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8
9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抽丝剥茧般的讲述正义是什么,古往今来各个学术理论的意见矛盾之处在哪里。我也是万万没想到正义也只是规则。感慨熊大读书之多,注释以及列举所用书目就占据了 20% 的篇幅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读后记

      熊大写的书,真是当代书中瑰宝,怎么夸赞都不为过。所谓正义,不过是在世人的磨合、博弈中诞生出来的一种观念产品,就像一块浑金璞玉,在如此这般的言辞的利刃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越发被打磨成一个浑圆的球形。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罗尔斯撰写《正义论》的时候,基督教世界早已经从所谓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教伦理滑向了现实主义,佛教更是在两千年来不断发展出新奇教义向世道人心妥协,权力和财富不但不再构成修行障碍,反而变成大有助益的东西。如果我们把宗教看作某种形式的群众运动的话,那么对于阿道夫・希特勒的以下意见就不应该因人废言 —— 希特勒指出,一个运动提供的岗位和职位愈多,“它吸引到的劣质人才就愈多,到头来,这些政治攀援者会充塞于一个成功的党,致使其昔日的忠诚战士再也无法认出它的本来面目。…… 这样的事情发生时,一个运动的‘使命’就寿终正寝了” 人性的一条普遍规律是,凡人断为有利的,他必不会等闲视之,除非是希望获得更大的好处,或是出于害怕更大的祸患;人也不会忍受祸患,除非是为避免更大的祸患,或获得更大的好处。也就是说,人人是会两利相权取其大,两害相权取其轻。我说人权衡取其大,权衡取其轻,是有深意的,因为这不一定说他判断得正确。这条规律深入人心,应该列为永恒的真理与公理之一。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打碎

          本书谈到了关于正义、关于平等、自由、群体认同等内容,引用或者说借用了东西方各个领域人物的话,把我们那些耳熟能详的词语,那些挂在墙上的,贴在网上的,甚至是设置在脑子里的词或概念,打碎成一地鸡毛。他让我知道 “人是观念的产物”,“人依靠想象力创造一切”,是多么的真实。而那些概念真正的来源,是由人这个物种本身的特性决定的,这立足于物质第一性之上。这也让我知道真正的英雄主义是真的很难得。比如解构了爱国主义的来源,但依然不失热烈。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们为什么离正义越来越远》

            首先,作者从公平的角度,探讨等值回报的正义原则和天赋人权的平等概念。不过,由于等值和平等其实难以衡量,很难认定这是一种称得上客观的标准。对公平的不同理解,也导致了对正义的不同理解。比如儒家主张罪与罚相等就是等值公平,而社群主义和功利主义则认为惩罚要大于所犯的罪,也就是带有震慑性才是公平。其次,作者从利害的角度考察正义。结果发现,只要利益具有主观性,只要人们对生命的本质还存在分歧,也就是对价值的评判缺乏真正客观的标准。那么无论哪种哲学理念和正义理论,无论是提倡行为通则的自由主义,还是重视公共善的社群主义,又或者是宣扬 “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的功利主义,都不能放之四海皆准。最后,作者从正义的来源进行探究,明确正义其实是对等者的利益博弈,是在世人不断的磨合和博弈过程中诞生的观念。也只有在这样的过程中,正义才会被打磨得越来越接近完美。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既然我们在事实上无法反驳,正义是强者的利益,或者说是对等者的利益,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我是弱者,要诉诸正义就要自己先成为可以和强者对等的存在。独立、自由、平等并不是人性的预设,也不应该成为任何正义理论的预设,反而是正义理论应当追求的目标。只不过,我们还是不免要问,我们还能去追求普遍客观的公平正义吗?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重看的时候,发现原来没有深刻理解的部分在现实中都能找到与之对应的事或经历,所以在逐渐看清生活本质的路途上,我们又该如何自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正义”背后是“人性”

                  这是我读过的后记和注释最长的书。可见作者阅读之广泛,考据之严谨。其实,作者的观点是挑战大众传统认知的,但看清现实才是读书的目的,不管现实是否美好。答案,往往是:不是。记得前几年,哈佛大学的桑德尔的‘正义’公开课非常的火。第一次使大众对‘正义’有了系统的思考。当你不问我的时候,我对正义有着清楚的认识。但当你问我什么是正义的时候,我就不明白了。毕竟,正义只是我们虚构出来的名词,理性无法定义。人是天生追求不平等,才追求平等。正义,只是强者的利益。我们真正追求的只是成为强者。从这点来看,都可以得到以下结论:道德本身一点都不道德。正义本身丝毫没有正义。现代国家的信仰基础是,独立、自由、平等,这无可厚非,也是现今的普世价值。但,这是信仰。更像一个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3 要素公式。否定后,应该追求什么?如果我们离正义越来越远,但离幸福越来越近,也许不是坏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正义是多方不断博弈和打磨的产物

