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两岸知名经济学者熊秉元致力于架构经济学与法学的桥梁,以深入浅出的文字,建构一套经济分析的方式,用于讨论正义、权利义务、罪刑法定等法律问题。

内容简介

对中国而言,在国际化的过程中,“法律经济学”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作者汲取多位知名经济学者的精辟观点,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英国政府首席经济学者凯克斯爵士、香港经济学家张五常等,藉此剖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种种法律问题,用深入浅出的方式具体呈现了法律经济学的多元面向。

作者在书中以诘问的方式,言简意赅地揭露经济学者的思辨历程,不仅可为深层思索判断的参考坐标,同时指引了一条进入法律经济学的途径。

目录

  • 版权信息
  • 推荐序 以较少的成本、更大的财富实践法律正义
  • 推荐序 老兄,你究竟有几个意思?
  • 自序 弄斧要在班门前
  • 第一部
  • 第一章 波斯纳的便士、利齿和锯子
  • 波斯纳的便士
  • 波斯纳的利齿
  • 波斯纳的锯子
  • 结论
  • 第二章 蜜蜂的故事——现代版
  • 蜜蜂的神话
  • 建构理论
  • 建构理论
  • 土洋蜜蜂之争
  • 延伸讨论
  • 结论
  • 第三章 “最小防范成本”的曲折
  • 成本的身影无所不在
  • 最小防范成本:事例
  • 最小成本:事例
  • 财富极大
  • 回顾与引申
  • 结论
  • 第二部
  • 第四章 法学的实证基础
  • 实证分析
  • 经济分析:理论架构
  • 法律经济学
  • 案例分析
  • 法律和法学
  • 结论
  • 第五章 法律经济学能断案吗?
  • 检验道理的途径
  • 经济分析:概念与技巧
  • 案例分析:对照组
  • 案例分析:融合组
  • 斟酌方法论
  • 结论
  • 第六章 法律经济学能断案吗?
  • 沟通、阐释、说服论证
  • 经济分析:概念阐释
  • 案例分析:对照组
  • 案例分析:融合组
  • 琢磨方法论
  • 结论
  • 第七章 法律经济学能断案吗?
  • 效率与正义
  • 经济分析:概念与技巧
  • 案例分析:对照组
  • 案例分析:融合组
  • 方法论探微
  • 结论
  • 第三部
  • 第八章 论桑德尔论市场
  • 经济活动,你知我知
  • 桑氏论和论桑氏
  • 论市场
  • 市场与道德论市场
  • 市场与法律
  • 结论
  • 第九章 法律与道德,前世与今生
  • 是什么?又应如何?
  • 两种工具
  • 二合一
  • 鲁滨逊的世界
  • 道德和法律:整合
  • 实然到应然
  • 成本效益一以贯之
  • 结论
  • 第十章 权利和义务是连体婴吗?
  • 有权利,必有义务?
  • 拿证据来
  • 解开绳结
  • 天赋人权
  • 人赋人权
  • 理论对比:吻一下,值两百万?!
  • 结论
  • 第四部
  • 第十一章 社科法学和教义法学之争
  • 为什么是教义法学?
  • 就远取譬
  • 就在眼前
  • 让证据说话
  • 结论
  • 第十二章 为何民法要分物权和债权?
  • 大哉问
  • 溯源
  • 高下之别
  • 论方法
  • 结论
  • 第十三章 显微镜下的“罪刑法定主义”
  • 罪刑法定主义:狭义解释
  • 罪刑法定主义:广义解释
  • 和实务联结
  • 延伸考量
  • 结论
  • 第十四章 放大镜下的无罪推定原则
  • 界定起点
  • 水平方向:四个阶段
  • 垂直方向:无罪推定的性质和关键
  • 延伸思考
  • 结论
  • 结语 苟日新,日日新
  • 一日一句
  • 附录一 站在逗点上之一:回顾半个世纪的轨迹
  • 附录二 站在逗点上之二:向下扎根、向外播种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正义必将实现,必将以正确的方式实现,必将以正常的成本实现

    在传统或一般的法学论述里,往往以概念为出发点。概念的基础,是来自于信念(道德哲学)。譬如,对无罪推定原则的推崇。然而,这些概念本身是人类社会演变过程中的产物,背后有现实条件的支撑,也会受到这些现实条件的影响。以概念为起点,往下分析,只是故事的一半,完整的故事必须能掌握概念本身的来龙去脉。而且,不是以 “人权思潮”“启蒙运动” 这些抽象、概括性的字眼为满足。因为,掌握概念过去的现实条件基础,才能掌握概念在当下的意义,以及未来变迁的可能方向。另一方面,法学论述涉及诸多价值的冲突和取舍。譬如,刑事诉讼追求的价值,在大陆是两大目标:保障人权、打击犯罪;而台湾地区的目标则是:发掘事实真相、践行法治程序,以及维持法的和平性。那么,当这些目标彼此冲突,该先追求何者,又要先放弃何者?单纯的信念或道德诉求,显然说服力有限。法学论述需要的,是一套能说服自己、说服他人、以证据为基础的说辞(理论)。譬如,在搜捕、侦讯阶段,为什么无罪推定原则未必是首要目标?现代法治社会里,羁押制度和无罪推定原则并行不悖,为什么?当代法学宿儒波斯纳尝言:“对公平正义的追求,不能无视于代价。”(The demand for justice is notindependent of its price.)对于处理价值之间的冲突,这句话指引了一个明确的方向。当然,这句话背后所凭恃的理论,更值得深究。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东方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作为人民出版社的副牌,创建于1986年,专注于高品质的经济管理、励志和健康类图书的出版,并利用人民出版社的优势资源和发行渠道,成功占据了中国大陆地区同类书籍出版市场的三强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