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价值正义是经济繁荣的内在逻辑和根本道路。

内容简介

本书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相结合,从价值正义的框架、信息架构、经济辩证法、价值原初、需求深化、社会化大生产、市场机制、货币和金融、产业深化等九个方面,讨论中国古典经济思想的内在结构和内涵,提出价值正义理论,探索经济繁荣之路。

本书强调了市场的正义性,不仅符合真理而且是人们达成共识后的结果,以此作为对西方古典经济学的补充,认为市场先是符合正义,后来才有了效率。

价值正义理论有助于人们理解市场经济和《周易》《六韬》等传统经典的经济思想,促进与他人的良性合作,实现共赢。

目录

  • 版权信息
  • 作者简介
  • 前言
  • 第一章 价值正义框架
  • 一、价值正义的框架
  • (一)古典经济学的思考
  • (二)中国古典经济学的深化
  • 二、在传统文化中理解价值正义
  • (一)价值正义是一个体系
  • (二)价值正义的两点保障
  • 三、在数学模型中理解价值正义
  • (一)经济实践的数学抽象模型
  • (二)数学模型的内涵分析
  • 四、价值正义的核心问题
  • (一)价值正义的古典体系
  • (二)价值正义的实践路径
  • (三)价值正义的三大维度
  • (四)价值正义的核心原则
  • (五)价值正义的伦理延伸
  • 五、价值正义外延的相关讨论
  • (一)工具的重要意义
  • (二)关于协作问题的六个讨论
  • (三)横向自由与纵向自由
  • 六、中国古典经济学的溯源、特征和体系
  • (一)中国古典经济学的溯源
  • (二)中国古典经济学的特征、含义及中西共识
  • (三)中国古典经济学的体系结构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信息结构
  • 一、信息的价值与质量
  • (一)信息的价值
  • (二)信息的质量
  • 二、信息的基本特征和基本结构
  • (一)信息的基本特征
  • (二)信息的基本结构
  • 三、驾驭信息结构的两个原则
  • (一)易简原则
  • (二)矛盾原则
  • (三)两条推论
  • 四、信息审查的困境
  • (一)五种基本困境
  • (二)相马与赛马两种制度
  • (三)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 五、加强调研工作
  • (一)格物致知以优化信息条件
  • (二)调查研究的基本结构
  • (三)调查研究的技术问题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经济辩证法
  • 一、辩证法的本质
  • (一)关于辩证法的故事
  • (二)辩证法的本质
  • 二、经济辩证法的基本架构
  • (一)市场机制是经济辩证法的核心
  • (二)政府与市场是经济辩证法的主线
  • 三、福利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
  • (一)社会福利事业没有增加社会财富总量
  • (二)社会福利事业增加了社会福利总量
  • (三)社会福利的适度性讨论
  • (四)关于社会福利讨论的小结
  • 四、增加消费的辩证关系
  • (一)增加消费的必要性讨论
  • (二)增加消费的实现路径讨论
  • (三)增加消费所内含的辩证关系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价值原初
  • 一、从生产的三种关系看价值尺度
  • (一)生产的社会关系
  • (二)生产的自然关系
  • (三)生产的抽象关系
  • (四)价值关系的还原
  • 二、关于价值尺度的讨论
  • (一)价值尺度之间的关系
  • (二)价值尺度中的计算
  • (三)价值尺度的时间关系
  • 三、在算例中理解价值内涵
  • (一)算例1:采摘
  • (二)算例2:种植大米
  • (三)算例3:运用工具
  • (四)算例4:制造工具
  • (五)算例5:分工
  • (六)算例6:制造装备
  • (七)算例7:装备归一化
  • 四、观点和启示
  • (一)价值讨论形成的观点
  • (二)价值讨论的启示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需求的深化
  • 一、需求的内涵
  • (一)需求的结构
  • (二)需求的丰富内涵
  • 二、需求的发展规律
  • (一)需求发展规律的复杂性
  • (二)需求的交织及其不分明
  • (三)沉浸式体验需求的实例
  • 三、信仰——需求体系的皇冠
  • (一)中国人的道德信仰
  • (二)信仰的价值逻辑
  • (三)信仰的时代价值
  • 四、深度自由——需求皇冠上的明珠
  • (一)深度自由的本质
  • (二)深度自由的实践路径
  • (三)深度自由是价值正义的核心追求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供给深化:社会化大生产
  • 一、社会化大生产的制度供给
  • (一)供给的本质
  • (二)价值正义是制度供给的重要思想基础
  • (三)制度供给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关键要素
  • 二、社会化大生产带来高度的专业化
  • (一)专业化的理解
  • (二)专业化与分散风险的关系
  • 三、社会化大生产要求高水平的市场均衡
  • (一)市场均衡的流量方程
  • (二)两角色三市场的社会生产流量图
  • (三)流量方程组内含的两个基本方程
  • (四)流量均衡方程的说明
  • (五)简单再生产方式的算例
  • (六)扩大再生产方式的算例
  • (七)方程的含意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供给深化:市场机制
  • 一、价值分配的基本框架
  • (一)价值分配原则的讨论
  • (二)市场分配遵循效率原则
  • 二、供需决定商品的价格
  • (一)形式上的供需决定论
  • (二)供需曲线的内在逻辑
  • (三)供需决定论与劳动价值论的统一
  • 三、影响商品价格的市场势力
  • (一)市场势力影响商品价格的数学证明
  • (二)市场势力的讨论
  • 四、市场机制是价值正义的实现形式
  • (一)劳动价值评价的困难
  • (二)市场经济内含价值正义
  •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供给深化:货币和金融
  • 一、货币价值的逻辑
  • (一)再生产方程的讨论
  • (二)对三个模型的分析
  • (三)再生产方程生产函数的讨论
  • (四)货币的本质
  • 二、货币制度
  • (一)货币制度的内涵
  • (二)维护货币制度的原则
  • 三、货币的伦理
  • (一)关于挣钱的伦理讨论
  • (二)资本的控制问题
  • 四、信贷配给问题
  • (一)信贷配给的内涵
  • (二)从银行看信贷配给
  • (三)从借款人看信贷配给
  • (四)风险控制要求的对称结构
  • 本章小结
  • 第九章 供给深化:产业发展
  • 一、产业的内涵和质量
  • (一)产业的内涵
  • (二)产业的内在质量
  • 二、产业发展规律
  • (一)协作是产业效率的核心和关键
  • (二)产业发展的空间力量
  • (三)产业集聚区的四个层次
  • (五)产业发展的文化力量
  • 三、供应链与金融链深度融合
  • (一)风险控制是两链融合的重要推手
  • (二)供应链业务关联形式的基本逻辑分析
  • (三)供应链业务关联形式的数学模型分析
  • (四)以供应链作为信贷管理对象的可行性分析
  • (五)供应链信贷管理的风险影响
  • 四、产业组织细分与市场效率的数学逻辑
  • (一)数学模型
  • (二)案例讨论
  • (三)对于组合优化问题的算法讨论
  • (四)市场是启发式算法
  • 本章小结
  • 后 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中国古典经济学的现代阐释

