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3.0我们是如何与孩子逐渐疏远的
与孩子沟通的误区
一是否定和忽略孩子的感受,这会让孩子不喜欢跟你沟通,长期这样做会增加和孩子的隔阂
如当孩子跟你说,“爸爸,我好累!”“妈妈,我肚子疼。”“爸爸,这个节目真无聊。” 你通常会怎么回应?你会不会说,“你才刚起床,怎么会累?”“你是不是不想上学,所以说肚子疼?”“这个节目多有意思啊,怎么会无聊呢?这本质上就是在否定孩子的感受和想法二是提建议、讲大道理,用半责备、半说教的口吻,说出孩子其实已经知道的道理和事实。他们会觉得你的话很烦人,觉得自己得不到理解。三是过分地表达同情、充当心理医生或者提很多问题,这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很可怜、很没用,因为过多的提问常会让他们产生防范和厌恶心理,会觉得更加郁闷。孩子:我的小海龟今天早上死了。爸爸:哦,是吗?真没想到。孩子:我还教它玩游戏呢。爸爸:你们在一起挺开心的。孩子:它是我的好朋友。爸爸:失去朋友真是挺难过的。你真是挺关心那只小海龟的。如何鼓励孩子的合作第一个是描述,描述你所看见的问题。避免指责与埋怨如把 "你把牛奶撒了",“你把瓶子打碎了” 换成 “牛奶撒了”,“瓶子打碎了”。第二个是简单提示。如 “玩具需要回自己家哦!” 而不是大声咆哮和讲大道理第三个是说出自己的感受。如比如,“你真没礼貌,总是打断我说的话。” 第四个方法是写便条,把便条贴在家里的不同位置,作为提醒。如电视机上贴着:在开电视之前,想一想,作业做完了吗2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28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将帮助你学会一种让孩子听话的神奇语言,这种爱的语言使孩子很容易接受您的要求和忠告。世界上数以千万的父母用自身的亲身实践证明了书中提供的方法非常有效。该书在美国畅销 300 多万册,并被翻译成 30 多种文字风靡全球。世界各地的父母和专家热情洋溢地赞誉两位作者,她们在长期的实践中摸索出的这套语言是那样行之有效,的的确确能缓解所有年龄段的孩子与父母的紧张关系,结束父母与孩子的冲突对抗,带来父母和孩子的合作。阅读本书的经历,将是一次学习爱的技巧与接受爱的训练的过程, 它给了你走进孩子内心世界的钥匙,指引你切身体会孩子内心的感受。通过一系列实用有效的方法,帮助你和孩子建立起一个能够快乐交流的平台,使孩子变得不同寻常地愿意与父母配合。掌握了 “如何说?”“怎么听?” 的技巧,就能开启孩子的心灵世界,与孩子达成美妙的交流沟通,让孩子在您的引导下身心健康发展。为了建立这个快乐沟通的平台,围绕 “如何说”“怎么听”,作者从六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实践:1、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2、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3、代替惩罚的方法;4、鼓励孩子自立;5、恰当地赞赏孩子;6、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尤为可贵的是作者清晰简洁地创造了一套操作方法,给出了实现这六个方面的 30 种技巧, 辅以大量的常见场景和问题加以说明,并配有相应的练习题,让父母可以把这些技巧烂熟于心,灵活运用,随时应付各种情况,做到游刃有余。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7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如何说孩子才肯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阅读感悟与实践《如何说孩子才肯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我读了第二遍。第一遍读完时,我满心兴奋,觉得找到了能把孩子带好的绝佳工具。可到实际运用时,却发现效果不尽人意,日子一晃就过去了一年。于是,我重新捧起这本书。其实,第一遍读完后,虽说感觉没怎么运用书中方法,但在日常生活里,它们已不知不觉地产生影响。在管教孩子时,我用到了书中不少奇妙的技巧。比如孩子激动时,我会先抱抱他,安抚他的情绪,再跟他讲道理;拒绝孩子某些要求时,我会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这些技巧用起来起初有些生硬,老婆还打趣说我像在背教科书哄小孩。不过,这一年坚持下来,这些方法确实有效。女儿比以前懂事多了,我们的沟通也日益增多,她发脾气的次数越来越少。第二遍读完,我有了更深的感悟:任何书都是工具,其作用能否发挥,关键在于使用者是否积极运用。在实践过程中,回忆那些曾不太理解的技巧,又会生出许多新的感悟。 对于工具书,关键在于多用。用过之后,还要反复翻阅,每读一遍,感悟都会有所不同。说实话,我特别感激《如何说孩子才肯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它教会了我许多与女儿相处的方法。曾经有段时间,我特别苦恼。孩子调皮捣蛋时,我实在气不过,忍不住打了她一两次。可每次打完,我都满心懊悔。我心里明白,不该动手打她,可当时实在想不出别的办法。但自从学习了书中的方法,我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数不胜数,打孩子无疑是最糟糕的选择。值得高兴的是,最近一年多,快两年了,我不仅没再打过她,甚至连想打她的念头都没出现过。孩子提出的问题,也都能慢慢解决。我还有了更深的感悟:孩子调皮,根源往往在父母。发现问题时要明白,用几年时间造成的问题,绝不是几句话就能解决的,必须花费大量时间慢慢化解。幸好我女儿今年才 6 岁,虽说在她五六岁时我才找到解决办法,但好在还不算太晚,还有时间慢慢纠正。要是等孩子到了十几岁,解决问题恐怕要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所以我觉得,为人父母,越早读这本书,越早实践书中的方法越好。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