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5.0
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女性的觉醒

    我一直以为这是一本关于女权主义的书,而且其实我对女权主义其实不怎么感兴趣。我翻开这本书源于我搜索 “圣母心”,我想知道它到底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没想到通过关键词搜索出来的书内容让我挺惊艳,直接把整本读完了。在这个女权主义突然火起来的时代,关于女性话题也越来越多了,家庭事业双丰收才是佳话,因为不需要必须有所依靠了。不婚主义者中女性占比明显比男性多,口号也是结婚是为了幸福而不是必须。同时还跟随着子宫所有权自由,生子与否头上那座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的大山也开始被 “愚公移山” 了。政策行情口号是喊出来了,可是当下依然有不小的压力,上一辈人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了。于是,女性朋友出现了两极化,要么依然是温柔体贴的拥护派,要么就是 “男人婆”“悍妇”“女强人” 之类的强硬派。其实,咱中国讲究的是中庸之道,完全没必要如此两极化。那什么是中庸之道,其实我觉得这个度吧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关键在于三个字 —— 做自己!这是一本站在女性视觉而写的《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女权时代到来了,不用刻意把自己抬高到公主 / 女王的唯我独尊地位,也不是刻意把自己男性化去争强好胜。而是发挥自己的专属优势和独特性,但是不是特殊化或者标签化。因为那样的话,相当于从一个坑里爬出来,再心甘情愿跳到另一个坑里。从今天起,我要做一个随我心意的女性,再也不刻意回避自己的性别,找到自己优势然而持续下去,而不是总想着跟男性一较高下!所谓巾帼不让须眉,也是曾经束手束脚的历史沉珂了,做个新时代的女性吧。当然,也就不再为了迎合而刻意改变自己。《先学会爱自己,再去爱别人》。爱自己,才会接纳自己的一切。而不是把精力放在对抗上。前进才是王道!

      1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给你强大的心理支持

      大多数人会在某个时刻进入 “觉醒期”,女性尤其如此。尤其是在遇到情感问题,前途问题,财务问题,家庭问题时,如同在行进的队列中,一步没跟上节奏,就会越来越乱,左脚踩右脚。女性常常会把重心放在自己以外的人和事上,在外部获得肯定和认可,从而确定自己的价值。但外部嘈杂的噪音很多,社会上的,七大姑八大姨的,周围人的,同事的,投射在女性细腻,敏感的心理上,往往造成很多压力。如果你也处于此,在为此烦恼,找不到方向,可以读一读这本《女性的觉醒》,英文名 “A Radical Awakening”,作者是美国著名的正念心理学家,哥伦比亚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作者的言语很有力量,给予人勇气,鼓励女性冲破束缚做回自己。这本书聊到很多很实用的问题,比如聊到我们的观念总是会受到社会的影响,很多时候会因此失去本心,但越是如此,越是要找回本心。比如女性一般被要求通过牺牲和奉献来获得爱,总是渴望被认可。但找回本心,变为向内寻求力量,就不会在意外界的看法了。比如戒掉依赖,承担责任。当我们能够独立,对自己负责的时候,很多事情就会豁然开朗。等等等等。总之,如果你在某个阶段遇到困境,或者在追求本真,重建自我的路上需要有一个强大的心灵支持,这本正念心理学家,临床心理学博士写的《女性的觉醒》,或许能帮到大家。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如果张幼仪读过《女性的觉醒》,一定会说:觉醒之旅虽痛苦但值得

