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   用户推荐指数
                        历史
                       类型
                        7.0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92千字
                       字数
                        2014-0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开启欧亚大陆世界史和中国史邂逅、交锋的六百年。
内容简介
本卷由日本学界该研究领域内的专家杉山正明撰写,复旦大学教授姚大力推荐,直接涉及的是9世纪后半期至14世纪末大约五百年间的历史。
作者没有像中国人通常惯于接受的那样,依照“唐—五代—两宋—元”的历史变迁主线来呈现公元10到14世纪的中国史;相反,被很多人想当然地看做是阻断、破坏了本应由两宋来实现的国家统一大业的夏、辽与金,不再仅仅是出现在音乐正剧里的几段不和谐的变奏或插曲,而都在本书中担当起积极和正面的主要角色,由它们来贯穿从唐到元这一时段的中国史进程。
作者认为本书所涉五百年乃至六百年间历史的整个进程,正是开启欧亚大陆世界史和中国史邂逅、交锋的六百年。
目录
- 版权信息
 - 推荐序 一段与“唐宋变革”相并行的故事
 - 前言 世界史中的中国史
 - 中国的存在感
 - 巨大化始于何时
 - 改变欧亚大陆和中国的六百年
 - 世界史与中国史
 - 第一章 巨大变革的前奏
 - 起始发生在何时
 - 追问“时光”
 - 余录
 - 唐王朝的巨大虚像
 - 唐王朝与亚洲的8世纪
 - 草原的变化
 - 衰退的“玄宗王朝”
 - 安禄山的光与影
 - 不一致的人物形象
 - 向粉饰和贬低倾斜的史料
 - 混血之人
 - 其名为“光”
 - 突厥之血与英雄传说
 - “安”家的养子
 - 国际市场的中介人
 - 欧亚大陆中的“安史之乱”
 - 天下动乱
 - 不可思议的变态
 - 建国与暴毙
 - 回鹘的野心
 - 在欧亚大陆史的地平面上
 - 走向分权化的漫长时期
 - 叛乱是否终止
 - 底片中的世界
 - 回鹘的相对优势
 - 吐蕃的发迹
 - 两强相争
 - 回鹘的瓦解
 - 余录
 - 吐蕃的衰落
 - 在日益衰微的唐朝之名下
 - 所谓“时代”的姿态
 - 第二章 走向契丹帝国之路
 - 看不见的一条越海之线
 - 《将门记》如是说
 - 记录与真实,以及……
 - 东丹国的使者
 - 甄萱的选择
 - 平安时代的日本不曾获知吗
 - “遣辽使”真有其事吗
 - 北行还是南行
 - 宽建法师之派遣
 - 扑朔迷离的死因与命运的起伏
 - 裴璆的悲剧
 - 重叠的形象
 - 奔向帝国的助跑
 - 被遗忘的英雄
 - 五代与契丹同时
 - 历史理念与事实主义
 - 夷离堇的立场
 - 模糊的前半生
 - 沉没在黑暗中的祖先
 - 与安禄山的缘分
 - 同时兴起的契丹与沙陀
 - 通向阿保机之路
 - 契丹与沙陀
 - 建国准备
 - 云州会盟
 - 李克用之提案
 - 阿保机的变卦
 - 断念与独立
 - 逆向组合
 - 三支箭遗言
 - 余录
 - 成为真正的掌权者
 - 阿保机的即位
 - 余录
 - 迷雾重重的夺权与令人生疑的史书
 - 打破三年轮换制
 - 谋杀诸部大人
 - “九年”之义
 - 阿保机与李存勖
 - “父”与“子”
 - 危机与打算
 - “超新星”李存勖
 - 三极命运
 - 不可避免的冲突
 - 阿保机的南进与策略
 - 新州之崩
 - 李存勖的抗议
 - 第三章 走向南北共存的时代
 - 两轮升起的朝日
 - 两军的激战
 - 幽州的攻防
 - 阿保机的决断
 - 彼此的差异
 - 沙陀的大逆转
 - 余录:记录和历史
 - 南北并立的模式
 - “中间项”卢文进
 - 幽州的教训
 - 李存勖的南伐
 - 激战前的伏笔
 - 定州的爱憎剧
 - 困惑的二人
 - 司马光的浅见
 - 相矛盾的记载
 - 二次激战
