8.2 第一阶段:克服外来者劣势
 - 8.3 第二阶段:站在全球的视角管理企业所面对的复杂性以取得协同效应
 - 8.4 第三阶段:战略思维的转变——从追随者到产业领导者
 - 8.5 小结
 - 附录A 华为1987—2016年的员工数和销售收入明细
 - 附录B 本书写作过程中的相关访谈明细
 - 附录C 《华为公司基本法》(华为,1998)
 - 参考文献
 - 华为没有秘密.2
 - 版权信息
 - 序 跟着走的旁观者
 - 一 发展历程 苦难与辉煌
 - 1.身份的证明:从华为的四年企业形象广告所看到的
 - 2.华为的最伟大之处:等得及!
 - 3.华为以过冬的心态活在春天里
 - 4.以奋斗者为本:解读华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动向
 - 5.华为诤言:大机会时代下千万不要机会主义
 - 二 不忘初心 坚守与聚焦
 - 1.华为组织驱动力模型:开放、自我批判和持续对标
 - 2.庇护华为成长的七个基本常识
 - 3.华为战略有特色没秘诀
 - 4.华为的压强原则
 - 5.华为是如何将一帮草莽英雄打造成正义铁军的?
 - 6.任正非:别妄谈工业4.0,工业自动化的堡垒还没攻破
 - 7.2016年任正非说了什么?
 - 三 砥砺前行 悲壮与激昂
 - 1.1996年市场部大辞职
 - 2.2007年华为的集体大辞职
 - 3.《天道酬勤》一文写作始末
 - 4.华为的床垫文化
 - 5.华为是如何自我批判的(上)
 - 6.华为是如何自我批判的(下)
 - 7.华为是如何开大会的
 - 8.华为是如何发奖的
 - 四 梦的力量 守望与信仰
 - 1.华为的核心价值主张是如何演变的
 - 2.华为核心价值观的内在逻辑
 - 3.华为的蓬与麻
 - 4.分享岂止唯利益
 - 5.激励断思
 - 6.华为的集体宣誓
 - 7.华为的小费文化
 - 8.华为的“八条要求”与“十六条军规”
 - 五 见微知著 孤独与血性
 - 1.“我鼓励你们奋斗,我自己也会践行”
 - 2.教育:任正非与柳传志的一次碰面
 - 3.任正非日本考察札记
 - 4.任正非的首次美国之行
 - 5.任正非:建筑反映了企业的价值观和文化
 - 6.钥匙中的管理哲学
 - 7.两张“网红”照片背后的故事
 - 8.华为都在学什么
 - 9.任正非与韦慧晓
 - 10.“他姓任,故任性”
 - 11.华为人的吃饭文化
 - 12.华为的咖啡文化
 - 13.任正非脑中的四条船
 - 六 编外补拾 往事如云
 - 1.参与修订《基本法》
 - 2.我为华为上课的日子
 - 3.只言片语话华为
 - 后记
 - 价值为纲:华为公司财经管理纲要
 - 版权信息
 - 代序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 上篇: 扩张与控制
 - 第一章 华为公司的经营目的
 - 第二章 华为竞争战略的财务视角
 - 第三章 灵活把握不确定性的机会
 - 第四章 通过战略并购和公司风险投资, 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 第五章 加强风险控制与遵从性管理
 - 第六章 恰当把握开放、妥协和灰度, 正确处理扩张与控制的矛盾
 - 下篇: 价值管理
 - 第七章 价值管理的指导方针
 - 第八章 面向端到端业务流程的财经管理
 - 第九章 项目财经管理
 - 第十章 健全责任中心管理控制系统
 - 第十一章 加强计划、预算、核算体系建设
 - 第十二章 账务的服务与监督
 - 第十三章 资金管理
 - 第十四章 税务管理
 - 第十五章 内控与内审
 - 第十六章 迈向数字化的财经管理
 - 第十七章 推动财经管理的流程化和职业化
 - 缩略语表
 - 后记
 - 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终极版
 - 版权信息
 - 推荐语
 - 华为之熵 光明之矢(代序)
 - 自序 关于华为,谁也无法自诩权威
 - 引子 企业管理哲学:华为成功的神秘力量
 - 第一章 常识·真理:以客户为中心
 - 客户: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
 - “百年帝国”的衰落
 - 27年面壁:任正非论“以客户为中心”
 - 百年老店,千年庙堂
 - 第二章 常识·真理:以奋斗者为本
 - 小推车推出的世界500强
 - 商魂:任正非论“奋斗文化”
 - 以邻为鉴:华为不能在舒服中死去
 - “筛子论”:以奋斗者为本
 - 第三章 开放:顺应者兴,逆则衰
 - 伴随毁灭的创造性时代
 - “四大皆空”逼出开放精神
 - 华为的开放观:开放但不结盟
 - 开放是一门思想艺术
 - 第四章 妥协:丛林中的生存之道
 - 史鉴:妥协拯救了一个民族
 - “战”与“和”:一切基于实用主义
 - “薇甘菊战略”与“投降主义”
 - 并非一个人的奋斗故事
 - 第五章 灰度哲学:欲望的激发与控制
 - 太极八卦:人性万花筒
 - 创新之敌:黑白不兼容
 - 少年创伤记忆:饥饿与共享
 - 华为文化:亦中亦西,非马非驴
 - 从“思想云”到“思想雨”
 - 第六章 自我批判:活力是组织之魂
 - 黑洞现象与热力学第二定律
 - 耗散结构与自我批判
 - “思想批判”与“EMT宣言”
 - 王者的灭绝与“组织批判”
 - 附录:竞争的结束意味着动力的丧失 ——红杉树和热带雨林对组织管理的启示
 - 第七章 变革论(上):“八大症候”与“七个反对”
 - 冰冷的刀锋:不变则溃,则亡
 - 萧规曹随:保守是个好东西
 - 第八章 变革论(下):目的高于一切
 - 文化是制度之母
 - 变革的艺术:时机、节奏、成本与其他
 - “蓝血十杰”批判
 - 外章 未来的冲击与中国机遇
 - 鸣谢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