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5
6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是朱光潜先生写给青年朋友的信,字里行间可以读出先生的良苦用心,一位长者在循循善诱,真诚而用心。最触动我的是第十分信,谈摆脱,以及第十二封信谈人生与我。强烈推荐去读原文。这里分享触动我的几句话:在谈摆脱中,朱光潜先生说,人生又何尝不是一种理想的冲突场?…… 悲剧之发生就在既不肯舍鱼,又不肯舍熊掌,只在那儿垂涎打算盘。“摆脱不开” 便是人生悲剧的起源,畏首畏尾,徘徊歧路,心境既多苦痛,而事业也不能成就。…… 许多人的生命都是这样模模糊糊地过去的。要免除这样的人生悲剧,第一须要 “摆脱得开”。积极说是 “提得起”,便是 “抓得住”。认定一个目标,便专心致志地向那里走,其余一切都置之度外,这才是成功的秘诀,也是免除烦恼的秘诀。在谈人生与我这封信中,朱光潜先生如是说,生活就是为着生活,别无其他目的。(我插一句:这句话,非常妙,耐人寻味)。…… 孔子谓 “知命 “,孟子谓 “尽性 “,庄子 “齐物”…… 人生本来要有悲剧才算人生,你偏把它一笔勾销,不说你勾销不去,就是勾销去了,人生反而索然寡趣。所以无论站在前台或站在后台时,对于失败,对于罪孽,对于殃咎,都是一副冷眼看待,都是一个热心惊赞。(妙!)感谢陈章鱼带来的书单,感谢朱光潜先生!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随时隔久远,但亦有可取之处为什么写给青年,因为青年的价值观最易改变,有时甚至 “听风就是雨” 其实内容对所有人都受用,几万字很短,便于阅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读书,偶遇智者

        读这十几封信,突然感觉,虽然我们身处不同的时代,但有很多问题,很多忧愁烦恼,竟然是相通的。读书真的仿佛穿越时空,和前人对话。这种感觉真是奇妙,让人很幸福。尤其是这几天在看一部纪录片,关于西南联大的,我几次泪湿眼眶,所谓的共情,大概就是我能感受到在那样动荡艰苦的年代,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求学报国。而我在想我能做到吗?我不知道。我深深佩服他们那一代人的选择和无所畏惧的决心。反思才能更好地生活,信里谈到了很多话题,关于读书,关于作文,关于升学,关于恋爱,关于生活等等,穿越时间的洪流,辩证地看待,不是一味地崇拜。在今天下午 get 到,偶遇一本书,可能是有幸遇到一位智者。由此,还是要多读书啊~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熟悉+意外(意外多些)

          5⃣🈷️第 6⃣本​修身恋爱格局艺术爱国和朱先生的《谈美》都另我受益匪浅。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醍醐灌顶

            感受:已经很久没有一口气看完一本书了,这本书确实让人不舍放下。优质的文字传达着真挚的思想,朴素的表达,兼具雅俗,跨越时间折服小子,简书一二,其中最触人心弦的莫过于,青年的四大标准 1 强健体魄 2 科学家的头脑 —— 讲理 3 宗教家的热情与慈悲 4 艺术家的胸襟 —— 最能消解分别心挂一漏万,言有尽而意无穷据说余华第一次看到好电影《野草莓》被震撼到走了三十公里,我虽没有那般敏感细腻心思,却有一种行动的冲动,仿佛此刻有些昏暗的房间,一时间大放光明。结语:1 现在要梳理一下思绪,生活,重新思考。2 这本书我还要回来读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读朱光潜先生

              从此书始,要多读朱光潜先生之书,不仅仅是学习美育美学,学问文章,还应学习哲学教育,做事做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5个建议

                1 想做什么就去尝试,去接受过程中的反馈,修正,结果纵然重要,过程中自我感知也是财富。2. 选择就不后悔,遇到问题就去解决,任何事情并非无解的,不知道如何做的时候,就去动起来,顺应自然,遵从自己内心。3. 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接受自己是个情商一般的平凡人,慢慢精进,坚持自己,不淹没在浮躁的十字街头。4. 人要忠于自己内心,改变别人太难了,改变自己,自己开心的同时影响到别人,别人刚好开心也是最好了。5. 所有事情,最后的结果取决于自己的想法,人生所有问题都可以通过哲学来解答。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读着费劲