        早在 2012 年的时候,国家就已经提倡男女平等。但事实上真的平等了吗?世界对女性总有着各种各样的苛求。只要你是女性,就会有一些人站在道德制高点去评判你、要求你,最可悲的是这些人当中,有可能其中一个就是你自己。作为女儿,作为人妻,作为媳妇,作为妈妈,似乎社会都在要求女性要为父母而活,为家庭、为子女而活,为所有和自己有交集的人而活,导致她们唯独忘了好好为自己而活。为什么这种现象从远古时期开始到现如今都一直存在?我想,所有的答案都可以在《女性的觉醒》中找到答案,虽然这些答案可能会让你感觉不舒服。作者沙法丽・萨巴瑞很明确的表明了这不是一本令人舒适的读物。她一共著有四部作品,《女性的觉醒》只是其中一部,另外还有《父母的觉醒》和《家庭的觉醒》。沙法丽・萨巴瑞是印度人,是哥伦比亚大学的心理学博士。她是家庭动态和个人发展研究领域的专家,她在世界各地授课,也给每一个来访者提供心理帮助,这本书的所有案例都来自她自己或者她的来访者。她说:“每个人都渴望自由,却被琐碎的生活捆住了手脚,在诚惶诚恐和自惭形秽中消耗生命。” 反观自己和其他女性,也的确是这个样子。如果你也感到束缚,那么就让我们跟着她一起去开辟一条通往 “自由” 的路吧!一、如果失去自我不可避免,请及时止损。沙法丽・萨巴瑞说的:“没有一个人能逃过掩盖真实自我的命运。” 就连作为民国最励志的女企业家,中国首位女银行家的成功女性张幼仪,也曾经有过一段黑暗的、失去自我的岁月。她还在读书的时候,就被她哥哥指婚给徐志摩,因为自小遵循 “三从四德” 的教条,她无力反抗也不敢反抗。成为了徐志摩的太太之后,徐志摩根本就没有正眼看过她,打心里的厌恶她,在徐志摩盛气凌人的打压下,张幼仪变得唯唯诺诺,完全失去了自我,她努力地去做一个完美的妻子、完美的媳妇,却忘了她曾经也是接受过新式教育的大家闺秀。然而,张幼仪不断放低自己的态度,依然栓不住徐志摩那颗薄情无义的心,她终于在徐志摩移情别恋和自知自己无法令徐志摩回头的时候,决然地签下了离婚协议书,成为了中国第一位 “被离婚” 的女性。张幼仪作为民国少有的受过教育的女性,终究还是逃不过女性的自我迷失。为什么会这样?难道作为女性,就不能够完完全全只做自己?很遗憾,答案是在觉醒之前都不太能够。因为一直以来,我们都生活在父权社会;更是因为我们一旦身为女性,就无法避免一些隐形的威胁或者教条。我们从一出生就一直在渴望着被认可、被批准、被赞美,我们甚至使出浑身解数都也要去获得,努力的去活成别人希望的样子。张幼仪就是一个例子,她是不幸的,同时她又是幸运的。不幸是她在父权社会中希望被认可而失去了自我,幸运是她的不幸唤醒了她的真我,她逐渐觉醒,做到了接受和及时止损,她决定不再把她宝贵的一生交付给不值得交付的人身上。二、你最需要的是自己,自醒才能自救。当一个女性把自己定义为一个标准的好人时,就意味着你将失去原来的自己,取而代之的是顺从、卑微、低三下四和不公平。张幼仪在 “被离婚” 之前就掉进了这样的漩涡。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你自认为的 “好”,在别人眼中根本不是他所定义的 “好”。正所谓 “握不住的沙不如扬了它”,虽然是 “被离婚”,但是张幼仪却因为她的及时觉醒改写了她的一生。作者沙法丽・萨巴瑞在觉醒之前同样也经历过婚姻的创伤,她也曾经为了维护家庭和睦而不惜牺牲自己的尊严。最后她才发现,一个人最需要的是自己,需要做出改变、需要成长的还是自己。所以,她总结出在任何情况下,我们只有三种选择:1. 接受事物本来的样子
        2. 改变事物(要么改变自己,要么改变别人)
