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深度还原日本发动战争、由扩张至衰亡的原委与细节。

内容简介

本书以日本于1936年至1945年间的一系列政治决策和军事行动为线索,全景展示了日本在中国、东南亚和太平洋由扩张到衰败直至最终投降的历程。

作为一名历史写作者,托兰立足于大量真实档案、访谈,经由反复调研和修订,既披露了日美高层的诸多军事外交细节,也描绘了普通士兵、平民的情感和命运,视角多元,记叙细腻。全书始终营造出一种真实的在场感,兼具战争史与政治外交史的双重性质。

托兰将历史的事实与人性的戏剧紧密编织,精心书写了一卷引人入胜、发人深思的编年史。为写作此书,托兰历经数年实地调研,查阅上千份档案,依据五百多次采访对话,记录下从公卿贵族到士兵平民的亲历者心声,深刻反思了人性与战争、历史与命运。

正如他在《日本帝国衰亡史》前言中所说:“历史教训绝不简单,那是人类本性的反复呈现,而非历史在重复。”

目录

  • 版权信息
  • 出版说明
  • 前言
  • 第一部 战争的根源
  • 第一章 “下克上”
  • 第二章 卢沟桥事变
  • 第三章 “便是背水一战了”
  • 第二部 黑云压城
  • 第四章 白纸还原
  • 第五章 致命的照会
  • 第六章 “Z”作战计划
  • 第七章 “战争到来的速度或将超出想象”
  • 第三部 万岁
  • 第八章 “视死如归”
  • 第九章 “我们眼前的艰难岁月”
  • 第十章 “胜机虚无缥缈,败局近在眼前”
  • 第十一章 “对他们施以仁慈就是延长战争”
  • 第十二章 “无愧于心”
  • 第十三章 转折
  • 第四部 死亡之岛
  • 第十四章 “小本经营”行动
  • 第十五章 绿色地狱
  • 第十六章 “卑职罪该万死”
  • 第十七章 终局
  • 第五部 大军集结
  • 第十八章 鼠辈与好汉
  • 第十九章 向马里亚纳群岛进发
  • 第二十章 “七生报国”
  • 第六部 决战
  • 第二十一章 “不让任何人丧失勇气”
  • 第二十二章 莱特湾之战
  • 第二十三章 断颈岭之战
  • 第二十四章 溃败
  • 第七部 苦尽甘来
  • 第二十五章 “天赐良机”
  • 第二十六章 “就像地狱熄火之后”
  • 第二十七章 江户之花
  • 第二十八章 最后一次出击
  • 第二十九章 铁台风
  • 第三十章 散兵游勇
  • 第八部 一亿玉碎
  • 第三十一章 寻求和平
  • 第三十二章 真没有那么值得操心
  • 第三十三章 广岛
  • 第三十四章 ……以及长崎
  • 第三十五章 “忍所难忍”
  • 第三十六章 宫城事件
  • 第三十七章 鹤之一声
  • 尾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3
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战争文宣的经典之作

    如果我不是中国人会给这本书 5 星,全书近 70 万字,从 36 年详细叙述到 45 年日本签订投降书,波澜壮阔,笔力生动,从千万个细节的描述,让读者如亲临其境,全书舒展有致,描写精彩,值得一读。一些观点也应该批驳:1.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是因为底层军官的 “下克上”,左翼煽动,以此为 “卢沟桥” 事变脱罪,入侵满洲国也是为了防止苏联红色南下,这方面只能欺骗没有时空地理概念的西方读者,把南京大屠杀和在中国的暴行推给下层陆军军官。2. 日本偷袭珍珠港,也是战前美日谈判,美国要求日本全面退出中国,条件太苛刻,逼迫日本不得不发动战争,作者娶个日本太太,情感上可能认为日美不应该有此一战。3. 极力掩盖天皇裕仁的战争罪责,把问题都推给军方内阁,陆海军的矛盾(派系地域斗争)。全书对日本人一些性格描写还是很精彩,日本人的含蓄和语焉不详,确实在和直率的西方人沟通中影响效率(见书中日本占领新加坡时日英交谈),集体主义的盲从(没有从狂热民族主义描写),日美民族性格的冲突,看来美国会对日长期驻军(骨子里的不信任),对太平洋战争每场战役都有精彩讲述,对日本东京被燃烧弹轰炸和原子核爆都有细致描述,每个场景都很经典。日本岛国思维,生存危机下想到的就是扩张,日本海军崇拜大英帝国,海军学校一砖一瓦都来自英国,包括每天一顿刀叉西餐,英岛国侵占的是美洲殖民地,成就日不落帝国,可日本岛国从丰臣秀吉到这次侵华都折戟沉沙,中国 4 年抗战拖住了百万日军,对比日军占领新加坡前后只用了 70 天。全书主旨还是反战的,无论是双方军人,战俘还是平民的悲惨遭遇,没有好的战争。现在日本还在美国占领军监督下,面对东方大国的复兴,日本和美国政客能从历史中接受教训吗?

      3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运输 决定成败

      近一百多年来,随着战争规模的升级,政局愈加错综复杂,《日本帝国衰亡史》记录了国家扩张并最终衰亡的现代版本,而且它与时代贴得更近,与国人的关联更密切,给人的感触也更直接和深刻。该书成书于越战的节点,出版次年便获普利策奖,作者托兰通过追溯二战时美国介入远东问题的方式,也潜在地表达了对当时美国外交与军事行为的质疑。在探讨战争争议性与政治正义性方面,托兰的著作始终具备话题性和现实性,至今仍能为我们提供了较多有益的思考。本书最需要称赞的是,作者准确的掌握了日本海军军官的自大心理,但凡是个人物,都不愿去做后勤保障的工作。大本营初期也未能对该现象做出即时调整,当逾 40W 噸的货船被美国潜艇击沉后,本已严重缺乏的物资输送困难,胜负之势,已再难扭转。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好看,耐读,多多反思。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浙江文艺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成立于1983年,是浙江省唯一以出版文学艺术书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建社17年来,出版各类图书1400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