                  也许朱先生是民国,其语言习惯较现今有一定差别,而且措辞有些过于谦虚,道理似乎都是很显而易见的,偏偏写得很繁冗,读起来比较费劲。看这个题目,我看今人是很少有人敢下笔写的,所以看到这本书就想读。从读的结果看来,或许是有些过时了吧,所以读完以后没有那种酣畅淋漓的感觉,反而是每次都读一点儿就不读了,等就好像又接着读,虽然篇幅不长,仅 80 页,但费时很长,现在回想起来,感觉什么都记不起来,似乎都是老学究在絮絮叨叨的讲了一大堆正确的废话。当然,并不是贬低作者朱先生,以后从前在学他的一篇课文,对他的大名和美学大师的地位是跟佩服的。现在至今对美学比较感兴趣,但是跟他这十来封信差不多,不容易读进去,很深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世间天才之所以为天才,固然由于具有伟大的创造力,而他的感受力也分外比一般人强烈。比方诗人和美术家,你见不到的东西他能见到,你闻不到的东西他能闻到。麻木不仁的人就不然,你就请伯牙向他弹琴,他也只联想到棉匠弹棉花。感受也可以说是 “领略”,不过领略只是感受的一方面。世界上最快活的人不仅是最活动的人,也是最能领略的人。所谓领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好比喝茶,渴汉只管满口吞咽,会喝茶的人却一口一口的细啜,能领略其中风味。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麻木不仁的人就不然,你就请伯牙向他弹琴,他也只联想到棉匠弹棉花。感受也可以说是 “领略”,不过领略只是感受的一方面。世界上最快活的人不仅是最活动的人,也是最能领略的人。所谓领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好比喝茶,渴汉只管满口吞咽,会喝茶的人却一口一口的细啜,能领略其中风味。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给青年人的信

                        推荐阅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大家说小事

                          语言不够现代,可以速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九十年前的青年人,和我们发愁的事情一模一样

                            推荐指数:(建议放下其他书优先阅读)
                            适合这些朋友阅读:
                            - 所有朋友。


                            这本书是朱光潜先生为中学生朋友所写的书信合集,每一封信都谈了一个大家关心的问题。
                            这是一本整整九十年前出版的书,可是你会发现你在这本书上看不到时间的痕迹,你会发现,九十年前的青年人,和今天的我们,大家的问题并没有什么不一样。
                            比如这十二封信中,第一封《谈读书》,解答的问题就是没有时间读书怎么办,有了时间又不知道该读哪些书怎么办;
                            第二封《谈动》,解答的问题是心境不宁,太多烦恼应该怎么办;
                            第三封《谈静》,解答的问题是感觉发现不到世界的美好怎么办。
                            每一个问题,也似乎是今天的我们常常会发愁的问题。
                            朱光潜先生对于每个问题,都是以谆谆善诱的口吻来解答,你会感觉他不是一位九十年前的老先生,而是你身边的一个有见识有学问的朋友,在推心置腹和你交流。
                            朱光潜先生甚至还很时髦,这十二封信中还专门有一封是《谈多元宇宙》,虽然他谈多元宇宙确实很像文科生,想象有余而科学不足……
                            这便是读书的魅力,你会发现,你所愁苦的事情,其实在几十年前,就已经有人愁苦过,而你想不清楚的问题,也早已有人解答出来。一本好书就像是一个朋友,超越时间空间,拥有在那里,等着回答那些你可能还不知道的问题。
                            这,也是一种「多元宇宙」吧……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作者中西贯通,我已不是少年,不想再听说教,很多也确实看不懂。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遇到的问题总是相似

                                愁生于郁,解愁的方法在泄;郁由于静止,求泄的方法在动。做学问全赖自己,做事业也全赖自己,与资格都无关系贪多而不务得,也是一种毛病。我是说,在你的精力时间可能范围以内,你须极力求多方面的发展。行为的原动力是本能与情绪,不是理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动起来可以解决大部分的烦恼

                                  人生来好动,好发展,好创造。能动,能发展,能创造,便是顺从自然,便能享受快乐。不动,不发展,不创造,便是摧残生机,便不免感觉烦恼。【这大概能解释为什么周末宅一天玩一天手机反而心里空落落的不舒服】认定一个目标,便专心致志地往那里走,其余一切都置之度外,这是成功的秘诀。【说起来,人生的摆烂大约源于摆脱不开,不满于现状又摆脱不了现状】人类比其他物种痛苦,就因为人类把自己看得比其他物类重要。人类中有一部分人比其余的人苦痛,就因为这一部分人把自己看得比其他的人重要。【有的时候是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太与众不同,祈求造物主待自己更加优厚,最终发现没有也就增加了无谓的痛苦】懒是万恶之源,懒人往往没有勇气改变自己,也经不起引诱。【也要辩证看,不该花心思的就是要懒,懒也能促进社会进步~比如现在各种智能化设备,就是在帮人类过滤掉无需费心的部分,专注于人类自身的思考智能】健全精神宿于健全身体【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健健康康才能心情好,有野心,有干劲儿。】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喜,欢,短篇

                                    /简单易读吧,像朋友和年轻长辈的交流/ + 现在青年似乎和九十年代青年差别也不太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奔三的人儿,还是要看看的。毕竟凡有所读,皆成性格。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