        3. 转身离开她还认为:女性一旦觉醒,首先就会开始尊重自己。张幼仪在她觉醒后就开始尊重自己,她发现她还是想继续读书。于是她开启了她的自救之路,离婚后的她身无分文,但她还是选择写信给她的公公说:“身无分文,想读书,缺钱。” 最后张幼仪在公公的资助下,不但自学了德语,还顺利获得了裴斯塔洛齐学院的幼儿教育学位,这一切都为她回国后的事业奠定了基础。沙法丽・萨巴瑞说:“我们是自己人生的编剧和讲述者,也是自己人生的导演和演员。” 觉醒的道路永远都不会是清晰明确的,只要你认清自己需要的是什么?你才会自我觉醒,也只有自醒才能自救。三、重建自己的信心,做自己的女王生活是无常的,生活不会因为任何人的感受而改变,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无条件的接受。生活就是生活,它给我们什么,我们就得接受什么。当你懂得用一颗平常心去看待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是,我们的内心感受就可以和外界无关。张幼仪接受她无法改变和徐志摩的婚姻破裂的结果,再通过自救来不断地成长自己,让自己手中积累的王牌越来越多,人也越来越自信。曾经在婚姻中卑微的张幼仪回国后,先是在东吴大学任教德文,后来被挖掘成为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的副总裁。自信的人总是闪闪发光的,曾经是徐志摩口中的 “乡下土包子” 的她,不仅让自己成为中国的第一位女银行家,还让她经营的云裳服装公司成为上海的风向标。事实证明,只有自信、自尊、自爱才能够彻底的改变我们的生活。当我们学会尊重自己,认可自己的时候,生活的自主权才会掌握在自己手中。觉醒的最后一步就是重建我们的信心,做自己的女王。这样的人既感性又理性;既接受又给予。就像张幼仪一样,她通过自醒和自救,最后终于把手中的烂牌打成王炸,活成了自己的女王,她爱自己也忠于自己。她不记恨徐志摩,在徐志摩因为生活困苦向她借钱的时候,她慷慨解囊并顾全徐志摩的面子说钱是他父亲给的;她还不计前嫌地请徐志摩后来的妻子陆小曼为她的云裳服装担任模特;而且她在徐志摩因飞机失事去世后主动赡养其父母至终老。这也印证了作者说的那句话 —— 只有自爱的人,才能真正去爱别人。结语读完了《女性的觉醒》这本书的感受就正如作者沙法丽・萨巴瑞所说的一样,这本书的确令人不舒适,正是因为书中的每一个案例都仿佛有自己的影子。沙法丽・萨巴瑞说:“当一个人的意识向新的方向切换时,往往会经历严重的迷失和错乱。”,因为每一个人都会本能地反抗觉醒带来的残酷真相。事实上,如果我们沉溺于过去,就会看不见未来,就会失去真实的自我。而失去了真我,也就会失去人生的目标。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没有所谓的好与坏,只是优劣势不同而已。与其向外求去获得认可、批准和赞美,不如向内求去成长自己、爱自己、忠于自己。觉醒就是一个从接受到自醒再到重建的过程。虽然改变自己的固有模式是痛苦的,但是如果改变会令你脱胎换骨的话,那么它就是值得的!试试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如果你认为你值得拥有更好的,那么就准备好一步一步地觉醒,然后抓住机会破茧重生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读下来的许多时刻,有很多感动。感觉自己被准确言中,不懂得设定边界,不懂得关注内心世界,把别人的感受置于自己的感受之上,渴望别人认可,在关系中容易依附他人。意识到了这些之后,是时候做出改变了。学着去倾听内心的声音,尊重自己的感受,照顾好自己的情绪,勇敢坚定地说 “不”。知道了过往带上的面具,是适应环境的结果。但我们总有选择,不是吗?选择成为自己的父母,把自己在养一遍。选择接纳自己,相信自己,认可自己。选择不完美。犯错很正常,失败也是。选择体验当下的每时每刻。我愿将此书称为,2024 年度觉醒之书。给了我很多力量。让我觉得我之为我,是过往的生命历程决定的。今后的人生,去改变吧。去创造吧。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