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得到独家首发】助你在复杂的世界中找到方向,在不确定的时代做出理性决策。

内容简介

在这个AI颠覆认知、信息爆炸冲击理性的时代,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回答:当“确定性”成为稀缺品,如何在混沌中锚定方向?如何用理性思维突破认知局限,做出理性的决策?英国物理学会会士、南方科技大学教授马兆远,以“科学+哲学”的跨界视野,交出了一份破局之作。

他不仅是25岁获牛津物理学博士、30岁领军中国空间站冷原子实验的知名科学家,更因“一座难求”的逻辑课被学生称为“宝藏教授”——其MBA精品课“马导的逻辑课”,用鲜活案例拆解抽象思维,早已成为职场人、创业者的“思维健身房”。

本书以“如何用理性应对不确定性”为核心,贯穿古希腊哲学到量子力学的前沿探索,打破学科壁垒:从亚里士多德逻辑的诞生到哥德尔不完备定理对“完美真理”的终结,从量子力学颠覆“确定因果”到混沌理论揭示“预测极限”,从贝叶斯统计改写“认知逻辑”到熵增定律破解“躺平陷阱”——马兆远用“科学史+思维进化”的双重视角,还原理性与科学的本质:它们不是“终极答案”,而是人类应对未知的“思维工具”。

书中没有晦涩公式,只有直击痛点的方法论:当信息过载时,如何用逻辑筛出关键变量?当未来不可测时,如何用概率思维优化选择?当“确定性依赖”成瘾时,如何借混沌理论拥抱灵活性?

无论你是被职业选择困扰的年轻人、在商业浪潮中寻找方向的创业者,还是渴望提升思维深度的终身学习者,这本书都将为你提供一套“应对不确定性的顶层思维”:它既回溯人类2500年的思维进化史,又直指AI时代的生存法则——接受不确定性的常态,在理性与试错中迭代认知,最终将“未知”转化为成长的燃料。

目录

  • 版权信息
  • 世界的逻辑(上)
  • 重磅赞誉
  • 推荐序一 学习逻辑,获得智慧
  • 推荐序二 在科技与人文的交汇处,找到属于自己的认知坐标
  • 引言 认识世界的必经之路
  • 第一部分 人类对确定性的追求
  • 第1章 语言,人类文明形成的关键因素
  • 所有现代人都是非洲一个部落的后裔
  • 语言奠定了智人在地球上的主导地位
  • 保存完整的古埃及语言系统
  • 语言统一保证了金字塔工程的顺利完成
  • 语言方式深刻影响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 第2章 宗教,古代人类对确定性的终极追求
  • 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找寻确定性
  • 语言助推社会组织与信仰体系的诞生
  • 一神教兴起,提供更清晰的道德和行为指导
  • 基督教的分化体现了语言诠释的多义性
  • 对确定性的追求贯穿了人类认知史
  • 第二部分 理性认知的基础
  • 第3章 古希腊哲学,从理性的角度追求确定性
  • 《雅典学院》,群星璀璨的年代
  • 古希腊人致力于发现自然背后的普遍规律
  • 从日心说到地心说,古希腊人的宇宙观
  • 古希腊对确定性的追求,源于其独特的城邦制度
  • 古罗马人和阿拉伯人保留了古希腊文明的火种
  • 第4章 古典逻辑,塑造整个现代科学的根基
  • 逻辑的稳定性,让人类能沉淀出相对确定的知识
  • 逻辑,获得有效推论的方法
  • 逻辑之于数学正如证据之于科学
  • 古典逻辑对基督教的深刻影响
  • 理性与科学,使人们的心理气质变得更加豁达
  • 用数学揭示宇宙奥秘,开辟探索宇宙的新途径
  • 第5章 理性,建立俯视宇宙的信心
  • 从培根到笛卡尔,新的探究世界的方法逐渐兴起
  • 从伽利略到斯宾诺莎,科学在宗教的枷锁下仍然茁壮成长
  • 从牛顿到莱布尼茨,追求真理的探索建立在逻辑学之上
  • 古典理性的巅峰:“拉普拉斯妖”
  • 公理化的数学成为科学范式
  • 科学研究必须遵循严格的科学道德标准
  • 科研工作需要站在反对者角度挑战自己的观点和数据
  • 世界的逻辑(下)
  • 第三部分 应对不确定性的武器
  • 第6章 实践,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 洛克的权利理论与分权学说深刻影响了英美文化
  • 康德提出人是认知世界的主体
  • 黑格尔创立了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
  • 马克思提供了分析和解释人类历史发展的框架
  • 自由工匠对数学、技能和技术的兴趣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 第7章 古典理性的灾难,数学的三次危机
  • 布尔代数使逻辑问题得以用代数表达式来描述和解决
  • 无理数引发了数学的第一次危机,“无穷”引发了数学的第二次危机
  • 康托尔的解决方案暂时缓解了数学的第二次危机
  • 数学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和预测的方法
  • 集合论引发了数学的第三次危机
  • 罗素的逻辑原子论,构建清晰的语言描述世界
  • 第8章 不完备性,不断扩展知识的边界
  • 希尔伯特乐观的信心是盲目的
  • 哥德尔,20世纪最有意义的数学真理发现者
  • 亚里士多德开启理性,哥德尔揭示理性的缺陷
  • 哥德尔不完备定理的证明
  • 接受人类的不完美,正是我们的伟大之处
  • 不完备性的世界,必须存在“补锅匠”
  • 第9章 回归直觉,认知过程中的核心角色
  • 维特根斯坦,视真理胜于生命的天才
  • 对无法言说之事,就应保持沉默
  • 传统哲学思辨的殉道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哲学无法教给我们新的事实,只有科学才可以
  • 科学不仅是收集事实,更要使事实相互联系并做出预测
  • 人类思维的灵性弥补理性固有的不足
  • 第10章 AI,时代的终曲和新篇
  • 计算机的发明是一连串的事
  • 康威的生命游戏证明生命也许不太复杂
  • 计算复杂性限制了确定性方法的应用
  • 第11章 混沌,宇宙的基本特征
  • 确定的体系中蕴含着无法避免的不确定性
  • 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会在得克萨斯引起龙卷风吗
  • 混沌导致对动力系统的演化无法进行长期预测
  • 有序与无序,自然奥秘的普遍存在形式
  • 第12章 概率,描述信心的数学工具
  • 足够多的不确定性会呈现一定的确定性
  • 随机性是“已知的未知”,不确定性是“未知的未知”
  • 用整体的确定性对抗局部的随机性
  • 选择更有指导意义的统计方法
  • 与经典统计学息息相关的熵
  • 贝叶斯统计,利用已知推断未知的新方法
  • 在不确定的世界里,概率往往比逻辑更有效
  • 第13章 量子逻辑,改变对自然界的认知
  • 当认知与现实证据不符时,就应当修改我们的认知
  • 波即粒子,粒子即波
  • 无论规则是什么,量子都知道答案
  • 时间能倒流吗
  • 时间在量子世界里的奇怪特性
  • 量子逻辑可能是一套更完备的逻辑理论
  • 构建通用的量子计算机还存在一些核心困难
  • 量子贝叶斯统计,更新观测者关于系统的知识状态
  • 人脑的自由意志是一种量子效应吗
  • 第四部分 科学与技术发展的哲学基础
  • 第14章 务实,找到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
  • 实用主义者是一群有耐性、够耐心的人
  • 对经验的修正,是科学方法的核心
  • 接纳自然的不确定
  • 结语 应对不确定性的世界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0
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如何用思维工具来应对不确定的时代

