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6
6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退一步倾听,进一步贴心

    萨提尔理论中的冰山模型,在书中得到了极具东方智慧的诠释。作者没有停留在理论的简单复述,而是将其转化为一种生命体验的哲学。每一层冰山的探索,都是一次惊心动魄的自我发现之旅。从行为到感受,从感受到观点,从观点到期待,从期待到渴望,最终抵达 "自我" 的核心,这个过程犹如剥洋葱般令人泪流满面,却又充满治愈的力量。书中对 "一致性沟通" 的阐释尤其发人深省。在这个充斥着虚假与防御的社交时代,我们习惯了用指责、讨好、超理智或打岔的方式来保护自己,却在这些防御机制中逐渐迷失了真实的自我。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如何在关系中保持真实,如何在表达自我的同时尊重他人,这种平衡的艺术,正是现代人最需要修习的功课。特别令人震撼的是书中对 "渴望" 层次的剖析。作者指出,每个人内心最深处的渴望都是相似的:被爱、被理解、被接纳、被重视。这些看似简单的需求,却常常成为我们一生追寻的目标。书中通过大量真实案例,展现了当这些渴望得不到满足时,人们如何在关系中制造各种戏剧性场面,而这些戏剧背后,都是一个个渴望被看见的灵魂。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理解我们内在的冰山

      我是冲着 “内在的冰山” 这几个字打开的这本书。因为我很想把自己行为的底层原因给巴拉出来好进行深层疗愈自我。没想到读着的时候总会有种读我还没读完的那本《萨提亚深层沟通力》的感觉,我一搜,好嘛!原来就是同一个作者写的书📚看来,其实这就考验我的知识迁移能力了。这本书的举例基本都是要如何去理解孩子的内心,达到真正的无阻碍沟通。我对沟通这块儿有两点需求 —— 一是和内在小孩沟通,二是跟其他人沟通。对于内在小孩的沟通,我想,书末尾那两张图应该存起来多做实践。对于与其他人沟通,我现在最欠缺的就是我的情绪在沟通过程中一波动,就容易造成最终沟通跑题😰🌹这个时候,我需要:其一是对情绪的觉察。起码在情绪升起时,要懂得觉察自己,觉察就是知道自己的情绪。其二是停顿。最起码能停下情绪的 “应对”,比如,不再指责、不再说理、不再讨好。其三是停顿之后,要为自己做些什么?这里,就需要启动 6A 自我情绪联结。🌻6A 情绪联结:觉察 aware 承认 acknowledge 允许 allow 接受 accept 转化 action 欣赏 appreciate

        1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本书最珍贵的地方,是让我们意识到,每个人内心都有一座丰富而美丽的冰山,包括你自己。那些只要有他在就让人觉得温暖,感觉被他温润的光笼罩的人,是因为他们学会了如何探索和理解这座内在的冰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对话的技巧

          在育儿方面,这是非常重要的手段。看书中的例子,总是觉得很神奇。孩子就这么容易被 “搞定” 了。 就对话而已。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做回真正的自己

            这是一本呀,真的是我一气呵成,把它读完的一本好书,人最难的是认识你自己,其实这句话过去我们一直是在作为口头禅,但是究竟如何认识你自己了,其实这本书就给出了清晰的回答,也就是说我们人在认识自己的时候,不能仅仅是看到那个冰山上的行为和语言,更应该看到冰山下面的人的感受和感受的感受以及观点,期待渴望和那个真正的自我。更加难能可贵的是这本书不仅有理论,更有鲜活的案例推荐强烈推荐学习。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打开时还以为是关于自我疗愈,也许是不自觉地已经判定自己的内心是一座冰山,不好亲近。内容还是啰嗦了,对我有用的归纳起来就是,在这个过于理性的社会,要缓缓神关照一下感受,事事奔着解决问题是效率,不是体验。感谢苦难,为了生存,已经养成了剥开情绪、找到症结并与自己和解的习惯,有意无意地也分享给了宽宽。愿我和他,都能与自我并肩作战。# 别急着分析与评价,先去感受一下感受#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事件(故事)、行为、感受、感受的感受、观点、期待、渴望、自我

                冰山是针对人的内在展开工作,所以能通过对话的方式,接触、理解与帮助他人觉察。从简单的理解他人,到深刻帮助他人觉察,都可视为人 “内在” 的工程。而这套内在工程的精妙,自然可以运用在自己身上,帮助自己觉察、和谐与深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有幸被照亮,也期待成为自己的光.

                  难免坠落,破碎,掉入深渊,那就用自我觉察、自我坚定将自我托起,我们终会被治愈,无所畏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冰山模型揭示人际沟通的深层本质

                    这本书讲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道理:在人际沟通或互动中,实际上都可以用冰山模型来理解。人们表现出来的行为只是冰山的一小部分,而大多数动机、想法、观点、欲望和自我都隐藏在冰山之下。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对话的方式,逐步揭开冰山下的内容,才能真正实现沟通的目的。如果只针对表面的行为进行交流,大多数情况下是没有效果的。当然,这本书的例子主要聚焦于家庭关系,但我认为在职场中也同样需要注意这个问题。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1. 一个人最顶级的魅力,就是跟别人的内心建立连接的能力。2. 冰山模型特别强大的地方在于,它把 “理解一个人” 这么难、这么复杂的事情,拆解成了清晰的七层脉络,给了我们具体可操作的路径。3. 停顿是一种隐形的力量,有助于更深刻的体验。在停顿的当下,全场都安静了,仿佛整个世界也静止了,于是你们的内心会宁静下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应该是常读常新的一本书~~好…… 再慢慢品味…… 直到老师讲的自然而然的融入自己的生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很棒的心理学方面的书,值得一读,推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跟着老师练习,练习,再联系。

                            获益匪浅,我居然不知道描述情绪还有那么多的词汇,以前自己的情绪描述的不准确。觉察自己,接纳自己,爱自己吧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