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熊逸作品,2019年修订新版,一部极具思辨张力的经典神作。

内容简介

贪欲、暴力、腐败……谁偷走了我们的正义?

大到战争、社会争端,小到人际纠纷、伦理问题,这是个充满矛盾的世界。所以从古至今,人们是如此渴求着正义,有关正义的问题也一直深深困扰着最杰出的才智人士。但是从古代中国的百家争鸣到西方世界功利主义、自由主义、社群主义,正义的观念一直是混沌的、模糊的。

熊逸围绕正义话题,分章从不同侧面阐述了:要幸福还是要公正,何谓正义,自由意志的两难,原罪的两难,康德的失误,伟大的嫉妒心……他以缜密的思辨,融会贯通古今中外代表哲人的相关思想,比如中国的儒家、道家、墨家,还有西方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蒙田、斯宾诺莎、卢梭、亚当·斯密、罗素、康德、哈耶克、弗洛姆、罗尔斯等;并列举大量历史案例和文学经典,层层深入,探讨何谓正义、正义从何起源及如何实现正义。

这部足以撼动人心的作品,以通俗生动甚至带有文学意味的语言,带我们进入一个精心布局的智力迷宫,在与各位先哲对话的过程中,获得思辨的快感与智慧的启迪。

目录

  • 版权信息
  • 致谢
  • 序言 似是而非种种
  • 第一章 要幸福还是要公正?
  • 第二章 何谓正义,是具体的目标还是抽象的准则?
  • 第三章 高贵的谎言
  • 第四章 作为社群主义者的上帝
  • 第五章 从奥米拉斯的孩子到巴厘岛的王妃
  • 第六章 自由意志的两难
  • 第七章 原罪的两难
  • 第八章 康德的失误
  • 第九章 正义的两个来源:强者的利益与人性的同情
  • 第十章 人的真实与必然的处境:不自由,不独立,不平等
  • 第十一章 伟大的嫉妒心
  • 参考资料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8
9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现在开始做“熊逸思想体操 ”

    在大司寇 @司寇小陈的强烈推荐下,我终于读完了熊逸老师的这本《正义从哪里来》。坦白说,我可能有点辜负他了,因为目前我可能仅读懂了全书的三分之一的内容吧,这还是在我刚刚学习了刘擎老师的《刘擎西方现代思想讲义》的情况下。相比之下,刘擎老师那本书对于我这种哲学小白来说更加友好一些。


    在我看来,熊逸老师这本书更适合对中西方思想体系已经有一定了解的同学来读,因为熊逸老师在书中并没有对这些思想本身做过多的解释,而是直接运用了大量的中西方典籍和事例来论证他对这些思想的观点和看法,我相信,哲学系的同学或者对这方面有过较为深入了解的同学看起来会非常过瘾。
    尽管我可能只看懂了大概三分之一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本书的第九、十、十一章),但这三分之一的内容对我来说已经足够精彩!在这部分内容中,熊逸老师着重论证了正义的来源、人所处的真实处境以及嫉妒心对人来说究竟是好是坏。这其中有些观点可能与我们日常的认知相左,但熊逸老师的论证却让我无力反驳,至少现在我还没有这个能力,我目前能做的就是划线,不停的划线。所以,如果你和我一样,觉得本书读起来有些吃力,请不要放弃,至少不要放弃本书的最后几章内容,真的很精彩。
    我们知道,正义的核心是公平,而公平必然意味着对等,不对等则无公平可言。但世界是平等的吗?
    很遗憾,并不是,熊逸老师列举了大量的例子论证了 “不平等” 才是一种天然的生物秩序。不是因为 “平等” 状态被打破而产生了 “不平等”,而是因为有些人出于对 “不平等” 状态的不满而产生了对 “平等” 的幻想。