    这本书以 “如何用理性应对不确定性” 为核心,贯穿古希腊哲学到量子力学的前沿探索,打破学科壁垒:从亚里士多德逻辑的诞生到哥德尔不完备定理对 “完美真理” 的终结,从量子力学颠覆 “确定因果” 到混沌理论揭示 “预测极限”。马教授用 “科学史 + 思维进化” 的双重视角,还原理性与科学的本质:它们不是 “终极答案”,而是人类应对未知的 “思维工具”。 书中没有晦涩公式,只有直击痛点的方法论:当信息过载时,如何用逻辑筛出关键变量;当未来不可测时,如何用概率思维优化选择。这本书最精彩、也最具现实意义的部分,在于用经典科学和哲学理论,为解决日常难题打开新思路。它的 “工具包” 建立在更底层的数学、逻辑学和科学哲学基础之上,提供的不是零散的技巧,而是一套理解世界运行底层规则后的思维范式转换。如用贝叶斯定理优化跳槽决策,不再纠结 “选稳定还是选机会”;用熵增定律理解为啥躺平只会越来越丧,“反熵” 才是破局关键;被 AI 卷到慌?哥德尔定理撑腰:机器算不出 “模糊的智慧”,这才是人类的 bug 级优势。马教授的写作风格既有科学家特有的清晰、精准与逻辑严密性,又充满了对历史、文化和人类处境的深刻洞察与温情。书中充满鲜活叙事,人物跃然纸上:我们能看到毕达哥拉斯学派如何因发现无理数而恐慌,将希帕索斯抛入大海;能看到理发师亨利引发的逻辑悖论;也能体会到维特根斯坦在战壕中写作《逻辑哲学论》的执着。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湛庐文化

    “湛庐”之名取自相传是春秋时铸剑大师欧冶子“十年磨一剑” 所铸造的,享有“天下第一剑”之誉的湛庐剑。 北京湛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专业出版商,专业从事经济管理类、心理学类图书的策划和出版。湛庐倡导“独立”“理性”的阅读,努力帮助读者实现独立思考、理性分辨,让读者运用自己的理智,用理性之光照亮蒙昧的心智。我们倡导“精进”“深入”的阅读,努力帮助读者降低阅读成本,提升阅读价值,让"无价"的内容能转化成出版相关者应获得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