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讲谈社世界史4:蒙古帝国与其漫长的后世》
站在蒙古帝国的角度回顾它的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蒙古帝国阶段。蒙古帝国能够征服那么庞大的疆域,不仅在于它善用组织战、舆论战,而在于帝国统治的开放与宽容。当扩张不再继续,蒙古帝国进入第二阶段,转变为一个 “同族兀鲁思组成的世界联邦”,各个兀鲁思之间保持着密切的交往,作者把这个阶段称之为 “蒙古和平”。当蒙古帝国的这些继承国家相继消失,蒙古帝国的影响并没有结束,而是进入到第三个阶段,“后蒙古时代” 继续塑造者欧亚大陆多个大帝国的成长,将它的身影延长到近代时期。本书的核心内容:第一部分,“蒙古帝国史”“元朝史”“中国史” 到底是什么关系?站在游牧民族的角度回看蒙古帝国的历史会有什么不同?第二部分,聚焦在蒙古帝国所谓的 “漫长的后世”,蒙古帝国存在不久就分裂了,为什么作者认为它开启了新的世界史,并对世界产生了五六百年的影响?蒙古帝国是个欧亚大陆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庞大帝国,它的历史并不完全从属于当今的任何现代国家。站在蒙古帝国的角度回顾它的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蒙古帝国崛起,也就是它的扩张阶段。蒙古帝国能够征服那么庞大的疆域,不仅在于它善用组织战、舆论战,而在于帝国统治的开放与宽容。当扩张不再继续,蒙古帝国随之转变为一个 “同族兀鲁思组成的世界联邦”,各个兀鲁思之间保持着密切的交往,作者把这个阶段称之为 “蒙古和平”。当蒙古帝国的这些继承国家相继消失,蒙古帝国的影响并没有结束,而是继续塑造着欧亚大陆多个大帝国的成长,将它的身影延长到近代时期。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一个日本学者眼中的蒙古帝国一本介绍蒙古帝国兴衰史的著作。看完了本书,对过往形成的蒙古人完全是靠着武力横扫欧亚大陆、文明程度相对落后的印象有了一些修正。任何政权都要为自己的正当性寻找背书,这一点在大蒙古国身上再次得到体现。蒙古人吸收了突厥人的 “乌古斯可汗传说”,明确宣称自己是 “突厥中的蒙古”。既使得当代的 “突厥” 人找到了在蒙古统治下的位置,也让蒙古人实现了自身统治和权力的正当性的整合。蒙古人在征战西方的时候更多地是靠武力威慑,不战而屈人之兵,以较小的战力损失实现了较大的战略目标。因为统治疆域史无前例,疆域内的民族千差万别,要使统治得以延续的首要条件就是统治成本不能大于统治收益。为此,蒙古帝国必须要做出许多创新来满足对庞大疆域的统治需要。一是要让被统治区域内的人成为īl(突厥语),即 “成为伙伴”,蒙古的显著特征,是很少以人种、民族、文化、语言、宗教等方面的差异来区别对待人,基本上不抱有基于特定的文明观和价值观而形成的偏见。蒙古对宗教信仰也是比较宽松的,这一点与波斯的阿契美尼德王朝是很像的。二是要创造出东西方通用的统一历法,按照作者的说法,寻求历法、天文学、数学的东西方的统一,是蒙古时代的科技革命之一。三是统治者都有修史的需求,由建立于伊朗和中东地区的旭烈兀兀鲁思(也就是伊利汗国)第七代君王合赞和第八代君王完者都接力完成的《史集》,号称是人类史上最早的世界史。四是促进了东西方的交流,以前听得更多的是马可波罗自西向东来的故事,那是西方人看待东方的视角。同一时代的列班扫马则完成了从元大都(北京)开始的自东往西的探访,途径君士坦丁堡、那不勒斯、罗马、热那亚,最远达到了法国的巴黎和波尔多,他的游记则反映了东方、亚洲和蒙古所传达的欧洲的形象蒙古帝国作为游牧民族起家的草原帝国,也有草原帝国的先天劣势,那就是继承制度的不确定性。与中原王朝有明确的嫡长子继承制不同,草原帝国的继承制度经常在父死子继和兄终弟及之间转换,贵由成为第三代大汗花了四年八个月时间,蒙哥成为第四代大汗花了将近三年时间,忽必烈成为第五代大汗花了四年时间。书中并没有提到每一代大汗登上王位的过程,但是从上一代君王去世到下一代君王即位都需要四五年的时间来看,过程肯定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借用作者的一段话作为结语。历史,不是死去的过去的故事。在我们生存着的 “现在” 中,一切都是相互关联而漫长的人类所走过的路程。欲知晓和理解 “现在”,唯有全面掌握严谨的历史。就是说,为了更好地生活于 “当下”,历史必不可少。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庞大的帝国《讲谈社世界史 4:蒙古帝国与其漫长的后世》颠覆了以西方为中心的世界史叙述,以成吉思汗建立的大蒙古国的兴衰为主线索,详细描述了蒙古帝国以及各个汗国在欧亚大陆的展开,宏观地回顾 13 世纪和 14 世纪的蒙古帝国及其时代,探讨蒙古兴起对欧亚大陆乃至世界历史的影响。