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现在就等鸿蒙纯血电脑操作系统了
田涛的这本《在悖论中前进》是本把华为这家 “神秘” 企业掰开了讲,揉碎了来分析。并告诉我们管理这事儿,从来不是非黑即白,而是一边拧巴着一边往前走。本书的开篇就抛了个大问题:华为怎么在 “既要又要” 的夹缝里活下来的?比如既要死磕技术自主,又要应对全球市场的围追堵截;既要砸钱搞研发,又要扛住资本市场的诱惑。作者田涛就直接指出,任正非这老爷子最厉害的地方,就是能把两个看似矛盾的东西拧成一股绳 —— 比如 “冒险家” 和 “保守派”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特质,在他身上居然能共存。当年华为差点被卖给摩托罗拉,任正非一边抑郁症发作,一边还能引用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给团队打气:“在茫茫黑夜中,用自己发出的微光指引队伍前行”。这种 “疯子和降落伞检查员” 的结合,恰恰是华为能在 5G 战场杀出血路的关键。作者还拿骑自行车打比方来说,华为就像个骑独轮车的人,看起来随时要倒,但偏偏能一直往前冲。为啥?因为任正非深谙 “远离平衡态的平衡态”—— 对内搞 “耗散结构”,拼命开放、分享、折腾,防止组织像一潭死水烂掉;对外又像块海绵,把 IBM 的管理体系、全球人才的技术智慧全吸过来。这种 “自己卷起风暴,又在风暴里学会生存” 的能耐,让华为可以从装电话交换机的小作坊,长成了敢和美国掰手腕的科技巨头。说到华为的年轻人,作者的观察也挺有意思。别的公司 “95 后”“00 后” 嚷着躺平,华为何以能让这帮年轻人自愿 “卷”?书里揭了底:光给钱不好使,得让人觉着在干大事。华为的 “肚子与脑子” 哲学挺绝 —— 钱给够,食堂宿舍安排好,这是喂饱肚子;但更重要的是给人造梦,让年轻工程师觉得自己在改变世界通信格局。这种 “给钱又给理想” 的套路,比单纯画饼或是给饼的方式要勇用多了。不过读这书也有门槛。比如 “熵减”“耗散结构” 这些物理学概念,乍看让人头大,但作者愣是能把它讲成管理学的土话。他说任正非就像个园丁,整天拿着剪刀修修剪剪,既不能让华为这棵树疯长成歪脖子,也不能剪得太狠憋死了生机。这种在 “管和放” 之间走钢丝的本事,被作者总结成 “悖论管理四件套”—— 复制、学习、动力、代谢四大机制,听着玄乎,其实就是教企业怎么边跑边换轮胎。书翻到最后,突然品出点悲壮味儿。作者写了华为很多次命悬一线的时刻:2000 年 IT 泡沫时差点倒闭,2019 年被美国制裁时连芯片都断供。但每次华为都能从棺材板里爬出来,靠的不是运气,而是那种 “把危机当饭吃” 的狠劲儿。任正非有句话特别戳人:“没有退路就是胜利之路”。这话听着像鸡汤,可放在华为身上,就成了实打实的生存指南 —— 毕竟人家真靠这口气从深圳民房冲进了世界 500 强。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328分享「微信」扫码分享