    正义的本质和起源是什么?
    熊逸老师向我们介绍了来自两千多年前与苏格拉底辩论的格劳孔的观点:做不正义事是利,遭受不正义是害。遭受不正义所得的害超过干不正义所得的利。所以人们在彼此交往中既尝到过干不正义的甜头,又尝到过遭受不正义的苦头。两种味道都尝到了之后,那些不能专尝甜头不吃苦头的人,觉得最好大家成立契约:既不要得不正义之惠,也不要吃不正义之亏。打这时候起,他们中间才开始订法律、立契约。他们把守法践约叫合法的、正义的。这就是正义的本质与起源。正义的本质就是最好与最坏的折衷 —— 所谓最好,就是干了坏事而不受罚;所谓最坏,就是受了罪而没法报复。人们说,既然正义是两者之折衷,它之为大家所接受和赞成,就不是因为它本身真正善,而是因为这些人没有力量去干不正义,任何一个真正有力量作恶的人绝不会愿意和别人订什么契约,答应既不害人也不受害 —— 除非他疯了。
    正义,实际是强者的利益,但这也就意味着,弱者如果想获得强者的利益,就必须使自己变成强者,和先前的强者成为身份对等的人,在身份的对等之下追求公平,以对等的身份和独立、自由的地位为资本去进行博弈,并以对等的身份(也只能以对等的身份)赢得他人的同情。
    接着,熊逸老师又论证的嫉妒心对我们的重要性。只有嫉妒心是永存不灭的天性,它促使人们产生 “平等” 的意识并萌发对 “平等” 的追求,后者又使人意识到自己的独立与自由,在(无论任何领域里)向强者看齐的过程中博弈出自己的权利。
    这本书虽然读起来十分烧脑,但好处是可以 “逼” 着你暂时放空一切,集中精力让熊逸老师带着你做一遍思想体操,体验那种只有思辨才能带来的欢愉。
    再次感谢大司寇的诚意推荐,希望我将来有能力读懂本书的另外三分之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读后感

      熊逸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纬度,为我们深度刻解了正义的来龙去脉,结合心理学、历史学、哲学和认知科学,为我们重新定义正义的概念。作者在书中并没有给我们提供正义的最终的答案,但这不影响这本书的魅力,因为思辨的趣味遍布全书,让人深思的问题挥之不去。这是一本好书应该有的样子,不是简单的提供答案,而是用严密的逻辑进行推导和论证,并且引发我们深度思考。首先,正义属于价值判断,不会也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追求唯一正确答案的企图,是一种非常幼稚和不成熟的表现。其次,正义与幸福是存在冲突的。想要追求正义,就要牺牲自身的幸福,就像我们为了报复杀父仇人,会搭上自己的生命,最终失去人生的幸福。再次,正义不等于公平。公平是有客观衡量标准的,就像去市场买菜一样,缺斤少两的行为是不公平的,但我们不能说这种行为是不正义的,因为如果生活在强权社会,被迫接受这种交易符合当地的正义观念,但却是不公平的。最后,正义观念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在古代社会,人们会认同强权即正义,认为服从命令是天职;而现代社会,随着 “世界的去魅”,人们已经打破对强权的压迫,平等观念深入人心,此时,人们信奉正义的前提是平等,凡是不平等的事都是不正义的。而由此引出新的问题,如果有人赞成不平等的交易,基于自愿的原则,我们是否能够认同这种正义的观念呢?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个人觉得这本书是熊逸老师学术水平最高的一本书了,书中熊逸老师显露出学贯中西以及博古通今的水平,无论是古代典籍、神学还是现代小说里面的内容都信手拈来,真不愧是我佛熊大师。      这本书原名叫做《谋杀正义》,顾名思义就是把我们平时以为是 “正义” 的理念给 “谋杀掉”,让我们知晓了原以为的正义不是正义。      书中提到了法律不是正义,如果法律代表正义,那么为什么法律频繁修改,并且每个国家法律都不一样呢?正义应该是真理,怎么可能这样的被不断修改?古罗马有一句谚语,有社会,就有法律,说明了法律只是人类社会存在出来诞生的一种社会科学而已,其实伦理道德不也是如此,比如鲁滨逊在荒岛上他在裸奔的时候,既没有法律也没有道德来约束他,这就是如此了。      书中又提到了公平不是正义,比如亚里士多德说只有弱者在意平等,强者对次不屑一顾,现实中要求公平的人往往都是弱者,公平也不应该我们所要追求的。      可惜的是读完了这本书最终也没有了解什么是真正的正义,原本以为是正义都被书中证明不是正义了,当然熊逸老师最终也提到正义只是人类的一种观点,这个观点会给被人们打磨的越来越完美。     熊逸老师在书的背后很感性的写了一句话 “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希望公平正义能够实现吧,强烈推荐给大家看这本书。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28条书评

        出版方

        博集天卷

        公司成立于2011年,中南博集天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策划出版了许多在社会上具有相当影响力的文化产品,拥有毕淑敏、蔡康永、大冰、郭敬明、高晓松、黄永玉、素黑、桐华、俞敏洪、袁腾飞、张嘉佳、张德芬、张小娴(排名不分先后)等作者以及彼得·巴菲特、马克·李维、威尔·鲍温和《秘密》作者朗达·拜恩等最优秀的作者团队,引领了一次又一次的文化潮流。中南博集天卷目前在一般竞争领域图书的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