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請您自己讀的道德經
《道德经》第四十一章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讲得多么生动!高等智慧的人,听到道以后,没有什么反应,因为他知道,道不是用来讲的。道如果讲,是永远讲不清楚、永远会有偏失的。道是用来力行的,一步一步从实践当中去了解道。所以,我们常问别人:你行不行?“行不行” 其实跟这个有密切的关系。中等智慧的人听到道以后,好像听得懂,又好像听不懂。他觉得好像有什么地方不清楚,可是又不知道到底是什么。“下士闻道,大笑之”,到现在还是这样。越是那种听不懂的人,越会大笑,认为你乱讲,认为肯定不可能有这种事情,好像他比你还懂。听完了之后,一脸不认同、一脸怀疑的,这还算好的。有些人甚至你还没有讲完,他就开始攻击你、否定你。老子说,他真是太差了,他的智慧完全没有开发出来。但老子马上又把自己的心思藏起来,说这也没什么,不被嘲笑的,不足以成为道。— 曾士強老師
6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0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顺道者赢得人掌控权生一提示上架我就加入书架开始阅读。一是对于《道德经》这本书的崇拜,二是对曾仕强教授的认可。我现在还记得第一次听曾仕强教授的音频,他讲的三季人(蚱蜢)跟孔子的弟子争论,孔子惩罚的是弟子。随着阅历越来越多,对这个印象深刻的比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以前我觉得凭什么你弱你有理啊?!后来我知道了 “幸福着退让原则” 就有些释然了。这本解读书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三点:一是小国寡民,其实我以前还是不太理解的,难道是一国两制那种方针吗?后来了解了《理想国》才明白两者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当时的雅典是一个城邦,所以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一个像 “小国寡民” 一样的结构。身份等级是固定了的,至于一般的市民,就安分地过日子吧。和这本书的顺道者智是同一个意思。努力这种方式,在这样的环境下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做好自己,是不需要努力,只需要找回自己,顺应即可。这才是我一直都在追寻的 “无为”。二是我们这辈子是来享受过程的,而不是来计较结果的。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如果能够再加上一点那就差不多全了,我们这辈子,就是要乐于去享受我们自己所安排的每一个过程。而不是这山望着那山高,永远在追寻,永远在痛苦。这有点类似于认命,其实我觉得更深刻的说法应该是想要改变的时候,一定是自己发自内心的渴望(这就是顺势),而不是因为他人或者攀比心理。三是修福气要两样兼顾,一方面选善地,另一方面要修养品德,把自己的福气发出来。我们讲福人居福地,又讲福地福人居,就是两边兼顾。环境也是很重要的,不要妄想以一己之力去改变大环境来成为善地而是直接去善地居住或工作。同时人品的修行也要同时进行。心态平和,顺势而为。《道德经》,每次重复,都有不一样的体会,每个人解读,都有不一样的收获。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9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顺道者胜》一直有个疑问,为何老子讲的就是大道,而普通人讲不出大道呢?大道难道只能是老子讲出?如果自己也可以编织出一个大箩筐把人世全部都装进去,是不是自己就是大道呢?好像不能。但是,我们也不用妄自菲薄,因为机缘这个东西太过玄妙,是你的跑不掉,不是你的强求不来,也正因为如此,我们要懂得天道,而顺应。凡人畏果菩萨畏因,往深里多想想,往远多看看,千帆过尽,除却巫山不是云。我认为的《道德经》总给人一种冰凉之感,不够温情,可是看过之后又觉得非常有道理,是不是应该自己也做一个犬儒,当头的一缕阳光就可以灿烂半生。柔弱胜刚强嘛!水,这一意象,太过玄妙,处下、不争、雄浑、磅礴,天道规律,浩浩汤汤,蝼蚁蚍蜉,沧海一粟。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看完本书后更新了 3 个认识:1.“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关键在于损,学的东西越来越多,人的欲望和烦恼也越来越多。这里面的两层意思:一是要有选择的学习,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要学,学习符合道的知识,二是修道过程中要摒弃学习带来的烦恼和欲望,这是关键。嗜欲多者天机少,一个人如果欲望太多,那他将难以洞察天机。联系第 20 章的绝学无忧,有选择的学习才能减少欲望和烦恼,学习并非越多越越好。 2. 永恒不是不变,永恒其实是变化的,不变反而危险,只有变化的事物才能永恒。3. 观有,观无,观无无。观察事物的三个递进层次。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道法自然曾仕强提倡的顺应自然,并不是让我们被动地接受一切,而是要主动地去理解和顺应事物的自然规律,从而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在生活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践行这一理念:1. 尊重自然规律 - 顺应四季变化:根据季节调整生活习惯。比如,冬季早睡晚起,保持充足的休息;夏季适当减少睡眠时间,增加户外活动。- 遵循健康规律:合理饮食,避免过度节食或暴饮暴食。身体有自身的节律,顺应这些节律才能保持健康。2. 顺应人性和情感 - 接受自己的情绪:情绪是人的自然反应,不要强行压抑。比如,感到悲伤时,允许自己哭泣,而不是硬撑。- 尊重他人的情感:与人相处时,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不要强求他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3. 顺应社会规律 - 遵守规则:社会有其运行的规律和规则,比如交通规则、职业规范等。遵守这些规则,既能保护自己,也能维护社会秩序。- 适应变化:社会在不断发展变化,要保持开放的心态,适应新的环境和要求,而不是固执己见。4. 在工作中顺应规律 - 合理安排工作:不要过度劳累,遵循身体和心理的承受能力。比如,工作一段时间后适当休息,避免长时间连续工作。- 顺应职业规律:了解自己所从事行业的特点和规律,顺势而为。比如,销售行业需要与人沟通,就要顺应这一特点,提升沟通能力。5. 在家庭生活中顺应规律 - 尊重家庭成员:家庭成员有不同的性格和需求,要尊重彼此的差异,而不是强求一致。- 顺应家庭角色:每个人在家庭中都有不同的角色,比如父母、子女、配偶。要顺应这些角色的要求,履行相应的责任。6. 学会 “无为” 中的 “有为”- 减少不必要的干预:在生活中,有些事情不需要过度干预。比如,孩子成长过程中,要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去探索和学习,而不是事事包办。- 把握关键时机:虽然要顺应自然,但在关键时刻也要积极行动。比如,遇到危险时,要果断采取措施,而不是被动等待。7. 保持内心的平和 - 顺应内心需求:不要被外界的名利所迷惑,要听从内心的声音,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接受不完美:生活中总会有不如意的事情,学会接受这些不完美,保持平和的心态。8. 从自然中汲取智慧 - 观察自然现象:从自然中学习智慧。比如,水能润泽万物而不争,人也可以学习这种低调、包容的品质。- 亲近自然:多到户外走走,感受自然的宁静与美好,让自己的身心得到放松。曾仕强提倡的顺应自然,是一种智慧的生活方式。它要求我们在尊重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和人性规律的基础上,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通过顺应自然,我们不仅能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还能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