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
罗尔斯撰写《正义论》的时候,基督教世界早已经从所谓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教伦理滑向了现实主义,佛教更是在两千年来不断发展出新奇教义向世道人心妥协,权力和财富不但不再构成修行障碍,反而变成大有助益的东西。如果我们把宗教看作某种形式的群众运动的话,那么对于阿道夫・希特勒的以下意见就不应该因人废言 —— 希特勒指出,一个运动提供的岗位和职位愈多,“它吸引到的劣质人才就愈多,到头来,这些政治攀援者会充塞于一个成功的党,致使其昔日的忠诚战士再也无法认出它的本来面目。…… 这样的事情发生时,一个运动的‘使命’就寿终正寝了” 人性的一条普遍规律是,凡人断为有利的,他必不会等闲视之,除非是希望获得更大的好处,或是出于害怕更大的祸患;人也不会忍受祸患,除非是为避免更大的祸患,或获得更大的好处。也就是说,人人是会两利相权取其大,两害相权取其轻。我说人权衡取其大,权衡取其轻,是有深意的,因为这不一定说他判断得正确。这条规律深入人心,应该列为永恒的真理与公理之一。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8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我们为什么离正义越来越远》首先,作者从公平的角度,探讨等值回报的正义原则和天赋人权的平等概念。不过,由于等值和平等其实难以衡量,很难认定这是一种称得上客观的标准。对公平的不同理解,也导致了对正义的不同理解。比如儒家主张罪与罚相等就是等值公平,而社群主义和功利主义则认为惩罚要大于所犯的罪,也就是带有震慑性才是公平。其次,作者从利害的角度考察正义。结果发现,只要利益具有主观性,只要人们对生命的本质还存在分歧,也就是对价值的评判缺乏真正客观的标准。那么无论哪种哲学理念和正义理论,无论是提倡行为通则的自由主义,还是重视公共善的社群主义,又或者是宣扬 “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的功利主义,都不能放之四海皆准。最后,作者从正义的来源进行探究,明确正义其实是对等者的利益博弈,是在世人不断的磨合和博弈过程中诞生的观念。也只有在这样的过程中,正义才会被打磨得越来越接近完美。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5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正义”背后是“人性”这是我读过的后记和注释最长的书。可见作者阅读之广泛,考据之严谨。其实,作者的观点是挑战大众传统认知的,但看清现实才是读书的目的,不管现实是否美好。答案,往往是:不是。记得前几年,哈佛大学的桑德尔的‘正义’公开课非常的火。第一次使大众对‘正义’有了系统的思考。当你不问我的时候,我对正义有着清楚的认识。但当你问我什么是正义的时候,我就不明白了。毕竟,正义只是我们虚构出来的名词,理性无法定义。人是天生追求不平等,才追求平等。正义,只是强者的利益。我们真正追求的只是成为强者。从这点来看,都可以得到以下结论:道德本身一点都不道德。正义本身丝毫没有正义。现代国家的信仰基础是,独立、自由、平等,这无可厚非,也是现今的普世价值。但,这是信仰。更像一个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3 要素公式。否定后,应该追求什么?如果我们离正义越来越远,但离幸福越来越近,也许不是坏事~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正义是人们观念的产物,人类天生就是不自由,不独立,不平等的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名族都有不同的风俗,同一件事情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都会有不同的认知,而且这种认知天差地别,甚至颠覆我们的想象,当然也不排除有趋同,道德是群体生活的产物,然后就是所为的正义,也是处于群体生活下人类所有人不断博弈后观念的产物,没有绝对的公平,也没有绝对的道德,都是带有主观偏好和前面的,时代在发展,有些人类的本性,从来没有大的改变,例如,贪欲,同情心,嫉妒心这些本性,这些东西其实也是中性的,再同一个时代,用好了就是 “动力”,用不好就是 “灾害”,作为一个现在人,不局限,不定论,懂的变通才是生存之道。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熊老师的“标题党”当然,作为一本通俗哲学读物,其本身仍是令人期待的。或者说,这才是熊逸的长项所在。虽然其先前作品以释读中国的儒释道各家代表作为主,但在过程中已经充分体现了作者融汇古今,贯通中西的深厚学术积累,以及注重思辨,强调质疑的思维方式。而如今这个 “正义” 的论题,无疑给了他一个充分占其所长的舞台。什么是正义?其起源发展如何?这些问题的讨论和思考贯穿了古今中外各个时代的人类思想史。对此加以论说,没有点功底是不行的。于是,在本书中我们能体味到的是十足的 “熊逸味”:旁征博引,面面俱到,引证繁复;逻辑严密,充满理性思辨;合理质疑,从不迷信权威。在他的带领下,我们亲身领略了一场各个时代正义理论的大汇总:社群主义,自由主义;原则主义,功力主义;儒家,道家,墨家;新教,天主教,犹太教…… 林林总总的哲学宗教流派,各色纷呈,令人眼花缭乱。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阿奎那、圣奥古斯丁、孔子、庄子、释迦、斯宾诺莎、涂尔干、罗素、康德、蒙田、穆勒、哈耶克、弗洛姆…… 古往今来的圣贤大哲,你方唱罢我登台,在作者搭建的擂台上亮相过招,实在称得上精彩绝伦。别说是 “通俗哲学读物”,即使是专业的哲学著作,这等排场我也难得见到。对于熊逸的博闻强记,深厚底蕴,我只能表示由衷敬佩。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