 - 沙陀的唐王朝
 - 李存勖的倒台
 - 阿保机之死
 - 东丹王的传说
 - 刚强的未亡人月里朵
 - 东丹王突欲的晦气
 - 被推翻的设想
 - 阿保机的本意
 - 意外之死
 - 月里朵的选择
 - 东丹王之渡海
 - 沙陀之混乱
 - 契丹帝国的抱负
 - 契丹南进
 - 沙陀之属国化
 - 大同之梦
 - 东丹王之血脉
 - 澶渊之盟
 - 南北共存的一百年
 - 第四章 访问已消失的契丹帝国——眺望历史和现在
 - 穿越千年的时空
 - 小型之旅
 - 首见之“契丹本土”
 - 庆州白塔
 - 为何现在研究契丹
 - 辛苦与乐趣
 - 契丹研究之苦涩
 - 西方的契丹是历史的暗角
 - 必然的可能性
 - 负面印象
 - 不愿记写契丹的蒙古人
 - 契丹的国号
 - 旅途中的思索:中国还好吧
 - 山与草原
 - 向日葵与波斯菊之路
 - 草原的危机
 - 余录
 - 玉米地的扩张
 - 畜牧业会消失吗
 - 两幅英雄的画像
 - 耶律阿保机之像
 - 向现代化的发问
 - 西方的帖木儿之像
 - 传奇的那边
 - 给人冲击的皇帝陵
 - 美丽的圣地
 - 传说真实存在
 - 神话传说以及真实存在
 - 被营造出来的神圣力量
 - 契丹与桃花石、契丹与蒙古
 - 与唐朝的联动
 - 唐朝即桃花石
 - 蒙古的先导者
 - 发问欧亚大陆史
 - 第五章 亚洲东方的多国体系
 - 西夏与李元昊
 - 难以讲述的西夏
 - 西夏语研究的关键作用
 - 各种各样的唐兀部落
 - 通向李元昊的路
 - 李元昊的西夏国
 - 庆历议和
 - 女真族的联盟大金国
 - 作为国家的光与影
 - 《金史》“世纪”的趣味
 - 海上之盟
 - 势均力敌者当中的中华
 - 第六章 在欧亚大陆超地域帝国蒙古的统治下
 - 蒙古的出现
 - 苍狼与光之子
 - 尚不十分清楚的真相
 - 蒙古兀鲁思的原点
 - 中亚东半部的雪崩现象
 - 征金之战
 - 中亚远征与成吉思汗之死
 - 走向史上最大的陆上帝国
 - 金国的灭亡
 - 窝阔台政权的新规划
 - 陆上的世界战略
 - 帝国的摇曳
 - 蒙哥的光芒
 - 陆海超地域帝国
 - 忽必烈的政变政权
 - 李璮的野心
 - 走向多元复合的帝国
 - 襄阳之攻防
 - 轻取南宋国
 - 高丽国的变身
 - 如何看待蒙古对日本的侵袭
 - 两次大叛乱
 - 体制化的国家经营
 - 忽必烈的 新国家建设事业
 - 中华的装束
 - 穆斯林商业网与物流通商之管理
 - 以地域为单位实施统治
 - 庞大的多部族复合国家
 - 整合的非欧·欧亚大陆世界
 - 和睦的帝国
 - 大元兀鲁思政局的动荡
 -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交流
 - 全球规模的自然灾害与通向后蒙古时代之门
 - 自然灾害和叛乱起义的连锁发生
 - 余录
 - 忽必烈王权的落幕
 - 结语 通向全球化时代之门
 - 回首六百年
 - 国家与权力的形式
 - 蒙古的印记
 - 附录
 - 主要人物略传
 - 历史关键词解说
 - 参考文献
 - 历史年表
 - 封底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理想国
“理想国”一直致力于人文、思想、艺术类图书的出版,并从事文化活动的策划组织,以及文创产品的开发,是活跃而富影响力的文化机构。 “理想国”每年出品图书超过一百种。代表作品包括:陈丹青《退步集》、梁文道《常识》、柴静《看见》、龙应台《目送》、木心《文学回忆录》,温故系列,电影馆系列、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理想国译丛,以及白先勇、许倬云、林青霞、杨奎松、张大春、唐诺、蒋方舟等逾百位作者的作品。 “理想国”每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百余场,两届“理想国年度文化沙龙”,结合展览、演出等形式,面向青年,影响深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