在作者看来,蒙古是理解世界史的重要支点:蒙古时代是世界游牧文明史的高峰,开启了通往近代史的门扉,使整个世界连为一体。站在蒙古帝国的角度回顾它的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蒙古帝国阶段。蒙古帝国能够征服那么庞大的疆域,不仅在于它善用组织战、舆论战,而在于帝国统治的开放与宽容。当扩张不再继续,蒙古帝国进入第二阶段,转变为一个 “同族兀鲁思组成的世界联邦”,各个兀鲁思之间保持着密切的交往,作者把这个阶段称之为 “蒙古和平”。当蒙古帝国的这些继承国家相继消失,蒙古帝国的影响并没有结束,而是进入到第三个阶段,“后蒙古时代” 继续塑造者欧亚大陆多个大帝国的成长,将它的身影延长到近代时期。我国著名蒙元史学家姚大力教授认为,今天中国人认识蒙古帝国都是习惯性地从元朝进行回溯,这是非常片面的。“蒙古帝国的历史是一个独立的帝国的历史,它不从属于任何一个当代国家的历史”。这本书将带你从游牧世界蒙古帝国的角度来重新观察这个帝国。人类历史上不乏能征善战的游牧民族,为什么唯独蒙古帝国建立了历史上最庞大的帝国呢?在作者杉山正明看来,蒙古帝国的军队并不是我们所想的那种杀人不眨眼的赳赳武夫,他们非常重视情报战、组织战,尽可能减少直接作战带来的伤亡。蒙古军队特别擅长舆论战,历史上传说的蒙古军队战无不上、杀人如麻的形象,多半是蒙古人自己的宣传策略。这在后来被继承下去,一方面达到 “不战而屈人之兵”,但另一方面却也造成了蒙古军队的坏名声。杉山正明认为,蒙古人其实非常重视士兵及族人的生命,所以史书上很少有死刑的记载。杉山正明直言不讳地说,蒙古快速扩张的核心原因之一,是胸襟无限开阔的集团概念。蒙古帝国基本上没有出现过明显的种族歧视,只要是有能力、技术或文采的人,就会受到任用,形成一个 “开放的帝国”。杉山正明把蒙古帝国看作是 “多个同族兀鲁思组成的世界联邦” 在作者看来,蒙古帝国是由一位 “大汗” 统领多位 “汗” 形成的多元复合体。例如,第五代大汗忽必烈在位的时候,忽必烈直接统领的 “大元兀鲁思” 是宗主国,其他 “汗” 统领的兀鲁思,和 “大元兀鲁思” 共同构成了蒙古帝国这个复合体。这些兀鲁思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塑造着欧亚大陆,女真人皇太极想继承大元法统,但是内陆世界的大汗,必须是黄金家族的人。皇太极想到的办法,是成为黄金家族的女婿。他迎娶了一位蒙古科尔沁部的女子为皇后,这位女子就是孝庄皇太后。皇太极成了黄金家族的 “女婿”,依靠实际的武力夺得了法统。后来,历代大清王室都与拥有成吉思汗血统的蒙古王侯保持着通婚,强化着自身统治的合法性。传说,皇太极获得大元的传国玉玺后,在大本营盛京,也就是今天的沈阳,模仿当年的成吉思汗召开了蒙古王侯大会 ——“忽里台”,接受蒙古王侯的朝觐,并给自己的新帝国定名为 “大清固伦”,也就是 “大清国”。俄罗斯帝国在近代曾从欧洲向亚洲进行过疯狂扩张。但在 13 世纪以前,俄罗斯却远没有这么威风。俄罗斯人属于东斯拉夫人,生活在东欧寒冷的森林地区。9 世纪,也就是中国唐朝后期,东斯拉夫人的第一个国家──基辅罗斯成立了。但它常常陷入分裂,并被北部的瑞典人、西部的波兰人欺负。作者认为,这个结果要得益于蒙古。蒙古做了两件事情,第一,整合了俄罗斯的东欧版图,第二,点燃了俄罗斯的爱国主义火焰。近年来,俄罗斯教育部开始提倡将 “鞑靼之轭” 的表述转变为 “鞑靼依附”,客观上承认了蒙古人的统治对于俄罗斯民族形成的促进作用。中亚地区。蒙古帝国在中亚的组成部分,是成吉思汗的次子察合台及其后人建立的 “察合台兀鲁思”,在 14 世纪中期,他就分裂了。其中,西察合台汗国的一位贵族趁势崛起,这就是帖木儿。他与察合台王室建立了姻亲关系,也成了成吉思汗后裔的女婿,加入黄金家族体系里。后来他建立了一个囊括中亚和伊朗、伊拉克等地的广大帝国 —— 帖木儿帝国。帖木儿帝国甚至曾经打算远征明朝,重现蒙古帝国的荣光。不过,由于帖木儿病逝,明朝逃过一劫。帖木儿帝国的一支在 1500 年后南下印度次大陆,建立了莫卧儿帝国,也就是作者所谓的 “第二帖木儿王朝”。这里的 “莫卧儿” 就是 “蒙古” 的另一种读法。这个莫卧儿帝国统治了印度北部地区三百多年。蒙古帝国还有一个组成部分,忽必烈的弟弟旭烈兀建立的 “旭烈兀兀鲁思”,我们习惯称之为 “伊尔汗国”。在建立伊尔汗国的过程中,旭烈兀灭掉了统治西亚六百多年的阿拉伯帝国。虽然伊尔汗国只存在了不到八十年,但深刻地改变了西亚的历史走向。伊尔汗国解体后,各种势力在原来伊尔汗国的土地上展开争夺。在西北小亚细亚的一角,一个突厥部落在兴起,这就是后来一度非常强大的奥斯曼帝国。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