                    用了几周时间断断续续地草读了这本书,需要再多读几遍,定有更多的思考和共鸣。人性是恒古不变的。熊逸老师是得到里我最喜欢的老师,所有的出品皆是匠人静心打磨雕琢以及思想者深入探索后的精品,熊逸老师是旁观者,通透、理性、中立、逻辑、涉猎广泛、深入浅出、古今中外融会贯通。熊逸老师所有的课程和书都值得接触和尝试。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正义相关思想的“复仇者联盟”

                      学贯中西,博古通今,怪不得有说法说 “熊逸可能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团队”。后记里引用的那段小说开头,几乎就是我看这本书时对作者背景的想象。看这本书的最大乐趣是享受智识的愉悦,酣畅淋漓。同时,遗憾(若有)也与此有关:讲述论证方式几乎都是引经据典,其真人所思,貌似忽略。另外,全书讨论的与其说是为什么正义离我们 “越来越远”,不如说是为什么正义 “触不可及”。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本书主要是从逻辑思辨的角度来探索古今各种政治理论是不是能够自圆其说。在本书中,熊逸通过对正义问题的探讨,可以说搭建了一个擂台,让古今中外林林总总的正义观念一一上台过招;或者又像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国际辩论赛,让从孔子庄子到康德罗素等各路圣贤哲人各抒己见。他也不满足于简单的观念列举和归纳,而是通过抽丝剥茧的逻辑分析,把这些看似严谨的正义观念拆台拆了个遍,激发我们对正义的思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正义是人们观念的产物,人类天生就是不自由,不独立,不平等的

                          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名族都有不同的风俗,同一件事情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都会有不同的认知,而且这种认知天差地别,甚至颠覆我们的想象,当然也不排除有趋同,道德是群体生活的产物,然后就是所为的正义,也是处于群体生活下人类所有人不断博弈后观念的产物,没有绝对的公平,也没有绝对的道德,都是带有主观偏好和前面的,时代在发展,有些人类的本性,从来没有大的改变,例如,贪欲,同情心,嫉妒心这些本性,这些东西其实也是中性的,再同一个时代,用好了就是 “动力”,用不好就是 “灾害”,作为一个现在人,不局限,不定论,懂的变通才是生存之道。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值得再读

                            熊逸老师太厉害了,真的是古今中外、大开大合、纵横交错、信手拈来,各个国家和时代的哲学理论,就被这么轻松的安排在一起,互相辩论,熊老师似乎什么都没表达,但又似乎什么都说了,给人的震撼和启发,是深刻而很难言喻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熊老师的“标题党”

                              当然,作为一本通俗哲学读物,其本身仍是令人期待的。或者说,这才是熊逸的长项所在。虽然其先前作品以释读中国的儒释道各家代表作为主,但在过程中已经充分体现了作者融汇古今,贯通中西的深厚学术积累,以及注重思辨,强调质疑的思维方式。而如今这个 “正义” 的论题,无疑给了他一个充分占其所长的舞台。什么是正义?其起源发展如何?这些问题的讨论和思考贯穿了古今中外各个时代的人类思想史。对此加以论说,没有点功底是不行的。于是,在本书中我们能体味到的是十足的 “熊逸味”:旁征博引,面面俱到,引证繁复;逻辑严密,充满理性思辨;合理质疑,从不迷信权威。在他的带领下,我们亲身领略了一场各个时代正义理论的大汇总:社群主义,自由主义;原则主义,功力主义;儒家,道家,墨家;新教,天主教,犹太教…… 林林总总的哲学宗教流派,各色纷呈,令人眼花缭乱。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阿奎那、圣奥古斯丁、孔子、庄子、释迦、斯宾诺莎、涂尔干、罗素、康德、蒙田、穆勒、哈耶克、弗洛姆…… 古往今来的圣贤大哲,你方唱罢我登台,在作者搭建的擂台上亮相过招,实在称得上精彩绝伦。别说是 “通俗哲学读物”,即使是专业的哲学著作,这等排场我也难得见到。对于熊逸的博闻强记,深厚底蕴,我只能表示由衷敬佩。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无题

                                仍然无知,且需自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们为什么离正义越来越远偶尔看到

                                  偶尔看到这本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熊逸老师的著作,机率很少啊。计划花一些时间多看看熊老师的著作。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熊老师博学,佩服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照亮

                                      进行头脑风暴,探寻可能性,保持足够的开放性,让自由的力量在身上流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是个没有结论的论文

                                        很钦佩作者,把一个历史上最具争议的话题写成一本论文级别的书籍,融汇法律,哲学,宗教,神学,结合古今中外文化分析,虽然文章最后没有一个结论,但是是最好的诠释!“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 画龙点睛之笔!后记 “所谓正义,不过是在世人的磨合、博弈中诞生出来的一种观念产品,就像一块浑金璞玉,在如此这般的言辞的利刃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越发被打磨成一个浑圆的球形。” 令人深思!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跟着作者一路狂奔

                                          以为这是一本社会学书籍,没想到是一本哲学思辨书,涉及的都是些人类的终极问题!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