    作者赵禹骅教授提出的 “中国古典经济学” 框架包含 “四论”:共同富裕论、价值正义论、群众路线论和市场辩证论。这一理论建构的尝试,不仅是对西方经济学主导地位的一种挑战,更是对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现代化阐释。书中深入挖掘了《周易》《六韬》等传统文化经典中的经济思想,提出了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则:正义是真理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价值分配要兼顾效率与共识;配给制度与市场制度并存,既能保障公共资源的公平分配,又能通过市场竞争提升效率。本书最为核心的观点是,价值正义包含 “正” 和 “义” 两个范畴。“正” 反映应然,合乎规律谓之正,是满足真理性要求;“义” 反映希望,合乎人心谓之义,是满足共识性要求。这种理解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高度契合。作者还指出规律与人心有四种组合:一是合乎规律也合乎人心,二是合乎规律但背离人心,三是合乎人心但背离规律,四是既背离规律也背离人心。只有第一种组合满足正义要求,能够带来经济繁荣;其余三种未能满足正义要求,不能带来经济繁荣。书中亦对西方经济学的斯密范式提出了批评。斯密提出 “由于交换的力量而引起了分工”,由此构建了西方经济学 “交换(市场)— 分工 — 效率” 的经济分析范式。然而,作者指出历史的真实是分工早于交换,“由于交换的力量而引起了分工” 并不完全吻合历史,不能实现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相比之下,中国 “封神时代” 的经典已经发现分工早于交换而非交换引发分工,人类早期采用 “共同劳动的配给制度”,即共同劳动、分工协作、统一分配。这种历史根基上的差异使得斯密范式容易引发经济自由主义的偏见:过度贬斥政府的经济职能,过度强调市场的效率意义而忽略市场的其它正义价值。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11月成立于历史文化名城桂林,主要出版教育、学术人文、珍稀文献等图书,业务范围涉及图书、期刊、电子音像及数字出版,文化产品的设计制作、印制、销售,以及教育培训、会展、咨询、地产、旅游、艺术品交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